一、检查我的基础
1. 下列各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门衰:家门衰微。祚(zuò作)薄:福薄
B.外无期(jī)功强近之亲:功,指穿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的人。这些都是同族关系较近的人。
C.茕茕孑立:无依无靠,孤孤单单。茕:孤单无援的样子。孑立:孤立无依。
D.形影相吊:吊:悼念。
解析:吊:慰问。
答案:D
2.解释下列词语。
①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②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③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④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⑤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⑥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
答案:①灾难祸患②安慰③缠绕④不久⑤交互⑥听任,此处是请允许的意思
3.下面关于“表”这种文体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表”是纪传体史书中的一种体裁,如同现代史书的大事纪年表,比如《史记》就有“十表”。
B.“表”是臣下向皇上言事的一种文体,表有分条陈述之意。
C.“表”是古代奏章的一种,多用于臣向君表白心迹,陈请谢贺。
D.“表”还有一种作用,就是向敌对一方发的宣战书,称作“战表”。
解析:“表”作为臣下向皇上言事的文体,没有分条陈述的意思。
答案:C
4.古今异义是本文的一个学习重点,请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①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②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③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④诏书特下,拜臣郎中
答案:①受到,蒙受 ②申诉 ③辛酸苦楚 ④古时的一种官职,秦汉时指侍卫武官,晋至南北朝,为尚书曹司的长官。
5.比较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A.两个“于”字相同,两个“以”字也相同。
B.两个“于”字相同,两个“以”字不同。
C.两个“于”字不同,两个“以”字相同。
D.两个“于”字不同,两个“以”字也不同。
解析:两个“于”字分别是“比”“对于”的意思,两个“以”字分别是“因为”“用”的意思。
答案:D
6.从词类活用看,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A.愿陛下矜愍愚诚
B.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C.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解析:A.形容词作名词;B.使动用法;C.形容词作名词;例句与D项均为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参考答案:D
7.下列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可怜他的父母都在这次车祸中遇难身亡,只留的他孤苦伶仃度日月。
B.为了给儿子送大衣,母亲在风雪中茕茕孑立地等了两个多小时。
C.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你做了对不起人民的事,皇天后土都是监视你的眼睛。
D.保守势力,虽然已经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但他们的思想根深蒂固,阴魂不散。
参考答案:D (“气息奄奄”“阴魂不散”用在这里均不合适)
8.填空。
①今臣亡国贱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臣无祖母,________;祖母无臣________。
③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①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②无以至今日;无以终余年③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二、剖析精彩文段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9—12题。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②晚有儿息
③逮奉圣朝
④责臣逋慢
解析:本题考查对对文言文中重要实词含义的理解能力。在文言文学习中,掌握关键的实词含义是很重要的,特别是与现代汉语在意义上有明显差别的词语,更是在学习时应当注意的。
答案:①强行改变②子③及,到④逃脱
10.找出下列句子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其在句中的含义。
①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②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③臣欲奉诏奔驰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中的一种特定的语言现象,即古今异义词。一般来讲,古今异义词指的是在古汉语中是一个短语,而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演化为一个双音节词,有些意义相同,而更多的意义不同,学习时应当注意。
答案:①不行:不能行走。②至于:到 。成立:成人自立。③奔驰:急速就道。
11.“生孩六月,慈父见背”中 “见”的语法意义为“用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根据语境可译为“我”。请判断下列句中“见”的意义。
①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
②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③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互见
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现象,这是文言文学习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又是当时文化程度的制约,一词多义现象较之今天的现代汉语更加明显突出,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时注意积累,阅读中才可能根据语境推导出正确的含义来。
答案:①拜见,谒见 ②用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可译为“我”③通“现”,出现④望见
12.请从以下句中选出与“州司临门,急于星火”结构相同的句子。
①古之人不余欺也。
②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
③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④霜叶红于二月花。
解析:本题是考查文言文学习中对文言句式的把握与辨析能力。在古汉语中,有一些特殊的句子结构形式与现代汉语有所不同,我们则根据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界定它们为特定句式,经过一定的文言文学习,这当不是一个难以掌握的知识点,关键是根据语境及文意能辨析出来,而具备这样的能力,又对文言文的阅读与理解,特别是文言翻译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答案:与题干中的例句结构相同的是②③④三句,皆状语后置,只有①是宾语前置句。
三、综合拓展提升
阅读下面几段文字,完成13—17题。
卓茂字子康,南阳宛人也。父祖皆至郡守。茂,元帝时学于长安,事博士江生,习《诗》、《礼》及历算,究极师法,称为通儒。性宽仁恭爱。乡党故旧,虽行能与茂不同,而皆爱慕欣欣焉。
初辟丞相府史,事孔光,光称为长者。时尝出行,有人认其马。茂问曰:“子亡马几何时 ”对曰:“月余日矣。”茂有马数年,心知其谬,嘿①解与之,挽车而去,顾曰:“若非公马,幸至丞相府归我。”他日,马主别得亡者,乃诣府送马,叩头谢之。茂性不好争如此。
后以儒术举为侍郎,给事黄门,迁密令。劳心谆谆,视人如子,举善而教,口无恶言,吏人亲爱而不忍欺之。人尝有言部亭长受其米肉遗者,茂辟②左右问之曰:“亭长为从汝求乎 为汝有事嘱之而受乎 将平居自以恩意遗之乎 ”人曰:“往遗之耳。”茂曰:“遗之而受,何故言邪 ”人曰:“窃闻贤明之君,使人不畏吏,吏不取人。今我畏吏,是以遗之,吏既卒受,故来言耳。”茂曰:“汝为敝人③矣。凡人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仁爱,知相敬事也。今邻里长老尚致馈④遗,此乃人道所以相亲,况吏与民乎 吏顾不当乘威力强请求耳。凡人之生,群居杂处,故有经纪礼义以相交接。汝独不欲修之,宁能高飞远走,不在人间邪 亭长素善吏,岁时遗之,礼也。”人曰:“苟如此,律何故禁之 ”茂笑曰:“律设大法,礼顺人情。今我以礼教汝,汝必无怨恶;以律治汝,何所措⑤其手足乎 一门之内,小者可论,大者可杀也。且归念之!”于是人纳其训,吏怀其恩。 (选自《后汉书·卓茂传》)
[注]①嘿(mò):同“默”,闭口不说话。②辟:同“避”,避开。③敝人:指不懂事理的人。④馈:赠送。⑤措:安放。
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茂有马数年,心知其谬 谬:差错
B.初辟丞相府史 辟:开辟
C.幸至丞相府归我 幸:希望
D.人尝有言部亭长受其米肉遗者 遗:赠送
解析:辟:征召。
答案:B
1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凡人所以贵于禽兽者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B.后以儒术举为侍郎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C.而皆爱慕欣欣焉
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
D.汝为敝人矣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解析:第一个“焉”,用在形容词后,相当于“然”,可解为“……的样子”;第二个“焉”,语气词。A组中两个“于”都是介词,放在形容词后,表示比较,可解为“比”。 B组中两个“以”都是介词,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解为“因”、“由于”。D组中两个“为”都是动词,可解为“是”、“算是”。
答案:C
15.下列句子,分别表明卓茂性宽仁博爱的一组是( )
①虽行能与茂不同,而皆爱慕欣欣焉
②心知其谬,嘿解与之,挽车而去
③视人如子,举善而教,口无恶言
④以有仁爱,知相敬事也
⑤群居杂处,故有经纪礼义以相交接
⑥律设大法,礼顺人情。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③⑥
解析:①句是指乡党故旧都爱慕卓茂;④句是讲人比禽兽高贵的原因;⑤句讲人生在世,群居杂处应该互相交往。只有②③⑥句才符合题干要求。
答案:D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卓茂是个通儒,对《诗》《礼》和历算无不通晓,性格宽厚仁慈博爱,大家对他都很爱慕,并且喜欢同他交往。
B.卓茂任丞相府史时,有一次马被别人认错了,却坦然地解马给他,自己挽车而去。后来马主找到丢失的马,才将卓茂的马归还他。
C.卓茂任县令,劳心尽职,爱民如子,举善政以教人,口无恶言。在反映手下收受米肉时,他批评亭长是一个不懂事理的人。
D.卓茂认为人之所以贵于禽兽,是因为有仁爱,知道礼尚往来,相互赠送财物。官吏与百姓相亲,只是不应该用权势向百姓强行索取东西罢了。
解析:不是批评亭长不懂事理,批评的是送米和肉给亭长的人, 自己送了东西,却又告人家收了财物。
答案:C
1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非公马,幸至丞相府归我。
译文:
(2)亭长为从汝求乎 为汝有事嘱之而受乎 将平居自以恩意遗之乎
译文:
(3)窃闻贤明之君,使人不畏吏,吏不取人。今我畏吏,是以遗之,吏既卒受,故来言耳。
译文:
参考答案:(1)如果此马不是您丢的马,希望你把它送到丞相府还给我。(2)亭长是向你索取呢,还是由于你有事嘱托他办而接受的呢,或者是你平常感到他对你有恩而送他的 (3)我听说贤明之君能使人不害怕官吏,官吏也不取人财物。我如今害怕官吏,才送他东西,亭长已经接受了,我才来说呢。
参考译文:卓茂字子康,南阳郡宛县人。父亲祖父都官至郡守。卓茂,元帝时在长安读书,师事博士江翁,学习《诗》、《礼》及历算,究尽老师学术,被称为通儒。性情宽厚仁慈博爱。乡里旧友,尽管行为才能与卓茂不同。对他都极爱慕,高兴地与他交往。
开始被征召为丞相府史,在孔光手下办事,孔光称他为长者。曾出行,有人相认他的马。卓茂问道:“你的马丢了多久 ”那人答道:“丢了一个多月了。”卓茂的马跟他已有数年,明知他认错了,却坦然解马给他,自己挽车而去,回头对那人说:“如果此马不是您丢的马,希望你把它送到丞相府还给我。”后来,马主寻到了自己丢失的马,就把卓茂的马送到丞相府归还他,叩头表示道歉。卓茂与人无争就是如此。
后来因通儒术被推举为侍郎,供职黄门,升迁密县县令。劳心尽职谆谆恳切,爱民如子,举善政来教人,口无恶言,官吏民众亲爱而不忍心欺他。有人曾对卓茂说,下面的亭长曾接受他的米和肉的赠送。卓茂避开手人问他道:“亭长是向你索取呢,还是由于你有事嘱托他办而接受的呢,或者是你平常感到他对你有恩而送他的 ”那人说:“是我自己前往送他。”卓茂说:“你送他他接受了,为何又说出来呢 ”那人说:“我听说贤明之君能使人不害怕官吏,官吏也不取人财物。我如今害怕官吏,才送他东西,亭长已经接受了,我才来说呢。”卓茂说:“你是一个不懂事理的人啊。人之所以比禽兽高贵,是由于有仁爱,知道互相尊敬往来。如今邻里长老尚且相互赠送食物,这是人道之所以相亲,何况是官吏与民众呢 官吏只是不应当以自己的威势向百姓强行索取罢了。人生在世,群居杂处,所以有经纪礼义以互相交接往来。你独不想修好人际关系,难道还能远走高飞,不在人间生活吗 亭长向来是个好官,一年送点东西,合礼。”那人说:“既这样,法律上为何要禁止呢 ”卓茂笑道:“法律设置的是大法,礼顺的是人情。如今我以礼来教你,你必无怨恶,如果用法律来惩治你,你也会不知怎么办才好啊。一门之内,说小,可以议论;说大,可以杀头哩。你回去想想吧!”因此百姓接受他的教诲,官吏们缅怀他的恩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