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科学入门 单元训练 2021-2022学年浙教版七年级上册
一、选择题
1.正确、规范的操作是实验安全和成功的保证,下列各项操作中正确的是( )
A.熄灭酒精灯 B.量筒读数
C.滴加液体 D.点燃酒精灯中
2.正确规范的操作室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A.盖盖玻片 B.熄灭酒精灯
C.装粉末状固体 D.取用砝码
3.用如图装置测定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其方法是分别测定通氢气前后玻璃管的质量差和U型管的质量差,实验测得m(H)︰m(O)>1︰8。下列对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的分析中,一定错误的是
A.I、II装置之间缺少干燥装置 B.CuO没有全部被还原
C.II装置中玻璃管内有水冷凝 D.Ⅲ装置后缺少干燥装置
4.为探究“肉汤变质原因”,小外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连接好装置,分别加入等量的煮沸后的肉汤,甲、乙放在25℃的环境中,丙放在冰箱中(-9℃)。三天后,甲装置肉汤变质,乙、丙装置肉汤未变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乙装置中肉汤未变质的原因是弯管阻止了空气的进入
B.乙和丙不能形成对照的原因是实验中存在两个变量
C.将肉汤煮沸的目的是排除原有微生物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D.该实验说明肉汤变质的原因是微生物在适宜温度中大量繁殖
5.下列单位换算过程正确的是( )
A.3吨=31000=3000千克 B.20毫米=20毫米毫米=0.02米
C.0.05米=0.05纳米=纳米 D.19升=191000厘米3=厘米3
6.小明周末在家帮忙照顾弟弟,妈妈让他给弟弟泡100mL的奶。小明先往奶瓶里加入适量的水,若此时小明仰视读得水的体积为100mL,如图所示。则水的实际体积为( )
A.大于100ml B.小于100ml
C.等于100ml D.无法判断
7.如图所示,在培养皿的A、B、C、D四个位置分别滴有等量不同种类的消化液,然后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溶液,将培养皿放入37°C恒温箱中20min后取出,再分别滴加2滴碘液,其中一定会变蓝色的是( )
A.唾液 B.胃液 C.胰液 D.肠液
8.《走进科学实验室》一节告诉我们很多仪器的正确操作使用方法。如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滴加液体 B.点燃酒精灯
C.读取液体体积 D.加热液体
9.学会规范地使用实验仪器是中学生必备的科学素养。下列有关滴管的操作正确的是( )
A.取液时,在液体中挤压胶头 B.伸入试管内滴加液体
C.将残留试液的滴管倒持 D.将洗净后的滴管放入洁净烧杯中
10.用体温计分别测甲、乙、丙三人的温度,先测得甲的体温是37.6℃,用酒精消毒后再依次直接去测乙和丙的体温,已知乙的体温正常,丙的体温为38.4℃,那么用此方法测得乙和丙的体温分别为( )
A.37℃,38.4℃ B.37℃,37.6℃
C.37.6℃,38.4℃ D.37.6℃,37.6℃
二、填空题
11.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是____,如图甲所示,测得一枚纽扣的直径是____cm,如图乙所示,这是某温度计中间一段的放大图,那么此时被测物体的温度为______℃。
12.某兴趣小组为了研究硫酸亚铁晶体()受热分解的产物,进行如下实验:
.称取ag硫酸亚铁晶体样品按如图高温加热,使其完全分解,对所得产物进行探究,并通过称量装置质量测出的值。
(1) 硫酸亚铁晶体完全分解后装置中固体呈红棕色,放入足量稀盐酸,固体全部溶解,得到黄色溶液;装置B中硫酸铜粉末变蓝,质量增加12.6g;装置C中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2) 实验中要持续通入氮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小明从理论上分析得出硫酸亚铁晶体分解还生成另一种物质。
.某研究所利用SDTQ600热分析仪,对硫酸亚铁晶体()进行热分解,获得相关数据,绘制成如图所示的固体质量与分解温度的关系图,试回答:
(1)如图中至过程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计算中为____________。
13.一根水银温度计连水银泡总长10厘米,最大刻度A处离顶部2厘米。将此温度计放入35℃的温水中,液面升到B处,B离顶部6.2厘米,如图所示。再将此温度计放入40℃的热水中,液面升至离顶部3.2厘米处。此温度计的最大刻度值是 ______,表示人体正常体温刻度值位置距顶部_____厘米。
14.用量筒测量小石块的体积。甲同学的做法是: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 V1,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 V2,计算石块的体积V2-V1。
(1)使用时应将量筒放在水平桌面上,视线应与___________相平。
(2)如图所示,甲同学所用量筒的最小刻度是___________,小石块的体积是_________。
(3)甲同学下列操作,可导致测量结果偏小的是________。
A.石块浸入水中深度过大 B.放入石块后,仰视读数
C.投入石块,有水滴飞溅出来 D.改用粗线拴住石块
15.如图用排水法测量物体的体积,其中铁块的体积是________,根据图________(填字母),石蜡的体积是________。
16.在酒精灯、量筒、温度计、体温计、滴管、药匙等实验室常见仪器中:
(1)用于给物质加热的仪器是________。
(2)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药品时选用的仪器是________。
(3)用于取少量固体粉末物质的仪器是________。
三、探究题
17.如图所示,小明将一段线香横插在橡皮泥上,点燃后扣上一只大烧杯。
(1)下列有关本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可观察到线香的烟往上弥漫
B.此实验说明只要是不透明的物体(如烟)都会往上升
C.实验中观察到的就是对流层的对流现象
D.此实验的现象与烧水时的对流现象原理相同
(2)请根据此现象解释冰箱冷藏室的冷凝管为什么要安装在冷藏室的上部: ____________。
(3)请想象一下,如果对流层中的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与现在的相反,地球上可能会有怎样的变化?请写出一个:____________。
18.酒精灯火焰分为焰心、内焰、外焰三个部分。为了探究灯焰温度,科研人员用特殊的测温装置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探头的位置是指测温探头离灯芯的垂直高度)
火焰 焰心 内焰 外焰
探头位置(cm) 0.5 1.5 2.5 3.0 3.5 4.0 4.5
火焰温度(℃) 537 670 775 806 801 750 667
平均温度(℃) 603 794 708
(1)平时我们在进行加热实验时,被加热的仪器或物品应放置在______。
(2)根据上表,灯焰三部分温度由低到高的顺序为______。
(3)酒精灯不使用时为什么要有灯帽盖住______。
(4)实验中若燃着的酒精灯中酒精不足,现要添加酒精采取的操作:先______,再向灯内添加酒精,添加的量不超过容积的2/3。
(5)结合数据,请你对我们平时酒精灯加热操作提出建议:______。
四、简答题
19.表表示了一种怀孕蜥蜴在不同温度下所产幼仔
温度(℃) 幼仔性别百分比(%)
雌性 雄性
26 60 40
30 80 20
32 100 0
(1)如果有10只蜥蜴出生于30℃的环境中,则雌性的数目最可能是_______只。
(2)小黄分析图示信息后得出:温度越高,蜥蜴雄性幼仔的比例越__________。
20.端午节是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节日,有吃粽子、赛龙舟及碰蛋的习俗
(1)如图1是粽子中的红豆,它是一种植物的种子,如果想要用放大镜观察红豆种子胚的结构,你会选择的操作是______
A.小心地用解剖刀将豆种子纵向切开
B.先剥掉红色的种皮,然后将2片子叶小心地掰开
(2)如图2是我县举行赛龙舟的情形,多只龙舟同时出发,如图所示此时观众看到有些龙舟在前,有些在后,观众是通过______来比较快慢
(3)碰蛋是孩子们喜欢的活动,如图3,当乙蛋用力撞向甲蛋后,乙蛋破裂.此时甲对乙的作用力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乙对甲的作用力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B
3.B
4.D
5.D
6.A
7.B
8.A
9.D
10.C
二、填空题
11.刻度尺 1.27 4
12.防止生成的部分水蒸气在装置A内冷凝导致x测得值偏小(使生成的水蒸气能进入B 中被完全吸收); 7
13.42℃ 5
14.凹液面的中央最低处 2mL 20cm3 BC
15.4cm3 B、D 5cm3
16.酒精灯 滴管 药匙
三、探究题
17.AD 见解析 见解析
18.外焰 焰心、外焰、内焰 防止酒精蒸发 熄灭酒精灯 加热实验时,被加热的仪器或物品应放置在外焰
四、简答题
19.8
小
20.B 参照物 等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