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上美术1.《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剪纸艺术》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四上美术1.《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剪纸艺术》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岭南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1-12-06 11:24: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剪纸艺术》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 课题 《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剪纸艺术》
知识点来源 □学科:美术 □年级:四年级 □教材版本:岭南版 □所属章节:第一单元第1课
设计思路 本课属“欣赏·评述”学习领域,是集欣赏、工艺制作于一体的综合课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更深入了解中国古老的民间艺术—剪纸艺术的特征及其寓意,并学习剪纸的基本技法进行自由创作,唤起学生对传统民间美术的关注和热爱,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优秀的民间文化薪火相传。既使学生感受到浓郁的民族气息,同时通过立体“春”字剪纸的制作感受“春”的美好和希望,培养学生向往和热爱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
内 容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学习传统民间剪纸艺术的内容和种类,了解剪纸的寓意和表现手法,进一步掌握剪纸技法。 2、过程与方法:在参与欣赏与观察的活动中,感知民间剪纸艺术的意义和特征;在创作与表现中,运用折、画、剪的方法表现立体“春”字造型,学会从传统艺术中吸取营养并加以创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对中国民间艺术产生兴趣,使学生热爱生活、在生活中向往美、发现美、创造美。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感受剪纸艺术的象征意义和表现手法,并能运用基本的方法表现剪纸作品。 难点:对剪纸艺术寓意的深入感知。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观察感受,提问思考 1.“你们知道的民间美术有哪一些?”以提问式唤起对民间美术的知识记忆。 2.播放剪纸动画视频—《年》导入本课内容,以直观又具趣味性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剪纸艺术的兴趣,并让学生在观看中感受与思考剪纸的特征。 意 图:以提问式和动态图像式让学生直观感受本课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活动: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 教师活动:组织活动、引导观察。 学教方法:情境教学、直观教学、问题教学。 评 价 点:会观察、会思考。 逐步引导、学生探究 利用营造的剪纸艺术氛围,通过教师引导欣赏,学生自主分析,解决知识重点。 1、剪纸的特点和意义:剪纸主要是以纸为材料,经过剪、刻、染等方法,塑造出各种镂空图案艺术形象,具备造型美和美好寓意。 2、剪纸的内容:人物剪纸、节日剪纸、生肖剪纸、景物剪纸等。 3、剪纸的表现手法: ·寓意法:寿星(蟠桃、仙鹤)、青云直上、百年好合 ·谐音法:蝠(福)、喜鹊(喜)、荷(合或盒)、早生贵子(枣、桂、栗子、桂花)、连年有余(莲、鱼) 4、剪纸的表现方法:阳刻、阴刻、阴阳刻结合。引领学生赏析,对比其不同之处,得出结论。 5、剪纸的基本装饰纹样:师生共析,月牙纹、水滴纹、柳叶纹、锯齿纹等。 意 图:让学生在教师引导、自主探究、师生共析的方式中感知剪纸艺术的魅力,发展学生的欣赏感受能力和评述表达能力。 学生活动:赏一赏、想一想、说一说。 教师活动:组织活动、引导赏析。 学教方法:图片直观教学、问题教学、自主体验。 评 价 点:剪纸艺术基本特征和寓意的感知与表达。 三、启发思维、实践创作 尝试运用所学的剪纸知识,剪刻出蕴含美好寓意的立体“春”字剪纸,或自主选择主题进行创作,并根据创意进行装饰。 意 图:让学生体验创作快乐,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学习能力、创作能力。 学生活动: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 教师活动:提出要求、引导方法、启发思维。 学教方法:自主体验、发挥创意、深入感知。 评 价 点:会动手、有趣味、有创新。 四、课程总结、课后拓展 总结以问题形式,设计三个问题:1.剪纸艺术有什么特别的魅力?2.剪纸表达了人们怎样的感情?3.你学会了什么? 意 图:通过学生回顾内容、课堂体验,感受民间美术的魅力,要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 学生活动:想一想、说一说。 教师活动:引导回顾、启发思维。 学教方法:回顾总结、升华体验。 评 价 点:会感知、会表达、有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