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3.1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2-3.1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12-07 11:25: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主要包括生态系统的范围、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两部分内容。在高中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本节内容要求学生构建的次位概念是“阐明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等生物因素以及阳光、空气、水等非生物因素组成,各组分紧密联系使生态系统成为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统一体”和“讨论某一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消费者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联系在一起形成复杂的营养结构”。
学生已经学过种群及其数量特征,以及生物群落的空间结构,也了解过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但本节教材重在讲解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的有机联系,需要真正理解“系统”的含义。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既具体阐述了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通过营养而发生联系,为后面学习生态系统的功能奠定基础。创设情境,设计学生活动等形式帮助学生真正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
2.学习者分析
本节授课对象为高二学生,其学习能力较强。学生在初中已学习过生态系统的结构相关的知识,记忆模糊但有印象。在第一、二章学习了种群和群落的概念,有了一定的基础;以上因素更容易使学生产生轻视的念头,故在教师授课时更要讲究方法、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很多时候,学生对生物学现象的理解和认识总是理论和现象分离的。常见的现象不知蕴含的生物学理论,所学的生物学理论知识不知就是常见的普遍现象。因此,从日常生活的物品出发,适时引导学生思考其中蕴含的生物学知识,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此时再引导学生阅读,在阅读中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成分,阐明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二、教学目标
1.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成分。(生命观念)
2.简述生态系统各组分之间的关系。(科学探究)
3.构建生态系统结构的概念模型。(科学思维)
4.阐明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社会责任)
三、教学重点
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归纳生态系统的组分,构建生态系统结构的概念模型。
四、教学难点
1.构建生态系统结构的概念模型。
2.阐明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演示课件
六、教学思路
以学生已有的群落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通过对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组分进行分析、比较和归类,讨论组分之间的联系,构建生态系统结构的概念模型,达成构建模型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开展阅读思考、分组讨论等活动,探讨生态系统的组分和营养结构,达成认知目标;通过讨论生态系统的范围和分类,进一步理解食物网的复杂性对生态系统的意义。
七、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提出问题: 1.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是什么层次? 2.所有的种群构成什么层次? 3.还有比群落更大的层次吗? 回顾前2章知识,在必修一知识的基础上明确比群落更大的生命系统层次是生态系统。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导入新课。
学习目标 出示学习目标。 学生读学习目标并了解考纲和知识与能力双向细目表中的要求。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重难点。
新课学习 (一)探究一:生态系统的概念和范围 (二)探究二:生态系统的结构之组成成分 (三)探究三:生态系统的结构之营养结构 1.播放视频。 提出问题:怎样才能称之为一个生态系统? 2.提出问题:视频中的生态系统除了生物群落还有什么? 3.总结概念。 4.视频中展示了哪些生态系统? 5.高考链接。 1.掌声欢迎演员闪亮登场。 2.总结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组成、作用、地位 注意:组成成分中的特例要理解并熟记。 提出问题:联系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群落的成分是什么? 4.段段清2分钟。 5.抢答。 6.小组合作:构建组成成分的关系模型。 7.高考链接 1.猜谜语: (1)草地上来了一群羊(打一植物) (2)后来来了一群狼(打一植物) 画出食物链: 草→羊→狼 2.总结概念 3.提出问题:该食物链包括生态系统的哪些生物成分?不包括什么?食物链的起点是什么成分? 4. 食物链中每一环节即为一个营养级,处在第几位即为第几营养级。说出食物链中的消费者级别和营养级别并总结规律。 5.提出问题:每种生物是不是只固定在一条食物链上呢? 出示图片,总结概念。 6.要求: (1)数出食物网中的食物链的条数。 (2)食物网中生物之间的关系。 (3)食物网中生物的营养级别和消费者级别。 (4)食物网中,一种生物的数量发生了变化,相关生物数量如何变化。 练习。 7.高考链接。 1.观看视频,了解生态系统及其范围。 思考问题并回答:无机环境。 3.总结概念:我们把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理解记忆;检查背诵。 4.根据视频中的展示回答问题并总结范围。 5.独立完成高考链接,做到学以致用。 1.欣赏情景剧《一个都不能少》,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其地位与作用。 2.根据学案的表格,自主思考,疑难问题小组交流讨论。 3.思考并回答问题。 4.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组成、作用、地位背诵记忆2分钟。 5.根据所学知识快速抢答并解析。 6.根据各组分的作用用文字和箭头在白板上画出它们之间的关系。 7.独立思考并解答。 1.(1)草莓。(草没) (2)杨梅。(羊没) 2.理解食物链的概念: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叫做食物链。记忆半分钟。 3.思考并回答。明确捕食食物链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包括分解者,食物链的起点总是生产者。 4.学生回答并总结规律。理解各种生物所处的消费者级别和营养级别并能够分析出同种动物,其营养级级别=其消费者级别+1。 5.明确每种生物不只固定在一条食物链上,能够根据图片理解食物网的概念,即: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叫做食物网。 记忆半分钟。 6.明确考点。对应学案上的问题自主思考2分钟,疑难问题小组讨论1分钟。 7.自主完成高考题并学会讲解。 通过观看视频理解生态系统的概念,能举例说明什么是生态系统。 通过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的积极性,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展示自我、获得知识。 结合情景剧分析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其构成。 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明确本知识的考点并学会运用知识。 结合实例并通过小组合作能正确分析理解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阐明生态系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小结 结合板书回顾本节课知识。 设计本节课的思维导图。 明确本节的内容及其之间的联系,理清本节课的知识框架。
反馈 练习 1.下列哪一组名词,可能用于同一生物体上( ) A.生产者、异养生物 B.异养生物、草食动物 C.自养生物、寄生生物 D.自养生物、初级消费者 2.在下列生物中,属于分解者的是( )A.蓝藻 B.草履虫 C.蘑菇 D.蝗虫 3.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应包括( ) A.全部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B.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食物网 C.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D.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 思考并回答: B C D 检验知识目标达成情况,巩固提高。
作业布置 布置本节课的作业: 1.结合所学知识,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个生态瓶 2.完成课后练习。 课下自主完成作业。 课后及时巩固。
八、板书设计
3.1生态系统的结构
生态系统的范围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
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营养结构
九、教学反思:
1.本节课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分析生态系统的组分以及组分的作用。通过学生活动,将本节的生态系统的结构等概念进行强化,对于组成成分注重分析相互关系,通过模型构建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组成成分之间关系以及食物网,初步达到了训练科学思维的作用。
2.本节课作为公开课,上课时有点紧张,课堂进度有点快。上课前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要紧张。
3.虽然有生活链接这一环节,但还是没有充分的与生活联系,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没有真正做到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4. 导入不够精致,生硬的复习提问,不足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直接以视频的方式导入效果会更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