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2021-2022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1.通过观看视频,了解平型关大捷和百团大战的基本情况;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毛泽东《论持久战》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2.通过研读地图、史料和图片,了解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情况。
3.通过本课学习,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配合对抗战的重要意义,认识中国军民抵抗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的优良传统。
学习目标
正面战场
敌后战场
国民政府
中国共产党
配合作战
敌后抗日根据地示意图
中国共产党率领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力量深入敌占区,开展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
整体感知
平型关位于山西东北部,是河北北部平原与山西之间的最便捷通道,地形险要,易守难攻,是太原的重要门户。
淞沪会战期间,日军入侵山西,企图占领太原。
一.平型关大捷
1.背景
探究新知
一.平型关大捷
2.概况
观看视频,说说平型关大捷的概况。
平型关大捷
时间:1937年9月
指挥者:林彪
经过: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在平型关伏击日军1千多人
结果:经过近一天的激战,将日军全部歼灭。
一.平型关大捷
2.概况
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材料一 有日一战,歼寇如麻,足证官兵用命,指挥得宜。捷报南来,良深嘉慰,尚希益励所部,继续努力,是为至盼。
——1937年9月28日,蒋介石给朱德、彭德怀的贺电
材料二 现在我们已打下了一个胜仗,兴奋了友军与人民,从此更进努力,最后胜利是我们的。
——中共中央军委致电八路军嘉勉
一.平型关大捷
3.意义
“亡国论”
“速胜论”
牺牲两字是严酷的,我们牺牲自己,我们并且要牺牲全国同胞一齐牺牲。因为我们是弱国,我们是弱国之民,我们所谓抵抗,无他内容,其内容只是牺牲。
——汪精卫《最后关头》
再战半年,最多一年,敌人虽胜于战场,亦必因经济之破产,而全局瓦解。中国获得最后胜利,为期不远也。
——1938年10月,《中央周刊》
二.毛泽东《论持久战》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1.毛泽东《论持久战》——背景
探究新知
(1)敌强我弱,中国不能迅速战胜日本。
(2)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战争是退步、野蛮的,失道寡助;中国的反侵略战争是进步、正义的,得道多助。
(3)日本是小国,经不起长期战争;中国是大国,能够支持长期战争。因此,中国既不能速胜,也不会亡国。
(4)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
(5)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中国。
二.毛泽东《论持久战》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1.毛泽东《论持久战》——内容
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持久战战略总方针,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和信心。
毛泽东撰写《论持久战》
二.毛泽东《论持久战》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1.毛泽东《论持久战》——作用
到1940年,在华北、华中、华南和东北地区创建了有1亿人口的抗日根据地和游击区。
第一个抗日
根据地
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牵制和抗击了
大量日军
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图(1937—1940年)
二.毛泽东《论持久战》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2.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地道战》绘画
《地雷战》绘画
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反“扫荡”。
军事上
破袭战
二.毛泽东《论持久战》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2.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1940年3月,中共中央发出党内指示,强调敌后政权在性质上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指示规定,在政权的人员分配上,“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
——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民主选举,精兵简政。
政治上
晋冀鲁豫边区实行民主选举
二.毛泽东《论持久战》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2.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陕甘宁边区军民开展群众性的纺纱运动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开展大生产运动。
经济上
八路军开展
大生产运动
太行区减租,抗战后有我工作的地方,做了一些,但极不深入。真正执行,是在中央土地政策指示后。一九四二年下半年,做得轰轰烈烈,基本群众大大发动起来了,根据地面貌完全改观。尔后,一切工作都好做了,一切任务完成都容易了,党政军与人民的关系密切了。如去秋公粮,人民自动缴纳,超过了计划。又如今年扩兵送延安,两次约二千人,每次回去就完成了。
——1944年8月24日《邓小平答复毛泽东的十项问题》
二.毛泽东《论持久战》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2.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整个中国战场上,六年来的作战,实际上是被划分为正面与敌后两大战场,这两大战场的作用,是互相援助的,缺少ー个,在目前就不能制止法西斯野兽的奔窜,在将来就不能驱逐这个野兽出中国,因此必须增强这两个战场互相援助的作用。
——中共中央为纪念抗战六周年宣言
敌后抗战
力量壮大
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中国抗战的整体
二.毛泽东《论持久战》和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2.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为了消灭抗日根据地,日本实行“囚笼政策”,依托公路、铁路,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封锁与蚕食。
日军封锁根据地的碉堡和封锁沟
日军在华北设置的封锁线
三.百团大战
1.背景
探究新知
目的:粉碎日军对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
时间:1940年下半年
指挥者:彭德怀
主要目标: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交通线和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
结果:历时数月,战果辉煌
观看视频,说说百团大战的概况。
三.百团大战
2.概况
占领堡垒后对堡垒进行拆除
破坏敌人控制的铁路交通线
从战绩上讲,仅在前3个半月,我敌后军民对日作战,大、小战斗1824次,毙伤日军20645人,伪军5155人;俘日军281人,伪军18407人……战斗中拔除日伪据点2993个,破坏铁路9900多里(正太铁路全线大部毁灭),公路3000多里,桥梁、车站被毁260多处,煤矿被毁5所,并缴获大批武器、弹药和其他军用物资。
——张宪文《抗日战争史》
三.百团大战
2.概况
材料二 这次战役大大提高了华北人民群众敌后抗日的胜利信心,对日寇当时的诱降政策以及东方慕尼黑阴谋以很大打击,给蒋管区人民以很大兴奋。此役也给投降派又一次打击,提高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的声威,打击了国民党制造所谓八路军“游而不击”的谣言。
——彭德怀
材料一 百团大战真是令人兴奋,像这样的战斗是否还可以组织一两次?
——毛泽东给彭德怀的贺电
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三.百团大战
3.意义
课堂小结
(2021·湖南娄底)1937年9月,粉碎了“日本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令八路军威名远扬,极大地鼓舞了中国军民抗战士气的战役是( )
A.平型关大捷 B.百团大战 C.台儿庄战役 D.第三次长沙会战
(2021·安徽)1937年3月,陕甘宁边区停止没收地主土地,后又明确宣布:“(地主)出租土地给农民,只要地租不苛刻,政府不加以任何干涉。”这一做法有助于( )
A.团结各阶级共同抗战 B.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C.打击国民党投降势力 D.结束国共十年内战
(2021·广东)晋察冀等抗日根据地政府采取发放农贷、支援牲畜、代制农具等措施,利用互助组、合作社等形式帮助群众发展生产,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由此可见,抗日根据地建设( )
A.形式不仅多样并且重视实效 B.体现了国共合作共同抗日
C.借鉴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为社会主义改造奠定基础
(2021·重庆B卷)1940年,《新华日报》报道:“××集团军总副司令朱德彭德怀,以敌机连日狂炸战时首都重庆……现特电慰重庆全体同胞,并以连日大军出击平汉正太同蒲等路之大胜利,以回答敌之残暴行……”.取得报道中“大胜利”的战役是( )
A.平型关伏击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第三次长沙会战
A
A
C
A
课堂练习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