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科学家曾测得 -88.3℃的平均最低气温。 (酷寒)
世界上风力最大、风暴最多。每年约有2/3的时间刮大风。有过每秒92.5米的风速。(烈风)
纵横密布的冰缝比暴风雪更恐怖。这些冰缝深达千米,被称作“地狱之门”。
当轮船按照固定的航道行驶时,有可能与冰山发生相撞,特别是那些大部分都沉在海水之下的冰山,这些对于航行中的船只来说是最致命的。
有人说,天上最难的事,是太空旅行,天下最难的事,是叩访南极。令人胆战的暴风雪、纵横密布的冰缝、危机暗伏的冰山等等,自然环境的恶劣成了人们探访南极的最大障碍。一批批勇敢的探险家们来到这里,留下了他们光辉的足迹。今天,我们学习《伟大的悲剧》,一起来认识五位英雄。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22 伟大的悲剧
第1课时
1.学会浏览的阅读方式,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理清故事情节。
2.体会“伟大的悲剧”的含义,品味意味深长的语句,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课文所表现的人物崇高的精神品质,以及人类探求未知的科学精神。
学习目标
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为人正直高洁,一生著作颇丰。起初,他以写诗和翻译作品作为步入文坛的“敲门砖”,一俟进入到小说领域,他那过人的文学天赋就立刻光芒夺目。同样使他蜚声文坛的
走近作者
必备知识
传记作品更是其创作生涯中高矗的里程碑。他曾经为巴尔扎克、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司汤达、弗洛伊德等许多著名人士作传。他的传记不拘泥于史实,着重表现人物的性格。代表作有传记《三位大师》、小说
《象棋的故事》等。
创作背景
必备知识
1910年6月,英国科学家斯科特带领探险队前往南极。途中他们得到消息说,挪威人阿蒙森率领另一支探险队也正向南极进发,要和他争夺第一个揭开地球的秘密的荣誉。经过一番激烈的角逐,阿蒙森率领的探险队捷足先登,于1911年12月14日到达南极,而斯科特队则比阿蒙森队晚了将近五个星期。最后,阿蒙森探
险队胜利而归,而斯科特等五名冲击南极的英雄,因为南极寒冷天气的提前到来,饥寒交迫,体力不支,在返回的路上与严寒搏斗了两个多月,最后长眠在茫茫冰雪之中。茨威格根据斯科特遗留下来的一些底片、电影胶卷、书信和遗书,发挥文学想象,写下了这篇传记。
知识链接
必备知识
传记文学是运用除虚构以外的多种文学艺术手法,再现人物生平经历和事迹,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刻画其鲜明形象和生动个性的一种文学体裁。
传记文学
辜负( )凛冽( )吞噬( )
毡鞋( )厄运( )拯救( )
毋宁( )羸弱( )告罄( )
忧心忡忡( )姗姗来迟( )
怏怏不乐( )海市蜃楼( )
必记字词
字音字形
gū
shì
zhān
è
zhěng
wú
yàng
léi
chōng
lǐn
qìng
shān
shèn
( gān )滑雪杆
( gǎn )笔杆
杆
( zài )载重
( zǎi )记载
( jīn)不禁
( jìn )禁止
载
禁
角
( jué )角逐
( jiǎo)角度
罄(qìng)告罄
磬(qìng)钟磬
羸(léi )羸弱
赢(yíng)输赢
栗(lì )战栗
粟(sù )米粟
徒( tú )徒劳
徙( xǐ )迁徙
冽( )凛冽
洌( )清洌
意为“冷”
意为“(水、酒)清”
liè
liè
战栗:战抖。
凛冽:刺骨地寒冷。
羸弱:瘦弱。羸,瘦。
告罄:指物资用完。罄,尽、空。
不可思议:不可想象,不能理解。
风餐露宿: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毛骨悚然:形容十分恐惧的样子。
词义理解
必记字词
耀武扬威:炫耀武力,显示威风。
扬扬得意:形容非常得意的样子。
怏怏不乐:形容不满意或不高兴的神情。
姗姗来迟:形容来得很晚。
忧心忡忡:形容忧愁不安的样子。
语无伦次:话讲得很乱,没有条理层次。
速读课文,梳理探险队的遇难过程,看看哪些段落打动了你,体会其中展现出的精神力量。
1.划分文章层次。
2.画出体现探险队员们的优秀品质的句子。
3.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
自主学习
初读课文
第二部分
(4-13):
第三部分
(14-16):
斯科特一行到达南极点,却发现挪威人已捷足先登,只好失望地返回并为胜利者做证。
写探险队员们在恶劣的环境中坚强抗争,最终悲壮死去的过程。
英雄们牺牲后,受到世人的悼念和敬仰。
第一部分
(1-3):
划分层次
初读课文
记叙了斯科特一行探险队员从南极绝望而归以至悲壮覆灭的过程。
自主探究
初读课文
1.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1)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英国海军上校
(2)鲍尔斯—英国海军上尉
(3)威尔逊—博士,负责科学研究
(4)埃文斯—英国海军军士
(5)劳伦斯·奥茨—英国皇家禁卫军的骑兵上尉
2.本文共写了五个人物,他们的姓名和身份分别是什么?
1.请同学们浏览课文,勾画出文中表明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的关键性语句,填写下面表格。
精读课文
分析讨论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1月16日
1月18日
2月17日夜里1点钟
白色雪原上
南极极点
“屠宰场营地”
斯科特一行五人
“明白:以阿蒙森为首的挪威人已在他们之先到过这里了”
斯科特海军上校和他的四名伙伴
“到达极点”“在那里发现的唯一不寻常的东西”“请他把那封信带给挪威的哈康国王。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
英国海军军士
“这位不幸的英国海军军士死去了”
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3月2日
下一个贮藏点
斯科特一行四人
“再次使他们感到可怕的绝望:那里储存的燃料又是非常之少”
3月21日
离下一个贮藏点只有20公里了
斯科特一行三人
“燃料已经告罄,而温度计却指在零下40摄氏度”
3月29日
离下一个贮藏点只有20公里的帐篷里
斯科特一行三人
“知道再也不会有任何奇迹能拯救他们了……骄傲地在帐篷里等待死神的来临”“他们爬进各自的睡袋……”
时间顺序:奔向南极——绝望而归——带信做证——归途遇险——壮烈牺牲
2.全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简要复述故事情节,并用四字短语概括文章情节。
3.根据课文内容,用图示的方法画出探险队的遇难过程。
1月16日
斯科特一行发现挪威人已到达南极点
1月18日
斯科特一行到达南极点,接受为对手作证的任务
3月2日
斯科特一行到达下一个贮藏点,发现燃料非常之少
3月21日
斯科特一行到达离下一个贮藏点20公里的地方,燃料告罄。被暴风雪所阻,无法继续前行
3月29日
斯科特三人爬进睡袋,等待死亡
2月17日
埃文斯军士牺牲
奥茨牺牲(共29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22 伟大的悲剧
第2课时
学情回顾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梳理了事件脉络,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斯科特等人的南极悲壮之旅,体会“伟大的悲剧”的深刻含义。
1.鲁迅说过,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课文题为《伟大的悲剧》,所谓“悲剧”表现在哪些方面?
精读课文
分析讨论
①做证之悲
②死亡之悲
③死别之悲
④世人之悲。
悲剧
①“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做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做证之悲)
2.默读课文,勾画出文中表明“悲剧”事件的语句。
②“他们中间最身强力壮的埃文斯突然精神失常……2月17日夜里1点钟,这位不幸的英国海军军士死去了。”(死亡之悲)
③“劳伦斯·奥茨——这个英国皇家禁卫军的骑兵上尉正像一个英雄似的向死神走去。”
(死亡之悲)
④“他们知道再也不会有任何奇迹能拯救他们了,于是决定不再迈步向厄运走去,而是骄傲地在帐篷里等待死神的来临”,“他们爬进各自的睡袋,却始终没有向世界哀叹过一声自己最后遭遇到的种种苦难”。 (死亡之悲)
⑤斯科特海军上校在他行将死去的时刻,用冻僵的手指给他所爱的一切人写了书信。(死别之悲)
⑥“在英国国家主教堂里,国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世人之悲)
3.斯科特一行人的“悲剧”为什么说是“伟大”的?他们“伟大”表现在哪些方面?试从课文中找出实例。
①角逐失败,但他们对探险事业的执着追求是伟大的。
②为角逐的对手做证,表现了斯科特一行能坦然面对成功与失败,他们的诚信和绅士风度是伟大的。
③斯科特一行在归途中与死亡抗争,并在关键时刻为了不拖累同伴,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这种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献身的英雄气概是伟大的。
④国王跪下来悼念这几位英雄,在所有时代中他们这种对科学的探索精神和爱国精神都是伟大的,鼓舞了后人,赢得了世人永远的尊敬。
勇于为科学事业献身的英雄气概。
诚实,守信,有着探险家的博大情怀。
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无私,浓厚的爱国主义精神。
伟大
“悲剧”指斯科特一行虽经努力却没有成为第一批到达南极点的人,并且在返回途中全部遇难。
4.根据以上认识,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课文题目《伟大的悲剧》的?
“伟大”指斯科特等人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虽然失败并牺牲,但他们身上却体现了人类团结协作、坚忍不拔、勇于探索的崇高品质。
5.“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做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斯科特为什么要接受这项为他人业绩做证的任务?他不接受不行吗?
英国人普遍讲求绅士风度,斯科特受英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主张诚实、守信,坦然面对成功和失败。这种文化传统熏陶下的斯科特,不能不接受这项为他人的业绩做证的任务。正因为他的这一行为,其人格才显得无比的高尚,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这可以从课文的最后两句话中找到答案:“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作为一位伟大的作家,茨
6.茨威格并未为胜利者阿蒙森作传,而把目光投向了斯科特。为什么?
威格想到的绝不主要是事业的成功者,而是许多历史事件背后给人精神上的震撼和启迪。按照这个价值标准,茨威格当然认为给斯科特作传记会更有意义,会给人长久的思考。
斯科特
7.文中有很多令人难忘的细节,相信它会感动所有的人。请找出你喜欢的一处,说说自己的理解。
①泪水从他们的眼睛里夺眶而出。尽管精疲力竭,这天晚上他们还是夜不成眠。他们像被判了刑似的失去希望,闷闷不乐地继续走着那一段到极点的最后旅程,而他们原先想的是:欢呼着冲向那里。他们谁也不想安慰别人,只是默默地拖着自己的脚步往前走。
“失去希望”“闷闷不乐”与前文中的热情高涨形成鲜明对比,写出了斯科特一行人的绝望心情。
“拖”字写出了一行人脚步的沉重,从侧面表现他们发现阿蒙森捷足先登后失望、沉重的心情。他们虽然悲痛绝望,但仍然要走下去,这个过程是痛苦又煎熬的。
②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做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他们不仅要接受失败的事实还要为角逐的对手做证,这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残忍的,但是斯科特一行却选择坦然接受并忠诚地履行这一责任,他们诚实、守信的美德很伟大。
③最能证明这一点的莫过于负责科学研究的威尔逊博士,在离死只有寸步之遥的时候,他还在继续进行着自己的科学观察。他的雪橇上,除了一切必需的载重外,还拖着16公斤的珍贵岩石样品。
“还在”“还拖着”,突出了威尔逊博士在随时都有生命危险的情况下,仍不忘科学观察和研究,表现了他不畏艰难险阻的英雄气概、对科学事业的热爱,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④但他们必须继续拖着身子往前走,他们中间的奥茨已经在用冻掉了脚趾的脚板行走。
“拖着身子往前走”“用冻掉了脚趾的脚板行走”,表现了探险队员处境艰难,显示了其顽强的生命力和大无畏精神。
劳伦斯 奥茨
⑤斯科特海军上校的日记一直记到他生命的最后一息,记到他的手指完全冻住,笔从僵硬的手中滑下来为止。他希望以后会有人在他的遗体旁发现这些能证明他和英国民族勇气的日记,正是这种希望使他能用超人的毅力把日记写到最后一刻。
斯科特海军上校在生命的最后一息还在记日记,还挂念着祖国和民族,体现了他坚忍不拔的精神和爱国情怀。
⑥最后一篇日记是他用已经冻伤的手指哆哆嗦嗦写下的愿望:“请把这本日记送到我的妻子手中!”但他随后又悲伤地、坚决地画去了“我的妻子”这几个字,在它们上面补写了可怕的“我的遗孀”。
“悲伤地”表现了他要与妻子永别时的痛苦;“坚决地”表现了他对处境的清醒认识。把“我的妻子”改为“我的遗孀”,表现了他无所畏惧、坦然面对死亡的英雄气概。
⑦11月12日,他们到达那个帐篷,发现英雄们的遗体已冻僵在睡袋里,死去的斯科特还像亲兄弟似的搂着威尔逊。
“搂着”表现了队友之间的深情厚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