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 《病毒的繁殖》
知识点来源 学科:生物 年级:八年级 □教材版本:人教版 所属章节:第五章 病毒
设计思路 模型是生物教学常用的工具和学习方式,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锻炼学生的抽象分析能力。本课中,采用自制的“上皮细胞”模型及两种病毒模型,模拟并演示了“新冠病毒”的结构及其侵染人体上皮细胞并繁殖的过程,学生的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提升理性思维和科学探究的生物学核心素养,同时感受到生命之美(生命观念),体会生物人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设计
内 容
教学目的 理性思维:分析并阐述新冠病毒的繁殖过程。 探究能力:尝试做出病毒的模型(噬菌体或者“新冠病毒”)。 生命观念:体会细胞和病毒生命历程,感受生命的脆弱和坚韧。 社会责任感:从“新冠病毒”的繁殖过程,号召身边的人学会做好预防措施。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新冠病毒的形态结构、生命活动特点以及与人的关系 教学难点:新冠病毒的结构及繁殖过程
教学过程 “新冠病毒”的形态结构(理性思维) 展示噬菌体病毒及“新冠病毒”模型,说明病毒的结构是由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组成,提醒遗传物质可能是DNA或者RNA。 新冠病毒及噬菌体病毒 “新冠病毒”侵入人体上皮细胞的过程(理性思维、探究能力 展示人体上皮细胞的结构模型,引导学生理解细胞膜对外界物质的控制作用——必须有对应的“钥匙”才能打开。而病毒表面有很对的物质,相当于多把不同的钥匙,总有一把能发开细胞的大门,从而攻占细胞。当“新冠病毒”入侵细胞后,它会脱去蛋白质外壳,将遗传物质(RNA)注入细胞体内,从此开始繁殖后代。 上皮细胞模型 “新冠病毒”繁殖过程(理性思维、探究能力) 病毒是一种寄生生物,不能独立生活。利用上皮细胞展示繁殖的过程:当它的遗传物质注入到细胞体内后,它会迅速攻占细胞的控制中心——细胞核。从此细胞沦为病毒繁殖的加工厂。病毒的遗传物质会利用宿主细胞的营养物质迅速合成自身的结构,并且快速组装成更多的病毒。当病毒的数量越来越多,达到细胞无法承受的数量,此时,细胞会裂解死亡。结合灯带和齿轮模型,直观展示病毒的繁殖过程和细胞的遭遇。 如何预防“新冠”(生命观念、社会责任) 引导学生回忆“新冠肺炎”的传播方式和预防途径,促使学生感知生命,珍爱生命。同时,呼吁学生将防疫知识和病毒繁殖知识传播给他人,做有爱的生物人,提升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