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搭石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3.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2.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欣赏到了搭石与人们构成的一道道美丽的风景图,有哪些风景图呢,请同学们齐说(生齐说,课件呈现:老人调整搭石图、一行人走搭石图、两人互让走搭石图、年轻人背老人过搭石图)
师:这些都是我们用眼睛能够看到的美,这节课我们将更深入地来理解课文,用心感受搭石背后所蕴藏的更美的东西。首先请同学们朗读课文第2-4段,找出能体现看不见的美的词句,并用横线标出。
二、深入品读第2-4段的人物美
1.老人调整搭石图
(1)师:在老人调整搭石图中,你找到了哪些词句可以体现看不见的美?
生:“无论怎样”、“只要”、“一定“、“搭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2)师:请同学们再反复品读下这些词句,然后说说:从这些词句中,你体会到了这是一位什么样的老人?
生:认真细致、一心只为他人着想,……(板书)
(3)师:那么,再请同学们想象一下:
① 当老人踩到了不稳的搭石,他的心里会怎样想?
生:(着急、得赶紧找块平整方正的石头搭上,万一其他人踩到就不好了……)
② 此刻你看到他的表情、动作又会是怎样的呢?
生:(皱眉头、叹气、急忙找搭石……)
师:那你能不能带上你的表情来完整地回答这个问题呢?
③ 当老人调整好搭石满意地离去时,他心里又会怎么想?表情会是怎样的?
生:(这下可好了,其他人可以安全过溪了,……开心,脸上绽开了笑容……)
师:请同学们带上你们的表情来回答这个问题。
师:从以上老人的种种表现,我们可以更深刻地体会到这是一位一心只为他人着想的老人。
(4)小结:以上是我们通过寻找词句、想象画面来感悟老人的内心美,这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面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来感悟第二个画面吧。
2.一行人走搭石图
(1)师:在这幅图中,你找到了哪些词句可以体现看不见的美呢?
生:协调有序
师:那么,从这个词语中你体会到了这是一群什么样的人们呢?
生:(互助互爱,为他人着想……)
(2)师:那人们是怎样协调有序的呢?
生:(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
师:人们走搭石,如果抢路或突然止步,会出现什么情况?
生:(人们就会掉进水里、不能安全过溪……)
(3)请同学们有感情地把这段朗读下,要读出人们的协调有序,读出人们的美好心灵。
(4)小结:在刘章爷爷家乡有一句俗语叫“紧走搭石慢过桥”,体现的是人们的协调有序,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乡亲们互助互爱,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心灵,也让我们感受到了这是一个和谐的山村。所以啊,经常到山里的人,都见过这样的情景:
3.两人互让走搭石图
(1)师:从两人互让走搭石图中找出可以体现看不见的美的词语。
生:( 总会、招手示意、让、等、才……)
师:一个“让”字,让出什么样的风度呢?“等”,什么样的人才能等呢?
生:(谦让、为他人着想…… 相亲相爱、团结互助……)
师:那就请同桌之间表演两个人互让走搭石的情景,请学生到讲台前示范。
(2) 点评:这对同桌的表演很出色,通过观察他们的手势、表情,让我感受到了人们那种相亲相爱、互让互助的美好品质。请同学们带上你们的感情朗读这个画面,体会他们的心灵美。
4.年轻人背老人过搭石图
师:家乡的人们还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景:年轻人背老人过搭石(课件)。请同学们齐读这一段。从文中你找出哪些可以体现看不见美的词语?
生:(总要、伏、理所当然)
师:从这些词语中,你又体会到了这是一位什么样的年轻人?
生:尊老敬老、乐于助人……(板书)
师:现在我是那位老人,谁来做年轻人,请个小伙子吧。
师:请你做做“伏”的动作。
师:我们看到这位小伙子深深地弯下了身子,弯得很恭敬,这样,我就能轻而易举地趴在他的背上,舒舒服服、安安全全地过小溪了。到了对岸,年轻人需要老人向他道谢吗?
生:不需要。
师:为什么?
生:因为我们家乡的人都习以为常了,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了。
师:那老人没有向年轻人道谢,年轻人会不会生气呢?
生:不会。
师:为什么?
生:因为人们把这看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师:听了你们的回答,我在想哪,当这位老人年轻的时候,他一定也曾经( ),因为( );
当这位年轻人老了的时候,也一定会有( ),因为( )。(课件)
师:是啊,通过这一代又一代的“理所当然”,我们可以体会到家乡的景美,家乡人的情更美。
(三)小结
同学们,在我们眼里这是一块块普普通通的石头,静静躺在溪水中,任人踩踏却无怨无悔、默默无语,这正是乡亲们默默无悔、无私奉献精神的写照,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齐读第5段。
作者通过日常生活的细致观察,借一排排的搭石,表达了家乡人的美好情感,这是一种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
(四)作业布置
作者从不起眼的搭石中发现了美,对你有什么启发呢?写一写平凡事物中的“美”。
附:板书设计
21 搭石 ——借物喻人
( 一心只为他人着想的 )老人调整搭石
( 互助友爱的、默契的 )一行人走搭石
( 相亲相爱、谦让的 )两人互让走搭石
( 尊老敬老的、乐于助人 )年轻人背老人过搭石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