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八下第七章第四节长江三角洲 同步练习
1.长江三角洲区域濒江临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地。下列描述其位置的图示正确的是( )
2.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经济的优势条件是( )
A.毗邻港澳B.集黄金海岸和黄金水道的区位优势于一体
C.矿产资源丰富D.扼长江出海口,濒临南海
长江三角洲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与长江流域的结合部。据此回答3~4题。
3.下列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特点相符合的是( )
A.城镇稀疏B.山地崎岖C.黄土广布D.“鱼米之乡”
4.长江三角洲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下图与其气候特点对应的是(A)
5.下列关于上海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上海是我国高水平的工业基地B.上海是我国的经济中心、文化中心
C.上海是我国重要的教育、科研和文化产业基地D.上海是我国的对外交往中心
读长江三角洲地区图,回答6~7题。
6.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城市、南翼城市、北翼城市所对应序号正确的是( )
A.③⑦⑤B.④⑤⑧C.①②⑤D.⑤⑧⑥
7.图中湖泊甲、海域乙分別是( )
A.太湖、北部湾B.洞庭湖、杭州湾
C.郡阳湖、北部湾D.太湖、杭州湾
(原创题)长江三角洲区域以上海为龙头,以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为两翼,逐步形成了资源共享功能互补的区域发展新格局。据此回答8~9题。
8.关于长江三角洲区域北翼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杭州是长江三角洲区域北翼的中心城市
B.南京有“六朝古都”的美誉
C.无锡是江苏省最大的交通运输枢纽
D.常州东邻上海西拥太湖,是江苏省的东南门户
9.关于长江三角洲区域南翼城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南京是长江三角洲区域南翼的中心城市B.绍兴号称“中国丝都”
C.杭州是著名的旅游观光城市 D.宁波隔长江口与上海相望
10.与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群发展不相关的自然因素是( )
A.气候温和湿润B.河网密集C.矿产资源丰富D江海交汇的位置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密集,人口众多,许多人不在居住城市工作,每天往返于不同城市之间,就像生活在同一座城市一样,这种现象被称为“同城效应”。读图一、图二,回答11~12题
11.图一所示区域最大的核心城市是( )
A.杭州B.上海C.苏州D.南
12.图二这种生活方式主要依赖的交通运输方式是( )
A.长江水运B.航空运输C.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D.海洋运输
在我国“弓箭型“的经济发展格下图)中,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是我国最大的城市群。读图,回答第13题。
13.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经济的优势条件有( )
①地理位置优越,位于沿江地带与沿海地带的结合部②能源等矿产资源丰富③毗邻港澳、华侨众多④水陆交通便利、通信发达⑤面向海洋,人口稠密,市场广阔
A.①④⑤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14.下列关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矿产、水能资源丰富,重工业发达
B.科技力量雄厚,创新产业发展迅速
C.河湖密布,以水乡为特色发展旅游业
D.河海陆联运,经济腹地广,发展水平高
(潍坊寿光期末)读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示意图,回答15~16题
15下列叙述与长江三角洲特征相符的是( )
A.河网密布,鱼米之乡
B.黄士广布,沟壑纵横
C.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地形崎岖,多山间金地
16.两区域都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与长江三角洲相比,珠江三角洲突出的优势条件是( )
A.海陆空交通便利B毗邻港澳,是著名的侨乡
C.科技发达,人才众多D.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
读长江三角洲地区示意图,回答16~17题。
17.下列有关上海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序号表示上海的是④
B.上海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核心城市的
C.连接①③城市的铁路线是京沪线
D.上海对长三角乃至全国都有辐射带动作用
18.长江三角洲地区实现一体化发展的优势条件不包括( )
A.水陆交通便利B.科技发达,人才集中C.能源丰富D.经济基础雄厚
二、综合题
19.读长江三角洲地区及杭州湾跨海大桥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从地势、气候、水系三方面说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自然地理特点:
(2)长江三角洲是我国沿海四大重要的 农业基地之一,农产品主要面向国际市场。
(3)以上海为铁路枢纽的铁路干线分别是 线和 线。
(4)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区域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式除铁路外还有 、 。(写出两种)
③交通便利。请写出一条经过上海的铁路线名称: 。濒临东海,位于长江入海口附近。长江入海口宽阔,便于江海联运。
(5)作为中国的最大城市,上海对整个长江三角洲区域,对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 作用
20.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间题。
材料一上海是我国最大的港口城市,重要的科技教育中心,重要的金融中心,最大的商业中心。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材料二长江三角洲简图
(1)上海位于我国东部,与江苏省、浙江省相邻。上海简称
(2)上海经济发展历史悠久,科技力量雄厚,还有许多发展经济的有利条件:
①位于我国三大平原中的 平原,有利于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
②位于亚热带、湿润地区,耕地类型主要为 (水田或旱地),农作物一年可以两熟到三熟,农业的发展为工业、居民的生活提供了保障
21.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以长江三角洲为主体的长江三角洲区域,地处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与长江流域的结合部。这里拥有长江“黄金水道”和众多的铁路、公路干线,以及现代化的港口群、航空港,形成密集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长江三角洲区域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格局;经济发展水平全国领先,是中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
据图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分布有怎样的特点。呈现出这一特征的原因是什么
试简述长江三角洲区域内外联系所具备的优势条件:
(3)目前长江三角洲地区有些农民将水稻改种花卉,你是否赞成 为什么
22.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杭州湾跨海大桥跨越杭州湾海堿,全长36千米。它的建成,使宁波至上海间的陆路距离缩短了120多千米,大大缓解了沪杭甬高速公路的压力。
材料二长江三角洲地区示意图和杭州湾跨海大桥示意图
(1)A为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 。其周围地区曾经是我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现在地位下降显著,试简述原因
(2)“沪宁杭”城市群中的“宁”指的是
(3)结合图文材料,简述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成对该地区发展的意义
1-5BBDAD 6-10DDBCC 11-15BCAAA 16-18BAC
19
(1)地势低平,气候湿润,土地肥沃,湖泊众多,河网纵横,水田连片。
(2)创汇(3)京沪 沪昆 (4) 高速公路 航空运输 京沪线(或:沪昆线)
(5) 辐射带动
20(1)沪(或:申)(2)长江中下游②水田
21(1)大多沿河、沿交通线分布。靠近水源,取水方便;交通运输便利。
(2)地处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与长江流域的结合部,临江滨海,水网稠密,成熟的公路网,多条铁路穿过,多个航空港
(3)赞成。花卉种植经济效益高;长江角洲经济发达,花卉市场大;交通便利,利于花卉出ロ(或:不赞成。当地人口众多,粮食需求量大;我国耕地比重小,大面积种植花卉会影响粮食生产)。
22. (1)太湖 城市化与工业化导致建设用地增多,耕地面积减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导致粮食种植面积减少;流入人口多,粮食消肖费量增大
(2)南京
(3)缩短了宁波到上海的陆路距离;缓解了沪杭甬高速公路的压力;有利于构建以上海为中心的苏浙沪经济圈(交通圈);推动了长三角地区的区域合作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