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一3.3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2021高一上·杭州期中)下列关于细胞核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核膜由4层磷脂分子层构成
B.核仁是核糖体RNA合成、加工和核糖体装配的重要场所
C.核孔是蛋白质、DNA等大分子出入细胞核的通道
D.核基质为细胞核提供支架,与染色体装配密切相关
2.(2021·福建)生物科学史蕴含科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下列科学史实验与结论不相符的叙述是( )
选项 科学史实验 结论
A 用伞形帽和菊花形帽伞藻进行嫁接和核移植实验 伞藻的帽形建成主要与细胞核有关
B 绿叶暗处理后,一半遮光,另一半曝光,碘蒸气处理后观察叶片颜色变 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C 不同颜色荧光染料标记人和小鼠的细胞膜蛋白进行细胞融合实验 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D 将狗的小肠黏膜和稀盐酸混合磨碎后制成的提取液注入狗的静脉,检测胰液分泌情况 胰液分泌是神经调节的结果
A.A B.B C.C D.D
3.(2021高一上·通化期中)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 )
A.水和蛋白质 B.DNA和蛋白质
C.糖类和核酸 D.核酸和蛋白质
4.(2021高一上·通化期中)有人把细胞核比喻为细胞的“大脑”,其主要原因是( )
A.核膜含4层磷脂分子 B.核孔对物质进出核具有选择性
C.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有关 D.染色质中含遗传物质DNA
5.(2021高一上·拜泉期中)下列关于模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模型包括概念模型、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
B.模型既可以定性又可以定量地描述认识对象
C.模型不仅要有科学性和准确性,还要注意美观
D.实物本身或实物照片都属于建构的物理模型
6.(2021高一上·嘉兴期中)下图表示科学家进行的蝾螈受精卵横缢实验。你认为该图最能说明 ( )
A.细胞质控制着细胞的代谢
B.细胞核是细胞遗传特性的控制中心
C.细胞质是细胞遗传特性的控制中心
D.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
7.(2021高一上·嘉兴期中)关于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核膜为双层膜,外膜的外表面附着有核糖体
B.核糖体与核仁的形成有关
C.细胞核内的液体叫做细胞液
D.核孔是包括DNA在内的大分子物质任意通过的通道
8.(2021高一上·嘉兴期中)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叙述,错误的是( )
A.由于原核生物没有核膜包被,因此没有细胞核,但有拟核区
B.核膜是双层膜,核膜中的核孔允许蛋白质、DNA等大分子通过,因此具有选择透性
C.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D.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9.(2021高一上·吉林期中)细胞核的模式图如下图所示,①~④表示其中的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由四层磷脂双分子层构成
B.②主要由RNA,蛋白质构成
C.③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D.④是蛋白质和DNA分子等大分子出入细胞核的通道
10.(2021高一上·吉林期中)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之一。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蛋白质分泌旺盛的细胞中高尔基体的数量明显增加
B.核膜上有核孔,有利于遗传物质DNA的进出
C.动物细胞中心体的存在,利于其有丝分裂的正常进行
D.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利于携带更多O2
二、填空题
11.如图为细胞核结构模式图,试回答:
(1)图中对核内物质起屏障作用的是[ ] ,它是由 层膜构成的,细胞质合成的组蛋白等蛋白质是通过其上的[ ] 进入细胞核的.
(2)细胞核行使遗传功能的重要结构是[ ] ,遗传信息存在于其组分的 上.
(3)结构[②] 的功能是 .
12.(2021高一上·嘉兴期中)伞藻由“帽”、 “柄”、 “足”三部分构成,细胞核在足部。科学家用伞形“帽”(甲)和花朵形“帽”(乙)两种伞藻做嫁接和核移植实验,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1)上述实验过程③中,将 移植到去掉“帽”和核的甲种伞藻的足内。
(2)实验结果是:①长出 ,②长出 ,③长出 。(填写伞形帽/花朵形帽)
(3)实验结果说明:生物体形态结构的形成主要与 有关。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细胞核的结构
【解析】【解答】A、核膜是双层膜,每层有有两层磷脂分子,所以核膜由4层磷脂分子构成,A正确;
B、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是核糖体RNA合成、加工和核糖体装配的重要场所,B正确;
C、核孔主要是mRNA、解旋酶、DNA聚合酶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C错误;
D、细胞核中的液体部分是核基质,核基质为细胞核提供支架,与染色体装配密切相关,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是遗传信息库,主要由核膜、核孔、核仁和染色质等构成。
(1)核膜①结构:核膜是双层膜,外膜上附有许多核糖体,常与内质网相连;其上有核孔,是核质之间频繁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核孔的数目较多。②化学成分:主要是脂质分子和蛋白质分子。③功能:起屏障作用,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隔开;控制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2)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核仁有规律地消失和重建。
(3)染色质: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其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4)核孔:主要是mRNA、解旋酶、DNA聚合酶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2.【答案】D
【知识点】生物膜的探索历程;细胞核的功能;光合作用的发现史;激素与内分泌系统
【解析】【解答】A、伞藻嫁接与核移植实验,说明伞藻的帽形建成主要与细胞核有关,A相符;
B、绿叶先在暗处放置几个小时,目的是消耗植物中的营养物质,然后让叶片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发现曝光的一半呈深蓝色,遮光的一半则没有颜色变化,实验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除O2外还有淀粉,B相符;
C、科学家通过荧光标记的人鼠细胞融合实验,提出假说:细胞膜具有流动性,C相符;
D、将狗的小肠黏膜和稀盐酸混合磨碎后制成的提取液注入狗的静脉,检测胰液分泌情况,结论是胰液分泌是体液调节,D不相符。
故答案为:D。
【分析】1、细胞核的功能: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实验名称 结论
伞藻嫁接与核移植实验 伞藻“帽”的形态由细胞核决定
美西螈核移植实验 美西螈皮肤颜色的遗传是由细胞核控制的
蝾螈受精卵横缢实验 细胞核是分裂分化必须的结构
变形虫切割及核移植实验 细胞核在变形虫的分裂、生长、应激性等生命活动中必不可少
2、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
(1)1771年,英国普利斯特利实验证实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2)1864年,德国萨克斯把绿叶先在暗处放置几个小时,目的是消耗植物中的营养物质,然后让叶片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发现曝光的一半呈深蓝色,遮光的一半则没有颜色变化,实验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除O2外还有淀粉;
(3)恩格尔曼的实验证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合作用过程中能产生氧气;
(4)1941年,美国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两组实验:第一组向植物提供H2O和C18O2,第二组向同种植物供H218O和CO2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第一组释放的氧气全部是O2,第二组释放的氧气全部是18O2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
3、细胞膜结构探索历程:
(1)1895年,欧文顿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一样: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了膜由脂质组成的假说。
(2)20世纪初,科学家第一次将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并分析其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
(3)1925年,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细胞膜中提取脂质,铺成单层分子,发现面积是细胞膜的2倍。提出假说:细胞膜中的脂质是双层的。
(4)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提出了所有生物都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静态模型)。
(5)1970年,科学家通过荧光标记的人鼠细胞融合实验,用发红色荧光的染料标记人细胞的膜蛋白,用发绿色荧光的染料标记鼠细胞的膜蛋白,然后诱导二者融合。开始时融合细胞的一半发红色荧光,一半发绿色荧光,在37C下,一段时间后,两种颜色的荧光均匀分布,提出假说: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6)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流动镶嵌模型”。强调膜的流动性和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为多数人所接受。
4、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粘膜产生的,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在发现过程中,沃泰默实验分为三组,两组为对照组,一组对照是排除盐酸对胰腺作用的影响,另一组是想验证胰液分泌是由神经作用的结果,所以将神经切除。斯塔林和贝利斯的实验假设,胰液分泌是在盐酸的作用下,小肠粘膜细胞可能产生了一种化学物质,该物质进入血液后,随血流到达胰腺,引起胰液的分泌。实验过程为:小肠粘膜和盐酸一起研磨制成提取液注射到同一条狗的静脉。斯他林和贝利斯能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具有大胆质疑、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3.【答案】B
【知识点】细胞核的结构
【解析】【解答】染色质(体)是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其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染色体的结构
4.【答案】D
【知识点】细胞核的结构
【解析】【解答】把细胞核比喻为细胞的“大脑”,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是遗传信息库,因为染色质中含遗传物质DNA,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是遗传信息库,主要由核膜、核孔、核仁和染色质等构成。
(1)核膜①结构:核膜是双层膜,外膜上附有许多核糖体,常与内质网相连;其上有核孔,是核质之间频繁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核孔的数目较多。②化学成分:主要是脂质分子和蛋白质分子。③功能:起屏障作用,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隔开;控制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2)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核仁有规律地消失和重建。
(3)染色质: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其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5.【答案】D
【知识点】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解析】【解答】A、模型的形式很多,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A正确;
B、模型对于认识对象的描述可以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B正确;
C、模型是对事物共同特点作出来的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科学性和准确性占首要地位,此外还要兼顾美观,C正确;
D、拍照得到的照片是实物照片图,不属于物理模型,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模型的形式很多,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这种模型就是物理模型。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著名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就是物理模型,它形象而概括地反映了DNA分子结构的共同特征。
6.【答案】B
【知识点】细胞核的功能
【解析】【解答】受精卵在益裂后,含有细胞核的部分能够分裂、分化发育成胚胎,而不含细胞核的部分不能正常发育,由此可见细胞核是分裂分化必须的结构,是细胞遗传特性的控制中心,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细胞核的功能: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实验名称 结论
伞藻嫁接与核移植实验 伞藻“帽”的形态由细胞核决定
美西螈核移植实验 美西螈皮肤颜色的遗传是由细胞核控制的
蝾螈受精卵横缢实验 细胞核是分裂分化必须的结构
变形虫切割及核移植实验 细胞核在变形虫的分裂、生长、应激性等生命活动中必不可少
7.【答案】A
【知识点】细胞核的结构
【解析】【解答】A、核膜是双层膜,外膜上附有许多核糖体,常与内质网相连,A正确;
B、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B错误;
C、细胞液是植物细胞液泡中的液体,细胞核内的液体称为核液,C错误;
D、核孔主要是mRNA、解旋酶、DNA聚合酶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DNA分子不可以任意通过,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是遗传信息库,主要由核膜、核孔、核仁和染色质等构成。
(1)核膜①结构:核膜是双层膜,外膜上附有许多核糖体,常与内质网相连;其上有核孔,是核质之间频繁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核孔的数目较多。②化学成分:主要是脂质分子和蛋白质分子。③功能:起屏障作用,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隔开;控制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2)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核仁有规律地消失和重建。
(3)染色质: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其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4)核孔:主要是mRNA、解旋酶、DNA聚合酶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8.【答案】B
【知识点】细胞核的结构
【解析】【解答】A、原核细胞没有和膜包裹的细胞核,但有一个大型环状DNA分子作为遗传物质,称为拟核,A正确;
B、核膜是双层膜,外膜上附有许多核糖体,常与内质网相连;其上有核孔,是核质之间频繁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但不允许DNA分子通过,具有选择透过性,B错误;
C、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形态,C正确;
D、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是遗传信息库,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是遗传信息库,主要由核膜、核孔、核仁和染色质等构成。
(1)核膜①结构:核膜是双层膜,外膜上附有许多核糖体,常与内质网相连;其上有核孔,是核质之间频繁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核孔的数目较多。②化学成分:主要是脂质分子和蛋白质分子。③功能:起屏障作用,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隔开;控制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2)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核仁有规律地消失和重建。
(3)染色质: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其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4)核孔:主要是mRNA、解旋酶、DNA聚合酶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9.【答案】C
【知识点】细胞核的功能;细胞核的结构
【解析】【解答】A.①是核膜,由两层磷脂双分子层构成,A不符合题意;
B.②是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B不符合题意;
C.③是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C符合题意;
D.④是核孔,是蛋白质和RNA分子等大分子出入细胞核的通道,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细胞核模式图
10.【答案】B
【知识点】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细胞核的结构
【解析】【解答】A.高尔基体负责蛋白质的加工,所以蛋白质分泌旺盛的细胞中高尔基体的数量明显增加,A不符合题意;
B.核膜上有核孔,有利于RNA进出细胞核,B符合题意;
C.动物细胞的中心体与有丝分裂纺锤体的形成有关,有利于有丝分裂的正常进行,C不符合题意;
D.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利于携带更多O2,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功能
细胞器 分布 形态结构 功 能
线粒体 动植物细胞
双层膜结构
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细胞的“动力车间”
叶绿体 植物叶肉细胞
双层膜结构
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
内质网 动植物细胞
单层膜形成的网状结构
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高尔
基体 动植物细胞
单层膜构成的囊状结构
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动物细胞高尔基体与分泌有关;植物则参与细胞壁形成)
核糖体 动植物细胞
无膜结构,有的附着在内质网上,有的游离在细胞质中。
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溶酶体 动植物细胞
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
“消化车间”,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且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细菌。
液泡 成熟植物细胞
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内含细胞液(有机酸、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
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中心体
动物或某些低等植物细胞
无膜结构;由两个互相垂直的中心粒及其周围物质组成
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11.【答案】③;核膜;2;④;核孔;①;染色质;DNA;核仁;与某种RNA和核糖体的合成有关
【知识点】细胞核的功能;细胞核的结构
【解析】【解答】(1)对核内物质起屏障作用的是核膜,核膜是双层膜,细胞质合成的组蛋白等蛋白质是通过其上的核孔通过,实现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2)细胞核中行使遗传功能的重要结构是染色质,它主要是由DNA和蛋白质构成,其中的DNA携带着遗传信息.
(3)核仁与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分析】1、看图可知:①染色质、②核仁、③核膜、④核孔.
2、核膜是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但它上面的核孔可让大分子物质通过,实现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细胞核中行使遗传功能的重要结构是染色质,它主要是由DNA和蛋白质构成,其中的DNA携带着遗传信息.核仁与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12.【答案】(1)乙种伞藻的细胞核
(2)长出花朵形帽;长出伞形帽;长出花朵形帽
(3)细胞核(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
【知识点】细胞核的功能
【解析】【解答】(1)实验过程③是伞藻的核移植实验,将乙种伞藻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掉伞“帽”和细胞核的伞足内,结果长出乙种伞藻的帽。
故答案为:乙种伞藻的细胞核。
(2)实验①和②为伞藻的嫁接实验,伞藻上长出的帽与细胞核一致,①长出花朵形帽,②长出伞形帽,实验过程③是伞藻的核移植实验,③长出花朵形帽。
故答案为:花朵形帽 ; 伞形帽 ; 花朵形帽 。
(3)实验结果说明:生物体形态结构的形成主要细胞核有关,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故答案为:细胞核(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 )。
【分析】细胞核的功能: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实验名称 结论
伞藻嫁接与核移植实验 伞藻“帽”的形态由细胞核决定
美西螈核移植实验 美西螈皮肤颜色的遗传是由细胞核控制的
蝾螈受精卵横缢实验 细胞核是分裂分化必须的结构
变形虫切割及核移植实验 细胞核在变形虫的分裂、生长、应激性等生命活动中必不可少
1 / 1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一3.3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2021高一上·杭州期中)下列关于细胞核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核膜由4层磷脂分子层构成
B.核仁是核糖体RNA合成、加工和核糖体装配的重要场所
C.核孔是蛋白质、DNA等大分子出入细胞核的通道
D.核基质为细胞核提供支架,与染色体装配密切相关
【答案】C
【知识点】细胞核的结构
【解析】【解答】A、核膜是双层膜,每层有有两层磷脂分子,所以核膜由4层磷脂分子构成,A正确;
B、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是核糖体RNA合成、加工和核糖体装配的重要场所,B正确;
C、核孔主要是mRNA、解旋酶、DNA聚合酶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C错误;
D、细胞核中的液体部分是核基质,核基质为细胞核提供支架,与染色体装配密切相关,D正确。
故答案为:C。
【分析】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是遗传信息库,主要由核膜、核孔、核仁和染色质等构成。
(1)核膜①结构:核膜是双层膜,外膜上附有许多核糖体,常与内质网相连;其上有核孔,是核质之间频繁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核孔的数目较多。②化学成分:主要是脂质分子和蛋白质分子。③功能:起屏障作用,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隔开;控制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2)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核仁有规律地消失和重建。
(3)染色质: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其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4)核孔:主要是mRNA、解旋酶、DNA聚合酶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2.(2021·福建)生物科学史蕴含科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下列科学史实验与结论不相符的叙述是( )
选项 科学史实验 结论
A 用伞形帽和菊花形帽伞藻进行嫁接和核移植实验 伞藻的帽形建成主要与细胞核有关
B 绿叶暗处理后,一半遮光,另一半曝光,碘蒸气处理后观察叶片颜色变 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C 不同颜色荧光染料标记人和小鼠的细胞膜蛋白进行细胞融合实验 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D 将狗的小肠黏膜和稀盐酸混合磨碎后制成的提取液注入狗的静脉,检测胰液分泌情况 胰液分泌是神经调节的结果
A.A B.B C.C D.D
【答案】D
【知识点】生物膜的探索历程;细胞核的功能;光合作用的发现史;激素与内分泌系统
【解析】【解答】A、伞藻嫁接与核移植实验,说明伞藻的帽形建成主要与细胞核有关,A相符;
B、绿叶先在暗处放置几个小时,目的是消耗植物中的营养物质,然后让叶片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发现曝光的一半呈深蓝色,遮光的一半则没有颜色变化,实验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除O2外还有淀粉,B相符;
C、科学家通过荧光标记的人鼠细胞融合实验,提出假说:细胞膜具有流动性,C相符;
D、将狗的小肠黏膜和稀盐酸混合磨碎后制成的提取液注入狗的静脉,检测胰液分泌情况,结论是胰液分泌是体液调节,D不相符。
故答案为:D。
【分析】1、细胞核的功能: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实验名称 结论
伞藻嫁接与核移植实验 伞藻“帽”的形态由细胞核决定
美西螈核移植实验 美西螈皮肤颜色的遗传是由细胞核控制的
蝾螈受精卵横缢实验 细胞核是分裂分化必须的结构
变形虫切割及核移植实验 细胞核在变形虫的分裂、生长、应激性等生命活动中必不可少
2、光合作用的发现历程:
(1)1771年,英国普利斯特利实验证实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2)1864年,德国萨克斯把绿叶先在暗处放置几个小时,目的是消耗植物中的营养物质,然后让叶片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发现曝光的一半呈深蓝色,遮光的一半则没有颜色变化,实验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除O2外还有淀粉;
(3)恩格尔曼的实验证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合作用过程中能产生氧气;
(4)1941年,美国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进行两组实验:第一组向植物提供H2O和C18O2,第二组向同种植物供H218O和CO2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第一组释放的氧气全部是O2,第二组释放的氧气全部是18O2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
3、细胞膜结构探索历程:
(1)1895年,欧文顿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一样: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了膜由脂质组成的假说。
(2)20世纪初,科学家第一次将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并分析其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
(3)1925年,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细胞膜中提取脂质,铺成单层分子,发现面积是细胞膜的2倍。提出假说:细胞膜中的脂质是双层的。
(4)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提出了所有生物都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静态模型)。
(5)1970年,科学家通过荧光标记的人鼠细胞融合实验,用发红色荧光的染料标记人细胞的膜蛋白,用发绿色荧光的染料标记鼠细胞的膜蛋白,然后诱导二者融合。开始时融合细胞的一半发红色荧光,一半发绿色荧光,在37C下,一段时间后,两种颜色的荧光均匀分布,提出假说: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6)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流动镶嵌模型”。强调膜的流动性和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为多数人所接受。
4、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小肠粘膜产生的,进入血液,由血液传送到胰腺,使胰腺分泌胰液。在发现过程中,沃泰默实验分为三组,两组为对照组,一组对照是排除盐酸对胰腺作用的影响,另一组是想验证胰液分泌是由神经作用的结果,所以将神经切除。斯塔林和贝利斯的实验假设,胰液分泌是在盐酸的作用下,小肠粘膜细胞可能产生了一种化学物质,该物质进入血液后,随血流到达胰腺,引起胰液的分泌。实验过程为:小肠粘膜和盐酸一起研磨制成提取液注射到同一条狗的静脉。斯他林和贝利斯能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具有大胆质疑、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3.(2021高一上·通化期中)染色体的主要成分是( )
A.水和蛋白质 B.DNA和蛋白质
C.糖类和核酸 D.核酸和蛋白质
【答案】B
【知识点】细胞核的结构
【解析】【解答】染色质(体)是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其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染色体的结构
4.(2021高一上·通化期中)有人把细胞核比喻为细胞的“大脑”,其主要原因是( )
A.核膜含4层磷脂分子 B.核孔对物质进出核具有选择性
C.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有关 D.染色质中含遗传物质DNA
【答案】D
【知识点】细胞核的结构
【解析】【解答】把细胞核比喻为细胞的“大脑”,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是遗传信息库,因为染色质中含遗传物质DNA,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是遗传信息库,主要由核膜、核孔、核仁和染色质等构成。
(1)核膜①结构:核膜是双层膜,外膜上附有许多核糖体,常与内质网相连;其上有核孔,是核质之间频繁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核孔的数目较多。②化学成分:主要是脂质分子和蛋白质分子。③功能:起屏障作用,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隔开;控制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2)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核仁有规律地消失和重建。
(3)染色质: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其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5.(2021高一上·拜泉期中)下列关于模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模型包括概念模型、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
B.模型既可以定性又可以定量地描述认识对象
C.模型不仅要有科学性和准确性,还要注意美观
D.实物本身或实物照片都属于建构的物理模型
【答案】D
【知识点】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
【解析】【解答】A、模型的形式很多,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A正确;
B、模型对于认识对象的描述可以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B正确;
C、模型是对事物共同特点作出来的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科学性和准确性占首要地位,此外还要兼顾美观,C正确;
D、拍照得到的照片是实物照片图,不属于物理模型,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的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模型的形式很多,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数学模型等。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这种模型就是物理模型。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著名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就是物理模型,它形象而概括地反映了DNA分子结构的共同特征。
6.(2021高一上·嘉兴期中)下图表示科学家进行的蝾螈受精卵横缢实验。你认为该图最能说明 ( )
A.细胞质控制着细胞的代谢
B.细胞核是细胞遗传特性的控制中心
C.细胞质是细胞遗传特性的控制中心
D.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
【答案】B
【知识点】细胞核的功能
【解析】【解答】受精卵在益裂后,含有细胞核的部分能够分裂、分化发育成胚胎,而不含细胞核的部分不能正常发育,由此可见细胞核是分裂分化必须的结构,是细胞遗传特性的控制中心,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分析】细胞核的功能: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实验名称 结论
伞藻嫁接与核移植实验 伞藻“帽”的形态由细胞核决定
美西螈核移植实验 美西螈皮肤颜色的遗传是由细胞核控制的
蝾螈受精卵横缢实验 细胞核是分裂分化必须的结构
变形虫切割及核移植实验 细胞核在变形虫的分裂、生长、应激性等生命活动中必不可少
7.(2021高一上·嘉兴期中)关于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核膜为双层膜,外膜的外表面附着有核糖体
B.核糖体与核仁的形成有关
C.细胞核内的液体叫做细胞液
D.核孔是包括DNA在内的大分子物质任意通过的通道
【答案】A
【知识点】细胞核的结构
【解析】【解答】A、核膜是双层膜,外膜上附有许多核糖体,常与内质网相连,A正确;
B、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B错误;
C、细胞液是植物细胞液泡中的液体,细胞核内的液体称为核液,C错误;
D、核孔主要是mRNA、解旋酶、DNA聚合酶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DNA分子不可以任意通过,D错误。
故答案为:A。
【分析】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是遗传信息库,主要由核膜、核孔、核仁和染色质等构成。
(1)核膜①结构:核膜是双层膜,外膜上附有许多核糖体,常与内质网相连;其上有核孔,是核质之间频繁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核孔的数目较多。②化学成分:主要是脂质分子和蛋白质分子。③功能:起屏障作用,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隔开;控制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2)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核仁有规律地消失和重建。
(3)染色质: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其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4)核孔:主要是mRNA、解旋酶、DNA聚合酶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8.(2021高一上·嘉兴期中)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的细胞核叙述,错误的是( )
A.由于原核生物没有核膜包被,因此没有细胞核,但有拟核区
B.核膜是双层膜,核膜中的核孔允许蛋白质、DNA等大分子通过,因此具有选择透性
C.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物质在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D.细胞核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答案】B
【知识点】细胞核的结构
【解析】【解答】A、原核细胞没有和膜包裹的细胞核,但有一个大型环状DNA分子作为遗传物质,称为拟核,A正确;
B、核膜是双层膜,外膜上附有许多核糖体,常与内质网相连;其上有核孔,是核质之间频繁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但不允许DNA分子通过,具有选择透过性,B错误;
C、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一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形态,C正确;
D、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是遗传信息库,是遗传物质贮存和复制的场所,D正确。
故答案为:B。
【分析】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是遗传信息库,主要由核膜、核孔、核仁和染色质等构成。
(1)核膜①结构:核膜是双层膜,外膜上附有许多核糖体,常与内质网相连;其上有核孔,是核质之间频繁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核孔的数目较多。②化学成分:主要是脂质分子和蛋白质分子。③功能:起屏障作用,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隔开;控制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2)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核仁有规律地消失和重建。
(3)染色质: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其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
(4)核孔:主要是mRNA、解旋酶、DNA聚合酶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
9.(2021高一上·吉林期中)细胞核的模式图如下图所示,①~④表示其中的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由四层磷脂双分子层构成
B.②主要由RNA,蛋白质构成
C.③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D.④是蛋白质和DNA分子等大分子出入细胞核的通道
【答案】C
【知识点】细胞核的功能;细胞核的结构
【解析】【解答】A.①是核膜,由两层磷脂双分子层构成,A不符合题意;
B.②是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B不符合题意;
C.③是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C符合题意;
D.④是核孔,是蛋白质和RNA分子等大分子出入细胞核的通道,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细胞核模式图
10.(2021高一上·吉林期中)结构与功能相适应是生物学的基本观点之一。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蛋白质分泌旺盛的细胞中高尔基体的数量明显增加
B.核膜上有核孔,有利于遗传物质DNA的进出
C.动物细胞中心体的存在,利于其有丝分裂的正常进行
D.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利于携带更多O2
【答案】B
【知识点】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细胞核的结构
【解析】【解答】A.高尔基体负责蛋白质的加工,所以蛋白质分泌旺盛的细胞中高尔基体的数量明显增加,A不符合题意;
B.核膜上有核孔,有利于RNA进出细胞核,B符合题意;
C.动物细胞的中心体与有丝分裂纺锤体的形成有关,有利于有丝分裂的正常进行,C不符合题意;
D.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利于携带更多O2,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各种细胞器的结构、功能
细胞器 分布 形态结构 功 能
线粒体 动植物细胞
双层膜结构
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细胞的“动力车间”
叶绿体 植物叶肉细胞
双层膜结构
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植物细胞的“养料制造车间”和“能量转换站”。
内质网 动植物细胞
单层膜形成的网状结构
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高尔
基体 动植物细胞
单层膜构成的囊状结构
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车间”及“发送站”(动物细胞高尔基体与分泌有关;植物则参与细胞壁形成)
核糖体 动植物细胞
无膜结构,有的附着在内质网上,有的游离在细胞质中。
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生产蛋白质的机器”
溶酶体 动植物细胞
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
“消化车间”,内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且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和细菌。
液泡 成熟植物细胞
单层膜形成的泡状结构;内含细胞液(有机酸、糖类、无机盐、色素和蛋白质等)
调节植物细胞内的环境,充盈的液泡使植物细胞保持坚挺
中心体
动物或某些低等植物细胞
无膜结构;由两个互相垂直的中心粒及其周围物质组成
与细胞的有丝分裂有关
二、填空题
11.如图为细胞核结构模式图,试回答:
(1)图中对核内物质起屏障作用的是[ ] ,它是由 层膜构成的,细胞质合成的组蛋白等蛋白质是通过其上的[ ] 进入细胞核的.
(2)细胞核行使遗传功能的重要结构是[ ] ,遗传信息存在于其组分的 上.
(3)结构[②] 的功能是 .
【答案】③;核膜;2;④;核孔;①;染色质;DNA;核仁;与某种RNA和核糖体的合成有关
【知识点】细胞核的功能;细胞核的结构
【解析】【解答】(1)对核内物质起屏障作用的是核膜,核膜是双层膜,细胞质合成的组蛋白等蛋白质是通过其上的核孔通过,实现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
(2)细胞核中行使遗传功能的重要结构是染色质,它主要是由DNA和蛋白质构成,其中的DNA携带着遗传信息.
(3)核仁与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分析】1、看图可知:①染色质、②核仁、③核膜、④核孔.
2、核膜是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但它上面的核孔可让大分子物质通过,实现核、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细胞核中行使遗传功能的重要结构是染色质,它主要是由DNA和蛋白质构成,其中的DNA携带着遗传信息.核仁与r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12.(2021高一上·嘉兴期中)伞藻由“帽”、 “柄”、 “足”三部分构成,细胞核在足部。科学家用伞形“帽”(甲)和花朵形“帽”(乙)两种伞藻做嫁接和核移植实验,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
(1)上述实验过程③中,将 移植到去掉“帽”和核的甲种伞藻的足内。
(2)实验结果是:①长出 ,②长出 ,③长出 。(填写伞形帽/花朵形帽)
(3)实验结果说明:生物体形态结构的形成主要与 有关。
【答案】(1)乙种伞藻的细胞核
(2)长出花朵形帽;长出伞形帽;长出花朵形帽
(3)细胞核(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
【知识点】细胞核的功能
【解析】【解答】(1)实验过程③是伞藻的核移植实验,将乙种伞藻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掉伞“帽”和细胞核的伞足内,结果长出乙种伞藻的帽。
故答案为:乙种伞藻的细胞核。
(2)实验①和②为伞藻的嫁接实验,伞藻上长出的帽与细胞核一致,①长出花朵形帽,②长出伞形帽,实验过程③是伞藻的核移植实验,③长出花朵形帽。
故答案为:花朵形帽 ; 伞形帽 ; 花朵形帽 。
(3)实验结果说明:生物体形态结构的形成主要细胞核有关,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故答案为:细胞核(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 )。
【分析】细胞核的功能: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谢和遗传,是细胞的“控制中心”。
实验名称 结论
伞藻嫁接与核移植实验 伞藻“帽”的形态由细胞核决定
美西螈核移植实验 美西螈皮肤颜色的遗传是由细胞核控制的
蝾螈受精卵横缢实验 细胞核是分裂分化必须的结构
变形虫切割及核移植实验 细胞核在变形虫的分裂、生长、应激性等生命活动中必不可少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