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第 19 课
辛 亥 革 命
第六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辛亥革命的背景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辛亥革命的进程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的影响
目录
1901年列强胁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严重。
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1.政治:
20世纪初清政府采取的应变措施:
1901年实行新政:
①鼓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②编练新军③发展教育
1906-1911年实行“预备立宪”:
①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②1911年组成 “皇族内阁”
这些措施,没使清政府摆脱内外困境,但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为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
失败
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壮大
2.经济:
3.阶级:
邹容《革命军》:“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竖独立之旗,撞自由之钟……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号召推翻清朝统治,建立独立、民主、自由的“中华共和国”。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和三民主义的指导思想。
4.思想:
孙中山题著《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三民主义
美国檀香山
1905年孙中山与黄兴等人在日本东京创立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革命团体兴中会,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孙中山题著《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和政党(同盟会)的建立。
5.组织:
三民主义 同盟会纲领 思想内涵 局限性 地位 性质
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思想
民族主义
民权主义
核心
民生主义
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推翻清政府
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
民主共和国
核定地价
没有明确的
反对帝国主义
没有彻底的
土地革命纲领
前提
补充和
发展
民族革命
政治革命
社会革命
①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②代表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利益;
③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 ,推动了革命的发展。
评价:
同盟会
机关刊物
黄花岗起义等一系列的武装起义。
浙皖起义
萍浏醴起义
黄花岗起义
6.军事:
秋瑾
镇南关起义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
“铁路为全国命脉,从经济上论,则关于财政;从调运上论,则关于兵政。若铁路为外人所有,不啻举财政、兵政之权,全授之外人也,国尚能自立乎?”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
四川保路运动,湖北防务空虚。
7.有利时机:
1、政治:《辛丑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更加严重。
2、经济: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
3、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壮大。
4、思想: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和三民主义的指导思想
5、组织: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和政党(同盟会)的建立
6、军事:黄花岗起义等一系列的武装起义
7、有利时机:四川保路运动,湖北防务空虚。
思考:哪些因素促使了辛亥革命的发生?
1911.10.10—武昌起义
湖北军政府成立
黎元洪
二、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杭州
贵阳
昆明
广州
长沙
福州
南昌
苏州
上海
安庆
武昌
江宁
镇江
西安
太原
成都
桂林
武昌起义后全国形势
武昌起义后全国
15个省宣布独立
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选举会合影
1911年12月29日,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选举活动在南京举行。
孙中山当选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得票数
中华民国
南京临时政府任职成员
临时总统:孙中山
外交部长:王宠惠
陆军总长:黄兴
教育总长:蔡元培
参谋本部总长:黄兴
秘书处秘书长:胡汉民
法制局长:宋教仁
印铸局长:黄复兴
从政府任职情况看,南京临时政府是个什么政府?
资产阶级革命政府
“君主、共和问题先方付之国民公决,所决如何,无从预揣,临时政府之说,未敢与闻”。
——陈锡祺:《孙中山年谱长编》
“ 倘由君之力,不劳战争,达国民之志愿,……一举数善,推功让能,自是公论。”
——陈锡祺:《孙中山年谱长编》
1912.2.12颁布的《清帝逊位诏书》
清帝退位
1912.3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第1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5、6条: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享有人身、言论、著作、集会、结社、选举以及被选举等自由权利。
第16条: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可弹劾总统
第51条: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第45条: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材料分别体现了什么思想原则或制度?
主权在民
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三权分立
责任内阁制
意义:是中国近代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具有反对封建专制的进步意义。是中国民主化进程一座丰碑。
时间:1912年3月11日
目的:防止袁世凯专权
临时约法
1、历史意义
(2)政治: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建立起共和政体。
(3)经济: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4)思想:冲破了封建主义的藩篱,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
思想解放。
(5)移风易俗:促使文化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新的变化。
(1)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
剪辫子 放足运动 中山装 西式婚礼
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局限性:
(1)表现: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完成民族独立、
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2)原因:缺乏一个能够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能够发动广大民众,
以及组织严密的革命政党的领导。
材料 辛亥革命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两座大山仍然沉重地压在中国人民的头上。南京政府名义上是中央政府,但并没有实现国家的真正统一,也没有结束国家的混乱状态。
——《吴玉章回忆录》(1878-1966)
家国情怀:辛亥革命在今天
孙中山先生始终坚定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旗帜鲜明反对一切分裂国家、分裂民族的言论和行为。孙中山先生说:“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一点已牢牢地印在我国的历史意识之中,正是这种意识才使我们能作为一个国家而被保存下来。”
他强调:“‘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
——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结语
课堂小结
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清末新政
民主革命的兴起和发展
预备立宪
武昌起义
中华民国的建立
背景
爆发
结果
建立中华民国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
手段
过程
功 绩: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风俗
局限性
课堂检测
1.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政治纲领的革命团体是( )
A.兴中会 B.华兴会 C.光复会 D.同盟会
D
2.以下关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
A.规定“主权在民” B.总统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
C.实行责任内阁制 D.实行三权分立
B
3.某位导演准备拍电视连续剧《孙中山》时,需要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诞生写一段“画外音”,如果要你为下列材料把脉,你看哪一项不适合( )
A.它是中国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B.它宣告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
C.它特别规定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 D.它深受西方民主启蒙思想的影响
C
4.毛泽东曾称赞《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其中的“革命性、民主性”主要是指( )
A.规定中华民国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 B.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C.以宪法的形式否定了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 D.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C
5.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什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他主要肯定辛亥革命( )
A.推翻了封建帝制 B.确立了共和政体 C.实现了民族独立 D.增强了民族意识
D
6.“皇帝倒了,辫子剪了。”这八个字形象地说明了辛亥革命的两大历史功绩。其中“皇帝倒了”指的是( )
A.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开启了近代社会习俗的变革
C.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破除了封建守旧思想
A
7.江苏巡抚程德全在奏疏中说:“窃自川乱未平,鄂难继作,将士携贰,官吏逃亡,鹤唳风声,警闻四播。”与该奏疏相关的历史事件( )
A.使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 B.促进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形成
C.催生新型革命政权的建立 D.表明复辟帝制之举不得人心
C
8.1910年,清政府设立资政院“以立议院基础”。资政院议员部分由皇帝钦定,部分由选举产生。其职责包括议决国家军政大事、审议财政预算和修订法律等,议决事项需“具奏,恭候圣裁”。此次改革( )
A.为民主化改革扫清了障碍 B.说明清政府进行政治改革的意愿
C.实践了英国式君主立宪制 D.确立美国式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B
9.1909年,有人这样评价政府所办的新式学堂,“此校设立时,亦尝贴广告于通衢,招人就学。……则择其家有子弟而其力又足使之就学者,亲往敦劝,许以不收学费。然犹应者十一,拒者十之九也”。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中体西用的思想根深蒂固 B.科举制度的废除已成定局
C.时人对新体制的不信任 D.教育的近代化转型艰难
D
10.武昌起义时,武汉新军以“铁血十八星旗”作为革命的标志,其中“十八星”代表汉族聚居的十八省。但该旗帜在中华民国成立时并未获选成为中华民国国旗,取而代之的是象征汉、满、蒙、回、藏五大民族共和的“五色旗”。旗帜的变化从本质上反映了( )
A.中国恢复主权完整的独立国家地位 B.孙中山放弃了多民族国家统一的追求
C.辛亥革命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为目标 D.革命党人为维护主权改进民族主义思想
D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