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表
一、基本信息
学校
课名 《哈哩噜》 教师姓名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首歌曲《 哈哩噜》是一首外国歌曲,通过学习,感受歌曲奔放、热情,特立尼达人民载歌载舞的热烈情绪。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听、唱、说、编”等活动情感体验形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节奏过程中唱会歌曲,并能用打击乐器或律动等方式参与演唱活动。
三、学习者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好玩、好动,根据这个特点,设计让孩子们整节课在玩中学,动中学。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 重点:学会歌曲,这首歌曲旋律比较简单,利用玩杯子,让孩子们更有趣的演唱歌曲。 难点:切分节奏,利用玩杯子,让孩子轻松掌握切分节奏。
五、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起止时间(’”- ’”) 环节目标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媒体作用及分析
导入 0—5 做律动进入课室 听《哈哩噜》歌曲,做律动进入课室 跟着音乐进教室 利用音乐,让学生动起来
揭课题 5—8 感受歌曲,找出歌曲相同的节奏型句子 老师示范,用杯子律动,找相同的节奏型句子 找出歌曲第一三句、第二四局的相同节奏型 PPT显示课题,音乐播放,感受音乐
展开学习 8—20 通过用杯子有趣的学会歌曲的节奏和歌词 学习歌曲的节奏和歌词 (1)Xx xx x x|x xx x 0| (2)X x x x x|x xx x 0| 学习节奏和歌词
展开学习 20—30 节奏和歌词掌握后,学歌曲更容易掌握 学歌曲旋律 学唱歌曲 用杯子为歌曲做律动 学习歌曲旋律和唱会歌曲 电子琴带学歌曲旋律和歌词
展开学习 30—35 了解歌曲的情感和歌曲的风土人情 讲讲歌曲的速度、情绪,感受特立尼达的风土人情 通过学习歌曲感受歌曲的要素 PPT展示特立尼达风土人情
拓展学习 35—45 再一次利用身体、小乐器感受歌曲的律动 用身体肢体为歌曲伴奏 分四组带上小乐器为歌曲创编,每组乐器不同。 通过身体肢体为歌曲做律动,用小乐器为歌曲伴奏 用乐器为歌曲伴奏,再一次有趣的演唱歌曲,锻炼孩子们的合作意识。
六、教学流程图
(
听音乐做律动进入课室
) (
听音乐、看节奏、找相同节奏
) (
跟琴学旋律、学歌曲
) (
用杯子学节奏学歌词
) (
利用身体、小乐器为歌曲伴奏
) (
了解歌曲的情感和特立尼达的风土人情
)
教学反思表
学科 音乐 年级 二年级
1.应用了哪种新媒体和新技术的哪些功能,效果如何?
应用了用杯子打节奏,熟悉歌曲的节奏型和歌词,让学生有趣的掌握知识,学生能快速掌握而且很有趣。
2.在教学活动应用新媒体新技术的关键事件(起止时间(如:5'20''-10'40''),时间3-8分钟左右,每节课2-3段),引起了哪些反思(如教学策略与方法的实施、教学重难点的解决、师生深层次互动,生成性的问题解决等)。
用杯子学节奏,能快速且有趣的记住歌词和节奏型,通过律动,学会节奏,解决重难点切分音,围成圆圈老师能和学生一起利用杯子玩游戏,老师能轻易的掌握每个孩子的学习情况,而且移杯子游戏需要所有学生掌握知识点才能顺利完成游戏,游戏能够顺利进行,学生就能熟练掌握知识点。
3.新技术应用于教学的创新点及效果思考(教学组织创新、教学设计创新等)。
利用杯子玩节奏,学生有趣、从玩中学,能让所有学生都能够掌握知识点,围成圆圈让学生和老师之间拉近距离。
4.对新技术的教学适用性的思考及对其有关功能改进的建议或意见。
通过这节《哈哩噜》课程的设计,利用杯子熟悉节奏和歌词,学生能够快速且有趣的掌握知识点,但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用杯子打节奏的动作难易问题,对于二年级孩子,要设计有趣、容易记的节奏点,刚开始学生对杯子很感兴趣会玩杯子,要在孩子拿杯子前,约好规矩和做好奖励措施,如果经常利用杯子打节奏,就会发现掌握节奏的孩子会大大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