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3.2 比大小(7)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3.2 比大小(7)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12-06 18:47: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比大小》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部编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2单元第一课的内容,本节课在孩子们学习了《1-5的认识》的基础上安排的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并能够解决一些生活上的简单问题。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会了通过直观比长短、比高矮的方法,以及认识了1~5各数。其中 “=、>、<”在教材中都是首次出现,是学生第一次接触。
三、教学目标 1.认识“>”“<”和“=”符号及其含义, 2.能够使用“>”“<”和“=”描述1-5以内的数字大小。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会正确比较5以内数的大小 难点:学会使用符号 “>”“<”和“=”,并理解其含义。
五、教学方法 直观法:学生通过图片的一一对应可以直观观察数的大小比较。 练习法:学生们认知了知识内容后通过练习巩固提升。
教学过程
复习巩固 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1-5的认识,数字越到后面表示的数越大,培养学生的数序认知。 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课件展示 教材P17页图片,故事情境引入:有3只小猴子他们正准备在美丽的大森林里进餐,每只小猴子都带来了一样水果与小伙伴分享。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有多少种水果?每种水果有多少个?(桃子、梨和香蕉) 怎么样才能一眼就看出那些水果够吃?哪些水果不够吃呢? 我们把水果摆一摆,放一放(一一对应法) 认识符号“>”“<”和“=” 通过一一对应的方法摆一摆水果,引导同学们总结说出猴子的个数与桃子个数的关系。进而认识“=”号,及其含义。 (教学方法同上),认知“>”大于号 (教学方法同上),认知“<”小于号 说一说:区分“>”“<”和“=” 同学们请观察看看符号的特点与不同 大于号开口在左边, 小于号开口在右边, 两边数相等(开口)同样大。 实践应用 动手写一写书本P17页做一做 第1题,引导学生观察使用一一对应直观展示数的大小 第2题,引导学生利用数序的排列来判断数的大小 课堂总结 《顺口溜》 嘴巴朝左大于号,
嘴巴朝右小于号, 两根横线是等号。 大于号,小于号, 嘴巴朝着大数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