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领域三 统计与概率
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
回顾整理
——总复习
我知道平均数的意义,会求平均数。
生活中经常用到平均数。
复习要点回顾
这学期我们学习的有关统计的内容有哪些?
我们来梳理一下吧。
……
要简洁明了地看出两组数据的分布情况,可以把两个统计表合并成一个。
平均数
平均数
平均数的意义
复式分段统计表
分段统计表
单式分段统计表
平均数的求法
平均数的特点
知识梳理
平均数的意义
1
一、平均数
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总个数,所得的商就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
(1)“移多补少”法,在总数不变的前提下,从多的数中拿出一部分给少的数,使它们变成相同的数,这个相同的数就是原来几个数的平均数;
(2)计算法,平均数=所有数据之和÷数据总个数。
平均数的求法
2
单式分段统计表
1
二、分段统计表
只有一组统计项目的统计表叫作单式统计表。
单式分段统计表的制作方法:先把数据分段整理,再按一般统计表的制作方法和步骤制作。
单式分段统计表的作用:能更清楚地反映出一组数据的整体情况。
有两组或两组以上统计项目的统计表叫作复式统计表。
复式分段统计表的作用:便于对几组数据进行全面的比较,并由此作出合理判断与预测。
复式分段统计表
2
填空。
1.
( 1 ) 80、81和85的平均数是( )。
( 2 )两个数的平均数是160,其中一个数是120,另一个数是( )。
( 3 )甲、乙两个数的平均数是80,丙数是50,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 )。
82
200
70
( 4 )小明的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平均成绩是91分,其中语文、数学的平均成绩是90分,他的英语成绩是( )分。
( 5 )四年级两个班参加植树活动,一班有46人,平均每人植树6棵,二班有49人,共植树294棵,四年级平均每人植树( )棵。
( 6 )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平均数是9,其中最大的是( )。
93
6
10
2.
小红参加四次数学测验,平均成绩是68分,她想再通过一次数学测验,将五次的平均成绩提高到最少70分,那么,在下次测验中,她至少要得多少分
70×5-68×4
=350-272
=78(分)
答:她至少要得78分。
下面是五年级一班女同学1分钟仰卧起坐的成绩记录。(单位:个)
45 57 39 44 47 49 28 37 37 41 50
46 49 37 38 47 40 42 40 55 26 43
对上面的数据进行整理,填写下表。
成绩(个) 合计 20~29 30~39 40~49 50~59
人数
22
2
5
12
3
3.
(1)从统计表中你知道了什么?
答:每个成绩段的人数各是多少。
答:成绩在40~49个的人数最多。
(2)哪个成绩范围的人最多?
4.
0~14 15~59 60及以上
第五次 284527594 828106762 129977870
第六次 222459737 939616410 177648705
次别
人数(人)
年龄(岁)
我国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大陆人口年龄构成情况统计表
(教材第109页“综合练习”第20题)
(1)分别计算出每个年龄段人口增加(或减少)的数量。(可用计算器)
0~14岁减少:284527594 -222459737= 62067857(人)
15~59岁增加:939616410-828106762= 111509684(人)
60岁以上增加:177648705-129977870=47670835(人)
(教材第109页“综合练习”第20题)
(2)分析这些数据,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教材第109页“综合练习”第20题)
我国人口老龄化越来越重。(合理即可)
某学校教师打字速度测试成绩如下。
5.
等级 不达标 (30/分以下) 合格 (30~39字/分) 良好 (40~49字/分) 优秀
(50字/分及以上)
人数
根据上面的信息完成统计表。
4
8
8
20
某校教师打字速度测试成绩统计表
(教材第110页“综合练习”第21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