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三国鼎立 练习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6课 三国鼎立 练习 (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2-06 20:54: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6课 三国鼎立
一 、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100分)
1.(5分)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三国是指( )
A. ①魏②蜀③吴 B. ①北魏②蜀③吴
C. ①吴②蜀③魏 D. ①魏②蜀③东晋
2.(5分)诸葛亮指出曹操大军南下,远道而来,犹如强弩之末,又不习水战,孙权刘备合作定能取胜;曹操败后势必北撤,三分天下的局面自然形成。验证诸葛亮观点的战役是( )
A. 牧野之战 B. 官渡之战 C. 淝水之战 D. 赤壁之战
3.(5分)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在洛阳称帝,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229年,孙权在建业称帝。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于( )
A. 公元2世纪前期 B. 公元2世纪后期
C. 公元3世纪前期 D. 公元3世纪后期
4.(5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标志是( )
A. 曹操劫汉献帝到许,“挟天子以令诸侯” B. 官渡之战结束后
C. 赤壁之战曹操战败 D. 魏、蜀、吴三个政权的建立
5.(5分)《三国志》中记载:“(黄龙)二年春……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材料中的“夷洲”即今( )
A. 新疆 B. 海南岛 C. 黄岩岛 D. 台湾
6.(5分)三国时代,群雄并起,涌现出许多风云人物。以下历史人物与历史事迹对应正确的是( )
A. 曹操--建立魏国 B. 诸葛亮--击败袁绍
C. 孙权--派卫温到夷洲 D. 司马懿--灭吴统一全国
7.(5分)200年,曹操和袁绍在官渡决战,曹操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偷袭袁军的粮囤,迅速歼灭袁军主力,进而大破袁军。据此可知,该战役曹操取胜的主要原因是( )
A. 挟天子,取得政治上的主动 B. 兵多粮足,实力强大
C. 采取了正确的战略战术 D. 为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8.(5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出自曹操的《龟虽寿》一诗。下列对诗中的“壮心”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挟天子以令诸侯,获得政治主动 B. 消灭袁绍势力,统一北方
C. 与刘备结成联盟,平分天下 D. 打败南方的孙权、刘备,统一全国
9.(5分)曹操一生最大的历史功绩是( )
A. 官渡之战 B. 迁都到许 C. 统一北方 D. 建立魏国
10.(5分)南京是中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六朝古都、十代都会。下列曾以此为都城的是( )
A. 吴国 B. 蜀国 C. 西晋 D. 北魏
11.(5分)2021年4月23日,2020-2021年度“中国美好生活城市发布盛典”在成都举行,成都上榜十大“大美之城”。成都简称“蓉”,亦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十大古都之一。成都曾是中国历史上下列哪个政权的都城?( )
A. 西汉 B. 魏国 C. 吴国 D. 蜀国
12.(5分)如图为历史上某次战争的形势图。该图所示战局发生的时间与下列轴线上的序号相对应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3.(5分)《三国志》载:“景元元年(260年)蜀领户二十八万,口九十四万……魏有户六十六万三千四百二十三,口有四百四十三万二千八百八十一……吴户五十二万三千,男女口二百三十万。”材料中的史实对三国魏晋时期历史发展的主要影响是( )
A. 有利于南北方人口的均衡发展 B. 促进了成都平原和太湖流域的开发
C. 奠定了魏晋统一的经济基础 D. 有利于三国鼎立的对峙局面的形成
14.(5分)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推论错误的是( )
A. 商鞅变法——秦国实现了富国强兵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
C. 官渡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D. 孝文帝改革——使中原文化得到丰富发展
15.(5分)三国时期诸葛亮七擒孟获,孟获回去以后,还说服各部落全部投降,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重新归蜀汉控制。这一历史故事印证了诸葛亮重视( )
A. 改善民族关系 B. 兴修水利工程 C. 农业生产 D. 发展造船业
16.(5分)赤壁之战作为中国战争史上的经典战役,不同的史书,有不同的叙述。据此可以确定的是( )
叙述 出处
冬十月癸未朔,日有食之。曹操以舟师伐孙权,权将周瑜败之于乌林、赤壁。 《后汉书.献常纪》
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 《三国志.魏书.式常纪》
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操乃……引军北还。 《资治通鉴》
A. 赤壁之战最终曹操失败 B. 周瑜是赤壁之战的统帅
C. 瘟疫是战争胜负的关键 D. 三足鼎立局面由此形成
17.(5分)下列事件不是发生在三国鼎立时期的有( )
①官渡之战
②卫温到达夷洲
③赤壁之战
④孙权称王
A. ②③ B. 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
18.(5分)七年级同学的课后练习之一是要求依据下面朝代更迭示意图概括时代特征。这一阶段的时代特征是( )
A.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活动
C.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D.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19.(5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各国统治者都重视发展生产,其中蜀国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取得的突出成就是( )
A. 大力兴修水利 B. 发展海外贸易 C. 造船业发达 D. 开发西南地区
20.(5分)下列两幅地图呈现了我国东汉末年的两场著名战役。关于这两场战役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图一战役的结束标志着北方地区的完全统一
②图二战役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一战
③两场战役均为我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④两场战役均对当时的局势有重要影响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二 、综合题(本大题共14小题,共20分)
21.(5分)读图,回答问题。

请回答:
21-1.该图反映了我国历史上出现的哪一政权并立局面?那场战争直接导致了该局面的形成。
21-2.图中数字①所示地点,古、今名称各是什么?此地当时由哪国管辖?请举例证实。
21-3.根据所学知识,将图中三个国家的相关内容填入表格。
22.(5分)阅读下列图表,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国鼎立图

材料二:三国国力比
国名 户数 人口 兵力
A 103万 443万 60万
B 28万 94万 10.2万
C 52.3万 230万 23万
22-1.请写出ABC三国的国名和建立者?
22-2.促使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是哪一著名战役?
22-3.三国统治者都注意发展生产,请各举一例说明?
22-4.通过表格中数据比较,哪个国家的实力强大?这说明三国时期经济重心在北方还是南方?
23.(5分)古人治史,常是“左图右史”,我们学习历史也要结合地图,以便形成完整的时空观念。观察下列三幅历史地图,回答问题。

23-1.上面三幅地图所反映的当时政治形式各有何特点?
23-2.我们的家乡(唐山市)在图一、图二、图三中各属于哪一政权管辖?
23-3.写出图一中字母A和B所代表的地名。
23-4.比较三幅图,指出其变化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
24.(5分)历史地图为我们学习历史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知识。图1、图2、图3、图4是中国古代四个历史时期的疆域图。阅读地图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24-1.仿照图1示例,判断图2、图3、图4所示历史时期的名称并写出判断理由。
示例:图1所示为三国时期。
判断理由:图片中同时有魏、蜀、吴三个国家,都城分别是洛阳、成都、建业,证明是三国时期。
24-2.据图3、图4所示,该时期统治地方的政治制度分别是什么?任选一个写出其在当时起的作用。
材料:西汉初期封国与中央力量对比图

24-3.上述材料反映出西汉初期面临什么问题?当时统治者采取什么措施解决这一问题?结合图3、图4地方统治制度可以得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什么趋势?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220 年,曹丕 称帝,定城 洛阳,魏国建立;221 年,刘备 称帝,定城 成都,蜀国建立;222 年,孙权 称王,定城 建业(南京),三国鼎立局面正式形成。地图中①是魏国,②是蜀国,③是吴国。故A符合题意;三国鼎立不包括北魏和东晋,排除B和D。C地理位置错误,排除C。
故选:A。
此题主要考查三国鼎立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注意对图片的解读,掌握三国鼎立的相关知识。
2.【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取胜,曹操战败,这场战争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三分天下的局面自然形成,故选D;牧野之战是周灭商之战,排除A;官渡之战是曹操和袁绍之间的战争,发生在北方地区,排除B;淝水之战发生在东晋和前秦之间,排除C.
故选:D。
此题主要考查了赤壁之战。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考查了赤壁之战,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选项,选出正确答案。
3.【答案】C;
【解析】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东汉结束,进入三国时期。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公元229年孙权终于决定称帝,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属于公元3世纪20年代。世纪换算公元千百位数加1.故我国历史上的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于公元3世纪20年代,C符合题意。
故选:C。
此题主要考查三国鼎立,依据课本知识分析问题要求选择即可。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三国鼎立与世纪换算。
4.【答案】D;
【解析】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东汉结束,进入三国时期。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故选:D。
此题主要考查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标志。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5.【答案】D;
【解析】三国时,我国大陆的船队曾到达夷洲,这里的“夷洲”就是今天的台湾。吴国造船业发达,促进了海上交通的发展。230年,孙权派卫温等,曾到达夷洲(今台湾),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明确记载的大陆与台湾大规模交往的史实。
故选:D。
此题主要考查台湾问题。三国时,我国大陆的船队曾到达夷洲,这里的“夷洲”就是今天的台湾。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台湾的相关知识。
6.【答案】C;
【解析】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这是大陆和台湾交流的最早记载。A建立魏国的是曹丕;B曹操--击败袁绍;D灭吴统一全国为司马炎。
故选:C。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三国时期地区经济的发展。明确孙权曾经派卫温到夷洲加强台湾与内地联系。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三国时期地区经济的发展。
7.【答案】C;
【解析】公元200年,曹操和袁绍的军队在官渡展开决战。战争之前,袁绍拥兵十万,曹操却只有三四万,袁绍在兵力上占绝对优势,但他却因此产生了骄傲轻敌的情绪。曹操虽然兵力上处劣势,但他派兵袭击了袁军的囤粮处,烧掉其全部粮草。袁军没了粮草,军心动摇,曹军乘机发动进攻,袁绍只能自食其果,败逃河北了。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绍。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C符合题意。
故选:C。
此题主要考查官渡之战。解题关键是知道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的是官渡之战。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官渡之战的交战双方、结果与影响。
8.【答案】D;
【解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写作此诗时已经五十三岁了,他自比一匹上了年纪的千里马,虽然形老体衰,屈居枥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洋溢着积极的进取精神,希望能在有生之年南下统一全国。故题干表达曹操打败南方的孙权、刘备,统一全国。
故选:D。
此题主要考查曹操的有关知识。曹操不仅是政治家、军事家,也是一位著名的诗人。
此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曹操的相关史实。
9.【答案】C;
【解析】曹操一生最大的历史功绩是统一北方。曹操招贤纳士在官渡之战以少胜多打败袁绍后逐步统一了北方;在赤壁之战中被孙刘联军用火攻大败曹操,他一生并未称帝,220年他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建立魏,定都洛阳。
故选:C。
此题主要考查了曹操。220年他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曹操的主要贡献。
10.【答案】A;
【解析】222年孙权称王,建立吴国,后定都建业(今南京)。
故选:A。
此题主要考查三国鼎立的形成。
此题主要考查三国鼎立的形成,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孙权建立吴国,后定都建业(今南京)。
11.【答案】D;
【解析】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故成都曾是中国历史上蜀国的都城。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此题主要考查三国鼎立,知道成都曾是中国历史上蜀国的都城。
此题主要考查三国鼎立,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2.【答案】A;
【解析】由图片信息“赤壁”“曹操军”“孙权、刘备军”可知,这反映的是赤壁之战。在公元208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在长江赤壁一带大胜曹操军队,这是历史上称为赤壁之战。经过赤壁之战,曹操退守黄河流域,不敢再轻易南下,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则乘机占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向西进占西川。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公元208年位于时间轴的①处。
故选:A。
此题主要考查赤壁之战的相关知识,关键是对图片的解读。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赤壁之战的相关知识。
13.【答案】C;
【解析】此题材料意在说明三国中魏的人口和户数最多,而在中国古代,人口的多少是经济是否繁荣的重要标准。通过材料不难看出,魏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最强 (超过蜀和吴),因此,材料中的史实奠定了魏晋统一的经济基础,C符合材料要求;
ABD选项都不是材料现象中的主要影响,故排除。
故选:C。
此题主要考查三国鼎立的形成的知识。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景元元年(260年)蜀领户二十八万,口九十四万……魏有户六十六万三千四百二十三,口有四百四十三万二千八百八十一……吴户五十二万三千,男女口二百三十万。”的解读分析,认识魏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最强奠定了魏晋统一的经济基础的史实。
解答本题要正确解读材料“景元元年(260年)蜀领户二十八万,口九十四万……魏有户六十六万三千四百二十三,口有四百四十三万二千八百八十一……吴户五十二万三千,男女口二百三十万。”的信息,旨在考查学生对材料的解读分析能力。
14.【答案】C;
【解析】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战役是赤壁之战。C推论错误。
故选:C。
此题主要考查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掌握两次战役的异同点。
本题以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15.【答案】A;
【解析】三国时期诸葛亮七擒孟获,孟获回去以后,还说服各部落全部投降,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重新归蜀汉控制。这一历史故事印证了诸葛亮重视改善民族关系。蜀汉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故选:A。
此题主要考查三国时期地区经济的发展,知道蜀汉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此题主要考查三国时期地区经济的发展,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6.【答案】A;
【解析】根据权将周瑜败之于乌林、赤壁”、“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操乃引军北还等信息可知不同的史书中都记录了曹操的失败,所以可以确定的是赤壁之战最终曹操失败,故选A;《三国志魏书》中记载曹操与备战“,由此无法确定周瑜是赤壁之战的主帅,排除B;《后汉书》中没有记载瘟疫的情况,不能确定癌疫是战争胜负的关键,排除C;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三足鼎立局面的形成,排除D。
故选:A。
此题主要考查史料的重要作用,解答本题需要综合不同史书的记载确定史实。
此题主要考查史料的重要作用,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史料实证表养。
17.【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①官渡之战在200年,②卫温到达夷洲230年,③赤壁之战在208年,④孙权称王229年,①③符合题意。
故选:D。
此题主要考查三国鼎立形成的标志。229年,孙权称帝,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准确掌握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替的主要史实。
18.【答案】C;
【解析】图片反映的是秦汉时期,秦朝建立起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轨,修筑万里长城。汉朝通过休养生息、解决王国问题、独尊儒术和北击匈奴,出现了“大一统”,因故秦汉时期的时代特征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故选:C。
此题主要考查秦汉时期的时代特征,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秦汉时期的时代特征,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19.【答案】D;
【解析】三国时期,蜀国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开发西南地区,发展了蜀国的生产,使蜀地成为了著名的丝织中心,促进了南中和汉族人民的友好联系和贸易往来,D是正确的选项;A、B、C与蜀国不相符。
故选:D。
此题主要考查蜀国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取得的突出成就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三国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的相关史实。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蜀国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取得的突出成就的相关史实。
20.【答案】D;
【解析】据所学知,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均为我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两场战役均对当时的局势有重要影响,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一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②③④表述正确。官渡之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排除①。
故选:D。
此题主要考查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相关知识。
21.【答案】略;略;魏,曹丕,220年,洛阳,汉,刘备,221年,成都,吴,孙权,229年,建康;略;略;魏,曹丕,220年,洛阳,汉,刘备,221年,成都,吴,孙权,229年,建康;略;略;魏,曹丕,220年,洛阳,汉,刘备,221年,成都,吴,孙权,229年,建康;
【解析】(1)根据所学可知,该图反映了我国历史上出现的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赤壁之战后,曹操被迫退据北方,重新积聚力量,孙权在长江中下游势力得到巩固。刘备得到两湖大部分地区,后又得四川,这样三个军阀势力相当,但任何一方又都不具备统一全国的条件,各自称帝。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了。
(2)图中数字①所示地点在三国时期称为流求,今天称为台湾。此地当时由吴国管辖,孙权派卫温等,曾到达夷洲(今台湾),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
(3)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国号魏。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康,国号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故答案为:
(1)三国鼎立;赤壁之战。
(2)夷洲;台湾;吴国;孙权派卫温等曾到达夷洲(今台湾)。
(3)
国家 名称 建立者 建立时间 都城
A 魏 曹丕 220年 洛阳
B 汉 刘备 221年 成都
C 吴 孙权 229年 建康
本题考查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过程和影响。赤壁之战后,逐步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掌握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过程和影响。
22.【答案】A:魏国-曹丕;B:蜀国-刘备;C:吴国-孙权。;赤壁之战。;魏国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北方的生产得到了明显的恢复和发展;蜀国丝织业兴旺,蜀锦非常有名;吴国造船业发达,促进海上交通的发展。;魏国;北方。;
【解析】
本题考查赤壁之战、三国鼎立、三国时期的经济发展。题目设计注重基础性,在掌握课本知识的基础上,依据材料进入深入分析即得出答案。
本题难度适中,考查三国鼎立的相关知识及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注重基础性,又注重概括性,对学生答题能力要求较高。
23.【答案】图一反映的是辽、西夏和北宋并立;图二反映的是金与南宋对峙;图三反映的是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图一、图二、图三中各属于北宋、金和元朝管辖。;A:上京;B:东京。;由分裂走向统一。;
【解析】
本题以三张图片材料为依托,综合考查辽、西夏和北宋并立、金与南宋对峙、元朝行省制度,题目设计注重基础性,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作答。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把握辽、西夏和北宋并立、金与南宋对峙、元朝行省制度的相关知识。运用所学,具体分析作答。
24.【答案】图2所示为西汉时期。图片中有西域都护、长安,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西域都护,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定都长安,证明是西汉时期;图3所示为西周时期。图片中有牧野、镐京,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通过牧野之战,灭掉商朝,建立西周,定都镐京,证明是西周时期;图4所示为秦朝时期。图片中有咸阳、临洮、辽东,公元前221年嬴政建立秦朝,定都咸阳。秦朝修筑长城,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证明是秦朝时期。;分封制、郡县制;分封制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诸侯国势力过大威胁中央;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或皇权不断加强。;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西周的分封制、秦汉时期巩固统一的措施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西周的分封制、秦汉时期巩固统一的措施等相关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