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正面战场的四大会战: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
战役 时间 地点 结果 意 义
台儿庄战役 1938年3月 山东枣庄(指挥者:李宗仁) 胜利 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武汉会战 1938年6-10月 武汉(万家岭战役) 先胜利后撤退 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武汉、广州失陷后,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正面战场中规模最大的一次会战。
第三次长沙会战 1941年12月 长沙 胜利 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豫湘桂战役 1944年初 豫湘桂 失败 国民党丢失了河南、湖南、广西等省的大部分和贵州省的一部分,抗战中最大一次失败。
部编版 八上历史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延安
抗日战争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依靠有利地形在日本军队占领区开辟的战场。在日占区建立了敌后抗日根据地,以游击战为主配合正面战场作战。
八路军挺进敌后创建华北抗日根据地
敌后战场
1941年后逐渐上升为主战场
平型关大捷
淞沪会战期间,日军侵入山西,企图占领太原。山西危机四伏,太原城岌岌可危。
大同
山西位置
太原
天津
1937.8
1937.9
平型关是太原的重要门户,平型关大捷属于太原会战的一部分。
1937年9月,日军坂桓师团向平型关开进。八路军第115师在师长林彪率领下,在平型关一带设伏。经过一天激战,将日军全部歼灭。
平型关大捷
林彪视察作战地点
平型关大捷的历史意义:
①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的第一个重大胜利。
②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九一八事变后,汪精卫大唱中国
速亡论。1940年3月汪精卫彻底
沦为汉奸,成立了汪伪中央政权。
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内亲英
美派幻想依靠英美的先进武器
等支持,宣扬“速胜论”。
发表目的:为了驳斥当时国民党内流行的“亡国论”和“速胜论”
毛泽东《论持久战》·1938年
毛泽东《论持久战》·1938年
抗战为什么是持久战?为何中国必胜?
弱
多助
大国
持久
强
寡助
小国
速胜
1938年5月,毛主席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作《论持久战》报告
《论持久战》历史意义:
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持久战战略总方针,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和信心。
抗日根据地的建立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第一块敌后抗日根据地
到1940年,在华北、华中、华南和东北地区创建了有1亿多人口的抗日根据地、游击区。
抗日根据地的扩大
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延安
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
胡德林/胡福才
麻雀战:三五成群,目标小速度快
破袭战:破坏交通线、补给线
地雷战:利用地形灵活地选择埋雷地点
地道战:形成内外联防
敌后战场的作战方式·游击战
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与民众之中。 --毛泽东
白求恩
柯棣华
政治: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民主选举,精兵简政,减轻负担
经济: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
民主选举
减租减息
大生产运动
抗日根据地的建设
作用:根据地成为敌后游击战得以坚持并取得最后胜利的基地。
为了消灭抗日根据地,日军实行“囚笼政策”,依托公路、铁路,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封锁与蚕食。
1
日军为封锁根据地设置的碉堡、封锁沟、铁丝网
封锁沟
铁丝网
百团大战
为了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
时间:
地点:
指挥者:
目标:
意义:
1940年下半年
华北地区
彭德怀(100多个团)
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交通线两侧及抗日根据地内的日伪据点。
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示意图
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百团大战确实“过早地暴露了我军的实力,引起敌人的警觉”
——金春明《还百团大战以本来面目》
百团大战
战斗次数 毙伤俘日伪军数 破坏铁路 破坏公路 破坏桥梁、隧道
1800多次 2.5万多人 470多千米 1500多千米 260多个
日军对抗日根据地实施报复性“扫荡”,八路军反“扫荡”。
1937.8
淞沪
会战
打破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1937.9
平型关
大捷
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
1938.3
台儿庄
战役
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次胜利
1938.6
武汉
会战
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1941.12
第三次
长沙会战
在国内外产生积极影响
抗日根据点的建立和发展
1940
百团
大战
打击日军侵略气焰;提高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敌后战场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第21课》
——讲练习题评
三、素养提升
(1)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
(2)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3)1937年。
(4)牢记历史,不让历史悲剧重演;珍视和平,不断推进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名师导学
1-8:ABCCA ACB
对接中考
1-4:DDC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