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精品教学示范课(视频实录+课件+教案+练习+学案+反思+文字实录)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精品教学示范课(视频实录+课件+教案+练习+学案+反思+文字实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1.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10-16 20:41:09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11课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教学反思
中山市沙栏初级中学 李飞燕
根据历史新课程标准,本课的重点是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加深他们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丰富内涵的认识。在教学中,我从学生身边熟悉的情景入手,通过大量的图片,设置若干的历史场景让学生在不同场景中探究、合作学习;同时,在处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之间的关系时,强调学生的参与和生生之间的互相学习,并通过“探究”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分析评价能力和质疑能力。总体上看,课堂气氛好,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成为教学的主体,较好的实现了三维目标的要求,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明确,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
从知识与能力看,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紧扣课本,通过宋代人在衣食住行方面以及城市生活中的“夜市”“晓市”、“瓦子”(“瓦舎”)、喝茶品茶等重要史实以反映宋代的社会生活;重视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如通过引导学生比较古今美容,培养学生的比较、概括能力,正确引导学生的审美观。通过对宋代官服和不同行业人物衣着的观察,使学生了解宋代官服的构成和不同行业人物的衣着特点,培养学生识图、理解能力,通过引导学生体验宋人的生活,培养学生的想象、迁移能力等。
从过程与方法看,教学过程体现了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对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历史课程的要求即感知历史───积累历史知识───理解历史───运用历史知识四个阶段;方法上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如组织学生讨论怎样去体验宋人的生活,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诸如“同样是源自两宋的习俗,为什么过春节这样的习俗流传下来,而缠足的习惯却被人们抛弃了?”,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看,通过这课教学,教师应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及其传承性,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激励他们为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而努力学习。为达到此目的,我深化教材,把上述教育蕴含于教学之中,如“你怎样看待缠足?你欣赏什么样的美?”“同样是源自两宋的习俗,为什么过春节这样的习俗流传下来,而缠足的习惯却被人们抛弃了?”寻找现代生活中宋人社会生活的影子,并进一步通过小结画龙点睛,突出了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
第二,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热情,促进学生积极学习的氛围的形成。
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运用了一组组生动的课件,如通过动态的《清明上河图》来了解宋代人的衣食住行等;采取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模拟、回味宋人的生活等方法,努力为学生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场景。达到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热情,促使其积极学习氛围的形成的目的,课堂上出现了学生学习神情专注,积极、认真参与教学活动的活跃场面。
第三,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在该课的教学过程中,力图体现新一轮课改的精神,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提供了较大的空间。如通过“考考你”让学生把自己当成家住东京城的主人,设想要怎样来款待来自南方的客人;通过“体验宋代人的生活” 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合作探究等;通过“课后拓展,学以致用”激起学生在学习宋人生活的基础上仿照《宋代社会风貌》撰写《21世纪初期的三角社会风貌》,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不足:语言不够精简;学生讨论的时间少;个别学生没有关注到;没有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等。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努力,争取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43张PPT)
学习目标
1、了解宋朝社会生活的大概风貌,包括当时的衣、 食、住、行、娱乐、节庆风俗等内容。
2、通过对 “缠足”的认识,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
3、通过了解过去的社会生活史,加深学生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亲和力。
重点:宋朝的服饰特点和“瓦子”
难点:“瓦子”是当时商业繁荣的产物
以小组为单位,穿越时空来到北宋,依循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进行“东京一日游”
要求:
你的旅游必须体验北宋人们的衣、食、住、行、娱乐,在旅游过程中,还要注意进行古今对比哦!
宋初帝王
宋中期帝王
统治阶级由俭入奢
女真族
“今世之服,大抵皆胡服。”
劳动者服饰——受少数民族影响,小袖狭身的短衣

皇后
官员
士(读书人)

宋官服颜色与官位:
紫——三品以上
朱——五品以上
绿——七品以上
青——九品以上
小常知
你认为以下哪种宋代衣服最适合你穿去旅游呢?快来挑选吧——比比谁穿得最有魅力!
班上的同学都在兴致勃勃的挑选衣服的时候,我们班有一位女同学却在闷闷不乐,原来不小心将鞋弄湿了, 她想去宋代的一个鞋店里买鞋, 在那里她能不能找到可以穿进她脚的鞋?
你怎样看待缠足?你欣赏什么样的美?
材料1:宋朝大文学家苏轼在《菩萨蛮》一词中专门赞美缠足:“涂香莫惜莲承步,长愁罗袜凌波去;只见舞回风,都无行处踪。偷立宫样稳,并立双跌困;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
材料2:缠足的后果与精美的小鞋
宋朝衣着特点:
统治阶级由俭入奢
民族影响大
陋习迫害深
少数
缠足
羊肉
鱼肉
东坡肉
面包
腊八粥
米饭
羊肉
鱼肉
东坡肉
面包
腊八粥
米饭
北方以包子等面食为主,南方以稻米为主;南北方都有喝腊八粥的习俗
肉食:
主食:
北宋吃羊肉为多,南宋南方吃鱼多;
饮茶——“斗茶”习俗和“献茶”民俗
宋朝饮食特点:
北喜 与面食
南吃 和米饭
帝王腐朽百姓苦
羊肉
鱼类
农民——茅房
城市平民——瓦房
贵族官僚——园林宅第
高脚家具
席地而坐
瓦子
演出
勾栏
两宋时期,瓦子迅速繁荣说明了什么?
一位白发老人用红色、火光和炸响驱走了“年”这头怪兽,以后每到过这个节日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贴对联,放爆竹,并且灯火通明。你知道这是什么节日吗?
春 节
有一位爱国诗人,他在流放途中听说到楚怀王客死他乡和郢城被攻破的噩耗后,投入到了滚滚流淌的汩罗江中,于是人们纷纷把食物投入到江中,以便药死蛟龙水兽,使他的尸体免遭伤害。我国有一个传统的节日就是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的,你知道这是什么节日吗?
端午节
汉高祖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在平定了“诸吕之乱”后登基。他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了与民同乐的节日,那天家家要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你知道这是什么节日吗?
元宵节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请找找诗中所反映的北宋过年的习俗,在你的家乡还保留这些过年的风俗吗?
趣味探究——同样是源自两宋的习俗,为什么过春节这样的习俗流传下来,而缠足的习惯却被人们抛弃了?
缠足——封建社会的陋俗,是对妇女的残害和压迫。
春节——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望,更是亲人 团聚的日子。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们应有扬弃的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难忘的“东京一日游”结束了,让我们一起来回味一下宋代的社会生活,想一想宋代社会风貌为什么会如此气象万千、多姿多彩呢?
、宋代经济繁荣
、各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加强
小 结
宋代社会生活
物质生活
精神生活




娱乐
节日
1、王教授在介绍我国古代某一朝代市民生活的讲座中多次提及“瓦子”.“勾栏”。他介绍的是哪一朝代的市民生活: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2、关于“瓦舍”(也称“瓦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给城市生活增添了生机 B.出现在宋朝时期
C.是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D.散布于广大农村
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这首诗描述了宋代哪一节日的气氛?
A.元宵节 B.端午节 C.中秋节 D.元旦
4.上海世博园中国馆这样一幅作品:它以动漫的形式向中外游客展示了我国古代都市的繁华。请你判断这幅作品是
A.赵孟頫的《秋郊饮马图》
B.顾恺之的《洛神赋图》
C.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D.敦煌莫高窟的敦煌壁画
5.下列对宋朝北方一普通百姓衣食住行的说法,错误的是
A.身着黑色的小袖狭身短衣在田间劳作
B.吃饭以面食为主
C.赶着马车带着全家出去串门
D.住宅是低矮的茅草屋
6、在宋代我们不可能品尝到的美食有
A.东坡肉
B.腊八粥
C.包子
D.香肠
7、吃饱轻松后我们打算到城内找地方投宿,那我们应该找
A.旅店 B.邸店 C.客栈 D.客店
8、北宋梁山好汉花和尚鲁智深与兄弟逛街,有个地方有人说书、唱曲、卖饮料、算卦、杂耍、表演等。请问这是什么地方?
A.专门制造房瓦的瓦厂 B.食客盈门的酒楼
C.娱乐兼营商业的瓦子 D.好汉比武的擂台
9、瓦子在宋代城市的盛行,主要是因为
A 士大夫的提倡 B 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扩大
C 农民的需要 D 达官贵人的需要
10、宋代出现气象万千的社会风貌的根本原因是
A.各民族的融合进一步加强
B.我国的经济重心发生了南移
C.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繁荣
D.社会经济继续向前发展
材料一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 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
材料二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欧阳修
材料三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 长久, 千里共婵娟。 ——苏轼
材料四 却忆金明三月天,春风引出大龙船。二十余年成一梦,梦中犹记水秋千。 ——朱昱《端午观竞渡曲江》
1、上述材料反映了宋代的什么节日习俗?
2、宋代最受重视的节日是什么?
3、宋代的春节和今天的春节有什么异同之处?
假如让你为三角镇的本土历史教材《21世纪初期的三角社会风貌》撰稿,你可以从衣、食、住、行、娱等方面任选一项,写法可参照课文内容写,500字以上。
谢谢观赏,请多多指教!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教学设计
备课组 历史 授课人 李飞燕 主备人 李飞燕
课 题 第11课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课 时 一节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了解宋朝社会生活大概的风貌,包括当时流行的穿着打扮、饮食的主要特点,居住条件和房屋建筑的样式;交通旅行的条件;文化娱乐活动、节庆风俗等方面。(2)通过学生对宋朝社会生活的体验,感知当时的历史情境,并与现实生活比较,培养他们的想象、迁移和表达能力,使他们能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的发展并设想进一步改进的方向。2、过程与方法:本课跟生活联系很紧密,根据新课程倡导的“教育回归生活”“课程生活化”的理念引导学生“走进”宋朝,体验宋朝社会生活,形成愉悦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品味、判断、讨论、交流、探索中,享受学习过程,同时也将观察、比较、探究、迁移等方法的运用贯穿其中。3、情感态度和价值感:通过对过去日常生活的了解,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对历史有更加直观的认识,增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对学生的吸引力和亲和力;通过对宋代妇女“缠足”和现代美容的比较,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通过对传统习俗的保留和废除,让学生明白对待传统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4、隐性知识的挖掘:(1)通过对宋代妇女“缠足”和现代美容的比较,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2)通过对传统习俗的保留和废除,让学生明白对待传统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教学重点 内容 宋代的服饰和“瓦子”
解决方法 1.读图法。2、问题探究法。3.图表示意法。
教学难点 内容 宋朝的服饰变化反映了当时民族融合的历史现象,“瓦子”是当时商业繁荣的产物。
解决方法 1、引导评价法。2、史料分析法。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前面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宋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和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关系,这节课我们来看看宋朝人的生活状况。首先看看这节课的课程要求:课件显示学习目标(二)讲授新课时下流行“穿越”,今天,我们也来一次“穿越”!让我们一起穿越时光隧道去宋朝。依循《清明上河图》 ( file: / / / H:\\第11课%20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1\\清明上河图.swf" \t "_parent )进行“东京一日游”。1、体验宋代的“衣”活动一 看图识变化活动二 以“衣”取人活动三 魅力大比拼活动四 各抒己见,评价缠足,说说你认为的美2、体验宋代的“食”活动一 我来说菜名活动二 说说饮食 自主归纳宋朝饮食的特点3、体验宋代的“住” 活动一 看图说主人活动二 我们住哪里?4、体验宋代的“行” 活动一 看图说交通工具活动二 思考:为什么宋代缺马?5、体验宋代的“娱乐” 活动一 结合身边的例子和图表解释瓦子和勾栏之间的关系 活动二 看图了解瓦子里的娱乐节目6、体验宋代的“节日” 活动一 说说传统节日的习俗活动二 猜谜方式了解宋代的节日趣味探究:以缠足和春节为例进行讨论:为什么有些风俗消亡了,有些风俗却流传至今?探究:难忘的“东京一日游”结束了,让我们一起来回味一下宋代的社会生活,想一想宋代社会风貌为什么会如此气象万千、多姿多彩呢?7、利用板书小结8、课堂训练9、课后拓展,学以致用假如让你为三角镇的本土历史教材《21世纪初期的三角社会风貌》撰稿,你可以从衣、食、住、行、娱等方面任选一项,写法可参照课文内容写,500字以上。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历史练习册
作业设计 基础题 书本P64练一练
选做题 新课程《学习辅导》P22-24第11课第1-13小题
思考题 宋代社会风貌为什么会如此气象万千、多姿多彩呢?
板书设计 第11课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物质生活
《初中历史隐性知识的开发与利用》课题组成员意见 1、从骆驼这一交通工具中,要挖掘出宋朝民族交流频繁。2、对比宋代的缠足和今天的美容,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3、以缠足和春节为例讨论:为什么有些风俗消亡了,有些风俗却流传至今?4、挖掘宋代社会风貌如此气象万千和多姿多彩的原因。5、学以致用,引导学生写一篇《21世纪初期的三角社会风貌》
娱乐
节日




二、精神生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11课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学案
中山市沙栏初级中学 李飞燕
一、阅读书本,完成表格。
宋代社会风貌 项目 内容
物质生活 衣 统治者:劳动者:妇女:
食 肉食:北方 南方主食:北方 南方
住 农民:城市平民:贵族官僚:
行 交通工具有:
精神生活 娱乐
节日
二、活动探究
1、宋代妇女缠足与现代妇女割双眼皮、隆鼻、“削足”等美容有何异同,我们应该怎么看待这些现象呢?你欣赏什么样的美呢?
2、想一想在民族政权并立的宋代,为什么社会风貌会如此气象万千、多姿多彩呢?
3、同样是源自两宋的习俗,为什么过春节这样的习俗流传下来,而缠足的习惯却被人们抛弃了?
三、课后拓展,学以致用
假如让你为三角镇的历史本土教材《21世纪初期的三角社会风貌》撰稿,你可以从衣、食、住、行、娱等方面任选一项,写法可参照课文内容写,500字以上。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11课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课堂实录
中山市沙栏初级中学 李飞燕
一、承上启下导入新课
老师:上节课我学习了宋朝的政治、经济,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宋朝的社会生活,请同学们翻开书本61页,我们今天学习第11课《万千气象的社会风貌》。我们先来看看我们今天的学习目标,全班同学齐读一遍。
二、了解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学生:齐读教学目标学习目标
1、了解宋朝社会生活的大概风貌,包括当时的衣、 食、住、行、娱乐、节庆风俗等内容。
2、通过对 “缠足”的认识,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
3、通过了解过去的社会生活史,加深学生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亲和力。
重点:宋朝的服饰特点和“瓦子”
难点:“瓦子”是当时商业繁荣的产物
三、讲授新课
老师:我们要了解古代某一时期的社会生活,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来了解?
学生:历史书、影片、电视剧、绘画。
老师:我们宋朝的大画家张择端就有一幅名画充分反映宋朝的社会风貌的,是什么画呢?
学生:《清明上河图》
老师:时下流行“穿越”,今天,我们也来一次“穿越”,让我们搭载着世博会中的动态《清明上河图》 ( file: / / / H:\\第11课%20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1\\清明上河图.swf" \t "_parent )进行“东京一日游”。我们在看的过程中,要特别留意宋代人的衣食住行。
学生:观看动态的《清明上河图》
老师:看完以后,有没有同学能用几个词来概括的宋朝社会风貌?
学生:繁荣、多姿多彩。
老师:看到哪些印象深刻的交通工具
学生:骆驼、轿子
老师:骆驼是我们中原地区的动物吗?
学生:不是。
老师:那为什么我们中原地区会有骆驼呢?
学生:是民族融合的体现。
老师:非常好,宋朝虽然民族政权并立,但民族之间的交往和融合还是主流的。
1、体会宋代人的“衣”
老师:那么我们今天要穿越到宋朝的东京,要想不让宋朝人认为我们是外星人,给我们200%以上的回头率,我们首先应该改变什么?要想改变我们的衣着打扮,就要先知道宋朝人的服饰特点。谁来说说宋朝的穿衣特点?
学生:统治者穿着由简朴到奢侈,老百姓的衣服大多是小袖狭身,受到北方少数民族的影响。
老师:那我们通过图片来看看看宋代的服饰变化。统治者的衣服由简朴到奢侈,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
学生:经济发展,社会繁荣,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老师:劳动者穿小袖狭身的衣服,是受到北方那个少数民族的影响?
学生:女真族。
老师:看图片辨别人物的身份。所以在宋代,是能从穿戴服饰上辨认出士农工商从事行业的特点。了解他们的穿衣特点以后,我们每个同学选一套自己最喜欢的衣服穿上准备去东京了。当我们班上的同学都在兴致勃勃的挑选衣服的时候,我们班有一位女同学却在闷闷不乐,原来不小心将鞋弄湿了, 她想去宋代的一个鞋店里买鞋, 在那里她能不能找到可以穿进她脚的鞋?
学生:不能。因为宋代的妇女开始缠足,用外力将脚裹紧,让脚畸形生长,从而出现了所谓的三寸金莲。
老师:那同学们看看这两双脚,一双的缠足过的,一双的自然生长的,你觉得哪一双脚更美?
学生:自然生长的美。
老师:但是在宋朝,包括我们的大文学家苏轼也认为这种三寸金莲是很美的啊。
宋朝大文学家苏轼在《菩萨蛮》一词中专门赞美缠足:“涂香莫惜莲承步,长愁罗袜凌波去;只见舞回风,都无行处踪。偷立宫样稳,并立双跌困;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你怎么看这两种美?
学生:缠足是封建社会的陋俗,是对妇女的残害和压迫。最美丽的是自然美和心灵美。
2、体验宋代的“食”
老师:我们了解宋朝的衣服后,我们到了东京后,民以食为先,先找点吃的东西吧!宋朝的饮食情况怎么样呢?
学生:宋朝南方的主食是米饭,肉食主要是鱼;北方的主食是面和包子,肉食有羊肉。除了这些以外,宋朝还有东坡肉、还有献茶、斗茶、腊八粥。
老师:让我们通过图片来看看这些食物,来解解馋。
学生:说菜名。
老师:吃饱饭后,觉得有点腻了,不知道有没有解腻的食物呢?
学生:喝茶。
老师:喝茶的习俗从什么时候开始有?
学生:唐朝。
3、体验宋代的“住”
老师:在喝茶的同时,仔细观察一下饭店和周边的建筑。课件显示一些住宅图片,让学生说说这些住宅的主人的身份!让学生欣赏一下三组房屋的图片,分辨出这些房子的主人分别是哪些人?
学生:说房子的主人。农民——茅屋,城市平民——瓦房,贵族官僚——园林宅第。
老师:我们吃饱喝足了,也看了宋朝人的住房,现在我们需要找个酒店把行李放下来再去玩。宋朝把酒店叫什么?
学生:邸店。
老师:宋朝的酒店业发达吗?
学生:发达。书本有句话是这样讲的:邸店如云屯。证明宋朝的物质生活的富裕。
4、体验宋代的“行”
老师:放下行李,我们想去玩,但又不想走路,有什么代步工具可以选择呢?
学生:船、牛车、驴子、轿子。
老师:为什么宋朝很少马车?宋朝为什么缺马?
学生:打仗。宋朝是一个并立的时代,战争不断,很多马都征用作为战马了。老师:这位同学说得很好,除了这个原因以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马产于北方, 我们中原地区的马相对来说也很少。
5、体会宋代的娱乐
老师:了解了宋代的交通工具以后,我们选牛车做我们的代步工具吧。选好了交通工具,我们最好到哪里去玩,问一下当时的宋朝人,看看他们会推荐我们去哪里?
学生:瓦子。
老师:瓦子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所?
学生: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老师:瓦子里面有很多专供演出的的圈子,叫勾栏。那瓦子和勾栏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图表显示瓦子与勾栏的关系。
学生:勾栏属于瓦子的一部分。
老师:是的。我举一个例子吧,我们三角镇有一个文化广场,那个是一个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在广场那里我们有一个专门演出的是舞台,这就好比我们宋朝的勾栏。明白了没有。
学生:明白。
老师:勾栏里有很多穷苦的卖艺人卖艺,那么,这些艺人卖什么艺呢?
学生:“说书”、“木偶戏”、“皮影戏”、“杂剧”、“猴戏”、“角诋”、“斗蟋蟀”、“卜卦”、“蹴鞠”。
老师:让学生想一想:两宋时期,瓦子迅速繁荣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宋朝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丰富起来。
6、体验宋代的“节日”
老师:平常,宋朝城市人民的生活都挺热闹了,到了节日就更热闹了!宋朝有哪些节日?
学生: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
老师:这些节日中哪个节日是最受人们重视的呢?
学生:春节。
老师:对比一下宋代的春节和今天的春节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学生:相同的有祭祀祖先、迎神供佛、挂对联、给压岁钱等。
不同的:今天考虑到安全问题,很多地方禁放鞭炮。
老师:以缠足和春节为例进行讨论:为什么有些风俗消亡了,有些风俗却流传至今?
学生讨论回答:缠足是封建社会的陋俗,是对妇女的残害和压迫。春节则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望,更是亲人团聚的日子。所以,我们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老师:说得很好,掌声鼓励一下。
老师:难忘的“东京一日游”结束了,让我们一起来回味一下宋代的社会生活,想一想宋代社会风貌为什么会如此气象万千、多姿多彩呢?
学生:宋代经济繁荣和各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加强。
7、利用板书小结
1、 物质生活
8、课堂训练
9、课后拓展,学以致用
假如让你为三角镇的本土历史教材《21世纪初期的三角社会风貌》撰稿,你可以从衣、食、住、行、娱等方面任选一项,写法可参照课文内容写,500字以上。
娱乐
节日




二、精神生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5 页 (共 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11课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课堂练习
一、基础达标。
( )1、王教授在介绍我国古代某一朝代市民生活的讲座中多次提及“瓦子”.“勾栏”。他介绍的是哪一朝代的市民生活: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 )2、关于“瓦舍”(也称“瓦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给城市生活增添了生机 B.出现在宋朝时期
C.是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 D.散布于广大农村
( )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这首诗描述了宋代哪一节日的气氛?
A.元宵节 B.端午节 C.中秋节 D.元旦
( )4.上海世博园中国馆这样一幅作品:它以动漫的形式向中外游客展示了我国古代都市的繁华。请你判断这幅作品是
A.赵孟頫的《秋郊饮马图》 B.顾恺之的《洛神赋图》
C.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D.敦煌莫高窟的敦煌壁画
( )5.下列对宋朝北方一普通百姓衣食住行的说法,错误的是
A.身着黑色的小袖狭身短衣在田间劳作 B.吃饭以面食为主
C.赶着马车带着全家出去串门 D.住宅是低矮的茅草屋
( )6、在宋代我们不可能品尝到的美食有
A 东坡肉 B 腊八粥 C 包子 D 香肠
( )7、吃饱轻松后我们打算到城内找地方投宿,那我们应该找
A.旅店 B.客栈 C.邸店 D.客店
( )8、北宋梁山好汉花和尚鲁智深与兄弟逛街,有个地方有人说书、唱曲、卖饮料、算卦、杂耍、表演等。请问这是什么地方?
A.专门制造房瓦的瓦厂 B.食客盈门的酒楼
C.娱乐兼营商业的瓦子 D.好汉比武的擂台
( )9、瓦子在宋代城市的盛行,主要是因为
A 士大夫的提倡 B 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扩大
C 农民的需要 D 达官贵人的需要
( )10、宋代出现气象万千的社会风貌的根本原因是
A.各民族的融合进一步加强 B.我国的经济重心发生了南移
C.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繁荣 D.社会经济继续向前发展
二、能力提升。
材料一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王安石
材料二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欧阳修
材料三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苏轼
材料四 却忆金明三月天,春风引出大龙船。二十余年成一梦,梦中犹记水秋千。
——朱昱《端午观竞渡曲江》
(1)上述材料反映了宋代的什么节日习俗?宋代民间还有哪些传统节日及娱乐活动?
(2)宋代最受重视的节日是什么?
(3)宋代的春节和今天的春节有什么异同之处?
三、隐性知识的挖掘。
假如让你为三角镇的历史本土教材《21世纪初期的三角社会风貌》撰稿,你可以从衣、食、住、行、娱等方面任选一项,写法可参照课文内容写,500字以上。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