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精品教学示范课(视频实录+课件+教案+练习+学案+反思+单元分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精品教学示范课(视频实录+课件+教案+练习+学案+反思+单元分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9.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10-16 20:53:24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二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小结与教学反思
教材分析: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共有六篇课文,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第13、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课文概述了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情况,反映了民族之间的矛盾;分析了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列举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然后再剖析宋代的社会风貌,介绍元朝大一统的出现及民族大融合的发展情况;最后介绍了宋元时期的科技文化成就。但教材没有说明宋代的积贫积弱,没有把解决这一问题的改革活动呈现出来,也没有把宋代的积贫积弱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高度发展有机地融合。
学情分析:新课程标准要求历史教学要客观地分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要求克服专业化和成人化倾向,提倡使用平等对话式和启发式的语言表述方式,避免说教式和灌输式的语言表达方式。在本单元教学过程中,我们基于自己对宋史的认识,补充教材,强调了宋代的立国艰难、和约多签、“三冗”问题及由此而致的“积贫积弱”,将自己成人化和个人化的观点和对宋代历史的片面认识,说教式地灌输给了学生。这和单元内容中呈现出的宋朝的发达似乎对立起来。学生们对“宋朝是一个怎样的朝代” 及“怎样总结 ( http: / / www.5ykj.com / Article / " \t "_blank )宋朝”等问题深感不解。
教学设想:有了学生疑问,如何让学生正确、全面地了解宋朝并认同宋朝,进而培养他们的历史意识?如何在平等的气氛中,启发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如何开展以讨论为主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学会探究问题、与别人合作?为此,特设计小结。
学生:了解和阅读有关宋代人物的故事。如范仲淹、王安石、杨家将、包拯、水浒人物、岳飞、文天祥等,从他们身上体会 ( http: / / www.5ykj.com / Article / " \t "_blank )宋朝是一个怎样的朝代。有条件的同学可以查阅相关史书。
教师:查阅有关资料。主要有白寿彝新版的《中国通史》、柏杨的《中国人史纲》、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斯塔夫理阿诺斯的《全球通史》相关章节,李华瑞《建国以来的宋史研究》《宋史研究的新视点》、王曾瑜《宋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李裕民《宋代“积贫积弱”说商榷》、邓小南《近年来宋史研究的新进展》等宋史研究论文 ( http: / / www.5ykj.com / Article / " \t "_blank )。
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自己收集的资料,构建论据,独立思考,对宋代历史进行初步的归纳、比较和概括,做出自己解释。
2.尝试课堂讨论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在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进行合作学习,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大历史观的视野下,把宋代的民族政权并立、积贫积弱,与宋朝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巨大成就统一起来,指导学生用现代视角分析历史,用历史眼光观照现实,力求全面客观的认识宋朝形成对宋代社会认同感。
教学方法:讨论法
课后反思:
一、通过本小结课的处理,学生用“阅读----体会----讨论----总结 ( http: / / www.5ykj.com / Article / " \t "_blank )”的模式,全面了解了宋朝。整个学习过程,让我和学生形成全面认识历史事物的意识,也提醒我今后教学要有全面意识,不能以偏盖全,要慎之又慎,不能按自己的观点进行灌输。今后教学类似内容时,将会组织得更好。
二、历史教师要有扎实的史学功底,要不断通过阅读、网络等各种形式,更新、重建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要广泛涉猎不同体例、不同版本、不同风格的通史、断代史、专题史等史学著作,改变自身视野的狭隘和单一,要有大历史观,这样才可能让学生了解到的历史更接近于“历史的真实” 。历史教师还应在自身知识体系不断更新和对教材精心处理的基础上,并把对历史不同的解喻呈现给学生,培养学生在全面视野和现代意识下认识历史、分析历史的能力,并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三、新课程、新教材给学习者和施教者留下了很大的空间。教师应该根据学术研究的成果和学生实际,开发课程资源,精心处理教材结构,把历史全面、生动地呈现给学生。这种处理可以针对一课、一个单元,也可以在不同章节、甚至是几册教材中进行。如本课中有关经济重心南移的内容,就分散在七年级上、下两册之中,在适当的时候,教师还可以利用期刊、图书馆、电子数据库等资源,了解学术研究的成果,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引用。
四、教学过程中,学术成果、教材、学生等诸多因素汇聚于教师这一个点位上,通过教师的精心处理,教材借鉴了学术成果,趋于完善,学术成果被应用和传播;学生通过教师和教材,了解了更全面的历史,积淀着自己知识和素养。这样,学术、教材又在教师这个点位上发散出去,最终进入学生的视角,实现了与学习者融合,历史教学变得“有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扮演了非常重要的枢纽作用,是联通学术、教材和学生的桥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12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的讲授过程中,我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学生学习兴趣浓厚,积极性也提高了,气氛活跃,使课堂效果焕然一新。设问激疑,引发学生创造性思维;能运用发展性教学评价来评价学生、帮助学生,使学生个性得以培养,还能体现了学生自主参与教学过程,大大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大胆放手,充当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学生是参与者、发展者,师生平等,使师生形成“学习共同体”,实现教学相长。值得提出的是,课前搜集、整理资料需要老师作出认真的指导、引导;学生讨论、辩论需要做好充分准备,需要有效的组织、时间的控制。否则,本课在课堂中开放与高效可能难两不误,会导致有限的课堂时间和教学内容发生矛盾。另外,其中有些[小结]可放手由学生来进行。当然,在教学中我也发现了很多问题,我一定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教学策略和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作用,使自己的教学工作有更大的进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教学设计
备课组 历史 授课人 李钰萍 主备人 李钰萍
课 题 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课 时 一节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蒙古族的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文天祥的抗元斗争、大都的繁荣、频繁的中外往来、行省制度的建立、民族融合的发展等基本史实。2、过程与方法:尝试学生通过体验历史的认识过程。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景、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的实现 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3、情感态度和价值感: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文天祥在反元斗争中始终坚贞不屈,表现了高尚的气节。4、隐性知识的挖掘:西藏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国古代民族融合的几次高潮
教学重点 内容 “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行省制度”及“民族融合”
解决方法 1.总括法。2、问题探究法。3.图片示意法。
教学难点 内容 行省制度
解决方法 1、引导评价法。2、史料分析法。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欣赏蒙古草原图片,谈感受,回答问题:此组图片反映的是哪个民族的生活情景?(由此导入,打出课题) 二、读史设疑,读书释疑(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蒙古秘史》中有这样一首诗歌:“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战。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①12世纪时,蒙古人民过着怎样的生活?②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牧民,你最大的心愿是什么?③由谁来实现人们的这一愿望呢?他被尊称为什么 他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2、欣赏毛泽东的《沁园春 . 雪》:“惜 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引导学生客观评价历史上几个重要皇帝,总结出成吉思汗最大的历史功绩。(二)忽必烈建立元朝 1、通过观察地图,了解元朝统一全国的过程2、南宋灭亡后,抗战派的大臣文天祥继续抗元。小组讨论如何元朝的统一是人心所向,大事所趋,而文天祥组织了抗元斗争,却又受到后人的敬佩,这是为什么?过渡:忽必烈建立元朝后,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很有建树,那么元朝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中外交往的情况如何? (三)元朝的政治、经济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1、农业:水陆交通运输:元朝的运河与隋朝的运河相对比 2、商业:中外交往:马可波罗来华,用多媒体图片加强记忆 过渡:元朝疆域空前辽阔,是当时亚洲一个强大的封建国家。元朝是如何对其进行有效的管辖 和统治的? 3、元朝的行省制度 行省制度的主要内容有那些?行省制度和我们今天的行政机构有什么区别和联系?由学生进行讨论,得出结论。仔细阅读《元朝疆域图》指出今天哪些行省的名称元朝时已经确定。行省从此成为我国的地方行政机构,保留至今。管理藏族事务的宣政院和澎湖巡检司管辖的台湾。引导学生联系当前西藏和台湾问题的现状。 过渡:由于元朝的大统一,促进了民族关系的发展,使我国的民族融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4、元朝的民族融合 阅读材料:“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思考:这则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民族融合的表现:①汉人开发边疆。②边疆各族内迁。③契丹、女真等族汉化。④回族开始形成。5、引导学生回忆民族融合的三次高潮时期以及民族融合的方式三、课堂小结:利用板书进行小结四、课堂练习 五、布置作业:学习辅导选择题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历史地图册、历史练习册
作业设计 基础题 书本P70练一练
选做题 新课程《学习辅导》P25第12课第1-9小题
思考题 我国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回族形成于哪个朝代?怎样形成的?
板书设计 社会经济发展蒙古的兴起—→ 统一蒙古—→统一全国—→民族融合 行省制度
《初中历史隐性知识的开发与利用》课题组成员意见 列举具体的历史史实证明西藏自古就是中国领土,引导学生认识任何分裂祖国的行为都是可耻的,作为中国人一定要自觉维护祖国领土的完整。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12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学案
一、学习目标
掌握蒙古族的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文天祥的抗元斗争、大都的繁荣、频繁的中外往来、行省制度的建立、民族融合的发展等基本史实。
二、小组合作学习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蒙古秘史》中有这样一首诗歌:“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战。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
①12世纪时,蒙古人民过着怎样的生活?
②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牧民,你最大的心愿是什么?
③由谁来实现人们的这一愿望呢?他被尊称为什么 他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2、你觉得成吉思汗是个怎样的人?从他身上你学到什么精神?
3、元朝的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但文天祥组织了抗元斗争,并且受到后人的敬佩,这两者矛盾吗?为什么?
4、为了解决大都的粮食供应问题,元朝采取了什么措施?
5、元朝民族融合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6、什么是行省制度,实行行省制度有什么意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12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课堂实录
老师:各位同学,我们上一节课分别学习了契丹族、党项族和女真族。那么他们分别建立了什么政权呢?
学生:分别是辽、西夏和金。
老师:那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外一个少数民族,它建立的政权是什么呢?
学生:元朝。
老师:提到蒙古族,你们会联想到什么?请同学们先欣赏一组图片。
学生:欣赏图片。
老师:对这个少数民族,你们有哪些了解呢?
学生:草原、牛羊、蒙古包……
老师: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2课,共同来了解蒙古族的兴起和由蒙古族建立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大一统的政权——元朝。
老师:首先进入我们本课的第一个环节:请同学们先阅读一段材料,它出自于蒙古史诗里面的一首诗:没有……
老师:十二世纪的时候,蒙古人民过得是一种怎样的生活?
学生:混战
老师:好!第二个问题,如果你是当时的一位牧民,你最大的心愿是什么呢?
学生:我希望蒙古草原没有战乱,个个生活安居乐业。
老师:还有其他的吗?
学生:国家统一,农民安安稳稳地过生活。
老师:那么到底这个愿望,是由谁帮助人民实现的呢?
学生:铁木真
老师:那么铁木真被后人尊称为什么?
学生:成吉思汗
老师:那成吉思汗最大的历史贡献是什么呢?
学生:统一蒙古,建立蒙古国。
老师:时间是什么时候?
学生:公元1206年。
老师:那么,建立了蒙古国有什么意义呢?
学生: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给人民创造了一个安定的生活环境。
老师:那你们举得成吉思汗是一个怎样的人呢?通过他的一些言论来了解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同学们读一遍上面的材料。
学生:(朗读材料)
老师:通过以上材料,你认为成吉思汗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学生1:很勇敢
学生2:很有耐心
学生3:坚强,善于带兵的人。
老师:这些品质在我们身上是不是应该有?我们把这些精神用在学习上,我们也会向成吉思汗一样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老师:伟人毛泽东更是在他的著名诗篇《沁园春、雪》中给予了成吉思汗高度的评价,称他为 “一代天骄“。请同学们齐读感受一样这首诗。
学生:朗读《沁园春、雪》。
老师:成吉思汗发动了大规模的扩张战争,西夏、维吾尔先后臣服于他,他的子孙的扩张一直到达欧洲的多瑙河流域。但是,很可惜,在蒙古军灭西夏之前成吉思汗就病逝了,那统一的大业由谁了继承呢?
学生:忽必烈
老师:请同学们看书67页,然后找出忽必烈统一全国的过程。
学生:自由读书
投影:显示《元朝建立和统一全国》的线索图
学生:自由读书后回答
老师:现在老师把你所说的内容梳理归纳如下:1206年蒙古国建立-----灭西夏、金-----忽必烈继承汗位----于1271年建立元朝-----次年定都大都-----最后灭掉南宋。
引导学生画简图。
思考:中国封建社会有几次结束大分 裂之后的大统一局面?
学生:秦、西晋、隋、元。
老师:不错,总共4次,这些史实阐明了天下大势分久必合的道理,同时也说明了在我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统一一直是主旋律。
老师:1276年在元军大举进攻南宋的时候,南宋军民浴血奋战,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其中最著名的就是 “文天祥拒降”的故事。请同学朗读《过零丁洋》。
学生:朗读《过零丁洋》。
老师:文天祥是中国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具有崇高民族气节的人,面对文天祥你有什么话要对他说,我们可以结合他的诗词来谈谈你对他的看法。
投影:文天祥画像
老师:文天祥是不是民族英雄?为什么?
学生:不是,因为不是抵御外来侵略。
老师:他为什么受到人民的尊敬?
学生1:“文天祥的爱国精神值得我学习”
学生2:“被囚狱中宁死不降,了不起!”
学生3:“国家虽然灭亡了,可是还有活着的百姓啊,文天祥只要活着就还可以为原来南宋的百姓做事。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为什么选择死?”
老师::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爱国方式。文天祥崇高的民族气节深深地感动着我们,爱祖国不是一句空谈的口号,它包括爱我们这个民族,爱同胞、爱语言、文化、山川、河流、爱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爱这些与我们息息相关的事物,希望同学们把对祖国的热爱转化为具体的行动,转化为做身边小事中去。例如:热爱学习;关心集体;助人为乐;团结同学;尊老爱幼等。
老师: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元朝于1276年实现了统一。
投影:显示《元疆域图》
老师:元朝的疆域比我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都辽阔,是当时一个强大的封建国家,一个疆域辽阔的国家,怎样进行有效管辖呢?先回想历史上有哪些分裂时期。
学生1:“制定有效措施”
学生2:“用军队统治”
学生3:“制定法律”
老师:我们看看元朝的统治者是如何进行有效管辖的,请同学们看书,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出来。
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
学生:“元世祖重视发展农业,多次下令禁止蒙古贵族圈占农田做牧场,还治理黄河,推广棉花种植,开凿新运河,还开辟了规模空前的海运”
老师:设疑对比隋朝和元朝运河的不同。
学生:“缩减了航道,节省了费用”
老师:除了以上措施,元世祖为对全国实行有效地统治,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这就是延续至今的省级行政制度。
投影:显示《元疆域图》
老师:同学们能不能在图中找出台湾、西藏的位置,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到台湾和西藏是什么时候?
学生1:指图“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到台湾是在三国时,孙权派万人船队抵达夷州,夷州就是今天的台湾”
学生2:“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到西藏是在唐朝时,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唐与吐蕃合同为一家”
学生3:“那时候关系很好”
学生4:“一家人”
老师:你如何看待台湾,西藏问题
学生1:“台独分子想分裂祖国”
学生2:“他们很早就是祖国的一部分,元朝时,西藏就是宣政院辖地,台湾是琉球行省。”
学生3:“想不认祖宗了吗?”
老师::我们从史书中可知:台湾和西藏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任何企图分裂祖国的行为都是可耻的。不会得逞的。
行省制度,进一步巩固了元朝的疆域,尤其将西藏和台湾正式纳入中央管辖之下,加强了内地和边疆各族的联系,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中华民族的历史疆域,我们今天的省级行政区划与元朝的行省制度是一脉相承的,可见影响深远。
由于采取这些措施,使得元朝国力强大,元大都成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成为文明世界的商业大都市,有人曾做过这样的描述:这个地方遍地黄金,满地香料,皇宫的屋顶上的瓦红黄绿蓝各种颜色,想水晶一样,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这是谁的描述?意大利旅行家马克波罗在他的《马克波罗行记》中就描述了元大都的繁荣景象。由此激发了西方人对东方的向往,欧洲掀起了到东方寻求财富的热潮,成为新航路开辟的因素之一。
老师:经济的繁荣,政治的稳定使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逐渐融洽,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老师:这些有利于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从而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老师:看材料:“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提问学生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民族融合)。
让学生在课本中找出元朝民族融合的具体表现和作用。
学生:回答。
老师::( 1、汉人开发边疆。 2、边疆各族内迁。 3、契丹、女真等族汉化。4、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元朝民族融合得到加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学生经过讨论,自然会得出:国家的统一是元朝民族融合得到加强的根本原因。国家统一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这样的结论。
让学生通过讨论明白:只有国家统一,才能经济发展,文化昌盛,民族繁荣,以达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目的。
老师:最后,让我们重温这个勤劳质朴的民族在700多年前所创造的辉煌历史,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统一蒙古,结束了蒙古草原的混战局面,元朝统一全国,疆域空前辽阔,经济继续发展,行省制度将各民族统一在一个中央政权管辖之下,民族融合发展,加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45张PPT)
他们属于哪个少数民族?你对这个民族还有哪些了解?
七年级(下) 第12课
《蒙古秘史》中有这样一首诗歌:“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战。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
①12世纪时,蒙古人民过着怎样的生活?
②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牧民,你最大的心愿是什么?
③由谁来实现人们的这一愿望呢?他被尊称为什么 他最大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功绩:
1、统一了蒙古
2、1206年,建立蒙古国。
作用:
从此,蒙古草原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
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发动大规模扩张战争,西夏、畏兀尔先后臣服。成吉思思汗和他的子孙们的扩张战争一直打到欧洲多瑙河流域。
古代蒙古骑兵
内蒙古成吉思汗陵墓
1227年蒙古军队灭西夏前夕,成吉思汗病逝。
2、“打仗时,我若是率众脱逃,你们可以砍断我的双腿;战胜时,我若是把战利品揣进私囊,你们可以斩断我的手指。”
3、“拼杀冲锋的时候,要像雄鹰一样;在明亮的白昼要像雄狼一样深沉细心;在黑暗的夜里,要像乌鸦一样有坚强的忍耐力。 ”
1、“不要想有人保护你,只有学会靠自己的力量活下来!”
——成吉思汗
我们可以从成吉思汗身上学到什么?
独立、勇敢、坚强、耐心、机敏……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
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                   数风流人物,                  还看今朝。
元朝统一全国
蒙古(元)
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后定都大都

蒙古族是如何统一全国的?
灭西夏,金,大理
忽必烈即元世祖,1271年定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
1276年攻占临安,南宋灭亡。元朝于1279年统一全国。
思考:
元朝的统一是人心所向,大事所趋,而文天祥组织了抗元斗争,却又受到后人的敬佩,这是为什么?
文天祥(1236-1283年)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沉浮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中国封建社会有几次结束大分裂之后的大统一局面?

西晋


(春秋战国)
(三国)
(南北朝)
(辽宋西夏金)
二、元朝的统治
1、 经济
为了解决大都的粮食供应问题,元朝采取了什么措施?
元朝的运河
隋朝大运河
会通河
通惠河
大都
杭州
余杭
涿郡
洛阳
意大利旅行家,曾于元世祖时在中国呆过多年。他的《马可·波罗行纪》,描述了大都的繁华。
2、 对外交往
马可波罗眼中的中国
元大都的描绘:
“百物输入之众,有如川流之不息,仅丝一项,每日入城者计有千车”,“外国巨价异物及百物输入此城者,世界诸城无能与之比。”
到处是金银财宝,遍地是绸缎,非常富饶。
3、行省制度的设立
目的:
作用:
加强了对全国各地的管辖,密切了内地和边疆的联系,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元朝,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对后世影响深远
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
中央 中书省
宣政院(管辖西藏)
内容: 行中书省
地方 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台湾)
元朝疆域
中书省
大都
辽阳行省
甘 肃 行 省
岭 北 行 省
(北至北海)
宣政院辖地
云南行省
湖广行省
四川行省
陕西行省
河南江北行省
江浙行省
江西行省
“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
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主要表现在哪些地方?
①汉人开发边疆。
②边疆各族内迁。
③契丹、女真等族汉化。
④回族开始形成。

波斯人
阿拉伯人
汉人
畏兀儿
蒙古人
民族融合的表现:
民族融合的三次高潮时期:
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②五代、辽宋夏金时期
③元朝
民族融合的方式:
一、战
二、和
①册封少数民族首领:
⑤社会改革和国家统一:
④议和、订盟:
③设置机构管理:
②和亲:
唐玄宗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
元朝
澶渊之盟、宋金和议
西汉设西域都护
昭君出塞、文成公主入吐蕃
一、统一蒙古和建立元朝
1、铁木真(成吉思汗)
统一蒙古,建立蒙古国
2、忽必烈(元世祖)
建立元朝,定都大都(今北京)
灭亡南宋,统一全国
二、元朝的统治
1、经济——开凿元朝大运河
3、政治——行省制度
4、民族融合
课堂小结
2、对外交往——马可波罗来华
课堂练习
1.成吉思汗的功绩主要是(   )
A.灭亡西夏 B.统一蒙古C.建立元朝 D.定都大都
2.下列有关元朝民族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蒙古族长期处于分裂状态,他们受契丹族的压迫
B.元朝的统一局面,为民族融合提供了有利条件
C.回族的形成,是元朝民族融合的重要事例
D.元朝时,境内人口大规模流动,客观上加强了民族融合


3.现在我国实行省、市、县、乡四级行政区划设置,其中省级行政区划始于( ) A.秦 B.隋 C.唐 D.元
4.元世祖开凿两段新运河的直接目的( ) A. 加强政治统治 B.灌溉大片良田 C.疏通水道以防洪灌溉 D.便利南粮北运
D
D
5.一位生活在元大都的商人 不可能经历的是( )
A.从江南贩运棉布 B.经运河到杭州浏览 C.受到锦衣卫盘查审讯 D.与回族人共进午餐
6.下列关于我国结束分裂割据,实现大统一的封建王朝的排序,正确的一组为( )
A.隋--西晋--秦--元 B.西晋--隋--元--秦
C.秦--隋--西晋--元 D.秦--西晋--隋--元
C
D
7.我国历史上,西藏成为中央政府辖上的正式行政区,是在(  )
A.唐  B.元   C.明   D.清
8.元朝形成一个新的民族是(  )
A .蒙古族B. 畏兀尔 C. 回族 D .藏族


9.阅读下列材料:
“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
请回答:
(1)这两句诗反映了元朝的什么情况?
(2)元朝还有哪些内容反映了相同的情况?
答:民族融合情况
答:元朝时,又有大批波斯人、阿拉伯人迁入中国。他们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