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1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选择题
1.关于国民革命运动的历史作用,表述正确的是
A.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B.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C.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D.基本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2.从1920年开始,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无补大局”,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厂,深入工人群众。这表明当时
A.国民大革命推动思想解放 B.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茶
C.对革命道路有了新的认识 D.共产主义成为主流思想
3.一首纪念某重大历史事件的诗歌写道:“神舟昏暗虎狼凶,捍卫国家意志雄。学子斗争惊列寇,豪杰攻打震华庭。反封反帝风云涌,休课休劳波浪凶。□□□□值赞颂,优良传统要扬承。”下列选项适合填在空格处的是
A.五四精神 B.长征精神 C.国共合作 D.抗美援朝
4.学者陈平原在一本著作中用“花开春日”、“集会天安门”、受气东交民巷“、“火烧赵家楼”、“夜囚警察厅”等五个场景还原了某场运动的原貌。这场运动
①学生是游行的主力 ②高呼“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口号③地点发生在上海 ④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④ D.①③④
5.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的一部分青年决定出国留学,经风雨、观“洋潮”;五四之后中国革命浪潮突起,青年学生因而出国探求新知。出国留学成为这一时期革命队伍中的一股热潮。据此可知,五四前后的留学热潮
A.致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B.源于民族意识觉醒推动的结果
C.推动了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D.体现了全民族抗战时代的要求
6.毛泽东曾经指出:“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还应该把党成立以前的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材料研究一下。不然,就不能明了历史的发展。”关于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诞生之间的关系,以下说法最准确的是()
A. 促进了中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
B. 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全面觉醒
C. 成为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必然条件
D. 为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7.1920年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创办《共产党》月刊,主要介绍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和共产国际与俄共组织情况,同时深入工人群众,进行宣传组织工作。这()
A. 表明中国共产党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
B. 反映出知识分子抛弃了民主与科学
C. 意味着中国工人阶级将登上历史舞台
D. 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理论准备
8.五四运动后,出现了社会主义是否适合中国国情的争论,有人反对走俄国式的道路,认为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增加富力”,发展实业;还有人主张“采用劳农主义的直接行动,达到社会革命的目的”。这场争论()
A. 确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B. 使思想界认清了欧美的社会制度
C. 在思想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D. 消除了知识分子在救亡图存方式上的分歧
9.歌曲《南湖的船啊,党的摇篮》歌颂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歌词中有一句是“历史将从你这里揭开新篇”。其中“揭开新篇”指的是
A.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B. 革命有了新的领导力量
C. 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D. 人民军队创建的开始
10.从1921年7月召开的中共“一大”提出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到1922年7月中共“二大”就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这一过程反映了中国共产党
A. 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正确分析 B. 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解
C. 已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D. 已经成为独立成熟的政党
11. 下表反映了中国早期的铁路工人斗争情况。这种变化可以用来说明()
时间 结果
1912—1920年 只是一部分人参加的斗争,大都是在被逼无奈或被教唆利用的情况下发生的,没有其他产业工人的声援
1921—1923年 罢工持续时间长、牵涉方面广,斗争复杂、组织严密、斗争策略娴熟和胜利成果(经济、政治诉求)全面
A. 工人斗争由自发阶段走向自觉阶段
B. 工人阶级逐步成为独立政治力量
C. 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矛盾日趋尖锐
D. 工人阶级的民主意识在迅速提高
12. 中共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主要体现在( )
A. 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 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C. 给中国革命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D. 形成了符合中国国情的邓小平理论
13. 1922年6月《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中指出:为了完成无产阶级在目前最迫切的任务,中国共产党主张同国民党等革命党派,以及其他革命团体,建立民主主义联合战线。这表明当时的中国共产党()
A. 确立与国民党合作的方针 B. 深化了对中国国情的认识
C. 注重掌握国民革命领导权 D. 系统地阐述革命动力问题
14. 1926年12月,国民党广东省执行委员会各部门工作报告显示,当年广东省国民党党员中农民党员约占40%,工人占23%,学生占25%,商人不足10%。这表明()
A. 国民党的性质已经发生根本性转变
B. 国民党获得了劳苦大众的有力支持
C. 广东省是开展国民革命的中心地带
D. 扶助农工政策在广东取得明显效果
15. 下列关于国民革命说法正确的是( )。
①国民革命是国民党独立领导的以“打倒列强,除军阀”为目标的斗争
②以国共两党合作为特征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加速了中国革命的进程
③国共两党合作的北伐,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④国民革命就是北伐战争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二、综合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清政府统治到末期,君主由原来的“天之子”,不可动摇和不可侵犯的神圣地位变为如今陈腐、阻碍社会发展的绊脚石。辛亥革命之后,人们纷纷开始大力兴办实业,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也颁布了一些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政策和制度,中国历史进入现代化。但是辛亥革命产生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与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阶级有着密切的关系。
——摘编自王娇《浅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及局限》
材料二: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至国内,国人的爱国情绪空前地蔓延开来,受到新文化运动洗礼的青年学生情绪尤为激烈。以游行示威为开端的罢课、罢市、罢工风潮席卷全国,蔚为壮观的五四爱国运动以中国代表拒签《凡尔赛和约》而圆满结束。中国近代以来在对外交涉中首次做出没有屈服的抗争,日本也最终未能获得继承德国在山东权益的合法依据,从而为中国此后收回山东创造了条件。
——摘编自李喜所、李来容《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及局限性。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新的历史特点。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人民斗争的目的。
17.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8年10月5日,(邵飘萍)办起了北京的又一张新报纸——《京报》。…阐明了《京报》的使命:“时局纷乱极点,乃国民毫无实力之故。……必从政治教育入手,……必使政府听命于正当民意之前,是即本报所为作也。”
——蔡晓滨《中国报人》
材料二:1919年5月1日,中国外交在巴黎和会上完全失败的消息传来时,邵飘萍通过两次重要集会,为激发五四运动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晚会上,邵飘萍以其自由民主主义者的心情作了沉痛激昂的报告,整个礼堂里响起一片呜咽声。有的同学捶胸跺足,有的同学大声号啕。……五四运动爆发后,邵飘萍在《京报》上编发大篇幅的报道,更连续发表评论,敦促当局释放学生.呼吁学生坚持到底,希望工商实业界奋起对外,直到五四运动取得胜利。
——《金华日报》2011年5月10日《邵飘萍:“一代报人”的救亡图存》
材料三:邵飘萍经历五四运动。……之后,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国共合作形成后,北京政府开始在北方逮捕革命党人,北京各报对国民党、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消息都不敢再作报道,《京报》仍在发表“莫斯科特约通讯”,成为北京唯一公开宣传革命、传播马列的重要阵地。
——摘编自胡星寿《身世飘摇雨打萍》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邵飘萍是如何实践《京报》“必使政府听命于正当民意之前,是即本报所为作也”的使命?材料中的邵飘萍在五四运动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邵飘萍在五四运动前后政治取向的变化,并指出推动这种变化发生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
1.A
2.C
3.A
4.C
5.B
6.D
7.D
8.C
9.B
10.A
11.A
12.C
13.B
14.D
15.C
16.【答案】 (1)历史功绩: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促进了社会习俗的变迁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基础。
局限性:是一场不彻底的、妥协的运动。
(2)历史特点:青年学生发挥先锋作用;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群众基础广泛。
目的:消灭剥削,求得自由解放及国家实现独立民主。
【解析】【分析】(1)历史功绩:据材料“清政府统治到末期,君主由原来的‘天之子’,不可动摇和不可侵犯的神圣地位变为如今陈腐、阻碍社会发展的绊脚石”并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基础。据所学可知,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据材料“……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也颁布了一些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政策和制度,中国历史进入现代化。”可知,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据所学可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些移风易俗的措施,促进了社会习俗的变迁。局限性: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是一场不彻底的、妥协的运动。
(2)历史特点:据材料“以游行示威为开端的罢课、罢市、罢工风潮席卷全国,蔚为壮观的五四爱国运动以中国代表拒签《凡尔赛和约》而圆满结束”并结合所学可知,青年学生发挥先锋作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斗争;学生罢课、商人罢市、工人罢工,群众基础广泛。目的:本问结合所学可从消灭剥削,求得自由解放及国家实现独立民主等角度回答。
故答案为:(1)历史功绩: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促进了社会习俗的变迁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基础。
局限性:是一场不彻底的、妥协的运动。
(2)历史特点:青年学生发挥先锋作用;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群众基础广泛。
目的:消灭剥削,求得自由解放及国家实现独立民主。
【点评】本题考查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的相关知识,考查了学生依据材料从中提取、归纳、概括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
17.【答案】 (1)实践:在《京报》上编发相关的报道与评论,表达“释放被捕亇生”“惩办卖国贼”“拒绝在合约上签字”等民意,促成了北洋当局让步。
作用:对五四运动的发起与胜利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变化:从自由民主主义者(激进民主主义者)转变成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人)。
原因:五四运动的影响;西方列强与苏俄对当时中国的不同态度;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邵飘萍个人的救同探索。
【解析】【分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邵飘萍办起了北京的又一张新报纸——《京报》。…阐明了《京报》的使命”可知,邵飘萍在《京报》上发表报道表达了人民的意愿。第二小问,作用,邵飘萍发表的报道促进了五四运动的发展。
(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可知,邵飘萍在五四运动前属于激进的民主主义者,五四运动后属于共产党人。第二小问原因,邵飘萍主要是受五四运动的影响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影响,和其自身的努力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五四运动,试题难度一般,解题关键在于对材料和相关知识的准确把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0张PPT)
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第 21 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
1.五四运动
(1)原因
【课堂探究】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探究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的?
材料 1919年1月,27个(一战)战胜国在巴黎召开的“和平会议”,是一次主要战胜国分配战争胜利果实和由他们主导建立世界新秩序问题的会议。……中国在大战中参加了协约国方面,也以战胜国的资格派出由顾维钧等五人组成的代表团会议。中国代表团向和会提出了七项希望条件:废弃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军队、巡警;裁撤外国邮局及有线无线电报机关;撤销领事裁判权;归还租借地;归还租界;关税自主等。接着,在中国留欧学生要求下,又提出了取消“二十一条”的要求。但两项提案一提出就被和会最高会议所拒绝,理由是不在和会权限以内。……战胜国之一的中国,国家权益仍然受到损害。
——王桧林《中国现代史(1919-1949)》
一、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五四运动
(1)原因
民族危机
帝国主义加紧侵略,民族危机加深
根本原因
北洋政府对外妥协对内镇压,激起人民反抗
思想基础
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阶级基础
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工人阶级队伍壮大
导 火 线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1.五四运动
(2)过程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时间
中心
主力
口号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 方式
结果
1919年5月4日-6月初
北京
学生
罢课
学生被捕
1919年6月初开始
上海
工人、学生、商人
罢课、罢工、罢市
释放学生,拒绝和约签字
1.五四运动
(3)意义
①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
②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五四运动
思考: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有何异同?
旧民主主义革命 (1840-1919) 新民主主义革命
(1919-1949)
社会性质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革命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革命任务 反帝反封建 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 无产阶级
指导思想 三民主义 马克思主义
革命前途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革命范畴 世界资产阶级的一部分 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1)时间:俄国十月革命后
材料 十月革命(1917)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纪念中国共产党二十八周年(1949年6月30日)》,《毛泽东选集》第4卷
(2)中心:北京和上海
(3)开始传播:
①1919年,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②1920年3月,李大钊又发起中国最早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马克思学说研究会
③同年5月,陈独秀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从日本留学回国的李达、陈望道、李汉俊等人,投身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翻译和宣传。
1.诞生的历史条件:
①思想: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②组织:共产党早期组织相继成立
③阶级: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
④国际:共产国际的帮助
南陈北李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伟大政党的诞生
材料: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举行。参加会议的各地代表是:李达、李汉俊(上海),张国焘、刘仁静(北京),毛泽东、何叔衡(长沙),董必武、陈谭秋(武汉),王尽美、邓恩铭(济南),陈公博(广州),周佛海(旅日)。包惠僧受在广州的陈独秀派遣,也参加了会议……党的一大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国共产党党史》
上海市望志路106号
浙江嘉兴南湖红船
时间
地点
代表
主要内容 党纲:
中心工作:
中央领导机构:
标志
1921年7月
上海
嘉兴南湖
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
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中央局,陈独秀任书记
中国共产党诞生
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2.中共成立的标志——中共一大的召开
对国情认识不清,没有认识到反帝反封建是革命的最主要任务
李达 李汉俊 张国焘 刘仁静 毛泽东 何叔衡
董必武 陈潭秋 王尽美 邓恩铭 陈公博 周佛海 包惠僧
中共一大代表
旗帜鲜明的纲领
(1)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支持工人
(2)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
(3)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
(4)联合第三国际。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
3.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的历史意义
①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给中国人民带来光明和希望;
②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
③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材料: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
——毛泽东
革命面目焕然一新,“新”在哪里?
1
2
3
新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
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
4
新的领导阶级:无产阶级
新的奋斗目标:实现共产主义
影响空前的政党
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于在上海举行。大会通过的宣言实际上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党的最低纲领,即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党的最高纲领是: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
4.中共二大
思考:中国共产党从一大到二大的变化是什么?
中共二大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的纲领。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中共“一大”“二大”的奋斗目标比较:
中共“一大”提出党的奋斗目标之一是“推翻资产阶级”,这表明中共当时尚未充分认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
中共“二大”准确分析了中国社会性质,修改了党在现阶段的奋斗目标,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符合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的结合。
顶峰:京汉铁路大罢工
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举行大罢工,将第一次全国工人运动高潮推向了顶峰 ,但遭到帝国主义和直系军阀的残酷镇压。
经验教训: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单枪匹马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必须团结一切可能的同盟者。
5.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
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①在大力开展工人运动的同时,中国共产党越来越清楚的认识到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②孙中山斗争失败,转变思想,同意合作。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背景
材料一 从1922年1月开始,到1923年2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形成第一次高潮,前后持续时间达13个月之久。在此期间,爆发的罢工斗争达100多次,参加罢工的工人达30万以上。其中大部分是党组织或党领导的工会组织直接发动的。工人运动的迅猛发展,锻炼了工人阶级队伍,巩固了党的阶级基础,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和工人阶级在全国的政治影响。
——中国共产党历史网《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
材料二 革命活动的屡次失败使孙中山陷入巨大的痛苦之中。他认识到依靠帝国主义,依靠军阀力量不可能取得革命的成功,必须重新确定一条全新的道路,才能避免再次失败。
——《中国现代史》
【课堂探究】阅读材料,分析国共合作的原因与条件是什么?
三、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③“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④国民党是比较革命的党,有威信、有实力
⑤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指导和帮助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背景
材料三
(二)……半殖民地的中国,应该以国民革命运动为中心工作,以解除内外压迫。
(三)依中国社会的现状,宜有一个势力集中的党为国民革命运动之大本营,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国民革命的党………………
(五)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遵行此议决,此次全国大会亦通过此议决。
—《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 》
【课堂探究】阅读材料,分析国共合作的原因与条件是什么?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实现
(2)实现: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
主要内容:
A.讨论国民党的改组问题
B.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C.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3)意义:
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建立,加速了中国革命的进程,推动了以“打倒列强,除军阀”为目标的国民革命席卷全国。
探究——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方式
【课堂探究】第一次国共合作,国共两党采取党内合作的合作方式,即共产党员以个人的名义加入国民党。试想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合作方式?
①共产党人当时力量弱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目的是为了将它改造成工农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联盟,共同完成反帝反封建斗争任务。
②党内合作不是共产党并入国民党,共产党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经济上都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合作不是组织上的合并,这是因为两党所代表的根本利益和最终目标不相同,两党的性质有着根本的区别。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过程
(1)革命目标:“打到列强、除军阀”
(2)准备:1925年,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两次东征消灭陈炯明势力。
(3)高潮:1926年,国共合作开始北伐,革命势力发展到长江流域。
北伐的影响:
①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②沉重打击帝国主义势力,共产党受到历练,
③扩大了影响,开始掌握一部分军队。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结果
(4)结果:失败
标志: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7月15日,汪精卫集团在武汉“分共”。
思考:国民大革命为什么最终会失败?
客观:
①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②帝国主义干涉中国革命
主观:
①中共处于幼年时期,缺乏经验
②陈独秀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革命领导权
教训:
应该坚持掌握革命和武装斗争的领导权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五四运动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时间、中心、开始传播
原因
过程
意义
诞生条件
标志——中共一大的召开
诞生意义
中共二大
国共合作
国民革命
背景
实现
意义
准备
高潮
结果:失败
课堂小结
课堂检测
1.关于国民革命运动的历史作用,表述正确的是( )
A.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B.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C.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D.基本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A
2.一首纪念某重大历史事件的诗歌写道:“神舟昏暗虎狼凶,捍卫国家意志雄。学子斗争惊列寇,豪杰攻打震华庭。反封反帝风云涌,休课休劳波浪凶。□□□□值赞颂,优良传统要扬承。”下列选项适合填在空格处的是( )
A.五四精神 B.长征精神 C.国共合作 D.抗美援朝
A
3.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国的一部分青年决定出国留学,经风雨、观“洋潮”;五四之后中国革命浪潮突起,青年学生因而出国探求新知。出国留学成为这一时期革命队伍中的一股热潮。据此可知,五四前后的留学热潮( )
A.致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B.源于民族意识觉醒推动的结果
C.推动了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D.体现了全民族抗战时代的要求
B
4.1924年3月妇女节纪念活动前夕,各地纪念活动中打出的标语口号有“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军阀”“解放妇女所受资本制度的压迫”“国民革命成功万岁”“参加国民革命”“全国妇女联合起来”等等。这反映了( )
A.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B.民权科学成为社会主流
C.反帝爱国运动蓬勃发展 D.北伐战争推动妇女解放
C
5.谢觉哉在其《日记》中记载:“1921年6月29日,午后六时叔衡往上海,借行者润之,赴全国00000之招”。日记中的五个圆圈,谢觉哉后来解释说是“共产主义者”,当时他知道这是件大事,怕泄露,只能以圈代意。这里他怕泄露的“大事”是指( )
A.五四运动 B.中共一大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