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统编版七上第六单元
寓言四则
<<伊索寓言>>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
<<蚊子和狮子>>
学习目标
1.了解寓言文体特点,分析寓言故事情节,领悟所蕴含的道理。
2.揣摩、理解寓言巧妙、合理的想象,通过改编进行想象思维训练。
分享寓言故事?
导学活动一
快速阅读前两则寓言,勾画出故事的要点
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
思考快答:
①这则寓言讲的是谁的故事?
②作为一个天神,他为什么要来到人间?
③他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这么做?
导学活动二
赫尔墨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商业、旅者、小偷和畜牧之神。也是众神的使者,奥林匹斯十二主神之一。
③他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这么做?
追问1:那他是怎么问的呢?雕像者又是怎么答的?
一问宙斯
二问赫拉
三问自己
一个银元
还要贵一点
算添头,白送
值多少钱?
赫拉得雕像
值多少钱?
这个值多少钱?
赫拉是希腊奥林珀斯十二主神之一,宙斯的妻子。她是掌管婚姻的女神,是生育及婚姻的保护者,她代表女性的美德和尊严。
宙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的众神之王,奥林匹斯十二主神之首,统治宇宙万物的至高无上的主神,人们常用“众神和人类的父亲”、“神王” 来称呼他,是希腊神话诸神中最伟大的神。
神话人物介绍
追问2:三次询问,三次回答,有何不同,能不能根据文章揣摩出赫尔墨斯当时的心理活动并说说雕像者回答的深意?
一问宙斯
二问赫拉
三问自己
确数
约数
无数字
一个银元
还要贵一点
算添头,白送
赫尔墨斯的雕像一文不值
未受到该有的尊重
蚊子和狮子
①这则寓言里的蚊子和狮子发生了什么故事?
②小小的蚊子为何敢挑战庞大的狮子?
蚊子:会飞,小而灵活。
狮子:只会用爪子抓,用牙齿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有毛。
知己
知彼
导学活动三
③这两则寓言分别揭示了什么道理?
爱慕虚荣的人,不会被人重视。
导学活动三
能打败大人物,却终究被小人物打败。
读一读下面两则改编过的故事,和原文比较一下,看看寓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想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赫尔墨斯和雕像者
赫耳墨斯想知道他在人间受到多大尊重,就化作凡人,来到一个雕像者的店里。他看见宙斯的雕像,问道:“值多少钱 ”雕像者说:“一个银元。”赫耳墨斯又笑着问道:“赫拉的雕像值多少钱 ”雕像者说:“还要贵一点。”赫耳墨斯听后,默不作声,悄然离去。
蚊子和狮子
蚊子径直朝狮子飞过去,趁狮子没有准备,张嘴就咬,而且专咬狮子鼻子周围没毛的地方。狮子气得用爪子把自己的脸都抓破了,也没抓到蚊子。蚊子战胜了狮子,就吹着喇叭,唱着凯歌飞走了。
两则改编过的故事,和原文比较一下,看看寓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想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寓言的寓意是从故事情节中来的
导学活动四
发挥想象,改编情节:
①如果赫尔墨斯来到雕像店,首先问自己的雕像价钱,结果会怎么样?
②蚊子粘在网上,蜘蛛爬过去正要享用它的美餐时,一阵大风吹来,网被吹破,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导学活动四
通过两则寓言的学习,你对寓言有怎样的认识?
导学活动五
《伊索寓言》大多是动物故事,以动物为喻,教人处世和做人的道理,少部分以人或神为主,形式短小精悍,比喻恰当,形象生动,通常在结尾以一句话画龙点睛地揭示蕴含的道理,它们篇幅小而寓意深刻,语言不多却值得回味,艺术上成就很高,对后代影响很大,是古希腊民间流传的讽刺喻人的故事。经后人加工,成为流传的《伊索寓言故事》。
中国古代寓言
<<穿井得一人>>
<<杞人忧天>>
学习目标
1.积累常用文言字词的意义和用法。
2.通过弄清故事情节和品味关键字词,领悟寓言所蕴含的道理。
学习活动一:作品介绍
《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zhuàn)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此书以儒家学说为主干,以道家理论为基础,以名、法、墨、农、兵、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熔诸子百家学说为一炉,闪烁着博大精深的智慧之光。
《 列子》是道教经典之一,其学说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净无为。里面保存了不少先秦时代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列子》的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内有很多脍炙人口而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如《两小儿辩日》、《歧路亡羊》、《杞人忧天》、《愚公移山》等,都是很有价值的文学遗产。
学习活动二:疏通文意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
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
译文:国有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水井,需要出门到远处去打水浇田,常常有一人停留在外面(专管打水)。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丁氏)告诉别人说:“我家打水井得到了一个劳力。”有人听了就去传播: “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
打水浇田
住,停留
等到
挖、凿
我
听说
传播
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
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
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译文:住在国都的人都把“凿井得一人”这个消息相互传说着,一直传到宋国国君的耳朵里。宋国国君派人向丁氏问明情况,丁氏答道:“节省一个空闲的人的劳力,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 像这样以讹传讹、道听途说,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的好。
讲述
使听说
被
派
向
使用,指劳动力
像这样
不如
在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译文:古代杞国有个人担心天会塌、地会陷,自己无处存身,便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另外又有个人为这个杞国人的忧愁而忧愁,就去开导他,说:“天不过是气体在一起聚积起来的,没有一个地方没有气体。你的一举一动,一呼一吸,整天都在空气里活动,怎么还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告知,开导
依托,依靠
┄的人
于是
无,没有
你
为何,为什么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 ,亦不能有所中伤 。”
译文:那人说:“天既然是气体,那日、月、星、辰不就会掉下来吗?”开导他的人说:“日、月、星、辰也是空气中发光的东西,即使掉下来,也不会伤害什么。”
果真
应当,可能
即使,纵使
击伤,打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 ,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把……怎么办
四方
你
舍:通“释”解除、晓出
译文:那人说:“如果地陷下去怎么办?”开导他的人说:“地不过是堆积的土块罢了,填满了四处,没有什么地方是没有土块的,你跳跃舞蹈,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那个杞国人才放下心来,很高兴。开导他的人也放了心,也很高兴。
1.杞人“忧” 什么?“忧”到什么程度?后来他的情绪发生了什么变化?他情绪的变化与什么有关?
“忧”:天地崩坠,身无所寄。
忧”的程度:废寝食。
情绪变化:舍然、大喜。
他情绪的变化与“晓之者”有关
活动三:文章内容梳理
活动三:文章内容梳理
2.“晓之者 ”是怎样解“忧” 的?从文中找出相关句子。
①“天,积气耳,亡处亡气。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②“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③“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3.作者借“杞人忧天” 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杞人忧天”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
本文借“杞人忧天”的故事告诉我们不要庸人自扰,为毫无根据的事情瞎担心。 (杞人忧天不足取,庸人自扰没必要)
成语意思:本意指杞国有个人怕天塌下来,常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活动三:文章内容梳理
4.如何看待那位好心人的解释?
好心人的解释虽不太科学,但关心他人,去教导的做法值得学习。
5.面对今天的环境,“杞人” 的行为对你有什么启发?
杞人忧天不足取,庸人自扰没必要;
忧虑烦恼心眼小,心底无私乐陶陶。
先天下之忧而忧,身体力行,从自己身边事做起;
后天下之乐而乐,居安思危,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活动三:文章内容梳理
有人说:古人忧天不足取,,可是现在环境日益恶化,水土流失日益严重……
从今天的环境变化趋势来看,我们要不要“忧天”?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全球逾万种动物濒临灭绝
乱砍滥伐森林是祸首
黄河缺水危机呼唤“引草入田”
地球真的是越来越烫了
活动四:拓展延伸
课后作业
杞人和晓之者看到现代社会“战火纷起、环境恶化、人口急增、旱涝灾害、火灾频发、交通事故、过度抽取自来水,造成地面塌陷”等现象,深感责任重大,忧郁之心渐长。当他们又一次相遇时,却共同诉起了各自的忧愁。请你展开你的想象,以《<杞人忧天>后传》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