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文言文二则 《伯牙绝弦》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2.文言文二则 《伯牙绝弦》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06 19:51:42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22.文言文二则:《伯牙绝弦》
【教学目标】
1.读通读懂文言文,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2.理解文章内容,感知文言文的特点,初步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3.创设情景,点拨感悟,感受高山流水的知音文化,重情重义的中华文化。
4.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初步向学生渗透汉字文化信息,使其感悟祖国语言的魅力,从而自觉地吸收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教学重难点】
把握朗读的停顿,感悟课文前后截然不同的情感;了解一般的古文学习方法,通过注释、已有文言基础,读懂文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感悟课文前半部分得到知音的兴奋心情和后半部分失去知音的悲痛欲绝。通过诵读了解伯牙、子期共同的爱好,感悟艺术的魅力。
【教学流程】
一、读题释题,围题质疑
(一)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故事。传说,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楚国有个叫伯牙的人,精通音乐,琴艺高超。有一年的中秋,他乘船出行,在江边遇到了上山砍柴回来的樵夫钟子期,两个素不相识的人因一曲高山流水而相见恨晚,成为知音。他们约定第二年中秋再来相会。于是就留下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个故事。这是一篇文言文,谁来读读这个课题?(指名学生读课题。)
(二) “弦”字正音: xián,齐读课题。
(三)了解“绝”字的本意,明确“绝弦”与现代词的不同,初步感知文言文独字成词、言简意赅的特点。出示小篆的“绝”字: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左偏旁像什么?左偏旁是一束丝(糸纟),不是一根丝;右上是“刀”的变体;右下“巴”是“卩”jié的变体。“卩” 在甲骨文里是古代跪坐的人形; “糸、刀、巴”三个偏旁合起来为“绝”,会意为“人”用“刀”把一束“丝”全部割断,一根不剩。一个字就包含了这么多内容,我们的祖先造字时是不是很有智慧?古人造字的方法有很多,会意只是其中的一种,凡是与丝织有关的字都带绞丝旁。可以说,我们的每个汉字都是一幅画,一首诗,一个故事......“绝”自己就是一个词。独字成词是文言文的一个特点。
(四) 理解“绝弦”“伯牙绝弦”的意思,质疑导入。“绝”,什么意思?请看注释。绝弦是什么意思?那么伯牙绝弦呢?(指名回答)。伯牙琴艺高超,为什么要“绝弦”呢?答案就在课文里。
[设计意图:读题释题, “绝”字本义。汉字文化,涵泳铺垫。]
二、初读课文,尝试会意
(一)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节奏和语气。指名读。评:声音,抑扬顿挫。间的。
(二)指导停顿,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1、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借助注释,读好语气词“哉”、“兮”,初步体验古文朗读的节奏和韵味。】(1)指导读好“峨峨兮”:师:“峨峨”和“兮”这两个词,咱们看注释,分别是什么意思?师:那峨峨兮这三个字连起来是什么意思?师:所以“峨峨兮”这三个字要连在一起读。理解了意思,你才能读出恰当的停顿。(指名再读)(2)指导读好语气词:师:借助注释就能够知道, “兮”和 “哉”都是什么词?(生:语气词)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啊”!借助语气词表达强烈的情感也是文言文的一个特点。这样的句子读出节奏,读出抑扬顿挫,古文味就出来了,谁来读读看?(指名读, 师示范读,齐读。)
2、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1)指名读句子(2)指名说句子的意思:师:像刚才的“峨峨兮”,理解了意思,就能读好句子。谁能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师:理解之后我相信你们会读得更好,请你来读。(指名读句子)(3)指导读好“谓世”之间的停顿:师:结合文言文独字成词的特点,这里的“谓世”该怎样读?(4)指名读全文。
(三)范读引路,仿读体验。
师:文言文不仅能读,还能拉长声音吟诵。听老师来读读,好吗?生齐仿读。小结:能吟能诵是文言文的另一个特点。
(四)默读全文,尝试会意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主理解,顺学而导,巩固学法。]
三、释词明义,感悟知音
(一)聚焦“善”字,感受“一字多义”的语言现象。师:哪些句子具体描写伯牙善鼓琴,子期善听? (指名答并出示句子)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1、指导理解句意,小结文言文学习方法:借助注释理解字词的意思,还可以联系上下文用自己的话来理解补充。
2、聚焦“善”字师:这里“善哉”的“善”跟“伯牙善鼓琴里”的“善”意思一样吗?为什么?
小结: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意思是不一样的,一词多义是文言文的又一个特点。
3、结合生活实际指导理解 “善哉” 并读好句子。
(二)丰厚语言,感知“江河”的文化意味。“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1)这里的江河也不是一处随意的江河,江河在古文里边是有特指的,结合文言文独字成词的特点,应该指的是什么?
(2)词语联想,丰厚语言说到长江和黄河,你想到了哪些词语或句子?
(3)齐读这两句话。
[设计意图:紧扣“善”字,从古到今;一字多义,感悟知音。]
四、创设情境,深悟知音
师:伯牙是楚国有名的音乐家,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他的琴声还会表现哪些动人的情景?指名说。是呀,好多好多的场景呀,一起读读这些词语:薄雾蒙蒙 明月皎皎 春雨绵绵白雪皑皑清风徐徐炊烟袅袅杨柳依依白云悠悠雪花飘飘 流水潺潺
师:如果你是善听的子期,你会怎样赞叹?
师:真好。不论伯牙弹什么钟子期都能听出来,用文中的一句话来说,就是“伯牙所念......”。这里“伯牙所念”的“念”跟前文中的哪个字意思是一样的?(指名回答并板书)(这里的“念”跟前面的“志”是一样的。)
(1) 理解“念”和“志”,体味“异字同义”的语言现象。
师:伯牙是楚国有名的音乐家,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他的琴声还会表现哪些动人情景?指名说。并出示词语:薄雾蒙蒙 明月皎皎 春雨绵绵白雪皑皑清风徐徐炊烟袅袅杨柳依依白云悠悠雪花飘飘 流水潺潺
师:如果你是善听的子期,你会怎样赞叹?(善哉,徐徐兮若清风!”)
师:请同学们再读读文中的句子,也是“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高山”吗?”师:你能学着文中的样子,把你刚才的句子改得更精彩吗?
课件出示: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钟子期曰:“善哉,兮若!”志在薄雾,钟子期曰:“善哉,兮若!(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钟子期曰:“善哉,皎皎兮若明镜(玉盘)!”志在云雾,钟子期曰:“善哉,蒙蒙兮若轻纱!”)
师:不论伯牙弹什么钟子期都能听出来,用文中的一句话来说,就是“伯牙所念......”。这里“伯牙所念”的“念”跟前文中的哪个字意思是一样的?(指名回答并板书)
师:都是什么意思?师:“念”和“志” 都是“想”。不同的字相同的意思,这是文言文的又一种语言现象。
(二) 由“志”切入,体悟“知音”。
1.理解钟子期与伯牙不仅是音律互通,更有心灵上的沟通,志向、情怀的悦纳。
师:不论您伯牙所志,所念、所想,我钟子期都必得之。钟子期必得的是什么?
师:也就是说琴声即心声。子期不仅听懂了伯牙的琴声,而且听懂了他倾注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师:两千多年后的明代,人们又在小说中传颂着这个千古佳话,全班同学齐读全文。(生齐读全文)。
师:两千五百年后的今天,就在这个课堂上,我们六年级的孩子也在动情地传诵着这个高山流水的知音故事,能背的背诵,不能背的高声朗诵。(齐读背)
师:同学们,今天学习了这个故事,以后我们遇到很知心的人,我们就可以叫他是我们的什么?师:没错,尽管我们知道知音难觅,知音难求,但是人生苦短,知音难求多寻觅,佳话千载,《伯牙觉弦》永流传!
师:纯真友谊的基础是理解,“伯牙绝弦”是交朋结友的楷模。古今中外,还有许多关于交友的名言佳句,谁来说一说?(指名说)
师:老师也选了几句,(课件出示)请齐读: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论语》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唐·王勃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 ——唐·王维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鲁迅
师: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抄下来,背一背。注意执笔姿势,做到头正、身直、脚放平。课下,请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