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k的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在解题过程中,真正体会“数”与“形”的相互转化,学习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进一步提高从函数图象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探索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主要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
2.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注意多与同伴交流看法.
2.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体会探索、创新的乐趣,养成乐于探索的习惯.
四、教学重点
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解决数学中的简单问题.
五、教学难点
能用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解决一些与一次函数、三角形面积的综合问题。
教学方法:采用教师引导下,师生互动、动手画图、动脑思考、小组合作等方式进行学习。
教学过程
(一)回顾交流、进入情境
1.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函数y=﹣与y=ax+1(a≠0)的图象可能是( )
A. B. C. D.
2.已知函数y= 的图象如图,以下结论:
①m<0;
②在每个分支上y随x的增大而增大;
③若点A(﹣1,a)、点B(2,b)在图象上,则a<b;
④若点P(x,y)在图象上,则点P1(﹣x,﹣y)也在图象上.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A. 4个 B. 3个 C. 2个 D. 1个
我们可以在双曲线上再取几个点,看看它们关于原点对称的点是否在该图像上。由以上操作我们发现:双曲线的两个分支是关于原点对称的。这种对称性有什么好处呢?我们来共同探究。
(二)合作探究,拓展性质
1.对于反比例函数y=的图像
(1)在它第一象限的分支上任取一点P,过点P作PMx轴于M,连接OP,则SPOM=
在同一分支上另取一点Q,过点Q向x轴作垂线,垂足为N,连接OQ,则SOQM SPOM.
理由是
(2)延长PO,交双曲线的另一分支与P,则OP= ,过点P,P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相交于E,则SPEP= ,请说明理由。
(3)将POM和QON的公共部分去掉,得到两个面积相等的几何图形,请给他们标上阴影。连接PQ,仔细观察图形,你还能发现哪些图形的面积相等?
(4)若P(1,3)则Q(6, ),SPOQ=
2.对于反比例函数y=的图像
(1)过第四象限的分支上的一点P向x轴作垂线,垂足为M,连接PO并延长,交图像的另一分支于点P,过点P,P分别向y轴,x轴作垂线相交于E,则SPEP= .
(2)在第四象限的分支上另寻一点Q,若Q(1,-2),P(2, ),则SPOQ= .说说你的思路。
3.如图1,直线MN与双曲线y=交于A,B两点,与x轴交于点N,与y轴交于点M。过点A,B分别向y轴,x轴作垂线,垂足为E,F,连接EF,观察图形,说说EF和AB的位置关系,AM和BN相等吗?你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发现?
如图2,若直线MN与双曲线y=的两个分支分别交于A,B两点,过点A,B分别向x轴,y轴作垂线,垂足为E,F,连接EF,上述结论还成立吗?
(三)巩固提高:
1.如图,点A是反比例函数y=-(x<6)的图像上的一点,过点A作ABCD,使点B.C在x轴上,点D在y轴上,则 ABCD的面积为( )
A.1 B.3 C.6 D.12
2.如图,已知函数y=2x和函数y=的图像交于A,B两点,过点A作AEx轴于点E.若△AOE的面积为4,P是坐标平面上的点,以B,O,E,P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则满足条件的P点的坐标是
教学反思:
首先,为达到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问题意识的教学目的,我努力为学生创设必要的情境。我把教学设计的主体“教学情境设计”设计成由若干个有一定逻辑顺序的问题。使他们经历观察实验、猜测发现、交流反思等理性思维的基本过程,使他们领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艺术,引导他们更加主动、有兴趣地学,富有探索地学,逐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
其次,我思考如何把复杂抽象的数学问题变为具体化、形象化的问题,让学生在学习时充满激情,过程中充满乐趣。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把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结合起来,利用多媒体的动画演示让学生通过观察、探究发现反比例函数图象的性质,从而把复杂抽象的数学问题变为具体化、形象化的问题,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角,教师从课堂的主宰者变为引导者。让学生来发现、归纳和总结反比例函数图象的性质规律。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充分说明了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再次,关注教学过程,注意抓住一切有利的教育机会,对学生的疑问和解决问题能力进行引导和培养。
不足和遗憾之处:
(1)给学生的思考空间不足,合作机会也不多。
(2)因为时间关系,最后没有进行总结。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