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青浦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上海市青浦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试用本)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2-06 22:06: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上海市青浦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玻璃粉碎 B.纸张燃烧 C.轮胎爆裂 D.汽油挥发
2.元素符号“Ag”对应的名称是
A.银 B.铝 C.镁 D.汞
3.常吃菠菜可以补铁,这里的“铁”是指
A.元素 B.分子 C.原子 D.单质
4.氧化铟(In2O3)可用于制作触摸屏,其中铟元素(In)的化合价为
A.0 B.+2 C.+3 D.+6
5.图中所示的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 B. C. D.
6.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氦气 D.氮气
7.空气质量预报时,下列指标不会预报的是
A.可吸入颗粒物 B.二氧化硫 C.氮氧化物 D.二氧化碳
8.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木炭:绿色火焰 B.铁丝:耀眼的白光
C.镁带:淡蓝色火焰 D.硫粉: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9.下列富豪中,既表示一个原子,又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A.H2 B.2C C.O2 D.Fe
10.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是利用各气体具有不同的
A.密度 B.溶解性 C.沸点 D.熔点
11.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A.蒸馏水 B.氯化钠 C.硫酸 D.氢氧化钠
12.某同学制氧气时,试管炸裂了,造成试管炸裂的原因可能是
A.加热时用外焰加热 B.加热前没有擦干玻璃容器外壁的水
C.试管口略微向下倾斜 D.集中加热前先给试管均匀受热
13.下面关于某反应微观示意图的说法正确的是(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元素的原子)
A.该反应中有两种化合物 B.反应前后各种元素化合价都不变
C.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参加反应得甲和乙分子个数比为4:1
14.下图装置常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得含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烟雾
B.点燃红磷前先用铁夹夹紧乳胶管
C.最终瓶中剩余得气体是纯净的氮气
D.实验时,只取用极少量红磷,可减少污染且不影响实验结果
1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物质的量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的物理量,用符号“n”表示
B.摩尔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用符号“mol”表示
C.摩尔质量的单位是克/摩尔,用符号“g/mol”表示
D.摩尔质量表示每摩尔物质的质量,用符号“M”表示
16.下图表示将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物加热过程中,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纵坐标可能表示的是
A.生成氧气的质量 B.固体混合物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
C.固体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 D.固体混合物的质量
二、多选题
17.有关分子、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是最小的微粒 B.分子比原子大
C.分子、原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D.分子间有间隙,原子间也有间隙
三、填空题
18.学习化学是一定要正确使用化学语言,请按要求填写出符合要求的化学符号或化学符号所表示的含义:
(1)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_________;
(2)2H2___________;
(3)可用于填充飞艇且性质稳定的气体__________;
(4)二氧化硫中硫元素为+4价__________。
(5)电石和X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2+2X=Ca(OH)2+C2H2↑,其中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6)ClO2是一种新型的自来水消毒剂,工业上用Cl2与NaClO2制取Cl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l2+□NaClO2=□NaCl+□ClO2,请在□中填入配平后的系数______。
(7)“纳米铁粉”成分为极细的铁粉,它能在空气中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反应(填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19.屠呦呦发现抗疟新药青蒿素(化学式为C15H22O5)。青蒿素由______种元素组成,分子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_____,摩尔质量为______,每0.5mol青蒿素含有______g碳元素。青蒿素中______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酒精(C2H6O)的元素组成和青蒿素(C15H22O5)完全相同,但这两种物质的性质不同,其原因是________。
四、流程题
20.粗盐中含不溶性杂质,制成精盐的操作流程如下:
(1)称量m g粗盐样品。称量时,在电子天平上放一张称量纸,然后按去皮键,用______(填仪器名称)取粗盐加到称量纸上,直到天平显示m g。
(2)操作b的名称是______,操作c的名称是_________。
(3)实验后各小组的产率及评价如下:
组别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第4组
产率 75% 65% 90% 72%
对产率的评价 偏低 偏低 偏高 偏低
下面是对造成产率偏高或偏低的原因分析,其中正确的是 。
A.第1组:没有蒸干,精盐中仍有水分
B.第2组:过滤时漏斗中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C.第3组:过滤时不小心捅破了滤纸
D.第4组:蒸发时液体飞溅
五、综合应用题
21.以下是实验室制取氧气可能用到的装置:
(1)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可选择的装置组合为_________(填字母A~E);实验结束时,甲、乙、丙三个操作正确的先后顺序为_______。
甲.熄灭酒精灯 乙.松开铁夹,移走试管 丙.把导气管从水槽中取出
(2)某同学用E装置收集氧气,观察到________时,说明氧气已经收集满,若他用此方法收集的氧气中混有空气,导致这一结果可能的原因是(写出一种即可)__________。
(3)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选用装置B为发生装置。实验过程中反应较为剧烈,下列措施合理的是_______。
a.堵住导管 b.换用体积较小的锥形瓶 c.减慢液体滴加的速度
(4)某小组同学设计实验,探究氧化铁能否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并与二氧化锰的催化效果进行比较。甲、乙、丙三位同学同时进行过氧化氢的分解与气体的收集实验,实验时间均以30s为准(过氧化氢均未全部分解),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已忽略。相关数据如下:
5%的过氧化氢溶液 溶液中加入的物质 氧气的体积
甲 100mL V1
乙 100mL 0.5g氧化铁 V2
丙 100mL 0.5g二氧化锰 V3
I.三位同学应选择上面的装置_______(填编号)收集氧气,请写出理由__________。
II.实验过程中操作步骤正确的为_______(选填“a”或“b”)。
a.先将发生装置B和所选收集装置的导气管连接好,后向反应容器中加入双氧水
b.先向反应容器中加双氧水,等装置内空气完全排出后,将发生装置B和所选收集装置的导气管连接好
(5)现需制取0.2mol氧气,至少需要过氧化氢的质量为_______(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A
3.A
4.C
5.D
6.D
7.D
8.D
9.D
10.C
11.A
12.B
13.C
14.B
15.B
16.B
17.CD
18.
(1)N2
(2)两个氢气分子
(3)He
(4)
(5)H2O
(6)1、2、2、2
(7) 化合
19.3 15:22:5 282g/mol 90 碳 分子构成不同
20.
(1)药匙
(2) 过滤 蒸发
(3)CD
21.
(1) AE 丙甲乙
(2) 瓶口有气泡冒出 一有气泡冒出就开始收集气体(或收集气体前,瓶中未装满水)
(3)c
(4) E 便于观察 a
(5)13.6g
解:设需要过氧化氢的物质的量为x。
x=0.4mol
过氧化氢质量为34×0.4mol=13.6g,故填:13.6g。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