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14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教学设计
备课组 历史 授课人 主备人
课 题 第14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课 时 一节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1)了解宋元时期的史学成就,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2)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学成就,宋词和元曲。 (3)了解宋元时期的艺术成就,风格多样的绘画和书法。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宋元时期文化成就的介绍,引导学生体会“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2)通过对宋词、元曲、绘画、书法艺术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感:通过了解《资治通鉴》的写作过程,及《资治通鉴》的作品成就,让学生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培养学生为祖国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油然而生的自豪感。4、隐性知识的挖掘:比较《史记》与《资治通鉴》的异同点分析宋元时期我国文学艺术成就的原因
教学重点 内容 1.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2.宋词和元曲
解决方法 运用表格的形式,对比归纳《史记》与《资治通鉴》的不同点,通过组织学生欣赏相关的文学作品(宋词、元曲)的形式,再让学生集体朗诵的方式加深学生的印象
教学难点 内容 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看待文化现象的能力
引导学生简单回顾宋朝历史,从宋代政治、经济、对外交往、民族交流等方面小结宋朝文化繁荣的因素
教学流程 (一)诊断补偿,导入新课: 1、复习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灿烂的宋元文化(一)——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提问:我们的祖先向世界奉献的四大发明是什么?(教师简略归纳后,导入新课) 2. 导入新课:宋元时期,不仅科学技术高度发展,史学、文学、艺术等成就也光彩夺目。今天,我们接着学习“灿烂的宋元文化(二)”来进一步了解。(出示课件)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本子标题,找出这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生交流后,师课件出示(二)讲授新课: 史学: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1、 过渡:请同学们回顾以前我们都从哪些方面学习史学成就? 生答后,教师归纳边出示课件:史学著作名称、作者及生活时代、作者地位(评价)、著作体裁、内容、特点及价值等。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阅读课本第一子目,比一比谁读得快,问题找得准。 2、 师:谁来交流? 生举手交流,教师归纳并出示答案(出示课件) 3、 师:请同学们回顾前面我们还学习了哪些史学方面的成就? 生:西汉司马迁的《史记》, 东汉班固的《汉书》(出示课件:两部著作的相关内容) 生:交流,师出示表格(课件), 师:谁能向大家解释“纪传体”与“编年体”? 生:交流。 师:加以引导,并总结出示答案(课件) 师:《资治通鉴》是一部继《史记》以后我国历史上又一部划时代的名著,这两部著作被称为“史学双壁”。鉴于司马光的巨大成就,人们将他与司马迁相提并论,视为中国古代史学界的两大伟人,并称为“两司马”。 师:关于北宋的史学成就大家还有什么疑问吗? 生1:《资治通鉴》是什么意思?其名称是怎么来的? 生2:这样一部著作司马光是怎样写出来的? 师:同学们的问题提得很好,俗话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希望大家以后学习历史要善于发现问题。请同学们快速阅读小字去寻找答案吧。 生:交流。 师:读了这段文字你有何感想或我们要学习司马光的什么品质?(课件出示) 生:交流:勤奋、持之以恒、严谨的治学态度。 师:如果我们同学在学习中能持这样的态度,相信每个人都会取得更大成绩。 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师:这也是我们现在改革开放所需要精神。 老师这里还有一个问题,需要大家来帮忙:“为什么北宋在人们的脑海中是一孱弱的王朝,却出现了这样一部通史巨著?”引导学生从当时社会背景思考。大家可以小组交流解决。 生:小组讨论,师巡视指导。后小组代表交流。 师:归纳总结,并出示答案。(教师总结)北宋王朝与少数民族长期的冲突中,多数处于劣势。加之北宋国内出现的一系列困难,促使北宋的政治家们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于是他们把目光投向历史,通过总结历史上的经验教训,以为当世统治者借鉴。这是《资治通鉴》问世的根本原因。 教师引导:请大家根据自己所学知识,举出一两个值得我们借鉴的历史事件。 学生举例: 生甲:楚汉之争中刘邦取胜、项羽失败的教训值得我们今天借鉴。 生乙:西汉文帝、景帝提倡节俭、减轻刑法、重视“以德化民”,使社会安定,国家富裕,人民安居乐业,这也值得我们今天借鉴。 生丙:唐玄宗不理政事,宠爱杨贵妃,重用杨国忠、李林甫,使政治腐败,导致了安史之乱的发生。这也值得我们借鉴。 …… 4、[教师强调]在司马光和《资治通鉴》一目里,我们注意掌握以下几点:(出示课件) 5、学生对照屏幕复习本目知识,同桌互查,然后教师出示习题(课件出示) 6、小结过渡:看来大家对这部分知识点掌握得很好。宋元时期,不仅史学成就突出,而且文学成就也是一个璀璨时期。宋元文学在继承唐代文学传统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词、曲的发展更是进入了一个新的繁荣、兴盛的时代。下面,我们先来学习宋词的内容。 宋词和元曲 宋词; 1、师:根据我们以前的学习方法,我们应从哪些方面了解宋词呢? 生:什么是词?其概况如何?代表人、生活时代、代表作、风格特点。读课本后进行交流。 生读课本了解。 2、 师:下面请同学们出示自己搜集的三位词人的代表作,并说出自己所选作品的风格特点,以小组为单位举行小型朗诵会进行体会,选出本组的最佳朗诵员。 3、每个小组的同学读得都很认真,通过诵读你能找出这些问题吗?(指代表作及风格特点)并思考:苏轼和辛弃疾的词有哪些相同之处? 生:交流。 4、苏轼和辛弃疾的词在风格上一致,苏轼豪放风格,辛弃疾将豪放风格发扬光大。补充:词,大体上可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而李清照婉约派代表,苏轼和辛弃疾则是豪放派代表。 5、 老师也选取了这三位词人的代表作我们集体进行朗诵,同时感受不同风格作品的不同美。(课件出示人物画像及诗词) 生:集体朗诵。 师:请同学们想想这些词所表达的感情是否一样? 生交流:一样,忧国忧民。 师:为什么在这时期的词会有这样的感情?引导学生从当时的政治进行分析。 生讨论交流。 师总结:我们知道每一时期的文化都体现出当时的时代特征,是以当时的政治和经济为基础的。没有宋金对峙和金兵南下,就不会有诗词中对祖国山河分裂悲痛等内容。 师;出示课本78页‘动脑筋’? 生;交流后,师出示答案,并让学生朗诵毛泽东的词再次感受。 元曲; 1、总结过渡:继宋词之后,元朝戏剧空前发达,出现了元曲。请同学们自读课本进行了解。找出其代表人及代表作。 2、生读后交流,师出示相关内容。(课件) 3、读小字了解,《窦娥冤》反映了什么感情。 3、强调对于宋词和元曲,请同学们从这几方面进行把握。 4、课件出示本目内容,学生对照巩固知识点。 5、出示习题,反馈练习。 [教师过渡]前面我们学习了宋元时期的史学和文学,下面再来了解宋元时期的艺术成就。 风格多样的绘画和书法 1、[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对照屏幕问题阅读课本找出相关信息。(课件出示问题) 2、从绘画中你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特征吗?商业发达、经济繁荣。 2、生读课本后交流,师出示答案。强调赵孟既是元代画家又是书法家。 师出示相关作品(课件),生进行感受。 3、回顾隋唐时期给画特点-——宗教画及画家。 4、回顾书法的发展历程及书法家。 5、出示书法作品进行感受。 6、强调苏轼既是书法家又是著名词人。 6、出示本目主要知识点,学生对照复习。 7、出示改错题,生相互交流,集体交流后出示正确答案,生进行巩固。 (三)、反馈练习,拓展延伸: 1、学生对照学案网络自主复习本课知识点。 2、本课内容较多,怎样才能又快又好的掌握它呢?老师愿意与同学一 道,共同制作表格: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项目 人物 著作与作品 史学 司马光 《资治通鉴》 文学 宋词 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 李清照 辛弃疾 绘画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 赵孟 《秋郊饮马图》 书法 苏轼 黄庭坚 米芾 蔡襄 四、小结; 学生谈收获、体会。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宋元时期的史学、文学和艺术成就。通过学习,我们领略此时文化的特色和异彩,即可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一脉相承和博大精深。同时使我们感受到:“学习”是无止境的,既要善于吸取前人经验,又要勇于开拓创新,只有这样,才能走在时代前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历史练习册
作业设计 基础题 书本P81练一练
选做题 新课程《学习辅导》P29第14课第1-12小题
思考题 史学界普遍认为,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请简要概括宋元时期史学、文学艺术得到高度发展的原因。
板书设计 一、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二、宋词和元曲
三、书法与绘画艺术
学术成果、教材、学生等诸多因素汇聚于教师这一个点位上,通过教师的精心处理,教材借鉴了学术成果,趋于完善,学术成果被应用和传播;学生通过教师和教材,了解了更全面的历史,积淀着自己知识和素养。这样,学术、教材又在教师这个点位上发散出去,最终进入学生的视角,实现了与学习者融合,历史教学变得“有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扮演了非常重要的枢纽作用,是联通学术、教材和学生的桥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7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学案
一、学习目标
认识宋词及三位著名词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了解元曲、关汉卿和《窦娥冤》;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五代宋元时期绘画与书法的特色和成就;欣赏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繁荣的都市,著名画家和书的法家:宋代书法家“宋四家”和元代书画家“赵孟頫” 。
二、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
1、 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是指( )
A、秦汉时期 B、南北朝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2、 按照发明的先后,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①火药 ②纸 ③活字印刷术 ④司南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④②①③ D.③②④①
3、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 B.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
C.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应用于战争
D.11、12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4、 生活在南宋的读书人,要想印刷精美的书籍,他会采用的印刷方式是( )
A.活字印刷 B.雕版印刷 C.刻竹简 D.手抄
【探索新知】
1、以下是小明同学对《资治通鉴》相关内容的总结,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
A. 作者:北宋司马光 B.按年代顺序,叙述了从战国到唐朝的历史.
B. 体例:编年体 D.意义:对研究古代历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里引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
C. 楚辞、唐诗、宋词 B. 唐诗、宋词、楚辞
C.唐诗、宋词、元曲 D. 楚辞、唐诗、元曲
3、在某校组织的一次历史人物竞猜活动中,当主持人说道:“元代著名的书画家,书法‘劲秀雄健,功力深厚’画作被誉为‘神品’”茗茗同学立即作出了正确的回答:他是( )
A张择端 B顾恺之 C颜真卿 D赵孟頫
4、上海世博园中国馆有这样一幅作品:它以动漫的形式向中外游客展示了我国古代都市的繁华。请你判断这幅作品是( )
A赵孟頫的《秋郊饮马图》 B顾恺之的《洛神赋图》
C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D敦煌莫高窟的敦煌壁画
5、 下列相关内容搭配不当的是( )
A祖冲之——圆周率 B造纸术发明——西汉
C“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热舞”——辛弃疾 D宋江——《水浒传》
【合作探究】
1、史学界普遍认为,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请简要概括宋元时期史学、文学艺术得到高度发展的原因。
【巩固训练】见《历史学习辅导》第14课选择题
三、展示交流 、小组反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2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二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小结与教学反思
中山市沙栏初级中学 毛红诗
教材分析: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共有六篇课文,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第12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第13、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课文概述了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情况,反映了民族之间的矛盾;分析了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列举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然后再剖析宋代的社会风貌,介绍元朝大一统的出现及民族大融合的发展情况;最后介绍了宋元时期的科技文化成就。但教材没有说明宋代的积贫积弱,没有把解决这一问题的改革活动呈现出来,也没有把宋代的积贫积弱与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高度发展有机地融合。
学情分析:新课程标准要求历史教学要客观地分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要求克服专业化和成人化倾向,提倡使用平等对话式和启发式的语言表述方式,避免说教式和灌输式的语言表达方式。在本单元教学过程中,我们基于自己对宋史的认识,补充教材,强调了宋代的立国艰难、和约多签、“三冗”问题及由此而致的“积贫积弱”,将自己成人化和个人化的观点和对宋代历史的片面认识,说教式地灌输给了学生。这和单元内容中呈现出的宋朝的发达似乎对立起来。学生们对“宋朝是一个怎样的朝代” 及“怎样总结 ( http: / / www.5ykj.com / Article / " \t "_blank )宋朝”等问题深感不解。
教学设想:有了学生疑问,如何让学生正确、全面地了解宋朝并认同宋朝,进而培养他们的历史意识?如何在平等的气氛中,启发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如何开展以讨论为主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讨论中学会探究问题、与别人合作?为此,特设计小结。
学生:了解和阅读有关宋代人物的故事。如范仲淹、王安石、杨家将、包拯、水浒人物、岳飞、文天祥等,从他们身上体会 ( http: / / www.5ykj.com / Article / " \t "_blank )宋朝是一个怎样的朝代。有条件的同学可以查阅相关史书。
教师:查阅有关资料。主要有白寿彝新版的《中国通史》、柏杨的《中国人史纲》、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斯塔夫理阿诺斯的《全球通史》相关章节,李华瑞《建国以来的宋史研究》《宋史研究的新视点》、王曾瑜《宋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李裕民《宋代“积贫积弱”说商榷》、邓小南《近年来宋史研究的新进展》等宋史研究论文 ( http: / / www.5ykj.com / Article / " \t "_blank )。
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自己收集的资料,构建论据,独立思考,对宋代历史进行初步的归纳、比较和概括,做出自己解释。
2.尝试课堂讨论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在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进行合作学习,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大历史观的视野下,把宋代的民族政权并立、积贫积弱,与宋朝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巨大成就统一起来,指导学生用现代视角分析历史,用历史眼光观照现实,力求全面客观的认识宋朝形成对宋代社会认同感。
教学方法:讨论法
课后反思:
一、通过本小结课的处理,学生用“阅读----体会----讨论----总结 ( http: / / www.5ykj.com / Article / " \t "_blank )”的模式,全面了解了宋朝。整个学习过程,让我和学生形成全面认识历史事物的意识,也提醒我今后教学要有全面意识,不能以偏盖全,要慎之又慎,不能按自己的观点进行灌输。今后教学类似内容时,将会组织得更好。
二、历史教师要有扎实的史学功底,要不断通过阅读、网络等各种形式,更新、重建自己的知识结构体系。要广泛涉猎不同体例、不同版本、不同风格的通史、断代史、专题史等史学著作,改变自身视野的狭隘和单一,要有大历史观,这样才可能让学生了解到的历史更接近于“历史的真实” 。历史教师还应在自身知识体系不断更新和对教材精心处理的基础上,并把对历史不同的解喻呈现给学生,培养学生在全面视野和现代意识下认识历史、分析历史的能力,并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三、新课程、新教材给学习者和施教者留下了很大的空间。教师应该根据学术研究的成果和学生实际,开发课程资源,精心处理教材结构,把历史全面、生动地呈现给学生。这种处理可以针对一课、一个单元,也可以在不同章节、甚至是几册教材中进行。如本课中有关经济重心南移的内容,就分散在七年级上、下两册之中,在适当的时候,教师还可以利用期刊、图书馆、电子数据库等资源,了解学术研究的成果,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引用。
四、教学过程中,学术成果、教材、学生等诸多因素汇聚于教师这一个点位上,通过教师的精心处理,教材借鉴了学术成果,趋于完善,学术成果被应用和传播;学生通过教师和教材,了解了更全面的历史,积淀着自己知识和素养。这样,学术、教材又在教师这个点位上发散出去,最终进入学生的视角,实现了与学习者融合,历史教学变得“有效”。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扮演了非常重要的枢纽作用,是联通学术、教材和学生的桥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3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课堂实录
老师:上课,同学们好!我们中国有五千年的文化,其中以四大发明最为著名。同学们知道四大发明吗?
学生: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老师:四大发明中有三项是宋元时期的发明,哪三项?
学生:活字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老师:宋元时期是中华古文明最灿烂的发展阶段,史学家认为,宋元文明的总体成就甚至超越了唐文明,其文化的辉煌成就不仅表现在科技方面,同时也显示在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本节课,就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去感受那灿烂夺目的宋元文化。我们本次的宋元文化之旅将要达成怎样的目标呢?请看大屏幕。
学生:(依大屏幕读教学目标)1、知道司马光和《资治通鉴》;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学成就,宋词和元曲;了解宋元时期的风格多样的绘画和书法。
2、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通过对文学、艺术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3、通过了解《资治通鉴》的写作过程,及《资治通鉴》的作品成就,让学生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
老师:现在,就让我们沿着史学、文学、艺术这条路线,出发。
不知不觉间,我们来到了北宋陕州夏县的一个花园,这里发生了一个故事,什么故事呢?(学生看大屏幕《司马光砸缸》)
学生:《司马光砸缸》。
老师:小时候的司马光用自己的聪明机智挽救了小伙伴的生命,长大以后的司马光又取得了怎样的成就呢?请大家看一段影片,了解北宋的史学成就。要认真看,看完之后,我要考验你们看、听、记的能力。(播放影音资料)
学生:看影音资料。
老师:影片看完了,考验你们的时候到了,准备好了吗?好,请看题。(大屏幕)
(1)司马光生活的时代?
(2)他主持编写的一部史书是?
(3)《资治通鉴》编写的目的是?
(4)这部史书的编写体例?
(5)这部史书叙事的范围?
(6)历史上还有一位复姓司马的大史学家,他是谁?他所撰写的史书是?这部史书的体例是?
学生甲:北宋。
学生乙:《资治通鉴》。
学生丙:为统治者提供借鉴。
学生丁:编年体通史巨著。
学生戊: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学生己:司马迁,《史记》,纪传体。
老师:因为《史记》和《资治通鉴》都有重要的史学价值,历史上称它们为“史学双璧”,而两位史学家司马迁和司马光也被并称为“两司马”。
司马光之所以取得如此高的成就,故然有其聪明的因素,更因为他治学严谨、做事认真。(大屏幕)这是《资治通鉴》中的一页,大家看看有一个潦草的字吗?那么,读过下面这段材料后会有哪些启示呢?下面大家以组为单位讨论。(打出课件)
学生甲:读资料: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前后用了19年。《资治通鉴》采用的各种资料,有300多种。书的一部分草稿,堆满了两间房屋。有人曾翻阅其中的篇章,竟没有发现一个写得潦草的字,可见司马光等人治学的严谨。
读过上述文字,你认为司马光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结合自己的实际谈)
学生:各抒己见,谈启示。(老师给予适当的点拨)
老师:各位同学从司马光身上学到了许多,其实我们学习历史的目的在于以史为鉴,希望大家从历史中汲取更多的养分。
有句话说得好:文史不分家。宋代的史学取得了重大成就,宋代文坛情况如何呢?宋代文学在继承唐代文学传统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尤其是出现于唐朝新体诗歌——词,到宋朝时,它的发展更进入繁荣兴盛时代,涌现出一大批很有建树的词人,其中最著名的有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拜访他们:
这位就是苏轼,谁愿意为大家介绍一下?(打出课件《苏东坡》)
学生:读大屏幕上的介绍: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xún),弟苏辙(zhé)并称“三苏”。 他博学多才,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为著名诗人,同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并称“苏黄”;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对后世产生了很大 影响;为著名书法家,同黄庭坚、米芾(fú)、蔡襄(xiāng)并称“宋四家”;为著名画家。此外,在农田水利、教育、音乐、医药、数学、金石、美学、烹饪等方面 都有重要成就。
老师:苏轼是北宋词坛独树一帜的大家,他开创了豪放的词风,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苏轼的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体会那豪迈奔放的词风。(打出课件《念奴娇·赤壁怀古》,配录音)
学生:听录音,欣赏、体会《念奴娇·赤壁怀古》。
老师:你们听出这首词是谁朗颂的么?他朗颂的好不好,大家想不想学一学?读好一首词可不容易,需要根据词的内容体会作者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下面给大家时间,以组为单位酝酿准备,然后选出一位代表朗颂。看哪组代表更出色?
学生:分组朗颂。选出几位同学朗颂,老师给予肯定评价。
老师: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词人往往将自己的感情、理想、抱负融入自己的作品中,就让我们随着李清照、辛弃疾去感受那国家变乱的疾苦,去倾听那希望收复失地、忧国忧民的呼声。这是辛弃疾的代表作《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打出课件FLASH动画《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学生:欣赏《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老师:从词作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人民的同情,对故都的思念,对侵略者的痛恨,以及他念念不忘祖国统一的爱国情怀。
欣赏了词人的佳作,聆听了词人的心声,我将他们的成就列成表格,但有些内容没有填,看看哪些同学可以将它们补充完整?(打出课件——表格)
学生:完成表格。
老师:文坛上,唐代以诗歌见长,宋朝以词最为突出,元朝的文学的主流是什么?请大家看一段影片,了解元曲的组成及发展,并认识元朝优秀剧作家关汉卿和他的《窦娥冤》。(播放影音资料)
学生:看影片。
老师:关汉卿借窦娥之口表达了对封建秩序的怀疑和对黑暗现实社会的控诉。元朝剧作家还有白朴、马致远等,其中王实甫的《西厢记》更是广为流传。
宋元时期的文坛瑰丽多姿,而宋元时期的艺术殿堂也是异彩纷呈,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步入宋元的艺术殿堂,去欣赏、感受那风格多样的艺术成就。(播放影音资料)
学生:看大屏幕中的影音资料,看教材,然后回答大屏幕上的问题:
◇宋元时期艺术发展的总体情况?
◇宋元时期著名的画家有哪些,代表作有哪些?
◇宋元时期著名的书法家有哪些?
学生1:宋元时期的绘画艺术,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技巧成熟,突出体现在山水、花鸟画和风俗画的创作中。宋元时期,盛行随意挥洒的行书。
学生2:张择端,代表作是《清明上河图》。
学生3:赵孟頫,代表作是《秋郊饮马图》。
学生4:著名的书法家有宋代的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还有元朝的赵孟頫。
老师: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就让我们步入画中,亲身感受北宋东京的繁华。(播放FLASH动画《清明上河图》)
学生:看FLASH动画《清明上河图》,几名学生简介《清明上河图》。
学生甲:作品全长528.7厘米,高24.8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画卷共分三段:首段﹒汴京郊野的春光
在疏林薄雾中,掩映着几家茅舍、草桥、流水、老树、扁舟。两个脚夫赶着毛驴,向城市走来。一片柳林,枝头刚刚泛出嫩绿,使人感到虽是春寒料峭,却已大地回春。路上一顶轿子,内坐一位妇人。轿顶装饰着杨柳杂花,轿后跟随着骑马的、挑担的,从京郊踏青扫墓归来,环境和人物的描写,点出了清明时节特定的时间和风俗,为全画展开了序幕。
学生乙:中段 .繁忙的汴河码头
汴河是北宋国家漕运枢纽,商业交通要道,从画面上可以看到人烟稠密,粮船云集,人们有在茶馆休息的,有在看相算命的,有在铺进餐的。还有“王家纸马店”扫墓卖祭品的。河里船只往来,首尾相接,或纤夫牵拉,或船夫摇橹,有的满载货物,逆流而上,有的靠岸停泊,正紧张的卸货。
横跨汴河上的是一座规模宏大的木质拱桥,它结构精巧,形式优美。宛如飞虹,故名虹桥。有一只大船正待过桥。船夫们有用竹竿撑的;有用长竿钩住桥梁的;有用麻绳挽住船的;还有几人忙着放下桅杆,以使船只通过。邻船的人也在指指点点地象在大声吆喝着什么。船里船外都在为此船过桥而忙碌着。桥上的人,也伸头探脑地在为过船的紧张情景捏了一把汗。
这里是名闻遐迩的虹桥码头区,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名副其实地是一个水陆交通的会合处。
学生丙: 后段 .热闹的市区街道
以高大的城楼为中心,两边的屋宇鳞次栉比,有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庙宇、公廨等等。商店有绫罗绸缎、珠宝香料、香火纸马的专门经营。此外尚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各行各业,应有尽有。
大的商店门首还扎“彩楼欢门”,悬挂市招旗帜,招揽生意,街市行人,摩肩接踵,川流不息。有做生意的商贾、有看街景的士绅、有骑马的官吏、有叫卖的小贩、有乘坐轿子的大家眷属、有身负背篓的行脚僧人、有问路的外乡游客、有听说书的街巷小儿、有酒楼中狂欢的豪门子弟、有城边行乞的残疾老人、男女老幼、士农工商、三教九流、无缩不备。
交通运载工具有:轿子、骆驼、牛马车、人力车、大平车、平头车。形形色色,样样俱全。绘色绘形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老师:元朝赵孟頫的画有“神品”之美誉,让我们以《秋郊饮马图》为例,体会它的神来之笔。(打出课件《秋郊饮马图》)
学生:欣赏大屏幕中的《秋郊饮马图》,一名学生简介。
老师:宋元时期著名的书法家很多,我们通过黄庭坚的书法去领略宋元时期的书法成就。(打出课件黄庭坚书法《松风阁诗帖》)
学生:欣赏大屏幕中的黄庭坚书法《松风阁诗帖》,一名学生简介。
老师:一路走来,我们欣赏、领略了宋元时期的史学、文学、艺术成就,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
学生:看大屏幕,与老师共同回顾所学知识。
老师:打出四道探究题,供学生选择。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其中之一探究。
1、学过了司马光和《资治通鉴》,你能从历史上找到一两件值得我们借鉴的事吗?
2、学习了宋词、元曲,你还知道哪些优秀的作品?给大家朗诵(介绍)一下。
3、领略了宋元时期的艺术之美,你想不想即兴创作一作品?
4、这次宋元文化之旅,你有哪些收获,有哪些感想?
学生:做练习。(打出课件练习题)
老师:打出拓展延伸题:为什么北宋在人们的脑海中是一个孱弱的王朝,却出现了这样一部通史巨著?(留作学生课后研究)
老师:宋元时期灿烂夺目的文化,令我们感到骄傲和自豪,但我们不能盲目尊大,固步自封,我们应积极汲取世界文明中一切优秀的成果,创造出辉煌灿烂的社会主义文化。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史学:
文学
艺术
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宋词
元曲:关汉卿和《窦娥冤》
苏 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
李清照 《如梦令》《声声慢》
辛弃疾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书法: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绘画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
赵孟頫 《秋郊饮马图》
赵孟頫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6 页 (共 7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36张PPT)
----史学、文学和艺术的成就
第14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司马光:
(1019~1083)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散文家 。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山西省闻喜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进士。
你知道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吗?
司马光自幼勤奋好学,爱读史书;7岁时听老师讲历史名著并能头头是道讲给大伙听,20岁考中了进士,继续刻苦学习,开始编纂此书,他翻阅的资料达301种,花了19年时间,耗费了毕生精力,为我国 历史作出了巨大贡献.
《资治通鉴》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编纂历时十九年,全书共294卷,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前后共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近三百卷
宋神宗:书中所记载的历史,好像一面镜子,可以常常对照借鉴,检查自己的得失。
《通志》
《资治通鉴》
资治:帮助统治;
鉴:镜子,引申为警戒和教训。
《资治通鉴》
什么体例?
内容?
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的历史。
特点?
编年体 通史巨著
取材广泛,叙事明晰,文笔生动。
历史著作 作者 体例 记叙历史
《史记》 司马迁 纪传体通史 黄帝到汉武帝
《资治通鉴》 司马光 编年体通史 战国到五代
二、宋词和优秀词人
豪放派
苏 轼
豪迈奔放、雄浑壮观
《念奴娇 赤壁怀古》
辛弃疾
慷 慨 激 昂、气 势 雄 壮
《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
婉约派
李清照
风格委婉、感情真挚、清新自然
《如梦令》
苏 轼
苏轼开创词的豪放风格,给词注入了强劲的生命力,对后世影响很大。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苏轼《念奴娇 赤壁 怀古》
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辛弃疾发扬宋词的豪放风格
辛弃疾的词慷慨激昂、气势雄壮,代表作有:《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破阵子 醉里挑灯看剑》等。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辛弃疾
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
生活在两宋之交,她作品的风格委婉清新、感情真挚。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
三、元曲和关汉卿
在宋、金两朝戏曲产生、发展的基
础上,元朝戏剧空前发达,元杂剧
和散曲合称元曲 。
元杂剧的结构
楔子——交待人物和剧情背景
第一折——开端
第二折——发展
第三折——高潮
第四折——结局
元代杂剧人物
元杂剧的角色
旦——女主角 末——男主角
净——大多是权贵、富豪、恶霸、贪官、无赖等形象 丑——刁钻、滑稽的人物
及其代表作《窦娥冤》
元朝剧作家关汉卿
悲剧《窦娥冤》是他的代表作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为天!
——窦娥在刑场的唱词
关汉卿用浪漫的艺术手法,
愤怒鞭挞黑暗的恶势力。
四、绘画和书法
五代宋元时期,我国古代绘画艺术,题材广泛,风格多样,技巧成熟,以山水画、花鸟画和风俗画的创作最为突出。著名画家有北宋的张择端、 元代的赵孟頫等。
书法是宋元时期人们普遍爱好的一项艺
术,著名的书法家有宋朝的苏轼、黄庭坚、
米芾、蔡襄和元代的赵孟頫。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色。这幅画是我国美术史上不朽的作品。
书 画 家 赵 孟 頫
元朝大画家,他的作品列为“神品”。
苏轼作品
黄庭坚作品
米芾作品
蔡襄作品
赵孟頫的作品
赵孟頫的作品
赵孟頫的作品
什么因素促使宋元时期文学艺术取得灿烂的成就?
宋元时期政治的发展,经济的繁荣
各民族各地区间经济文化的交流
承继隋唐时期文化和吸收外来文化
各族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辛勤的劳动
城市的发展、商业的发展等
1.著名的历史著作《资治通鉴》是一部( )
A.纪传体通史 B.编年体通史
C.纪传体断代史 D.编年体断代史
2.北宋最著名的词人是 ( )
A.李清照 B.陆游
C.辛弃疾 D.苏轼
3.元朝最著名的画家是 ( )
A.吴道子 B.张择端
C.赵孟頫 D.黄庭坚
4.宋朝之所以能诞生《清明上河图》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当时的绘画题材广泛
B.画家的风格和技巧成熟
C.城市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D.人民生活对风俗画的需求
5.元朝时期,被人们称颂其画属于“神品”的画家是( )
A、苏轼 B、赵孟兆页
C、李清照 D、关汉卿
6.一位想拍北宋东京的城风光及繁华程度的电视剧编,你应该推荐他看( )
A、《百子嬉春图》
B、《秋郊饮马图》
C、《芙蓉锦鸡图》 D、《清明上河图》
拓展探究
1.阅读下列材料: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请回答:
(1)上述文字选自谁的什么作品?
(2)他对词的发展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3)与他的词风格相一致的另一位南宋词人是谁?其作品内容的特点是什么?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课堂练习题
一、基础达标
1.著名的历史著作《资治通鉴》是一部( )
A.纪传体通史 B.编年体通史
C.纪传体断代史 D.编年体断代史
2.北宋最著名的词人是 ( )
A.李清照 B.陆游 C.辛弃疾 D.苏轼
3.元朝最著名的画家是 ( )
A.吴道子 B.张择端 C.赵孟頫 D.黄庭坚
4.宋朝之所以能诞生《清明上河图》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当时的绘画题材广泛
B.画家的风格和技巧成熟
C.城市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D.人民生活对风俗画的需求
5.“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这是哪位词人作品的词句 ( )
A.李清照 B.辛弃疾
C.苏轼 D.欧阳修
二、能力提升
1、元朝时期,被人们称颂其画属于“神品”的画家是( )
A、苏轼 B、赵孟頫 C、李清照 D、关汉卿
2、元朝剧作家关汉卿的代表作是( )
A、《牡丹亭》 B、《望卢山瀑布》C、《金刚金》 D、《窦娥冤》
3、辛弃疾胸怀恢复中原壮志的名名是( )
A、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B、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C、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一位想拍北宋东京的城风光及繁华程度的电视剧编,你应该推荐他看( )
A、《百子嬉春图》 B、《秋郊饮马图》
C、《芙蓉锦鸡图》 D、《清明上河图》
5、两宋之交的文学作品反映出的时代是强音是( )
A、歌颂祖国壮美的山河 B、揭露统治者的腐朽
C、对人民痛苦生活的同情 D、对祖国统一的渴望
三、开发与利用隐性知识。
1.阅读下列材料: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请回答:
(1)上述文字选自谁的什么作品?
(2)他对词的发展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3)与他的词风格相一致的另一位南宋词人是谁?其作品内容的特点是什么?
2、看图回答问题。
①此画的作者是谁?
②画面描绘了哪一城市的繁荣景象?
③从画面的热闹景象,你能了解到宋代社会哪些信息?
3.如果有一天你你带领同学们去参观《灿烂的宋元文化》展览馆,让你当导游介绍这一时期的史学、宋词和元曲,你准备从哪些方面入手呢?请试着列出你的计划。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