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登高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
少陵野老,盛唐大诗人,号称“诗圣”。
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
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
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李杜”。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
杜甫
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写
诗一千四百多首。其经历和诗歌创作
可以分为四期。
一、读书和漫游时期(三十五岁以前)
这一时期曾先后游历吴、越(今江浙一带)和齐、赵(今山东北部、河北南部),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以后在洛阳遇李白,二人结下深厚友谊,继而又遇高适,三人同游梁、宋(今开封、商丘)。后来李杜又到齐州,分手后又遇于东鲁,再次分别,就没有机会再见面了。
二、困居长安时期(三十五至四十四岁)
这一时期,杜甫先在长安应试,落
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
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最后才得到右卫率府胄曹参军的小官。这期间他写了《兵车行》、《丽人行》等批评时政、讽刺权贵的诗篇。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尤为著名,标志着他经历十年长安困苦生活后对朝廷政治、社会现实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
三、陷贼和为官时期(四十五至四十八岁)。
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把家安置
在鄜州,独自去投肃宗,中途为安史叛军俘获,
押到长安。他面对混乱的长安,听到官军一再败退的消息,写成《月夜》、《春望》、《哀江头》、《悲陈陶》等诗。后来他潜逃到凤翔行在,做左拾遗。由于忠言直谏,上疏为宰相房琯的事被贬华州司功参军。其后,他用诗的形式把他的见闻真实地记录下来,成为他不朽的作品,即“三吏”、“三别”。
四、西南飘泊时期
(四十八至五十八岁)。
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
饥荒,杜甫弃官,携家随人民逃难,
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过了
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严武入朝,蜀中军阀作乱,他漂流到梓州、阆州。后返成都。严武死,他再度飘泊,在夔州住两年,继又漂流到湖北、湖南一带,病死在湘江上。这时期,其作品有《水槛遣心》、《春夜喜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病橘》、《登楼》、《蜀相》、《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登高》、《秋兴》、《三绝句》、《岁晏行》等大量名作。
综观杜甫一生思想是“穷年忧黎元”,
“致君尧舜上”,所以他的诗歌创作,
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由此
可见杜甫的伟大。他的诗具有丰富的
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
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同时,其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者。
When will spring flowers fall The past knows much.
写作背景
杜甫身逢战乱,从48岁开始,一直到58岁去世为止, 11年中,一直在外飘零,写这首诗时已是第八个年头了,3年后病死在出蜀途中。这首诗是大历二年(公元767年)作者寄寓夔州(重庆奉节)时写的。此时“安史之乱”已结束4年,但地方军阀乘机争夺地盘,国家仍是一片混乱;再加上好友李白、高适、严武相继辞世——所有这些,像浓云一样压在杜甫心头,他是为排遣抑郁而抱病登台的。
1、离家多年,有家难归
2、晚年多病,孤苦无依
3、国事艰难,壮志难酬
4、人生潦倒,消愁无途
情景交融手法运用
诗人为什么悲?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提示:请体会诗歌的意境
杜甫在这层层叠叠的悲情中,是否消沉了?
壹
首联共写了哪几种意象 (景物)?
贰
分别用哪些词描写的?
叁
给人什么感觉?
知识解析
2哀猿
1高天
3渚清
5飞鸟
高天使人感到渺小孤单
让人听了十分悲凉
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
鸟回旋无依,给人孤独哀伤之感
那么,对于以下这些意象,你有感受到了些什么呢?首联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胸襟?
4沙白
给人一种清冷的感觉
6落木
7江水
无边 萧萧 下
人生短暂、生命渺小
(乡愁)
不尽 滚滚 来
时间永恒、历史不逆
(壮志难酬的苦痛)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风急”——“急”字不仅传神地写出当时的季节特点,还寄寓了诗人当时的深切感受。当年老多病的诗人站在江边高岸上当然会感到寒意彻骨。这种寒凉,不仅是诗人身体皮肤的感觉,更是诗人内心地感受。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明丽清爽的秋景图
沉郁悲凉,韶光易逝,壮志难酬
羁旅之愁,孤独之感
忧国伤时
盖”万里”,地之远也;
“秋”,时之凄惨也;
“作客”,羁旅也;
“常作客”,久旅也;
“百年”,齿暮也;
“多病”,衰疾也;
“台”,高迥处也;
“独登台”,无亲朋。
十四字之间含八意,而对偶又精确。
有人认为颔联里的“无边”和“不尽”二语多余,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正因有此二语诗的意境才显得广阔深远,再加上落叶的“萧萧”之声、长江的“滚滚”之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其状物之功出神入化。更为重要的,我们也看出诗人的心情激荡不已:韶光易逝,加之乡愁,感叹漂泊何时了。而长江“不尽”亘古如斯,对比包括自己在内的千古优秀人物不幸的遭遇,不禁感叹,以抒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
《登高》历来被认为杜甫七律中的压卷之作。情景交融的手法使其意境辽远空旷,情感抑郁深沉,形象生动鲜明,不仅凸显了杜甫诗沉郁顿挫的风格,更凸显了盛唐诗浑厚雄壮的博大气象。
结束语
意境
胸襟
情景交融
雄浑高远、苍凉悲壮
这首诗虽是写悲秋,但取境宏大开阔,语势慷慨激越,所以给人的感觉并不消沉,而是悲壮。
整首诗情景交融,自然奔放,顿挫有致,被人赞为古今七律第一首。
情景交融 也叫寓情于景(物)、融情于景。这种抒情方式将诗人的主观思想和感情融合在有声有色的景物描写中。
情景交融
豁达
基调
江汉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根据《登高》中学到情景交融方法,鉴赏下面这首诗歌。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说写的一首诗。诗中二、三联写了哪几个意象?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意象:片云、孤月、落日、秋风;
特点:“片云”、“孤月”既为实景,也有喻意。“片云”在空中飘荡,就像自己漂泊他乡,漫漫长夜中,月亮和“我”都是如此的孤独寂寞;第三联用“落日”比喻自己黄昏暮年,秋风则是眼前实景,与上句的“落日”喻象相对,虚实结合。
两联情景交融,塑造了一种天高地远、孤月独照的冷清意境。)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