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美版三年级美术下册 《16.风凉的扇子》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冀美版三年级美术下册 《16.风凉的扇子》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1-12-06 21:03: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风凉的扇子》教学设计
科目:美术
年级:三年级
教材分析:
扇子是夏季常用之物,人们用它遮日纳风凉。造型优美的扇子还是工艺品,供人们玩赏。在我国古代,更把扇子视为风雅之物,文人墨客喜欢在上面上题诗作画,形成了中国特有的扇面艺术和文化。扇子的造型、功能学生都很熟悉,以《风凉的扇子》作为设计应用领域的课业练习,适合学生年龄特点。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感受扇子的美,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都有美。了解中国扇子文化的过程,可以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艺术的热爱。在运用各种废旧材料,构思、设计、制作的过程,可以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体验创作的乐趣,感受美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到设计与应用的关系。
本课教材向我们展示出传统的扇子造型和扇面画,目的是从文化的角度引导学生进行欣赏。由于版面限制,教师可以根据手头的资料适当的予以补充。学生的作品更多从造型、材料的运用上给学生以提示。教师要充分的利用,并以此拓展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想象、创新地设计、制作出富有个性的扇子。
教学目标:
1、 能够选用合适的材料创造性地制作一把既实用又美观的扇子。
2、 在练习中,逐渐形成设计意识,进一步提高动手能力。
3、 愿意了解扇子文化,感受扇子的美,体验制作扇子的乐趣。
教学重点:做一把美观又实用的扇子,体验做扇子的乐趣。
教学难点:扇子的外形创新设计与扇面的装饰。
教学准备:卡纸、宣纸、彩色纸、双面胶、胶水、竹片、水粉颜料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用具,稳定情绪,课前背诵杜牧的《秋夕》。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刚才背诵的是哪一首诗呀?(唐朝大诗人杜牧的《秋夕》),咱们再来背一次好吗?
银烛秋光冷画屛,
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间夜色凉如水,
卧看牵牛织女星。
这首诗歌里面提到了古人用扇子一边乘凉一边追赶飞来飞去的萤火虫,那情景一定很美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风凉的扇子》。你们想看古代的扇子吗?
了解扇子的发展历史,欣赏古扇。
播放古代扇子的图片,教师解说。
知识大闯关。
同学们,刚才欣赏了古代的扇子,接下来要进行知识大闯关,大家敢不敢?
第1关、说说中国古代的扇子分为几种形式?
第2关、掌握扇子的构造,讨论:折扇和团扇各自的造型特点。
第3关、欣赏扇面上的图案感受扇子的美,探讨扇子的装饰方法。
第4关、讨论:扇子的作用。
通过欣赏各种材料、形状、图案的扇子,感受扇子的美,创设在一种广泛的文化情景中,认识美术的特征和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
五、探讨扇子的制做方法
研究扇子作品的制作方法,观察、讨论制扇的材料、步骤。
小组讨论、集体交流、教师归纳:
分析材料:硬纸板、宣纸、卡纸、竹片、树叶等。
分析外形:激发学生探讨扇子的外形设计。
五、学生创作
1、提出要求:a.形式多样化不要局限圆形和扇形 b.美观又实用。
2、激发学生创作:请你做个小小设计师,比比谁做的扇子最奇妙。
3、学生创作,教师巡视。
六、作品讲评。
1.评出最有创意的作品一件,最美观的作品一件,最实用的作品一件。
评出最具创意设计师,最佳造型设计师,最实用设计师各若干名。
2.教师评议小结。(课上没完成的同学,课下继续做完,做事情要有始有终,不能半途而废。)
3、小结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扇子的国家,并逐渐传入日本和欧洲的许多国家。扇子的历史源远流长,现在,扇子主要生产于我国的浙江、江苏、四川、广东等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扇子作为实用品的功能正在逐渐消退,更多的人看重的是它的艺术性,并用之于收藏、把玩。这一传统的工艺品正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焕发着新的活力。
七、延伸(作业布置)
1.回家后找找还有哪些材料可以做扇子?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和爸爸妈妈共同设计制作一把有爱的扇子。
3.保存好扇子作品,夏天我们可以用来乘凉。
《风凉的扇子》教学反思
开课伊始,我通过学生背诵杜牧的《秋夕》,引出课题《风量凉的扇子》,进而通过欣赏古代的扇子,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在新授环节,我首先从生活入手,让学生介绍自己带来的扇子.通过这一环节,学生自主的发现了扇子的形状、图案、类别以及材料特点。然后,通过欣赏古今中外的扇子图片使学生思维得以拓展,从而激发学生通过对周围事物的联想、创作。在研究制作环节,我采用小组合作,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探究范品扇的材料、造型及制作方法,不仅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了扇子的不同特点,还解决了扇柄与扇面的粘接、如何使折扇更均匀的难题。随后,直观地教师演示,不仅化简了难点,还拓宽了学生的创作思路,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整节课环节紧凑、衔接顺畅,达到了预期效果。
本课内容较多,既要介绍扇子,发现扇子的造型、材料等特点,还要研究扇子的制作方法及制作难点,所以在学生创作时时间就明显的不够充足,在制作时对于学生新产生的问题没能及时总结是本课最大的遗憾。对于没完成的孩子,教育他们做事情要有始有终,课下完成后以图片形式反馈给教师,本节课孩子们已掌握了制作的要领。如果在学生制作中再次发现问题,一起解决问题,我相信孩子的创新精神、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一定能更大限度的得到发展,对孩子的一生都是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