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第3课时 括号
四则运算
1
义务教育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复习导入
问题:我们目前学过哪几种运算?
我们学过的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统称四则运算。
(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探究新知
计算96÷12+4×2,说一说运算的顺序。
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96÷12+4×2
=8+8
=16
(1)在96÷12+4×2 的基础上加上小括号,变成96÷(12+4)×2,运算顺序怎样?
96÷(12+4)×2
①
②
③
96÷(12+4)×2
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96÷16×2
=6×2
=12
(2)在96÷(12+4)×2的基础上加上中括号“[ ]”,变成另一个算式96÷[(12+4)×2],运算顺序怎样?
[ ] 中括号
在四则混合运算中,如果使用小括号后,还需再次改变运算顺序,就要使用中括号。
96÷[(12+4)×2]
一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①
③
②
96÷[(12+4)×2]
=96÷[16×2]
=96÷32
=3
(教材P9 做一做)
先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360÷(70-4×16)
=360÷(70-64)
=360÷6
=60
158×[(27+54)÷9]
=158×[81÷9]
=158×9
=1422
先算乘法,再算减法,最后算除法。
先算加法,再算除法,最后算乘法。
小括号“( )”是公元 17 世纪由荷兰人吉拉特首先使用的。
中括号“[ ]”是公元 17 世纪英国数学家瓦里士最先使用的。
在以后的学习中,还会用到大括号“{ }”,又称为花括号。大括号是法国数学家韦达在 1593 年首先使用的。
你知道吗?
巩固运用
(教材P11 T2)
1. 按照顺序计算,并填写下面的 ,然后列出综合算式。
128
147
320
25
+
÷
×
275
11
3520
320×[(128+147)÷25]=3520
438
73
920
34
÷
+
×
6
926
31484
(920+438÷73)×34=31484
2. 下面各题,看谁做得都对。
72-4×6÷3 (72-4)×6÷3
(72-4)×(6÷3)
= 72-24÷3
= 68×6÷3
= 68×2
(教材P11 T3)
= 72-8
= 64
= 408÷3
= 136
= 136
6000÷75-60-10 6000÷(75-60)-10
6000÷[75-(60-10)]
=80-60-10
=6000÷15-10
=6000÷[75-50]
=20-10
=10
=400-10
=390
=6000÷25
=240
3.列式计算:
(1)43与76的和乘17与14的差,积是多少?
(43+76)×(17-14)
=119×3
=357
(2)125除以84与79的差,商是多少?
125÷(84-79)
=125÷5
=25
4. 下面4张扑克牌上的点数,经过怎样的运算才能得到24呢?
6×3+2+4=24
6×2+3×4=24
(答案不唯一)
(教材P12 T6)
拓展运用
(教材P12 思考题)
×
÷
÷
+
+
÷
÷
+
÷
×
-
÷
×
-
-
×
-
+
(竖着看,第1、4、6个算式答案不唯一)
在 里填上适当的运算符号,使等号两边相等。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你有什么收获
课堂小结
完成本课时的习题。
课后作业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