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七单元 综合测试卷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考试内容: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2020山东泰安中考改编,4,★★☆)1945年9月,毛泽东会客时说:“我们的目标是四个字‘和平民主’,这与蒋介石打算正相反。不过,他愿意谈,我就谈;他愿意打,我就打……反正我是延安来的客人,客随主便嘛!”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
A.巴黎和会 B.西安事变 C.北平和谈 D.重庆谈判
2.(2021河南平顶山期末,21,★★☆)“国共两党曾就中国未来发展建设大计进行了一次历史性谈判,这次会谈达成了民主统一、和平建国的协定,但随后蒋介石的军事行动证明了这只是昙花一现。”材料中的“会谈”指的是 ( )
A.西安事变 B.国民党一大 C.重庆谈判 D.北平和谈
3.(2021广东江门鹤山雅瑶中学期末,45,★☆☆)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进入和平发展的极好时机,国共双方签订了停战协定。但是这些协定“墨迹未干”,国民党就不顾舆论谴责,悍然发动内战。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是 ( )
A.国民党进攻陕北解放区 B.国民党进攻山东解放区
C.国民党进攻大别山根据地 D.国民党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
4.(2021辽宁锦州期末,17,★☆☆)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是在 ( )
A.北伐战争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全面抗战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5.(2021河北保定定州期末,25,★☆☆)“对美帝国主义,对蒋介石,总的方面我们应该轻视他们,但对具体的敌人就不能轻视,如果轻视就会犯原则性的错误。”在解放战争初期,人民解放军采取的主要作战方式是 ( )
A.各个击破 B.运动战 C.阵地战 D.分割包围
6.(2021山东济南槐荫期末,19,★★☆)认知和探究历史地图,从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学习和研究历史的重要方法。观察下图,它所反映的史实是 ( )
A.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B.台儿庄战役 C.武汉会战 D.百团大战
7.(2021独家原创试题)1963年上映的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影《红日》,以涟水、吐丝口、孟良崮三次战斗为主线,讲述了人民解放军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条件下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的故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部经典电影中的情节发生于 ( )
A.北伐战争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8.(2019山东济宁中考,16,★★☆)历史图片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关于下图所反映历史事件的说法正确的是中國土地法大钢 ( )
A.时间是1946年7月
B.地点在陕西西安
C.此后,土地改革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掀起
D.土地改革翻身后的农民踊跃参军,支援前线
9.(2021山东枣庄滕州张汪二中期末,18,★★☆)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曾非常形象地比喻:“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是指 ( )
A.挺进大别山 B.辽沈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10.(2020湖南岳阳中考,37,★★★)毛泽东在《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中指出,“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这里的“基本任务”是 ( )
A.收复延安 B.挺进大别山 C.解放北平 D.渡江作战
11.(2020山东东营九年级中考,14,★★☆)下表是某同学搜集的学习资料。请根据表格中的内容判断该同学学习的主题是 ( )
A.护国战争 B.国共合作 C.解放战争 D.抗美援朝
12.1948年9一11月,东北人民解放军首先攻占辽宁锦州,随后又攻占长春、沈阳,解放东北全境。这场战役是 (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13.三大战役是人民解放战争中最激动人心的战略大决战,符合其意义的是 ( )
A.标志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B.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C.标志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D.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14.(2020山东滨州中考,11,★★☆)毛泽东在《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有这样的诗句:“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该诗句再现的军事行动 ( )
A.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B.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C.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D.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15.(2021北京门头沟期末,27,★★☆)阅读淮海战役人民支援前线统计表,据此说明解放战争胜利的重要原因是 ( )
A.解放军的英勇作战 B.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C.人民的积极支持 D.解放军武器先进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第16题16分,第17题16分,第18题12分,第19题11分,共55分)
16.(16分)下列图片反映的是关系到中华民族命运的两大历史事件,识读图片,回答问题。
(1)图1、图2分别反映了哪一事件?(4分)
(2)就图1反映的历史事件,中国共产党主张如何解决?该事件的解决对中华民族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
(3)中国共产党参加图2反映的事件的目的是什么?取得怎样的成果?后来落实情况如何?(6分)
17.(16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材料一中“国民党军队向中原解放区疾速推进”发生在哪一年?这一事件有何影响?(分)
材料二 国民党军队占领延安后,急于寻找解放军主力决战。解放军采用“蘑菇”战术,牵着敌人的鼻子走。忽东忽西,忽南忽北,将敌人拖得筋疲力尽。然后,集中兵力围歼敌人。青化砭一战就全歼敌人近300人。
(2)材料二中提到“国民党军队占领延安”,延安是如何被国民党军队占领的?领导解放军采用“蘑菇”战术的指挥官是谁?他领导的是哪支部队?(4分)
材料三 晋冀鲁豫解放军强渡黄泛区以后,最惊险的一幕发生在淮河岸边。渡口没有船,也没有桥,河水又深又急难以徒涉,尾随的追兵已经赶来,后卫阻击战全面爆发。紧急之中,司令员刘伯承亲自夜探淮河,经过寻访竟然找到一处当地人过河的浅滩,为大军开辟一条生路。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发生在何时?(4分)
材料四 刘伯承元帅晚年拒看战争片,他曾感慨说:“我们牺牲一位战士,他的全家都要悲伤,这给那个家庭带来多大的损失!同样,一个国民党士兵死了,也会殃及整个家庭。…敌人也一样,他们也是我们的同胞啊!”
(4)据材料四分析“刘伯承元帅晚年拒看战争片”的原因,并谈谈你对此的看法。(4分)
18.(2020河北承德模拟,13,★★☆)(12分)探究题。
材料一 1946年下半年,蒋介石攻占张家口并单方面宣布召开“国民大会”,和谈大门被关死。中共中央下定决心以战争手段来解决中国的问题,毛泽东在党内指示中第一次以“人民解放战争”的名称代替之前的“自卫战争”。
材料二 解放战争时期敌我力量对比变化情况(见下表)
材料三 天津解放后,孤守北平的国民党军傅作义部25万人已完全陷于绝境。为了保护这座驰名世界的文化古城免遭战争破坏,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力争以和平方式解放北平,在90万人民解放军兵临城下的震慑下,在北平地下党的耐心工作和北平许多开明人士的敦促下,国民党华北“剿总”司令傅作义,接受了解放军提出的和平条件,签订了《关于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的协议》。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
(1)据材料一,指出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依靠的力量。(2分)
(2)据材料二中表格信息,指出解放战争时期敌我力量对比变化的趋势。试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探究其成因。(提示:需答出4个成因)(10分)
19.(11分)学习了解放战争的历史,同学们想剪辑一部相关的纪录片。请你帮助他们完成资料的整理和分析工作。
材料一 1945年8月,毛泽东不顾个人安危亲赴重庆这一行动,有力地宣告:中国共产党是真诚地谋求和平的,是真正地代表全国人民的利益和愿望的。毛泽东到达重庆,受到各界民众的热烈欢迎。《大公报》发表社评说:“毛先生能够惠然肯来,其本身就是一件大喜事”;抗战胜利后,“我们再能做到和平、民主与团结,这岂不是国家喜上加喜的大喜事”。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中国共产党历史》
材料二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回答,毛泽东到重庆谈判为什么受到各界民众的热烈欢迎?(2分)
(2)经过重庆谈判国共双方签订了“双十协定”,但1946年国民党却违背该协定发动了内战。请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重新排列材料二的图片。(写出图号即可)(4分)
(3)对应连线。(3分)
“千里跃进,威胁南京” 国民党长江防线土崩瓦解
“分割包围,瓮中捉鳖” 奠定华北基本解放的基础
“百万雄师,三路渡江” 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4)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分析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2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七单元 综合测试卷
1.D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945年8月,蒋介,石先后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面商国家大计。蒋介石的目的,一方面是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另一方面是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国共产党身上。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毛泽东高瞻远瞩,以惊人的胆魄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与材料相关的历史事件是重庆谈判。
2.C 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1945年8月,毛泽东等前往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1946年6月,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对中原解放区发动疯狂进攻,全面内战爆发.故选。
3.D 1946年6月,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故选D。
4.D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放战争时期,面对国民党军队的疯狂进攻和敌强我弱的实际情况,毛泽东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故选D。
5.B 面对国民党军队的疯狂进攻和敌强我弱的实际情况,毛泽东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中共中央号召解放区军民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并制定了以运动战为主要方式,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和方针.故选B。
6.A 据地图中的关键信息“青化砭”“沙家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地图反映的史实是中共中央转战陕北。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在全面进攻受挫的情况下,转而发动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战军先后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故选A。
7.D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在全面进攻受挫的情况下,转而发动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华东野战军在山东孟良崮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故选D。
8.D 本题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依据题干图片中的“中国土地法大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随后,各解放区先后开展了土地改革运动。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D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9.A 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刘邓大军从国民党重点进攻的山东解放区和陕北解放区中间发起进攻,“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胸膛”。
10.B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解放战争第二年”指的是1947年。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11.C ,本题考查三大战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区军民,先后粉碎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之后展开战略进攻,发起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符合题意。
12.A 根据关键信息“锦州”“解放东北全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8年9月,辽沈战役打响。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人民解放军首先攻占辽宁锦州,一举切断了敌人向关内的退路。随后,攻占长春、沈阳,解放东北全境。
13.D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D符合题意。
14.D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当时毛泽东写下了《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淮海战役的胜利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三大战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15.C 分析材料可知,人民群众在淮海战役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表明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是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
16.[答案]:
(1)图1反映了西安事变;图2反映了重庆谈判。
(2)和平解决。影响: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3)目的: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成果:国共双方签署了“双十协定”。落实情况:后来国民党公然违背“双十协定”,发动了全面内战。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和比较辨析能力。根据所学可知,图1反映的是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图2反映的是重庆谈判。中国共产党参加重庆谈判的目的是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经过谈判,国共双方签署了“双十协定”。后来国民党公然违背“双十协定”,发动了全面内战。据此分析回答问题即可。
17.[答案]:
(1)1946年。全面内战由此爆发。
(2)是党中央根据战争形势主动放弃延安后,被国民党军占领的。彭德怀。西北野战军。
(3)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1947年夏。
(4)原因:战争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看法:共产党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极力争取和平,维护团结;国民党不惜牺牲民族、人民利益,坚持发动内战;等。(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和分析归纳能力。主要考查了“内战”的相关史实。第
(1)
(2)(3)问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在仔细识读材料的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归纳出问题的答案。第(④)问属于开放性设问。从“刘伯承元帅晚年拒看战争片”及其言语里可以看出战争给入民带来巨大的灾难。共产党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极力争取和平,维护团结,而国民党不惜牺性民族、人民利益,坚持发动内战,两党的政策、行动形成鲜明的对比。
18.[答案]:
(1)人民。
(2)趋势:初期敌我力量悬殊,但解放军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反超。原因:部分国民党军队接受和平改编;三大战役等战役的胜利;解放军战略战术高超灵活;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解放区土地改革赢得农民的支持,农民踊跃参军;等。
[解析]:
(1)分析材料可知,毛泽东在党内指示中第一次以“人民解放战争”的名称代替之前的“自卫战争”,体现了解放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依靠的力量是人民。
(2)分析表格可知,解放战争时期敌我力量对比变化的趋势是初期敌我力量悬殊,但解放军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反超。依据材料和所学可知,解放战争时期敌我力量对比发生变化的原因包括部分国民党军队接受和平改编;三大战役等战役的胜利;解放军战略战术高超灵活;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解放区土地改革赢得农民的支持,农民踊跃参军;等。
19.[答案]:
(1)毛泽东到重庆谈判是为争取国内的和平、民主,代表全国人民的利益和愿望。
(2)图1、图3、图2、图4。
(3)“千里跃进,威胁南京” 国民党长江防线土崩瓦解
“分割包围,瓮中捉鳖” 奠定华北基本解放的基础
“百万雄师,三路渡江” 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4)中国共产党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蒋介石违背人民意愿发动内战,丧失民心);人民解放军采用正确的战略战术,英勇战斗;等。(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解析]:
(1)根据材料一“中国共产党是真诚地谋求和平的,是真正地代表全国人民的利益和愿望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到重庆谈判是为争取国内的和平、民主,代表全国人民的利益和愿望。
(2)根据所学排列顺序即可。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千里跃进,威胁南京”(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分割包围,瓮中捉鳖”(平津战役)奠定华北基本解放的基础;“百万雄师,三路渡江”(渡江战役),国民党长江防线土崩瓦解。
(4)结合所学可知,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有:中国共产党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人民解放军采用正确的战略战术,英勇战斗;等。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