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和大人一起读”的课堂中,教师作为最常见的“大人”,既是阅读者,更是协助者。一方面,教师需要投身其中,成为阅读过程中的一份子。另一方面,教师需要不断发掘阅读形式,为学生的读提供更多选择,成为学生阅读的协助者。本设计力图将学生与文本、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大人”之间建立关联,通过文本,将课文中的每一个“和大人一起读”作为有效的阅读材料,提供积极的阅读环境,培养适用的阅读方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阅读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延伸到家庭,成为课内课外阅读的美妙路径。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拔萝卜》是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五里安排的一篇大人和孩子一起读的故事。和“大人一起读”是部编版的新增的一个项目,目的是让孩子在大人的陪同下更快更好地阅读。《拔萝卜》是典型的累加型故事,其故事性很强,故事结构呈现类似反复,在重复的故事结构中,又有变化,变化里隐含着故事的进展,有思维挑战性。语言规范生动,是训练语言的好素材。本节阅读课将学生的阅读与真实生活结合,让学生在伴读和共读中感受阅读的乐趣,激发孩子们的阅读的兴趣。通过朗读表演、模仿创作、生活运用、阅读拓展将自己所读所想所思展示出来,运用起来,引领学生享受阅读的成就感,而这份成就感将鼓励他们自主地走进阅读,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和阅读兴趣。学生情况:从课型分析。阅读课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尤其重要。在激发阅读期待的同时还要潜移默化的渗透阅读策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收获带得走的知识和方法,老师在阅读策略的主导作用上尤显重要。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分析。儿童从一年级开始,进入系统化、课程化、体制化的学习,处于懵懵懂懂的“初始化”状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循规律,照顾到儿童,把“和大人一起读”的进展步子放小一点,节奏放慢一点,让学习变得轻松、快乐、优雅、从容,让学生能够享受其中。教学方式:通过读一读、说一说、编一编、演一演等教学方式联结学生生活体验及已有知识,让学生借助阅读感受快乐;让“大人”共同参与阅读,让语文通过阅读,联结生活。教学手段:关联作品相关人、事、物,联结学生生活体验及已有知识,赏评交流进行体验。技术准备:制作PPT课件和板书粘贴图画卡
教学目标
1. 教师引领,师生合作,发现“累加型”故事的写作特点。2. 模仿表演,熟悉“累加型”故事的写作手法。3. 推荐阅读,积累“累加型”故事的不同形式。
教学流程示意图
教学过程(文字描述)
一、温故知新,设置疑问,导入课题。(一)回顾旧知,导入课题。师:孩子们,在我们的语文书里,每一个语文园地都有一个板块,叫做《和大人一起读》,之前学过的这些歌谣我们是和爸爸妈妈一起读的,《剪窗花》这首歌谣我们班的同学还在班级里进行了分享,今天也分享给你们。请看:(播放视频)会读的同学可以和他们一起读。你们看,一起阅读多么快乐。今天我们要再次走近这个板块《和大人一起读》,你们猜猜我们要和谁一起读?你猜猜。预设:生:儿童或其他人评价:小耳朵要竖起来,认真听老师的话,还要动脑思考。是大人。不是孩子。师:你再猜猜?没错,今天和你们一起读的大人就是我,你们想和我一起读吗?学生:想(二)板书课题,讲解“拔萝卜”三字写字要领,学生书空。板书:拔萝卜二、读文想象,感悟特点,表演复述。(一)画萝卜,培养学生想象力。师:老师要变魔术了,睁大眼睛认真看,边看边想,老师画的是什么?完成第一部,谁来猜猜老师画的是什么?说说理由。(二)逐段讲解说故事。【课件逐段出示《拔萝卜》文本内容】1.讲述故事内容:一边讲述故事,一边出示人物图片表演,不断追问,引导讲述:拔不动,怎么办?2.游戏模拟,学生重复,讲述重点:语言(嗨哟!嗨哟!)、动作(喊、拉、拔)师:小姑娘来了,现在我们玩个游戏,复读机,老师说什么,你就说什么。竖起小耳朵,请你认真听老婆婆喊来了小姑娘来帮忙,小姑娘拉着老婆婆的腰,老婆婆拉着老爷爷的腰。老爷爷拉着萝卜叶子。嗨哟,嗨哟,还是拔不动。师:谁听清楚了?就请这位小姑娘来说一说,请你来到讲台。你一边帖一边说。 学生:小姑娘拉着老婆婆的腰,老婆婆拉着老爷爷的腰。老爷爷拉着萝卜叶子。嗨哟,嗨哟,还是拔不动。(生边说边板贴小姑娘的板贴)评价:这个小小复读机质量特别好,说得清楚,讲得生动。我们一起来夸夸她。(三)透过故事悟特点,渗透遇事要动脑思考的习惯。1.回顾故事,总结思考。师:你看,这个故事里面的人物拔不出萝卜的时候,都会怎么办?2.归纳总结,明确文体。师:老师要告诉你,像这样的故事,人物一个一个加进来,越加越多,加进来还会重复相似的话或动作,这样的故事叫累加型的故事。(板贴:累加型的故事)三、趣味演绎,渗透习惯,加深印象。(一)演绎故事,出示要求,渗透习惯。师:现在我们就来演一演这个故事。进入剧场前,我们要先来看看剧场要求:谁来读一读?Ppt出示:一要坐端正,二要认真看,三要静静听,四要给掌声。(二)模仿演绎,加深印象。四、拓展原著,激发兴趣,比较阅读。(一)拓展原著,想象留白。师:《拔萝卜》这个故事是个外国故事,是由俄罗斯作家阿·托尔斯泰所写,这个故事被翻译成20多种语言,受到各国孩子们的喜爱。其实在原著中,老公公还找来了大黄牛,两头大肚皮猪、三只黑猫、四只斑点母鸡、五只白鹅和六只金丝雀呢。老公公还有可能请来谁呢?请你张开想象的翅膀,继续赋予这个故事新的生命,让这个故事更加有意思。(二)比较阅读《打瞌睡的房子》,寻找故事相似点。1.师生合作讲故事师:还想听故事吗?好,再给你们讲一个,这个故事的名字是《打瞌睡的房子》。请你和老师一起读,边读边思考,比较一下《打瞌睡的房子》和《拔萝卜》这两个故事像不像? Ppt出示:比较一下《打瞌睡的房子》和《拔萝卜》这两个故事像不像?2.比较阅读,发现累加型故事的不同形式。师:今天同学们和我一起读了两个故事,一个是《拔萝卜》。一个是《打瞌睡的房子》,像这样累加型的故事,不仅外国有,我们中国也有,在我们语文书102页就藏着这样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就叫《猴子捞月亮》。像这样故事还有《小房子变大房子》、《我的兔子朋友》,请你课下选择其中一本和大人一起读读,谁来说说你想和谁一起读?和大人一起读,一定会收获更多的乐趣。希望你们每一个人都爱上阅读,今天的课就上到这儿,下课,同学们再见。板书: 拔萝卜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评价量规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等级优秀良好一般阅读态度积极阅读与思考,主动参与分享。阅读习惯根据读物传递出来的主题,结合读物细节、情节和已有的体验,独创的、灵活的阐述自己的读后感受。阅读策略阅读时能对已有知识和新知、生活经验等进行有效关联,提高阅读效益。
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字数)
1.朗读演绎,引导孩子感受语言的节奏和韵味。对于学生阅读来说,最简单、最古老的方法,就是朗读。随时随地都能适用。朗读,既简单又有效,在教学过程中,充满童真童趣的语言,让学生乐在其中。学生的一次次朗读,一次次演绎,是让孩子爱上阅读的好“食材””。2.对话交流,引导孩子进入想象世界。文字是有魔力的,能够带领读者进入一个个充满想象的世界。一个善于阅读的人,在文字的牵引下,很容易进入语言描绘的世界里。(1) 基于语言形式的对话本课在语言形式的基础上,展开多层次的对话。第一层次,文本对答。第二层次,想象对答。教师问“还有谁?”、“怎么拔?”鲜活的话语,源源不断地从学生口中“淌”出来。基于语言形式,和孩子展开对话,自然而然地,就会把他们带入想象的世界。 (2)基于语言内容的对话把文字读成画面,孩子才能真正领会到阅读的乐趣。教师和学生展开对话,厘清人物的出场顺序借助不断反复的词语,帮助孩子形成人物链在不断延长的画面。(3)在演练中──体验用身体阅读的快乐阅读不仅是口舌耳目的工作,而且是一项能够调动全身器官参与的智力活动。尤其是低年级的孩子,他们的阅读常常伴随着手舞足蹈的肢体语言。所以有人说,低年级的孩子是在用身体阅读。他们的阅读,不是理性的、逻辑的,而是感性的、活泼的。开展“和大人一起读”时,要充分考虑到低年级孩子的这种阅读特性,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孩子参与阅读,并用身体来表达他们对阅读的理解、感受。 “和大人一起读”是阅读材料,是阅读环境,是阅读方法,是阅读兴趣……是大人和孩子结伴走向阅读世界的总和,是让阅读从课堂延伸到课外,延伸到家庭的美妙路径。
教学设计参与人员
姓名 单位 联系方式
设计者 郝明月 燕山向阳小学 13720039697
实施者 郝明月 燕山向阳小学 13720039697
指导者 孙逸 燕山教研中心 13651039571
课件制作者 郝明月 燕山向阳小学 13720039697
其他参与者
温故知新,设置疑问,导入课题。
读文想象,感悟特点,表演复述。
趣味演绎,渗透习惯,加深印象。
拓展原著,激发兴趣,比较阅读。
PAGE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