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测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测试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12-06 22:15: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太阳、地球和月球 单元测试卷-2020-2021学年科学三年级下册-教科版(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诗词所描写的月相出现时间相同的是( )。
①杨柳岸,晓风残月
②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③月落乌啼霜满天,江风雨后对愁眠
④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A.①③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月球质量大约是地球质量的( )分之一。
A.八百 B.七十 C.八十
3.月球表面环形山形成的主要原因,科学界比较公认的假说是( )。
A.月球表面隆起 B.陨石撞击形成 C.火山爆发形成
4.1519年航海家麦哲伦带领船队绕地球航行了一圈,证明了地球是( )。
A.球形的 B.方的 C.无法判断
5.阳光下竖直立着的直棒,一天中它的影子( )。
A.只有方向的变化 B.只有长度的变化 C.方向、长度都会有规律地变化
二.填空题
1.太阳比月球大很多,但是在地球上观察时它们的大小差不多,这是因为( )离我们很近,( )离我们很远。
2.地球并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 )。
3.太阳和月球的大小,看上去( )。但是,太阳和地球之间的距离比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要( )得多。
4.观察地图时,我们用( )来比较陆地和海洋面积的大小,陆地面积比海洋面积( )。
5.地球是一个巨大的( )体。但是在很久很久以前,绝大多数的人认为天是( ),地是( ),这和人们观察到的现象基本相同。
三.判断题
1.地球是一个液态水十分丰富的星球。( )
2.太阳在天空中位置的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
3.阳光下物体影子长短的变化与太阳的位置有关。( )
4.小丁在野外郊游,他观察自己的影子越来越短,这时应该是下午。( )
5.现代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证明了地球是球形。( )
四.连线题
1.连线题。
满月
新月
上弦月
下弦月
蛾眉月
凸月
五.简答题
1.先往一个大的塑料盆中装2厘米厚的沙子。再从20厘米高的地方向塑料盆中扔一些大小不一的玻璃弹珠,然后取出玻璃弹珠,观察玻璃弹珠下落形成的坑的形状。再把沙子弄平,从50厘米高的地方向塑料盆中扔一些大小不一的玻璃弹珠,然后取出玻璃弹珠,观察玻璃弹珠下落形成的坑的形状。
你认为从多少厘米高的地方向塑料盆中扔玻璃弹珠,玻璃弹珠下落的速度更快?
2.太阳钟——日晷是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规律而制作的。如果想要制作一个日晷,你需要哪些材料和工具,并把制作方法简要的写出来。(可以用文字和画图表示)
六.综合题
1.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证明地球是球形的。
2.请你在维恩图中记下太阳和月球的异同点。
3.为了探究阳光与物体影子变化的一般规律,小慧同学在院子里竖立了一根木杆,并分别在早上7点、中午12点和下午6点观察并记录了影子的朝向和长短,请你完成下面表格并得出写出相应规律。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C
3.B
4.A
5.C
二.填空题
1.月球;太阳
2.球体
3.差不多;远
4.数格子;小
5.球;圆的;方的
三.判断题
1.√
2.√
3.√
4.×
5.√
四.连线题
1.如下:
五.简答题
1.从50厘米高的地方向塑料盆中扔玻璃弹珠,玻璃弹珠下落的速度更快。
2.答:需要硬纸、笔、直尺、量角器、木棍、圆规;方法:(1)在硬卡纸上用圆规画两个同心圆;(2)用量角器每隔15度,在最大圆上取点;(3)正面的教字是顺时针方向由小到大;(4)将木棍插入圆心,按当地纬度朝正南摆放。
六.综合题
1.材料:地球仪、纸做的小船、火柴棒。步骤:(1)在纸做的小船上插一根火柴棒当作桅杆。
(2)让船在地球仪上模拟航行。
(3)观察船进港时,发现先看见船只的枪杆,再看见船身;观察船出港时,发现船只的船身先消失,然后枪杆才消失。
2.如下:
3.短;中午12:00;下午6:00;上午7:00;影子的长度变化是从长变短再变长,朝向变化是从西到偏北再到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