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 《党费》课件(41张PPT)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文档属性

名称 8.3 《党费》课件(41张PPT)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07 11:03: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党费
王愿坚
学习目标
1.了解王愿坚及其作品,了解小说写作的时代背景。
2.梳理小说的情节,把握情感及主旨。
3.分析细节描写,概括人物形象。
4.体会文章所传达的崇高的自我奉献的牺牲精神,提高思想追求。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北上长征,国民党调遣重兵进攻“围剿”闽粤赣苏区。军事上,采用“驻剿”和分进合击的战术;政治上,实行移民并村,断绝群众资助红军的粮食来源,欲置红军于死地。在敌人的残酷“围剿”下,我党在苏区的革命工作遇到极大困难。《党费》描绘的就是1934年秋天,游击队开展敌后战争时,一位女共产党员缴党费的故事。
故事背景
作者:王愿坚
党 费
革命历史题材小说
作者介绍
王愿坚(1929-1991),山东诸城人,中国电影编剧、作家。1944年到抗日根据地参加革命工作,1945年参加八路军。解放战争时,在华东野战军第三纵队的报社任编辑和记者。主要作品有《党费》《粮食的故事》《普通劳动者》《足迹》《路标》《妈妈》《灯光》等,1974年与陆柱国创作了电影文学剧本《闪闪的红星》。
党费是党员向党组织交纳的用于党的事业和党的活动的经费。交纳党费是党员对党组织应尽的义务,是党员关心党的事业的一种表现。它不仅可以为党组织提供活动经费,给党组织以经济上的帮助,更重要的是可以增强党员的组织观念。按照党章规定,党员向党组织交纳党费,是党员必须具备的起码条件。
题目解说:党费
概括情节
1.速读课文,理清故事的情节内容及结构。
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引子: 由“我”缴党费引出回忆。
开端: 交代斗争环境,引出主要事件。
发展:“我”与黄新成功接头。
高潮:“我”再见黄新遭围捕,黄新舍命搭救。
结局:“我”代黄新缴上党费。
整体感知
2、本文主人公是黄新,斗争形势的介绍有什么作用
交代了红军主力撒走以后,敌后斗争面临的严峻形势,为下文故事的展开做了必要的铺垫。
文本探究 1
这篇小说的结构有何特点?
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回忆讲述式写法,紧紧围绕缴党费这一典型事件,截取生活和人物性格发展的一个横断面,着重描写“我”和黄新的两次会面。
全篇结构严谨,没有冗笔,情节发展曲折变化,人物和事件有着严密的内在联系。
【解析】:
文本探究 2
文章标题《党费》,从文章内容看应该是黄新同志的,却是用“我”第一人称来叙述,为什么?
①用第一人称进行叙述,使读者如同面对面在听一个人讲故事,贴近读者,让人感动。开篇用我缴党费为引子,采用倒叙的方式引出故事,激发读者兴趣。
②用第一人称叙述,一方面写的是“我”的耳闻目睹,使故事真实可感,另一方面以我的视角描写了与黄新的两次见面,串起了故事,又大大压缩了作品的篇幅,突出典型的场景、细节,凸显人物形象。
③最后通过第一人以“我”为媒介,把自己对黄新的感情融入其中,加深了对黄新的认识。
有利于作者主观感情的抒发,可以灵活地对小说中的人、事、物抒情议论,表达作者的爱憎情感、观点立场等。
【解析】:
文本探究 3
小说中如果删去有关黄新孩子的内容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
①内容方面:小说中写黄新的孩子蘸盐水、抓腌豆角等事,表现了在敌人封锁以后,农村群众生活的困苦。
②人物方面:黄新为了缴党费,不给孩子吃咸菜,通过对比映衬,侧面表现了黄新对党的忠诚。
③主旨方面:黄新认为饿了自己的孩子,吃饱了共产党,就能够救更多的孩子,“我”认为苦着自己也不能苦着自己,都体现了共产党人为真心为民的宗旨。孩子在小说中有象征意义,让“我”将孩子带上山,意味着党和红军后继有人。
【解析】:
细节描写
品味细节描写
《党费》中运用了大量的细节描绘,使得作品细腻真实,完整统一。

本文有多处前后照应的细节描写,说说它对展开故事情节有什么作用?
前后照应的细节描写使小说的情节发展得极其自然,同时又节省了笔墨。
①小说开头交代了“我“上山之前是干侦察员的,职业敏感使然,对于人物和环境都观察得非常仔细。魏政委交代黄新的耳朵边上有个黑痣,“我”凭着这一特征很容易地认出了她。
②第一次见面时,黄新拿出党章和银洋要缴党费,而我没有收,敌人搜捕前,黄新又嘱咐了党证和银洋的事,“我”在黄新牺牲后从砂罐里菜窝窝底下找到了党章和一块银洋;第一次见面时,几个党员分别拿菜回去脆,也为后面成菜有不同的颜色以及敌人凭不同颜色的成菜而发现了黄新的身份埋下伏笔。
文本探究 4
本文有多处前后照应的细节描写,说说它对展开故事情节有什么作用?
文本探究 4
③“我”初到黄新家时,通过“我”的观察,文代了黄新的住所是“靠房顶用几根木棒搭了个小阁楼,上面堆着一些破烂家具和几捆甘蔗梢子”,这为后面敌人搜捕时,黄新让“我”躲进阁楼做了铺垫。
小结:如果没有前面的交代,后面的情节发展就会显得突兀,减弱艺术效果。而前面有铺垫,后面有照应,读者的悬念得到了解决,而情节发展的来龙去脉也叙述得非常清晰,故事头绪清楚。
细节描写
1、在两次与黄新会面时,作者都提到与咸菜有关的细节。找出来并思考其作用?
①“我”一进门,看见三个人在摘菜叶子,黄新对同伴们说:“这些菜先分分拿回去;盐,等搞到了再分!”点到了菜和盐,为下面的情节发展做了铺垫。
②当“我”要向黄新传达县委指示时,黄新弄东西给我”吃,她拉出一个破坛子,在里面掏了半天,摸出一块咸萝卜。“我”吃起来可真香,说明咸萝卜已经不多了,非常宝贵。然后作者顺便交代了山上同志们瘦黄的脸色,因为缺盐缺得凶啊。点明黄新用咸菜交党费支援武装斗争的意义。
细节描写
1、在两次与黄新会面时,作者都提到与咸菜有关的细节。找出来并思考其作用?
③当“我”完成任务要回山时,黄新掏出党证和丈夫留下来的两块银圆要交党费,“我”不收,黄新说了一句“还是实用的东西好些”暗示要用钱来买盐。这些细节为后面发生的壮烈事件埋下了伏笔。
④ “我”从黄新家墙缝里看到的,小妞儿伸手抓腌豆角而妈妈给拿了回来这一细节,激发了读者对黄新的无限崇敬。敌人来搜捕时,发现了多种颜色的咸菜,黄新的身份暴露,她机智果断地引开了敌人,保护了同志的安全,却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⑤作品的结尾,“我”把成菜挑到山上,魏政委面对着黄新交来的“党费”心潮起伏,难以写下她所缴纳党费的数目,因为“一个共产党员爱党的心怎么能够计算呢 ”
细节描写
小说围绕咸菜这一主线,串联了许多生动感人的细节。试做具体赏析。
(例1)她那饿得“细长的脖子挑着瘦脑袋”的女儿伸手抓了一根腌豆角,黄新“瞅了瞅孩子,又瞅了瞅箩筐里的菜,忙伸手把那根菜拿过来”,这两个“瞅了瞅”包含着丰富的感情。
【赏析】
细节描写
小说围绕咸菜这一主线,串联了许多生动感人的细节。试做具体赏析。
(例2)当白鬼子来搜查的时候,黄新“把菜筐子用草盖了儿”,然后才“抱起孩子亲了亲”,这一连串的动作说明在她心里这筐咸菜的重要性,刻画了她时时刻刻想到支持武装斗争的思想境界,亲了亲孩子表明她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并且已做好了牺牲的思想准备。
【赏析】
细节描写
小说围绕咸菜这一主线,串联了许多生动感人的细节。试做具体赏析。
(例3)小说在最后也没有一般化地描写黄新被捕的场面,而是用一系列细节描绘了她在敌人逼近窝棚时的应急准备:利索地把菜筐子用草盖了盖儿,从容地交代八角坳党组织的情况,慢条斯理地为女儿梳理头发……这位女共产党员临危不惧的品质以及与亲人、同志永别时的复杂感情就这样跃然纸上。
【赏析】
细节描写
小 结
关于咸菜的细节贯穿始终。从黄新整理腌好的咸菜、托付“我”将咸菜带上山,到最后“我”将咸菜交给魏政委,结构紧凑,同时咸菜的细节描写突出了黄新中国共产党员的形象。
对比阅读1
有人认为“我”是线索,有人说“咸菜”是线索,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观点一:“我”在小说中起到线索的作用。小说以“我”缴党费引出回忆,以“我”的见闻构成小说的素材,从“我”的角度叙述故事。“我”是连缀小说材料的线索。
观点二:“咸菜”在小说中起到了线索作用:开头写黄新整理腌好的咸菜,中间她托付“我”将咸菜带上山,最后“我”将咸菜交给魏政委。围绕咸菜展开故事情节。
对比阅读2
探究对小说中黄新从女儿手中夺下一根腌豆角这一细节描写,有人认为真实生动,使黄新这一人物形象更加感人;有人则认为不够真实,影响了黄新形象的丰满性。你赞成哪一种观点 简要说说理由
观点一:赞成第一种观点。
①在革命战争的特殊年代,这类舍小家、顾大家的崇高行为屡见不鲜。为了让山上的队伍能多吃一口咸菜,黄新从女儿手里夺下一根腌豆角的细节,充分展示出她为了党、为了革命作出的无私牺牲,使人物形象更加感人。
②咸莱是在敌后坚持斗争的诸多革命群众和共产党员千方百计凑集的,黄新作为一名思想觉悟很高的党员,不让自己的女儿吃集体凑集的咸菜,是理所当然的,符合人物性格特征,增强了人物的真实性。
对比阅读2
探究对小说中黄新从女儿手中夺下一根腌豆角这一细节描写,有人认为真实生动,使黄新这一人物形象更加感人;有人则认为不够真实,影响了黄新形象的丰满性。你赞成哪一种观点 简要说说理由
观点二:赞成第二种观点。
①塑造一个光辉的形象,要想达到感人的目的,就要让人物形象丰满生动,而不能是“高大全”式的扁平化的形象。从“细长的脖子挑着瘦脑袋,有气无力”的女儿手里夺下一根腌豆角,固然可以表现黄新一心为了党、为了革命的崇高品质,但让她失去了一个年轻母亲应有的慈爱和柔美的一面,影响了人物形象的丰满,使人物趋于扁平化。
②具有人性美的形象更能感人。然而,黄新的这一动作,显然是置幼小、病弱女儿的健康和生命于不顾,虽然让她身上的革命性和崇高感得到了强化,却失去了人性美的一面,让物失去了感人的血肉,显得不够真实,给人以虚假的感觉。

人物形象
女共产党员黄新有着怎样的形象特点?
①一心向党,视党的利益高于一切。
她把丈夫送去参加红军,“并村”之后又积极组织地下活动。在敌人的严密控制和封锁之下,她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十分焦心;重新与党组织取得联系时,又显得异常高兴与激动,渴望重新加入战斗。她不顾自身生活的艰难,省吃俭用,把丈夫留给她安家的两块银洋省下来作为党费,托“我”转交给党组织,以期对党组织有点用处;被“我”拒收后,又用一块银洋买盐腌咸菜以作为党费交给党组织;危难之际,她多次嘱托“我”把咸菜交给党组织,即使在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时,她仍记挂着要缴党费。无论在怎样艰苦的条件下,她总是一心向党,视党的利益高于一切。
人物形象
女共产党员黄新有着怎样的形象特点?
②聪明机警,坚毅乐观。
她洒脱干练,斗争经验丰富。她在担任地下党联络员的职务时,能准确识别暗号,保密工作做得也很到位。在与党组织失去联系时,她始终怀有希望;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她对革命仍抱有坚定的信仰,体现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遇到白匪突然搜查时,她临危不乱,沉着指挥,明知自己可能就此牺牲,仍将各项事务安排得井井有条。
人物形象
女共产党员黄新有着怎样的形象特点?
③热情质朴,无私赤诚。
她第一次与“我”接头时,就张罗着给“我”拿吃的,虽然自己已穷得揭不开锅,但仍倾其所有地招待同志,体现了她热情质朴的特点。黄新五岁的女儿在困苦生活的折磨下,瘦得“细长的脖子挑着瘦脑袋”,看到咸菜“馋得不住地咂嘴巴”。但黄新狠下心来,不让孩子吃一根菜,在严重困难的关头,为了支援山上的游击队,她宁愿让自己的孩子受委屈。因为她认为“只要有咱的党,有咱的红军,说不定能保住多少孩子哩”。无论何时,在她心里,首先想到的是党是红军,充分表现出了黄新的无私与赤诚。
人物形象
女共产党员黄新有着怎样的形象特点?
④临危不惧,不怕牺牲。
面对生死关头的严峻考验,她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保全自己的性命,而是如何保护革命同志为了保护同志和党的事业,她已经做好了自我牺牲的准备。面对敌人的搜捕,黄新毅然决然地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了同志的安全。这一壮烈的举动,把黄新的思想境界推向最高峰,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最崇高、最纯洁的党性。
标题含义:
小说中的“党费”含义有什么变化?
“党费”本义是指党员按期向所造的党的基层组织缴纳的钱,它在文中的含义随着小说情节的展开发生了多次变化:
最初指黄新上缴的两块银洋;
后来指她千方百计组织群众腌制的一筐咸菜;
最后指她为保护同志和党组织而献出的宝贵生命,这位女地下共产党员与敌人斗争的大无畏精神就是最宝贵的党费。
主题归纳
小说描写了一位年轻女共产党员在敌后艰苦环境里坚斗争,为了缴纳党费和掩护游击队的同志,献出自己生命的故事,塑造了一个信仰坚定、斗争顽强、富有牺牲精神的共产党员形象,赞美了她对党的忠诚,讴歌了她为革命事业勇于牺牲的精神。
(1)以“我”的视角串起故事并刻画人物。
(2)细节描写丰富情节并丰满人物形象。
(3)动作描写补充情节并透视心理。
艺术特色
结合前面赏析,概括小说的艺术特色。
动作描写补充情节并透视人物心理,试举例赏析:
艺术特色
(1)以“我”的视角串起故事并刻画人物。
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故事,便于作者主观情感的抒发。以回忆的方式展开故事,凸显对革命历史的追忆和回味。小说集中描写了“我”和黄新两次会面的情况,而黄新的形象,就是通过“我”所观察到的一幅幅动人的场景而展现出来的。如“我”第一次下山与黄新接头时,刚走到黄新家门口,就听到从屋里传来的“声音压得很低很低”的《送郎当红军》的歌声。虽然唱歌者把歌哼得七零八落的,但歌词的内容却道出了她的心声。她希望丈夫“冲锋陷阵要争先”,同时,她也懂得革命是要流血牺牲的,“若为革命牺牲了,伟大事业侬担承”。这些都表明了她决心全力以赴地支持革命事业,显示了她开阔的胸襟、崇高的精神。
艺术特色
(2)细节描写丰富情节并丰满人物形象。
《党费》善于设计精彩的细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丰富情节,凸显人物性格,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如党组织派“我”第二次下山同黄新接头时,小说以“我”的视角展现了令人心酸的画面:当黄新那“细长的脖子挑着瘦脑袋”的仅五岁的女儿,看到一堆堆的咸菜,“馋得不住地咂嘴巴”“一个劲儿地扭着她妈的衣服要吃”
艺术特色
动作描写补充情节并透视人物心理,试举例赏析:
【例析1】
如黄新拿出丈夫留下的两块银洋,“拿在手里掂了掂”的动作,形象地展示了她对丈夫的无限深情,对能解决一些生活问题的银洋的珍爱,而她却要把珍爱的东西交给党,从而揭示了她对党的敬爱之心。在白鬼挨家挨户搜查的紧急时刻,“她把菜筐子用草盖了盖”,刻画了她时刻想支持党的武装斗争的思想境界。这些动作描写把人物的心理刻画得细致入微,不仅对小说情节的发展起到一些补充作用,而且可以使读者从动作中洞察人物美丽的内心世界。
艺术特色
动作描写补充情节并透视人物心理,试举例赏析:
【例析2】
“把干瘦的小手仲进坛子里去,用指头蘸点儿盐水,填到口里吮着,最后忍不住竟伸手抓了一根腌豆角,就往嘴里填”时,黄新觉得孩子不懂事,就“忙伸手把那根莱拿过来”,结果“孩子哇的一声哭了”。此时此刻,黄新身上的母性与党性撞击着,最终党性战胜了母性。正如她所说:“只要有咱的党,有咱的红军,说不定能保住多少孩子哩!”这是多么纯洁无私、光明磊落的革命胸怀,这些细节描写不仅丰富了人物形象,而且为作者的文学创作扩大了思想容量。
作品启示
这篇小说对于我们如今的广大党员仍然具有启迪意义!
“缴党费”是那个时代共产党员这种信仰的具体体现,对党负责任,对受苦受难的人民群众负责任。现在的共产党员大多没有经受过战火的洗礼,也不能丢掉这种信仰,不仅仅是按时缴党费,最重要的是不忘自己共产党员的身份,自己的存在是为了传承信仰,为人民服务。做到这一点,才是真正缴了“党费”。
素材积累
【素材】
王愿坚笔下的女共产党员黄新,为了能让山上的战友多吃上一口咸菜,竟然狠心夺下五岁女儿手中抓着的一根腌豆角;在有人走漏消息,白匪包围了她住的窝棚的时候,她设计引开敌人,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战友。
请写出适用角度:
“牺牲”“生命之花”“大家与小家”等。
素材积累
【运用示例】
王愿坚笔下的女共产党员黄新,为了革命,一家人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在“扩红”的时候,她送丈夫卢进勇参加红军,自已在敌后开展革命工作。为了能多向山上的队伍提供一些咸菜,她自己不舍得吃,就连饿得皮包骨头的小女儿实在忍不住抓了一根腌豆角,她也给拿回来,放回去。为了保护战友,她不惜自己引开敌人,将生死置之度外。她说:“只要有咱的党,有咱的红军,说不定能保住多少孩子哩!”这就是一个年轻女共产党员舍小家为大家的胸怀啊!
创作时代故事
聚焦人物:黄文秀
有些人从山里走了,就不再回来;你从城里回来,却再没有离开。
来的时候惴惴,怕自己不够勇敢;
走的时候匆匆,留下最美的韶华。
百色的大山,你是最美的朝霞;
脱贫的战场,你是醒目的黄花。
——《感动中国》黄文秀颁奖词
黄文秀同志生前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委宣传部干部。2016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她自愿回到百色革命老区工作,主动请缨到贫困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她自觉践行党的宗旨,始终把群众的安危冷暖装在心间,带领群众发展多种产业,为村民脱贫致富倾注了全部心血和汗水。2019年6月17日凌晨,黄文秀同志在突发山洪中不幸遇难,献出了年仅30岁的宝贵生命。黄文秀同志被追授“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脱贫攻坚模范”等称号。
中共中央关于追授黄文秀同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的决定
创作时代故事
聚焦人物:黄文秀
创作时代故事
叙事者 核心事件 关键细节
创作时代故事
叙事者 核心事件 关键细节
“我” 黄文秀的同事 1.修路 2.在暴雨中牺牲 1.重点刻画:
说服路边村民搬迁、
暴雨之夜
2.对比点: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