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青山处处埋忠骨》第一、二课时教学设计+课件+随堂练(共16+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0《青山处处埋忠骨》第一、二课时教学设计+课件+随堂练(共16+2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07 13:56:01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青山处处
埋忠骨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十课
执教人:张老师
第二课时
品读细节 体会伟人胸怀
1.默读课文第二部分,用笔圈出描写毛主席语言、动作、神态的词,体会他的内心世界。
2.用关键词批注自己的感受,和同桌交流。
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主席想。
悲伤 思念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
签下了字,就意味着……
悲痛 不舍 矛盾
深入探究
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国家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严于律己 一视同仁 伟人胸怀
深入探究
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国家主席,就要搞特殊。
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
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文稿放在上面。
第二天早上,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出去了,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不舍 留恋 心痛
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毛主席的一家,先后牺牲了6位亲人:47岁的弟弟毛泽民、28岁的妻子杨开慧、28岁的儿子毛岸英、29岁的小弟毛泽覃、24岁的堂妹毛泽健、19岁的侄儿毛楚雄。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至于死后是否要把尸体运回家乡安葬,那倒无需考虑,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
那个不眠之夜,毛主席辗转反侧,他拿起笔写下:岸英啊……
拓展说话
岸英的妻子思齐第一次赴朝鲜为岸英扫墓时,此时主席已近七十,他说:“思齐,到了那儿,要告诉岸英:你也是代表我去给他扫墓的。告诉他,我们去晚了。告诉他,我无法去看他,请他原谅。告诉他,爸爸想他,爱他……”
历史上有无数为国捐躯的英雄儿女,你知道哪些故事?结合他们的故事,说说你对“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理解。
1950年11月29日,杨根思和战友们打退了敌人8次连续猛烈的进攻。当增援部队赶来的途中,敌人又发起第9次进攻,40多个敌人爬上阵地。
已经身负重伤的杨根思毅然抱起一个5公斤的炸药包,拉燃导火索,纵身向敌群冲去,炸死了爬上阵地的敌人,用生命保住了小高岭阵地,为夺取第二次战役胜利立下卓越功勋,自己壮烈牺牲,时年28岁。
魂魄托日月,肝胆映河山。
桃花红雨英雄血,碧海丹霞志士心。
诗句
名言
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青山处处埋忠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集中识字,认识“彭、拟”等9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理解并读写“拟定、参谋”等词语。
2.通过默读课文,梳理条理,能概括课文两部分的内容。
3.通过借助关键词,小组合作等方式,品读人物动作、神态、语言的语句,体会毛主席忽闻噩耗,痛苦的内心情感。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课题质疑
1.初识毛泽东
出示毛泽东照片,说到毛泽东,你最先会想到的就是?他是一位伟大的领袖,是新中国的第一位国家主席。
其实,毛主席还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大诗人。“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都是他的经典诗作。
除此之外,他还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家,是他指挥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取得了强渡乌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胜利,是他在解放战争时期。有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身份,那就是一个孩子的——父亲。
2.初识课题
出示“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知道他的意思吗?
青山上到处都可以埋葬尸骨,何必要用马革裹着尸体运回家乡呢?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
这句诗出自清代诗人龚自珍的《已亥杂诗》,毛主席用这两句诗表达什么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毛主席的内心,去了解这两句诗背后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的两个部分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2.检查字词,纠正读音
(1)指名读,强调易错字“拟”,注意与“似”区分,“踌躇”都是翘舌音。“锻炼”偏旁不同。“眷”下面是“目”。
联系课文理解“踌躇”的意思是犹豫。理解“黯然”,由“阴暗无光”引申为“心情低落的样子”。
3.了解背景,梳理内容
在梳理课文内容之前,你注意到课文中的这封电报了吗?
什么是抗美援朝,我们通过一段资料了解七十年前的那段历史。这是一场不得不打的战争,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抗美援朝不仅仅是帮助朝鲜人民赶走侵略者,更是为了保家卫国,使日本、美国和苏联不敢轻易忽略我们的存在,贸然进犯。
而在这场战争中,毛主席的长子毛岸英第一个参军。那这封电报给日夜牵挂朝鲜战场的毛主席带来了怎样的消息呢?岸英牺牲。依据这封电报,我们可以把第一部分归纳为(板书:岸英牺牲 万分悲痛)。
根据这样的方法,请同学们默读第二部分,想想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这一部分主要写主席面对是否把毛岸英的遗骨运回祖国,进行了艰难的抉择,用小标题可以归纳为,(板书:如何安葬 艰难抉择 )。
三、品读细节 体会常人情感
1.为什么毛主席会如此悲痛,为什么他的抉择如此艰难,作者又是怎么把主席的悲痛和抉择的艰难描写出来的?默读课文第一部分,用笔圈出描写毛主席语言、动作、神态的词,体会他的内心世界,并用关键词批注你的感受。
2.同学们不约而同都关注到了这三句话。
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
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
“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这三句话让我们感受到主席失去儿子内心很痛苦。此时它是一位父亲。(板书:父亲)作者又是通过哪些关键词表现这位父亲此时的悲痛呢?(板书:悲痛)
3.从“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的动作中体会到毛主席失去了最心爱的孩子,他茶饭不思,心如刀绞。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这句话。
4.毛主席虽然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但他内心却是如潮水般汹涌澎湃,往事历历在目,他想起了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他送到毛主席身边。后来岸英去苏联留学,回国后毛主席又亲自把爱子送到农村锻炼。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
从反问中体会到毛主席心中不愿意相信。谁能读出毛主席此刻的难以接受不肯相信。
岸英是毛主席的长子,毛主席在他的身上倾注了无限的父爱。他渴望儿子成才,渴望与儿子相伴,可聚少离多,颠沛流离的生活使他不能如愿!(引岸英的生平资料)
这就是毛岸英,他幼年丧母颠沛流离,长大后出国留学与父亲聚少离多。想象他每一次分别后,两个人见面会是怎样的情景呢?
小时候,他经历被捕和流离的生活,当被送回主席身边时,主席——
读书时,他去苏联留学多年,当从苏联回来时,主席——
长大后,他去农村锻炼,当有机会回来看望主席时,主席——
这一张张图片向我们展现了父子俩每次见面时的温馨时刻。父子情深,可再也不能相见了。作为父亲,此刻除了悲痛,他的内心此时还有哪些复杂的情感?愧疚。
5.想着想着,他紧锁起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道——
想一想,他在情不自禁地喃喃什么?
他在心中一遍又一遍呼唤毛岸英的名字,他多么希望消息不是真的,希望岸英能回到身边。此时的毛主席,他不是伟大的领袖,不是军功卓绝的军事家,不是才华横溢的大诗人,他仅仅只是一位痛失爱子的父亲。可他却没有痛哭流涕,而是——师引读关键语句。
在紧缩的眉头,喃喃自语中我们感受到他此时是多么希望再见儿子最后一面呀,多么想让儿子的遗体归来安葬!那这个愿望能实现吗?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抓住关键语句,通过语言、动作、神态体会毛主席的内心世界。
第二课时
1、 聚焦关键,体会伟人胸怀
第一部分我们抓住对主席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感受他内心深沉的情感。接下来大家默读第二部分,再次勾画毛主席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并体会感悟其中的情感。先自学,然后小组讨论交流。
1.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
此时,他是一位——父亲,从“强忍”两字可以看出主席对儿子牺牲的无限悲伤,“眷恋”体现了主席对儿子的思念之情。毛主席此刻内心还有什么感受?作为父亲,想让儿子回到祖国。可是——
2. 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毛主席签字的一瞬间,毛主席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那神情分明在说,难道岸英真的回不来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
签下了字,就意味着什么?通过“踌躇”我们体会到毛主席内心的矛盾。朗读体会毛主席的悲痛、不舍和矛盾。
3.如此不舍,毛主席为什么最后决定让毛岸英安葬在朝鲜呢?
“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此时,他还是?(板书:领袖)作为常人,作为父亲,他想见见儿子的遗骨。作为领袖,他不能给自己的儿子搞特殊,他具有博大的胸怀。(板书:胸怀)
严于律己、一视同仁,这就是毛主席的伟大胸怀。岸英从小受尽苦难,作为父亲,他多想岸英能魂归故里,可是想到那么多牺牲的战士,他们的父母也无法见到自己的儿子,他毅然决然地说道——哪个战士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国家主席,就要搞特殊。
岸英在世时,父子俩聚少离多,现在还要让他永远留在朝鲜,他多么内疚,可是想到那么多牺牲的战士都长眠在朝鲜,他毅然决然地说道——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
岸英牺牲的时候不到30岁,他多么心疼啊,可是想到朝鲜人民,他们把志愿军战士当成了自己的亲人,想到这里,他毅然决然地说道——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4. 主席黯然的目光转向窗外,右手指指写字台,示意秘书将电文稿放在上面。
当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由毛泽东签字时,他又迟疑了,“黯然的目光”,这是只有经历过悲痛的人才会有的神情,“转向窗外”、“指指写字台”、“示意”,这一连串的动作表现出他此时仍然沉浸在对爱子的无限思念中。而一签字,就意味着毛泽东永远也见不到自己的爱子了,岸英将永远留在了异国他乡,真是落笔千钧啊!
5. 毛主席出去了,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被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
这一夜毛主席是怎么度过的,我们不知道。尽管心如刀绞,尽管有太多的不舍,尽管枕巾被打湿,他最终选择以国家大局为重,将儿子永远的留在了朝鲜。
其实在主席的革命生涯中牺牲的一共有6位亲人。而这些浴血奋战的英雄儿女葬身朝鲜,他们的牺牲不就是那句:“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革命者既然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祖国,至于死后是否要把尸体运回家乡安葬,那倒无需考虑,即使长眠于异国的土地上又有何妨。这既是对毛岸英和其他志愿军烈士的高度评价,又表明了主席对儿子遗体安葬问题的态度,将儿子葬于朝鲜,充分显示了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博大胸怀。
这就是毛主席,一个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主席,一个曾经带领红军顺利完成两万五千里长征的主席,一个曾经面对强敌临危不惧的主席,这样无畏的他竟然流泪了。也许这恰巧验证了“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透着这被泪水打湿的枕巾,我们仿佛看到了夜深人静时,一位慈爱的父亲辗转反侧,久久不能入睡。请用我们学习的描写人物内心的方法,以“那个不眠之夜,毛主席辗转反侧,他拿起笔写下:岸英啊……
2、 拓展资料,深化情感
1.通过大家的想象,我们走进了毛主席的内心世界。丧子之痛,伤心欲绝,这是寻常父亲的人之常情。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将儿子安葬于朝鲜,这是伟人的宽广胸怀的见证。
2.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他把对儿子的爱藏在心里,当毛岸英的妻子奔赴朝鲜为他扫墓的时候,毛主席这么对刘思齐说——
3.历史上有无数为国捐躯的英雄儿女,他们身上有哪些故事,也让你感受到“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呢?
讲述杨根思的英雄事迹。1950年11月29日,杨根思和战友们打退了敌人8次连续猛烈的进攻。当增援部队赶来的途中,敌人又发起第9次进攻,有40多个敌人爬上阵地。已负伤的杨根思毅然抱起一个5公斤的炸药包,拉燃导火索,纵身向敌群冲去,炸死了爬上阵地的敌人,用生命保住了小高岭阵地,为夺取第二次战役胜利立下卓越功勋,自己壮烈牺牲,时年28岁。
播放长津湖战役幸存老兵对冰雕连的回忆视频。魂魄托日月,肝胆映河山。桃花红雨英雄血,碧海丹霞志士心。让我们记住这些英雄的名字,最后再读: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板书设计:
青山处处埋忠骨
父亲 情感
领袖 胸怀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1张PPT)
诗人
军事家
国家领袖
青山处处埋忠骨,
何须马革裹尸还。
——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一
青山处处
埋忠骨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十课
执教人:张老师
第一课时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想想课文的两个部分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初步感知
拟定 参谋 损失 锻炼 眷恋
奔赴 特殊 尊重 踌躇 黯然
拟——似
锻——段
炼——练
眷——卷
眷恋 犹豫不决
踌躇 情绪低落、心情沮丧
黯然 深切地留恋
chú
chóu
àn



1
2
3
4
5
6
7
8
9
梳理内容
我们今日7时已进入防空洞,毛岸英同3个参谋在房子内。11时敌机4架经过时,他们4人已出来。敌机过后,他们4人返回房子内,忽又来敌机4架,投下近百枚燃烧弹,命中房子,当时有二名参谋跑出,毛岸英及高瑞欣未及时跑出被烧死。其他无损失。
关注电报
1.1945年8月8日,朝鲜半岛分裂,以北纬三十八度线为界。
2.1950年6月25日,朝鲜人民军南进作战,朝鲜战争爆发。
3.1950年9月15日,美军第十军在朝鲜半岛仁川登陆。
4.1950年10月8日,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
5.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司令的率领下赶赴朝鲜战场。
6.1953年7月27日,战争双方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历时2年零9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宣告结束。
历史背景
中国人民志愿军伤亡36万余人,有名字记载的有183108名,大约有18万安葬在朝鲜。
岸英牺牲 万分悲痛
梳理内容
如何安葬 艰难抉择
品读细节 体会常人情感
1.默读课文第一部分,用笔圈出描写毛主席语言、动作、神态的词,体会他的内心世界。
2.用关键词批注自己的感受,和同桌交流。
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
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
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
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
“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
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作者是通过哪些关键词表现毛主席此时的悲痛呢?
深入探究
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
悲痛万分 食不下咽
当年,地下党的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岸英,把他送到毛主席身边。后来岸英去苏联留学,回国后毛主席又亲自把爱子送到农村锻炼。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
难以接受
不肯相信
本名远仁,是毛泽东与其妻子杨开慧的长子。
1930年,母亲被逮捕,8岁的毛岸英也被一同抓进监狱。母亲牺牲后,和弟弟流浪街头。
1936年,地下党安排毛岸英和弟弟毛岸青到苏联学习,参加了苏联卫国战争。
1946年,毛岸英回到延安,回到了阔别19年的父亲身边。
1947年,毛主席安排毛岸英到农村锻炼。
1950年,主动要求赴朝鲜参战,任俄语翻译兼机要秘书。
毛岸英
(1922年10月24日-1950年11月25日)
小时候,他经历被捕和流浪的生活,当被送回主席身边时,主席——
长大后,他去苏联留学多年,当从苏联回来时,主席——
回国后,他去农村锻炼,当有机会回来看望主席时,主席——
想象说话
父子情深
“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愧疚自责 心如刀绞
从见到这封电报起,毛主席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接着一支地吸着烟。
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的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
“岸英!岸英!”毛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课时练
第一课时
一、读一读,给加粗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朝(cháo zhāo)着父母,她挥了挥手。虽然有些眷(juàn jüàn)恋,但她还是下定决心去偏远地区工作,以锻(düàn duàn)炼自己的意志。
二、把词语和相应的意思用线连起来。
拟定 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的声音。
喃喃 起草制定。
踌躇 意思是指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也做思量、考虑的意思。
黯然 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
三、彭德怀拟定电报中,牺牲的是( )和( )。其中,( )是( )的儿子,他最后被安葬在了( )。
【答案】
一、朝(cháo) 眷(juàn) 锻(duàn)
二、拟定:起草制定。
喃喃: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的声音。
踌躇:意思是指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也做思量、考虑的意思。
黯然: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的样子。
三、毛岸英 高瑞欣 毛岸英 毛泽东 朝鲜
第二课时
一、照样子写句子。
例:这难道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这是伟大的奇观。
1.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
2.他们就不想再见一见儿子的遗容吗?
三、阅读课文选段,完成练习。
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岸英奔赴朝鲜时,他因为工作繁忙,未能见上一面,谁知竟成了永别!“儿子活着不能相见,就让我见见遗骨吧!”主席想。
然而,这种想法很快被打消了。他若有所思地说道:“哪个战土的血肉之躯不是父母所生,不能因为我是国家主席,就要搞特殊。不是有千千万万志愿军烈士安葬在朝鲜吗?岸英是我的儿子,也是朝鲜人民的儿子,就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吧。”
1.从第一段能感受到毛泽东对爱子的 ;从中你体会到毛泽东是一位 的父亲。
2.这段话是通过对人物的 描写,来表现毛泽东的心情的。
【答案】
一、1.他们的父母非常悲痛。
2.他们很想再见一见儿子的遗容。
二、1. 无限眷恋 普通
2.这段话是通过对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来表现毛泽东的心情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