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第4章第3节 生态工程——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第一课时) 课件(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第4章第3节 生态工程——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第一课时) 课件(共3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1-12-07 22:24: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第3节 生态工程(第1课时)
第4章 人与环境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筹办过程中,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是一个重要建设项目。公园所在地原来主要是普通村落和农田。2002年招标设计,2005年开工建设,2008年建成。公园建设坚持“绿色奥运”的理念,充分利用了原有地貌和植被,采用了营造近自然林系统、废物资源循环利用等多项生态技术。例如,公园的水系建设采用了雨水收集、污水利用、中水净化、智能化灌溉和生态防渗等环保技术。
1.农田弃耕后,在自然状态下也可以演替为森林,为什么还要人工造林呢?
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俯瞰
弃耕的农田在自然状态下演替为森林需要经过数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而利用生态工程原理进行人工造林,可以缩短建设周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生态效益。
【问题探讨】
2.为什么要先做森林公园的整体设计再开工呢?
3.公园建设为什么要充分利用原有的地貌和植被,营造近自然林系统呢?
建设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是涉及生态学、工程学、系统学、经济学等多学科的原理和方法的系统工程,要综合考虑诸多方面的因素,而且建设成本较高,在开工前做好整体设计可以保证工程建设的合理性与可实施性,也可以有效控制建设成本和后续维护成本,避免不必要的浪费,提高生态效益。
生态工程的建设要顺应自然,即合乎自然规律。自然的地貌和植被,是自然选择、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结果,充分利用原有的地貌和植被有利于该公园的可持续发展,并且会减少人力和物力的投入。
【问题探讨】
第3节 生态工程
一.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第4章 人与环境
以上这样的生产方式,已经严重影响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必须符合生态学规律。改变“人类能征服自然”的错误观念,旨在解决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问题的一门新学科——生态工程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
一. 关注生态工程建设
1.生态工程的概念:
指人类应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人工生态系统进行__________________,或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了_____________,从而_____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促进人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系统工程技术或综合工艺过程。
分析、设计和调控
生态学和系统学等学科
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修复、重建
改善生态环境
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一. 关注生态工程建设
3. 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
遵循生态学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是一类少消耗、多效益、可持续的工程体系。
4. 生态工程的优点:
2. 生态工程建设的原因:
毁林种地,围湖造田,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农业生产方式, 以及工业的迅猛发展, 正在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
二. 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二. 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生态工程以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功能为基础, 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生态学基本原理。
自组织
自我调节
整体
循环
协调
自生
二. 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1.自生:
在生态系统中由__________而产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1)概念:
生物组分
自组织
自我优化
自我调节
自我更新
维持
(2)理论基础: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①个体水平:
生物能够进行新陈代谢、再生更新等
②系统水平:
生物之间通过各种相互作用(特别是种间关系)进行自组织,实现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形成有序的整体。
(3)应用:
①在生态工程中有效选择生物组分并合理布设(适当提高生物多样性);
例如,在湿地修复过程中,应该选择污染物净化能力较强的多种水生植物,还需要考虑这些植物各自的生态位差异,以及它们之间的种间关系,通过合理的人工设计,使这些物种形成互利共存的关系。
(3)应用:
②需要创造有益于生物组分的生长、发育、繁殖,以及它们形成互利共存关系的条件。
例如,在湿地生态工程中,通过移除湖泊、河流中富营养化沉积物和有毒物质, 降低水体污染物, 增加水体溶氧量,可以改善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 从而有利于生态系统的自生。
以太阳能为动力,驱动水质循环,进行生态恢复,改善水质
【思考1】为什么提高生物多样性程度,有助于生态系统维持自生能力?
提高生物多样性程度,利用种群之间互利共存的关系,构建复合群落,这样即使某个种群消亡,其他种群也能弥补上来。
考虑生物之间生态位的差异,以及它们之间的种间关系
【思考2】使物种之间形成互利共存的关系应考虑哪些因素?
二. 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指在生态工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既保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保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循环
促进系统的物质迁移与转化
各个环节物质迁移顺畅
主要物质或元素的转化率高
(1)概念:
(2)理论基础: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功能
(3)特点:
实现物质的多级循环利用,废物资源化,减少污染
二. 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4)应用实例:
无废弃物农业
应用原则:
通过系统设计实现不断循环,使前一环节产生的废物尽可能地被后一环节利用,减少整个生产环节“废物”的生产。
人类食品
作物残留

土壤
作物
牲畜
饲料与垫料
人尿粪
养分吸收
沉降物
(雨、雪)
牲畜粪便
人类食品
“无废弃物农业”物质循环再生示意图
有人说,过度从土地索取导致土地退化,是有些古文明中断的一个重要原因,我国几千年的农业发展没有出现这一问题,这是中华文明数千年延续不断的条件之一。你认同这一观点吗?请查找资料,对这一观点作出评析。
认同。历史上美索不达米亚、小亚细亚等地居民毁林造田,使那里成为不毛之地,而中华文明在“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等生态智慧和“仁民爱物”“民胞物与”等生态伦理的指导下,生生不息、源远流长。
二. 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3.协调
是指在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
(1)概念:
生物与环境
生物与生物
协调与适应
(2)实例:
①只适宜种植灌木和草本的西北建造防护林被硬性规定种植杨树,导致一些地区种植的防护林成了“灰色长城”。
②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
③水体富营养化。
二. 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3)理论基础:
处理好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的协调与平衡,需要考虑环境容纳量。如果生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承载力的限度,就会引起系统的失衡和破坏。
2021/12/6
从协调原理出发,想一想,在我国西北地区进行防护林建设,应选择哪些树种?如果在该地区发展畜牧养殖业,你认为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我国西部地区缺雨干旱,土壤较为贫瘠,应该选择适合当地自然环境条件的树种,如沙棘、山杏、刺槐、小叶锦鸡儿等。在西北地区发展畜牧养殖业,应该注意牲畜数量不能超过草地的承载力。
二. 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4.整体
系统建设以整体观为指导,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仅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更要考虑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
(1)概念:
进行林业工程建设时,一方面号召农民种树,另一方面考虑农民的生活问题。
(2)实例:
二. 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
(3)理论基础:
(1)遵从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各组分之间要有适当的比例,不同组分之间应构成有序的结构,通过改变和优化结构,达到改善系统功能的目的。
(2)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仅要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更要考虑经济和社会等系统的影响力。
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
(3)意义: 只有应用整体性原理,才能统一协调当前与长远、局部与整体、开发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保障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小结: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理论基础 意义 实例
自生 自组织、自我优化、 自我调节、自我更新 和维持 实现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协调,形成有序的整体 湿地生态工程建设有效选择生物组分、合理布设,并创造有利条件
循环 物质循环 通过系统设计实现循环,使前一环节产生的废物尽可能被后一环节利用,减少整个生产环节废物的产生 无废弃物农业
协调 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适应 生物数量不超过环境承载力,避免系统的失衡和破坏 西北地区的防护林建设出现的问题
整体 社会、经济、自然构成的复合系统 统一协调各种关系,保障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林业建设中自然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的关系问题
核心词
提高生物多样性,创造有益于生物形成互利共存关系的条件
物质循环
无废弃物
各组分之间要有适当的比例,自然(生态)、经济、社会结合
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协调,考虑环境容纳量
【现学现用】
【检测】写出下列例子主要涉及到的生态工程原理
①沼气池——遵循了______原理
②在人工林增加植被层次——遵循了_______原理
③“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______原理
④前面造林,后面砍树——违背了_____原理
⑤草原确定载畜量,不能过度放牧——遵循______原理
⑥湿地破坏——违背了______原理
⑦减少污水排放,治理湖泊——遵循了______原理
⑧引入物种时考虑是否适应环境——遵循______原理
⑨引入水葫芦泛滥,导致多数生物死亡——违背了_____原
理和_____原理
循环
自生
循环
整体
协调
自生
自生
协调
自生
协调
分析生态工程案例中的原理和应用
明清时期,我国南方长江三角洲、
珠田江三角洲低洼内涝积水地或河网
发达地区的先民们,就探索出一种桑
基鱼塘的农业生产模式:陆基种桑、
桑叶饲蚕、蚕沙喂鱼、塘泥培桑。这
样可以将陆地种植与鱼塘养殖结合起
来,把原本割裂的生产系统通过优化
组合,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根据同样
的原理,甘蔗种植也可以与养猪、养
鱼结合在设计桑基鱼塘时,要考虑合
适的陆地与水面的配比,需要考虑栽
种作物与养殖动物的关系。例如,地
基和鱼塘的面积比例是“三比七”或
“四比六”,即大部分采取“三基七水”
或“四基六水”的比例。
分析生态工程案例中的原理和应用
池塘养鱼,也应综合考虑不同鱼
种的关系,根据淡水鱼在自然环境中的
混合生长状态,实行以四大家鱼为主的
多鱼种混养模式,让镰鱼、链鱼、草鱼
草鱼、镀鱼、鲤鱼、鲫鱼等各种鱼类都
有生存的机会和空间。
运转良好的桑基鱼塘,可以做到物
质的循环再生利用。种桑养蚕,蚕沙
(蚕粪便)本是废弃物,如果不经处理直
接堆放在室外,不但会腐烂变质污染环
境,而且可能通过鸟、昆虫的携带造成
交叉感染,导致家蚕疫病大爆发。桑基
鱼塘将蚕沙由废弃物变成了渔业生产的
饲料。
桑基鱼塘
1.尝试画出桑基鱼塘中的食物链。
2.桑基鱼塘应用了生态工程的哪些基本原理?
桑树→蚕;甘蔗→人;甘蔗→猪→人;虽然用蚕沙喂鱼,但池塘中还可能存在如下食物链:浮游植物→鱼;浮游植物一浮游动物→鱼。
自生:桑基鱼塘中的生物组分通过合理布设,互利共存,实现了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形成了可以自我维持的有序的整体。
循环:“陆基种桑、桑叶饲蚕、蚕沙喂鱼、塘泥培桑”这样的农业生产模式维持着高效的物质循环。
协调:所选择的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达到了协调和平衡,例如,桑和甘蔗适应我国南方温暖湿润的气候;四大家鱼混养充分利用了群落的空间结构;桑叶饲蚕,利用了种间关系,但养殖的蚕的数量没有多到危及桑的存活;等等。
分析生态工程案例中的原理和应用
2021/12/6
3.当桑叶价格高,卖桑叶比卖鱼更合算时,当地农民会将蚕沙用作桑树的肥料,而不是喂鱼。由此可以看出,生态工程建设除了要考虑生态学、工程学原理,还需要关注什么?
整体:桑基鱼塘在设计时,陆地与水面配比合理,各组分的搭配与比例适当,结构有序,形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桑基鱼塘将原本割裂的生产系统优化组合,能够发展多种经营,为农民创造收入,是结构优化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
还需关注经济学原理,要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分析生态工程案例中的原理和应用
1.“陆基种桑、桑叶饲蚕、蚕沙喂鱼、
塘泥培桑”
主要遵循了_____原理;
2.“所选择的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
境达到了协调和平衡,例如桑和甘蔗
适应我国南方温暖湿润气候”
主要遵循了_____原理;
3.“在设计桑基鱼塘时,要考虑合适的陆地与水面的配比”
主要遵循了_____原理;
4.“四大家鱼混养模式,通过合理布设,让各种鱼类都有生存的机会和空间” 。 主要遵循了_____原理;
循环
协调
整体
自生
【检测】下图是某生态农场以沼气为纽带,联动农作物种植、蚯蚓养殖、养鱼、养鸡、养鸭等产业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态农场实现了生活垃圾、动物
粪便、沼渣和沼液的充分利用,利用了
生态学的_____原理。
(2)养鱼场的池塘不用换水,池底干干
净净,每天只需补充蒸发水,所有生物
正常生存,说明该池塘具有___________
能力。
(3)该生态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循环
自我调节
减少污染
废物资源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