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部分地区
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精选汇编
写作专题
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四、写作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读书,就是一场场美丽的遇见。在必修上语文教材的学习中,我们曾遇见独立在橘子洲头“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少年毛泽东,遇见行走在乡野间“喜看稻菽千重浪”的袁隆平,遇见站立在柜台后“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的张秉贵,遇见屹立在高原上“立心天地厚”的钟扬,我们还穿越千年与曹操、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诗意地相逢。这一次次的相遇,必会激起情感的浪花,或同情他们的遭遇,或羡慕他们的生活,或崇敬他们的精神……
请以“假如我与________生活一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从材料中自选一位人物,写在标题中,将题目补充完整;②展开想象,叙述你和他(她)在一起的故事,写出人物的风貌和你的情感;③中心突出,叙述详略得当,细节具体生动。
甘肃省靖远县部分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古人注重对人性的思考。《三字经》中的“人之初,性本善”,大家耳熟能详。《二程遗书》认为:“荀子极偏颇。只一句‘性恶’,大本已失;杨子虽少过,然已自不识性,更说甚道?”意思是说,认为“性恶”,就失去了根本;而不识“性”,即使行为无过错,也失去了说“道”的资本。
在人生成长的过程中,你是怎样认识人性的?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情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报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甘肃省庆阳市六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秋天是一个绚烂多彩的季节,秋天是沉甸甸收获的季节,秋天是天朗气清的季节。秋天是“无边落木萧萧下”,秋天是“我言秋日胜春朝”,秋天带给人们的是无穷的遐想……
面对秋天,你有怎样的经历和感触,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四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七、作文 60分
2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2021年2月25日,张桂梅当选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她含辛茹苦、积极筹建免收费用的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十二年来,她坚守在大山深处,拖着病躯走过11万公里的家访路,换来一千多名女孩的求学坦途,换来一千多个家庭命运的改变。
材料二:张桂梅给她的毕业学生们定了个不成文的规矩:毕业以后不准回来。她说一走不回头才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去!离开大山的孩子们,在大山之外看到了更广的天地。
这在社会上引发了热议。有人认为“坚守比离开更重要”,有人认为“离开比坚守更重要”。如果你是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的学生,受母校恩泽你走出了大山,毕业以后你即将面对“坚守还是离开”的抉择,你将怎么做呢?
要求:自选立场;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甘肃省武威市七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九、材料作文(共60分)
2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们用眼睛看他人、看世界,却无法直接看到完整的自己。所以,在人生的旅程中,我们需要寻找各种“镜子”、不断绘制“自画像”来审视自我,尝试回答“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等重要的问题。
当我们迈过初中,来到高中,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定有自己的规划与思考。希望你写一则发言稿,主题是“如何为自己画好像”,与班级同学讨论,分享。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四、写作
23.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作文
“念想儿”,是指带有感彩的纪念物。曾经的一颗棒棒糖是一种念想儿,回味的是小时候的记忆和味道;一张毕业照是一种念想儿,凝聚了美好的友谊和记忆;一枚奖牌是一种念想儿,见证了追求中的拼搏与汗水……念想儿,承载着一段回忆,一段深情。
请以“念想儿”为话题,自拟标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立意积极向上,写出真情实感,叙事符合逻辑,有细节,有描写,不少于 800 字。
甘肃省部分地区
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精选汇编
写作专题
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四、写作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读书,就是一场场美丽的遇见。在必修上语文教材的学习中,我们曾遇见独立在橘子洲头“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少年毛泽东,遇见行走在乡野间“喜看稻菽千重浪”的袁隆平,遇见站立在柜台后“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的张秉贵,遇见屹立在高原上“立心天地厚”的钟扬,我们还穿越千年与曹操、陶渊明、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诗意地相逢。这一次次的相遇,必会激起情感的浪花,或同情他们的遭遇,或羡慕他们的生活,或崇敬他们的精神……
请以“假如我与________生活一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从材料中自选一位人物,写在标题中,将题目补充完整;②展开想象,叙述你和他(她)在一起的故事,写出人物的风貌和你的情感;③中心突出,叙述详略得当,细节具体生动。
【答案】例文
假如我与陶渊明生活一天
如果可以,我想和陶渊明生活在一起。
那会是一个晴朗的秋日,屋旁一盆盆菊花又灿然开放,背后的山是一片片枫叶的红和银杏的黄。在不知谁家的鸡高鸣三声后,我迎着晨光迈出屋门,陶潜已在那侍弄他的花草了。虽不是名贵的牡丹,也不是娇嫩的百合,但这馥郁的黄到给这淡凉的秋平添了些许生机。已是立了秋,早起难免微凉。他着一身月白色长袍,袖间还有一个不太显眼的补丁。见我,微笑问我想吃什么,我说都可。他便从旁边田垄中摘了些青菜,鲜翠晶莹,还有一滴羞于见人的秋露刚从它身上钻进菜心。早饭很简单,没有精致的三盘五碟,却让人感觉平淡又温暖。
我陪他到南山下去,那有一块空地,他戏称为“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地里荒芜但并不衰败,他拿着镰刀除草,我就抱了一竹简在树下看。偶尔抬眼,瞥见他满足的微笑。或许是因为曾在官场任职,抑或是书卷气太浓郁,只一眼便觉得他与其他农民都不一样,即使是下田务农,也没有那种烟火气息。他除好草,走到我身边坐下,回忆起往日时光,不禁感慨,吟诵起今日新作。他声音字正腔圆,诗也是淡淡的不加修饰,虽都是平日生活,但却不乏味可陈,别有一番趣味。
正午,我们步行回家,于草屋前啜二两小酒。他此生最爱的便是菊与酒。喝了酒的他脸色微红,言语尚且清晰,畅想着未来可以在窗外挖一个小池塘,在屋后种一些竹子。远处传来几声不甚清晰的狗吠,像是见到主人的欢欣。小憩片刻,他带我去南山上赏秋景。我从未去过那山上,便免不了期待一番。走出小院,他突然返身,片刻后捧了一件裘衣出来,披到我身上。他总是这般细致。山上有一亭,视野极佳,遍览美景。我感慨如此美景竟无人知晓,真为世人之一大遗憾。他笑而不语,转带我到一枫林中,那满树耀眼的,炽热的红,与远于山外看的决然不同。满眼是红,铺天盖地的红。这秋,竟如此浓郁绚烂!
不知何时,晚霞爬上云头。是时候该回去了,他说。我与他并肩走,从炽热的红走到浓郁的黄,再到茂密的绿。有了那霞光,枝头蹦跳欢歌的鸟都披了一层美丽的光晕,身边的陶潜,更是笼罩在那柔光中。
夜晚,我躺在树间的吊床上,看着那波光流转的星河,伴着那轻柔的夜风,不舍合眼。陶潜坐在小桌旁,细细说着什么,我想听清,却发觉他正变得透明。再一晃眼,我正躺在自家的床上,熟悉的天花板,熟悉的床被。起身推开窗,多日阴沉的天却突然放了晴,星星格外眼熟。我忆着那梦,竟连细节都那么真实。
如果,我能重返时间长河,选择出生的年代,我一定会去和陶渊明生活在一起。南山,东篱,新开的菊花,红透的枫林,一两首即兴的小诗,一个挥锄铲草的身影,一间温暖的草屋,一场闲适恬淡的人生。
我想,这就够了。
甘肃省靖远县部分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古人注重对人性的思考。《三字经》中的“人之初,性本善”,大家耳熟能详。《二程遗书》认为:“荀子极偏颇。只一句‘性恶’,大本已失;杨子虽少过,然已自不识性,更说甚道?”意思是说,认为“性恶”,就失去了根本;而不识“性”,即使行为无过错,也失去了说“道”的资本。
在人生成长的过程中,你是怎样认识人性的?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情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报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人性的光辉
人性具有无比强悍的力量,宇宙间没有任何的力量能比它强大的。它,就是人性的光辉。上天是公平的,它给予我们生命,给予我们快乐,但它也给予我们挫折与坎坷。每个人生活的路都不是相同的,所以遇到的困难也是不同的。因而,只要感觉有些差异,结果也许就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创建法兰西第一帝国的拿破伦,拥有众人倾慕的财产权利和荣誉,但他却一直认为生活是暗淡无光的。
美国著名的作家海伦,集盲聋哑于一身,克服重重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然后有感而发:“生命是如此绚丽多彩”。的确,路不同,感觉和结果也不同。
生命的悲惨是我们永远也难以预料的。呱呱落入尘世间的婴孩,也许因深知眼前的磨难袭来,所以流泪不止。但没过多久,他们却又笑了。那是因为他们被周围的“人性的光辉”所照耀,让他们得到了战胜恶魔的自信心,以及勇往直前,奋勇杀敌的力量。
人性的光辉,就像我们所需要的太阳能一样,它们都是为我们提供能量的最终来源。人性的光辉,引导你走向光明的大道,给你指明前进的方向,在道路上为你提供一切所需,伴随你一步一步迈向理想的辉煌。阴暗的天空中,会时而显现着光辉。只要你期盼着它,它就会跟随着你,在你的浸润下,就会变得很亮很亮,以至于能给整个世界带来光明,给整个人类谋来幸福。
司马迁在狱中,写下了传诵千古的《史记》;孙膑在膑刑后,编著了世人钦佩的经典著作《孙子兵法》;勾践卧薪尝胆励精图治数年,终于灭掉吴国;面壁静修的达摩,排除了恶念邪念等外界的一切,终成正果;明太祖朱元璋,乞丐出身胸怀大志,成就帝业。这无不体现了人性的光辉,无不说明人的法力。
人是最高级的动物,人性是最理智最前卫的思想,人性的光辉是最璀璨最耀眼最强悍的力量;所以说,人性的光辉是永远也不会消失的,它是你永恒的动力源泉。人性的光辉啊!你是多么的伟大呀!失望时你给人们的是“山重水覆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快乐时你与我们同乐,痛苦时你和我们共同挺过。
人性的光辉啊!你是理想的基石,你是腾飞的翅膀,没有谁能阻止你向前奋飞的力量!
甘肃省庆阳市六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秋天是一个绚烂多彩的季节,秋天是沉甸甸收获的季节,秋天是天朗气清的季节。秋天是“无边落木萧萧下”,秋天是“我言秋日胜春朝”,秋天带给人们的是无穷的遐想……
面对秋天,你有怎样的经历和感触,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诗意的秋天
几点凄清的冷雨,一缕透骨的凉意,漫山灿烂的金红,早就成了人们眼中的秋。秋,她总是带着离人眼中的悲愁,丰收的万千喜悦,慢慢地盈满众生的视线。
有人说秋是秋高气爽,也有人说秋是愁云惨淡。正因秋,这缕从千百年的诗作中穿越出的精魂,携带了太多墨客的诗情,承载了无数骚人的深意,因而变得幻灭而不可捉摸,它或喜或悲,人们不得而知。有人说,秋,即愁。愁为何物?即是“秋心”。《红楼梦》中有一首《秋窗风雨夕》,乃是贾迎春出嫁后,宝玉再去紫菱洲,满目残荷,深感物是人非所作。洲中暮色秋雨,重露繁霜,残荷纤梗,一派悲凉。现在已至秋,再拿来一读,更能感觉到词中意韵。毕竟是秋,那种沁骨的凉意与春寒却一定大有不同,秋凉使人战战,而春寒能使人感到一丝暖意。古人作诗词,总要心性所至才行。秋天无边萧萧落木,总是带给文人一些莫名其妙的愁绪来。
虽说秋天总有些愁云惨雾凄风楚雨,却也不乏喜悦与收获。不看那些生出来的许多愁,每至金秋,不同的群体总是有不同的景象。农民那一定是忙碌而轻快了,文人一定又从某夜的风雨中汲取些许灵感。学生还是学生,不过又因父母的唠叨而加件外套。秋天总是这样,不冷不热,不悲不喜,云淡风轻,怡然自得。
文似看山不喜平,好文章必有伏笔照应。秋,便是四季这一宏伟篇章中的伏笔。若说春是这篇鸿章的开头,它是万物的起始,一切将于春的手中获得生命而开始繁衍。那么,夏天将是万物生灵茁壮成长的时间,因那夏便是文章的行文。至于秋,万物经历春夏,早已成熟,生命的轨迹已进入下一个阶段。于是秋便将他们送入下一个轮回,那些应该终结的生命,被冷冬接纳,顽强的生命,便要接受冷冬的考验,迎来下一个春天的生机勃发。万物经历了秋,从而能够以更精彩的姿态迎接下一个生命的轮回。
秋,难道不足以成为一处极精彩的伏笔?秋天虽然悲戚,却有始有终地没有招人厌恶,它始终低调沉默着。春天太烂漫,夏天太热烈,冬天太肃杀。而寂寞的清秋,以它特有的魅力,征服了古往今来数不清的墨客。因为它的深度,因为它的从容,因为它的实干。
窗外又见秋风起,独依窗前独我思。秋!
秋天,一个懂得放下的季节
秋季,弥漫着淡然的气息,那是因为她是一个懂得放下的季节。
何为放下?不知大家听说过一个这样的故事没有。古时有一个进京赶考的人叫卢生,他路宿一家酒店,在店家烧黄粱饭时卢生枕着一只瓷枕睡着了,他梦见了自己中举后的荣华富贵,死后一无所有。当他醒来的时候,店家的饭已经煮熟了,卢生大彻大悟,放弃追求荣华富贵,进山修行去。卢生放弃功利而去修行,便是放下。
而秋天,就是那样一个懂得放下的季节。秋天,花草树木几乎都枯萎凋谢了,放眼只有一棵棵光秃秃的树木,和散落一地厚厚的枯叶,但那便是秋天的放下。它们经历了繁花似锦的春,度过了那激情四射的夏,到了寂寥宁静的秋,再转眼便是寒风刺骨的冬。唯有放下那些曾经的故事,才能干净利落地笑对凛冽的日子,迎接来年的春意!
倘若那些花草树木在秋天不放下自己的繁华,自己的青春,已经燃到尽头的生命,又怎么会做着春天的梦想,又怎么会有新的生命呢?它们在秋天选择了放下,选择了恬淡释然,才有新的春天的活力,新的夏天的激情。
秋天,总能看见一排排大雁啸叫着飞向南方,待来年春天时又回来。大雁,是在秋天放下自己春夏时节养成的慵懒与惰性,放下自己曾经生活环境熟悉的地方,飞向遥远的南方去蕴育生命。它们一次次的懂得了放下,才有着天空那翱翔的生灵!
秋天,遍山漫野都是成熟的果实,整个秋天都有淳朴的气息,憨厚老实的农民笑呵呵地将大筐大筐的果实搬回村庄,换来养家糊口的钱。这果树,其实也是一种放下,它们在秋天结出果实,为人类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在获得人类赞许的同时,聪明地繁衍了自己后代。树们用智慧放下了果实成就了人类的温饱,用放下现在来成就未来的生存,让整个秋天又充满生命的气息。
生命的最高境界,莫过于放下一切,淡看一切。而秋天,一个朴实而不朴素的季节,用每一样属于秋天的东西展示着最高境界。一个淡然的气息,一个懂得放下的季节。人生,也是一样需要懂得放下,才能更好的迎接崭新的生活!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四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七、作文 60分
2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2021年2月25日,张桂梅当选全国脱贫攻坚楷模。她含辛茹苦、积极筹建免收费用的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十二年来,她坚守在大山深处,拖着病躯走过11万公里的家访路,换来一千多名女孩的求学坦途,换来一千多个家庭命运的改变。
材料二:张桂梅给她的毕业学生们定了个不成文的规矩:毕业以后不准回来。她说一走不回头才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去!离开大山的孩子们,在大山之外看到了更广的天地。
这在社会上引发了热议。有人认为“坚守比离开更重要”,有人认为“离开比坚守更重要”。如果你是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的学生,受母校恩泽你走出了大山,毕业以后你即将面对“坚守还是离开”的抉择,你将怎么做呢?
要求:自选立场;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离开落于缥缈,坚守方得玉成
张桂梅校长12年坚守大山深处,换来1000多个家庭命运的改变,是当之无愧的国家楷模。在新中国发展史上,还有无数人用行动告诉我们坚守的意义。作为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的学生,我选择坚守。
选择坚守,是因为坚守才是离开的底气。若没有张桂梅校长含辛茹苦筹建华坪女高,哪会有大山的女孩们离开的教育底蕴?若没有张桂梅校长拖着病躯走过11万公里的家访路,哪会有大山的女孩们离开的人生追求?若没有张桂梅校长12年如一日、起早贪黑的坚守,哪会有大山的女孩们离开的希望?这位“崖上的桂,雪中的梅”,坚守在大山深处,成为女孩们离开的人生导师。是她的坚守,换来了我们离开后的幸福人生。
选择坚守,是因为坚守方得玉成。王继才夫妇,三十二年守岛换来国家安宁;毛相林七年开凿绝壁天路,为农民开辟幸福人生路;黄文秀奉献大山,换得脱贫工作再进一步。无数人以坚守换更多人的离开,这不正说明了坚守比离开更重要吗?坚守比离开重要,是因为坚守才是离开的归宿。没有坚守的离开,最终只会落于飘渺,只有坚守才能实现离开的价值与意义。
樊锦诗从未名湖畔离开,前往黄沙漫漫的莫高窟,从青春到白头,她用一生的坚守向父亲、祖国乃至全世界证明,坚守敦煌是人生最不后悔的决定。樊锦诗用她的坚守换来了自我价值的实现与无悔人生。同样,在新冠疫情汹涌来袭时,坚守在武汉一线的医护人员没有离开的怯懦,与疾病抗争到底。许多医疗队员离开自己的家,奔赴前线,坚守前线,彰显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人间大爱。由此可见,坚守是离开的最终归宿,选择坚守,是为了更好地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
有人说,离开比坚守更重要。诚然,离开有其自身的价值,有利于我们看到更广阔的世界,收获更精彩人生。然而,我们要承认,没有坚守作底气,这样的离开终究会落于飘渺。无家可归的离开比坚守更容易做到,也更容易失败。想要真正做到成功的离开,还需要不忘初心的坚守。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新时代唯有更多人的坚守,才能强基固本,提高国家硬实力,书写新时代更加辉煌的篇章。因此,我,像我们的老校长张桂梅老师一样,选择坚守。
甘肃省武威市七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九、材料作文(共60分)
24.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们用眼睛看他人、看世界,却无法直接看到完整的自己。所以,在人生的旅程中,我们需要寻找各种“镜子”、不断绘制“自画像”来审视自我,尝试回答“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等重要的问题。
当我们迈过初中,来到高中,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定有自己的规划与思考。希望你写一则发言稿,主题是“如何为自己画好像”,与班级同学讨论,分享。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本题是一则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1.审材料。
材料中有两个关键词,一是“镜子”,一是“自画像”,表达得非常感性、形象,这就要求考生能够“化实为虚”,理解其具体内涵。镜子有平面镜、曲面镜乃至哈哈镜之分,既可以直观呈现原初的模样,也可以曲线反映客观场景,核心不仅在于镜子本身的质地,更取决于自我本身的认识与善于甄别的眼光。“镜子”可以是自己真实的经历,也可以是听闻的事件;可以是认识的亲人师友,也可以是文艺作品或现实生活中的其他人;可以是自己取得的成绩,也可以是自己遭遇的挫折。“镜子”可以理解为为后浪起示范、榜样、引领作用的偶像、英雄,反观出自我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也可以理解为与自己一起激扬文字、同窗苦读、相伴成长的平辈,映射出自我的劣势与优势;还可以是那些蝇营狗苟、苟活偷生的奸佞之徒,警醒自己不要做怎样的人。总而言之,只要它能引导考生审视自我,任何人事物都可以入诸笔端。“自画像”本意是指艺术家为自己所绘的肖像作品,那么此处,指的是考生对自己的总体认识和自我评价。
明晰了两者,接着要理解材料中给出问题,“尝试回答‘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对此,考生可以谈谈如何全面地认识自我,明确自己高中阶段的学习目标、人生目标,树立怎样的人生观、价值观等。
2.审任务。
“我们迈过初中,来到高中,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定有自己的规划与思考”,这里有明确的写作要求,考生可以结合曾经的历程,袒露心声,展现审视自我的过程,这也是自己回顾过去眺望前路的过程。
“如何为自己画好像”是主题,引导考生树立规划人生的意识,确定理想目标并明晰为之努力奋斗的路径,行文中不可泛泛空谈,要具体谈及方法和策略,既要体现眺望星空的胸怀气魄,还要阐述脚踏实地的奋斗历程。写作的时候,要思考“如何”和“画好”,要切中“为自己”,考生需要在认识自己的基础上思考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如何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
文体上来看,应该是发言稿,要注意发言稿的格式。
立意:
1.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2.生活莫用昏镜,人生岂能自欺。
3.以榜样为镜,书写美丽人生。
4.以己为镜,展开自我批评。
5.发挥内省作用,客观看待自己。
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四、写作
23.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作文
“念想儿”,是指带有感彩的纪念物。曾经的一颗棒棒糖是一种念想儿,回味的是小时候的记忆和味道;一张毕业照是一种念想儿,凝聚了美好的友谊和记忆;一枚奖牌是一种念想儿,见证了追求中的拼搏与汗水……念想儿,承载着一段回忆,一段深情。
请以“念想儿”为话题,自拟标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立意积极向上,写出真情实感,叙事符合逻辑,有细节,有描写,不少于 800 字。
【答案】例文:
念想儿——老屋
想念像是一杯苦茶,带着记忆的苦涩,却却又飘着思念的醇香,让人像是醉在水墨画。
我的念想儿是老屋。
从我记事起,我就和爷爷奶奶住在老家的大房子里,因为妈妈是为教师,工作太忙,没空带
我。所以,我幼时的记忆就像一道填空题,爷爷、奶奶、老屋是三个正确答案,把记忆塞得满满当当。
记忆中的老屋不老,只是它太大了,就像长了好多年似的,幼时的我总是这样想。爷爷奶奶总嫌它太大,进进出出都好麻烦,但我却顶喜欢,因为有了足够大的空间供我玩要。现在还记得,幼时的自己浑身都消耗不尽的力气,从东跑到西,从前跑到后,就连喝口水都要跑个马拉松。奶奶总说我没事瞎忙活,我小嘴一噘,依旧我行我素,继续来回奔忙,挥洒汗水,乐此不疲。
记忆中的老屋有许多乐趣。竖起的一个铁架子,我央求着爷爷给我改装成了秋千,之后在
那上面荡啊荡,爷爷奶奶从此都不敢对我放下半颗心,生怕哪天一个不留神摔个嘴啃泥。家里给小狗搭的狗棚,我不知在那儿玩过多少次,只记得小狗不止一次抗议我非法入侵狗宅。爷爷侍弄的一方小花坛,年年落红满地,岁岁凌乱不堪,罪魁祸首谁都知道,特别是老屋一定心知肚明,可我却从未挨过罚,不知道是不是老屋帮我隐瞒了事实真相。还有庭院一角的那颗歪脖李树,到了秋天,被满树的果实压得更弯了,正好到了我力所能及的高度,于是一个个鲜黄鲜黄的李子就全都到我贪吃的嘴巴里啦!我也想分给老屋一点点,可是我又怎么能找到它的大嘴吧?
时间就像一条淙淙流淌的小溪,就连冬天的严寒也无法冰冻住它的脚步。妈妈把我接到了她
的身边,爷爷奶奶又在老屋住了一年,便也来照顾我,老屋先是失去了伙伴,之后便彻底冰冻在那里。
我又回到老屋,它显得老了,失去了往日的生气,大门上挂着一把沉重的大锁,一把锁住了
往日的欢笑,我走进它的怀抱,就像感觉单调的色彩在被一点点抹去,渐渐调制得五彩斑斓,
歪脖李树开始摇动,像是在欢迎我。我站在院子中央,看着夕阳一点一点隐没在那颗树下,天空吞噬掉了最后一抹晚霞,琥珀色的暮霭开始从东方蔓延,我像掉进了一幅巨大的水墨画。
老屋,承载着我儿时的记忆,那是一段无法再回去的过往。人得有个念想儿,念想儿就是我们的根,我们的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