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部分地区
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精选汇编
语言文字运用专题(一)
甘肃省靖远县部分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提起“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不少基层干部可谓苦不堪言。在现实生活中,一些政务APP逐渐变味变样,不仅没有起到提高工作效率的作用,反而占用基层干部大量时间,“压得人喘不过气来”,让广大基层干部对“指尖上的形式主义”____________。形式主义之风为什么总是____________?说到底还是理想信念不坚定,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了问题。所谓“指尖上的形式主义”,( ),实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从根子上只有铸就思想防线,制度防线,才能杜绝各种断的变种、防止形式主义反弹。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在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统筹协调推进下,各地各部门对“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开展了专项整治。事实证明,切实防止形式主义,不能搞____________,不能搞繁文缛节,不能做表面文章。大力弘扬真抓实干作风,推进工作要实打实、硬碰硬,解决问题要____________、见底见效,面对难题要敢抓敢管、敢于担责,才能让更多基层干部真正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咬牙切齿 方兴未艾 花拳绣腿 雷厉风行
B. 深恶痛绝 方兴未艾 歪门邪道 雷霆万钧
C. 深恶痛绝 死灰复燃 花拳绣腿 雷厉风行
D. 咬牙切齿 死灰复燃 歪门邪道 雷霆万钧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虽然披上了高科技的外衣,但其实还是个老问题
B. 虽然还是个老问题,但其实披上了高科技的外衣
C. 即使披上了高科技的外衣,但其实也是个老问题
D. 即使实际是个老问题,但是披上了高科技的外衣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只有从根子上铸就思想防线、制度防线,才能杜绝各种新的变种、防止形式主义反弹。
B. 从根子上只有筑牢思想防线、制度防线,才能杜绝各种新变种、防止形式主义反弹。
C. 从根子上只有铸就思想防线、制度防线,才能防止形式主义反弹、杜绝各种新的变种。
D. 只有从根子上筑牢思想防线、制度防线,才能防止形式主义反弹、杜绝各种新的变种。
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下面是某同学描述故乡变化的文字,请仔细阅读并完成下列小题。
我至今还记得小时候故乡的模样,数十座低矮不一的房屋,在炊烟弥散的树影里错落,根茎般伸延的土路衔连所有的院落;几棵浓荫翳日的榕树屹立村头,一湾沟圳从树旁穿过。村里人总是与缠身的贫穷作战,( )。他们甚至在春意_____的日子里,也无心留意花红柳绿,即使是夜晚,也没有闲心去想一想春天的_____,而是头顶三两疏星,到下弦月映照下的田沟去看水、放水。而今,故乡的变化可谓是_____,最让我高兴的是,故乡开始注意生态保护,花草复萌,疏浚河沟,遍栽的果树,滴翠的竹林。每当我在村头漫步、桥上徜徉;或在亭中流连、塘边沉吟……无不身入、心入,感受每一寸土地呈现的变化。对我自己来说,尽管往事如流水一般过去,但回望故乡人身上_____的不畏艰辛、勇往直前的品格,都激励着我在生活中、在学习上,努力拼搏,争创佳绩。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萦绕 花团锦簇 翻天覆地 凸现
B. 缠绕 姹紫嫣红 判若云泥 凸显
C. 萦绕 姹紫嫣红 翻天覆地 凸显
D. 缠绕 花团锦簇 判若云泥 凸现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们无论白天黑夜,总是把心搁在庄稼中,搁在田野上,搁在泥土里
B. 无论白天黑夜,他们总是把心搁在田野上,搁在泥土里,搁在庄稼中
C. 他们无论白天黑夜,总是把心搁在田野上,搁在庄稼中,搁在泥土里
D. 无论白天黑夜,他们总是把心搁在泥土里,搁在庄稼中,搁在田野上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故乡开始注意生态保护,花草复萌,疏浚河沟,遍栽的果树,滴翠的竹林。
B. 故乡开始注重生态保护,疏浚河沟,遍栽果树,花草复萌,竹林滴翠。
C. 故乡开始注重生态保护,疏浚河沟,遍栽果树,复萌的花草,滴翠的竹林。
D. 故乡开始注意生态保护,花草复萌,遍栽果树,疏浚河沟,竹林滴翠。
20.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戏剧不懂得平静地过日子, , 。 , , , 。
①《雷雨》中,曹禺把20世纪30年代压迫者与被压迫者之间无法调和的阶级矛盾
②它需要不断地掀起冲突的浪潮
③这样,人物的性格就得到了自然的艺术显现
④把两家三十年来错综复杂的血缘关系和爱情纠葛集中在一天的特定环境中
⑤使人物在相互冲突中撞击出性格火花
⑥集中于周、鲁两家的冲突氛围内
A. ②⑤①⑥④③ B. ①⑥②⑤④③
C. ②⑤①④⑥③ D. ①⑤②⑥④③
21. 下面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越陌度阡”,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陌,指东西向的路。阡,指南北向的路。
B. “羽扇纶巾”,这是武将的装束,形容周瑜有武将风度。
C. “江州司马青衫湿”中,“青衫”指黑色单衣。
D. “烽火扬州路”中“路”为宋元时的行政区域,表示行政区域的还有“道”“郡”等。
22. 下列诗句在修辞手法上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B.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C.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D.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甘肃省庆阳市六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我是一支新冠病毒灭活疫苗,( )。你接种过我吗?你了解我的“前世今生”吗?
我,是一个直径约100纳米左右的新型冠状病毒的前世。2019年年末,我开始出现在人类视线中。我不断复制自己,制造了一支邪恶的病毒大军,在世界各地攻城略地。科学家把我从病人体内分离出来,并将我导致的疾病命名为COVID-19。
科学家紧急攻关,在实验室里夜以继日地对我展开密集研究。他们将我放在Vero细胞里培养,并从中选出一株适合制备疫苗的毒株--CZ株。从此,我与我的病毒家族决裂,走上了协功人类抗击疫情之路。在疫苗生产车间,从“孕育”到“出生”,我要经过六大步骤——培养、灭活、纯化、配比、灌装、包装。
从细胞培养到疫苗成品,我经历了漫长的48天。每进入下一个环节前,质检员都会对我进行严格体检。只有每项指标都合格,我才能被允许最终出现在你们面前。冷藏货车将我送到一个接种点,等待接种的人排起长队,有的镇定自若,有的眉头紧锁,但眼眸中都闪烁着坚毅和希望。取出、抽拉、推送,我缓缓进入一个温暖的身体。
再见啦!我将从这里获得新生,一点一滴,为这个世界注入希望和力量!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诞生于疫情肆虐的危急时刻,承载着战胜病毒的殷殷希望,目前正在被人类大规模接种
B. 诞生于疫情肆虐危急时刻,承载着战胜病毒的殷殷希望,目前人类正在大规模接种
C. 在疫情肆虐的危急时刻诞生,承载着战胜病毒的殷殷希望,目前正在被人类大规模接种
D. 在疫情肆虐的危急时刻诞生,承载着战胜病毒的殷殷希望,目前人类正在大规模接种
19.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孕育”“出生”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家》是巴金的代表作,散文《随想录》则是真诚反思“文革”的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B. 好汤得靠“慢火”炖煮,健康要从“细嚼慢咽”开始,“慢”更是对美食品质的保证。
C. 这些带工就亲自或者派人去游说那些无力“饲养”可又不忍让他们的儿女饿死的同乡。
D. 李白崇尚自由,个性浪漫洒脱,于是诗中就有了“白发三千丈”这样极尽夸张的语句。
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正确的句子。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四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六、语言文字应用15分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 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用汗水和鲜血拼出来的。在脱贫攻坚这场 的战役中,共产党员矢志践行初心使命,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奋战在第一线,____。1800多名党员干部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了扶贫事业,用生命和信仰锻造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_____、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铸就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丰碑。( )
《人民的小康》以小切口,实现了大叙事,折射出大道理。全面小康为了人民,全面小康依靠人民,14亿多中国人民共同谱写了属于每个人的时代之歌。它将丰富生动的镜头对准人民群众。从“造血式”扶贫到“输血式”脱贫,拔穷根、奔小康的大剧由故事的颗颗珍珠连通起来。
16.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意气风发 波谲云诡 现身说法 攻坚克难
B. 意犹未尽 波谲云诡 身先士卒 坚贞不屈
C. 意犹未尽 波澜壮阔 现身说法 坚贞不屈
D. 意气风发 波澜壮阔 身先士卒 攻坚克难
17.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一精神丰碑在纪录片《人民的小康》千年梦圆的新时代叙事中定格。
B. 在纪录片《人民的小康》千年梦圆的新时代叙事中,被这一精神丰碑定格。
C. 这一精神丰碑把纪录片《人民的小康》千年梦圆的新时代叙事定格。
D. 纪录片《人民的小康》千年梦圆的新时代叙事中定格了这一精神丰碑。
18.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从“输血式”脱贫到“造血式”扶贫,拔穷根、奔小康的大剧由故事的颗颗珍珠连缀起来。
B. 从“造血式”脱贫到“输血式”扶贫,拔穷根。奔小康的大剧由故事的颗颗珍珠连缀起来。
C. 从“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脱贫,拔穷根、奔小康大剧由故事的颗颗珍珠连缀起来。
D. 从“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脱贫,拔穷根、奔小康的大剧由故事的颗颗珍珠连通起来。
甘肃省武威市七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17. 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 像染过一样
B.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激浊扬清,抨击恶浊的、褒扬善良的
C.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水浅的江底
D.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游泳
18. 下列对句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元和十年”中的“元和”是唐宪宗李纯的年号。所谓“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称,汉武帝首创。
B. “是夕始觉有迁谪意”中的“迁谪”谓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其中“迁”指晋升或调动官职,“左迁”是升职。
C. “江州司马青衫湿”中的“司马”是州刺史的副职,有职无权;“青杉”,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黑色。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
D. “名属教坊第一部”中的“教坊”是古时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舞蹈、百戏的教习、排练、演出等事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说到辛弃疾的笔力多深,是刀刻也罢,血写也罢,其实他的追求从来不是要做一个词人。郭沫若说陈毅“将军本色是诗人”,辛弃疾这个人,词人本色是武人,武人本色是政人。他的词是在政治的大磨盘间磨出来的豆浆汁液。他由武而文,又由文而政,始终在出世与入世间矛盾,在被用或被弃中受煎熬。作为封建知识分子,对待政治,他不像陶渊明那样______,便再不染政;也不像白居易那样长期在任,亦政亦文。对国家民族他有一颗放不下、关不住、比天大、比火热的心;他有一身早炼就、 憋不住、使不完的劲。他不计较“五斗米折腰”,也不怕谗言倾盆。所以随时局起伏,他就大忙大闲,_____,大进大退。稍有政绩,便招谤而被弃;国有危难,便又被招而任用。他亲自组练过军队,上书过《美芹十论》这样著名的治国方略。他是贾谊、诸葛亮、范仲淹一类的时刻______的政治家。他像一块铁,时而被烧红锤打,时而又被扔到冷水中淬火。有人说他是豪放派,继承了苏东坡,但苏的豪放仅止于“大江东去”,山水之阔。苏正当北宋太平盛世,还没有民族仇、复国志来炼其词魂,也没有胡尘飞、金戈鸣来壮其词威。真正的诗人只有被政治大事(包括社会、民族、军事等矛盾)挤压、扭曲、 捋绞、烧炼、锤打时才可能得到合乎历史潮流的感悟,才可能成为正义的化身。诗歌,( ),才能炸响,才能_____,学诗功夫在诗外,诗歌之效在诗外。不但我们承认艺术加上思想的爆发力,更承认艺术本身的魅力。
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浮光掠影 大起大落 忧心如焚 震耳欲聋
B. 浅尝辄止 喜悲交加 忧心忡忡 振聋发聩
C. 浅尝辄止 大起大落 忧心如焚 振聋发聩
D. 浮光掠影 悲喜交加 忧心忡忡 震耳欲聋
20.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也只要在政治之风的怂恿下,才能飞翔,才能燃烧
B. 也只有在政治之风的怂恿下,就能飞翔,就能燃烧
C. 也只有在政治之风的鼓荡下,才能飞翔,才能燃烧
D. 也只要在政治之风的鼓荡下,就能飞翔,就能燃烧
21.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项是( )
A. 不但我们承认艺术本身的魅力,更承认艺术加上思想的爆发力。
B. 我们不但承认艺术加上思想的爆发力,更承认艺术本身的魅力。
C. 我们不但承认艺术本身的魅力,更承认艺术加上思想的爆发力。
D. 不但我们承认艺术加上思想的爆发力,更承认本身魅力的艺术。
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这些年,这座具有红色革命传统的城市,悄然发生了巨变。每一个来过广州、身在广州的人都会感觉到,这座城市正在不断创造新的传奇。
如果登上广州塔,又逢雨后,偌大的城市于________之中,另有一番美景。若是幸运,还能看到彩虹,甚至双彩虹。珠江之上,风起云涌,云层游移,光影明暗,________。街上的行人总是匆匆,人们为了理想与事业而奋斗着。那随处可见的活泼可爱的孩童、朝气蓬勃的少年、充满活力的青年,更让这座城市散发着________的气息。
广州东北部的中新广州知识城很值得走一走。按照国务院关于中新广州知识城的总体发展规划显示,这块占地178平方公里的区域未来将会有超过60多万人生活、作、学习休闲于此。知识就是力量,创新孕育发展,这就是广州的茁壮成长之路。
从化,素有广州后花园之美誉,流溪河畔,芳草萋萋,美丽乡村,如诗如画。米埗小镇、童话小镇、西和小镇、罗洞工匠小镇……如同镶嵌于青山绿水间的一粒粒珍珠。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新时代的广州正建设着一个个诗意栖居特色小镇。徜徉其中,________,可以感到一股劳动气息、工匠精神在小镇的每一个细节里悄然流淌……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云蒸霞蔚 蔚为大观 昂扬向上 怡然自乐
B. 云蒸龙变 蔚为大观 奋发有为 怡然自乐
C. 云蒸霞蔚 叹为观止 奋发有为 欣然自得
D. 云蒸龙变 叹为观止 昂扬向上 欣然自得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按照国务院关于中新广州知识城的总体发展规划显示,这块占地178平方公里的区域,未来将会有60多万人生活、工作、学习、休闲于此。
B. 国务院关于中新广州知识城的总体发展规划显示,这块占地178平方公里的区域,未来将会有超过60多万人生活、工作、学习、休闲于此。
C. 按照国务院关于中新广州知识城的总体发展规划,这块占地178平方公里的区域,未来将会有60多万人生活、工作、学习、休闲于此。
D. 按照国务院关于中新广州知识城的总体发展规划,这块占地178平方公里的区域,未来将会有超过60多万人生活、工作、学习、休闲于此。
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三、语言文字运用(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7-19小题。(9分)
从《孝经》中可以看出,孝道的内涵是有层次性的,而孝道的实践更是_____,针对不同的人,提出不同的规范和标准。如天子之孝是“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天子之孝更重要的是立身为范,以自己_____之孝来带动天下百姓的孝道。诸侯之孝则是“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诸侯之孝在于______、循规守法。这是由诸侯的独特地位决定的,因为他们位高权重,既贵且富,皇帝很难约束到,其他人又无权约束,如果缺乏自我约束力,就很容易造成因“高”而“危”、因“满”而“溢”的局面,最终导致社稷不保。对普通百姓来说,则要简单得多,只要做到“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就行了。因此,职位越高,孝道就越宏大,其价值就越重大,其要求就越严格,就越需要______。( )。个人奋斗的实践路径围绕三大“职责”做基础并统一为一个整体,从而实现从个人心和到群体家和再到天下共和的目标。这是传统孝道最为核心的价值所在。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层次分明 事必躬亲 谨言慎行 以身作则
B.条分缕析 身体力行 履薄临深 挺身而出
C.层次分明 身体力行 谨言慎行 以身作则
D.条分缕析 事必躬亲 履薄临深 挺身而出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是( )(3分)
A.尤为重要的是,中国的传统孝道不但将国家、家庭和个人三者统一了起来,也把岗位职责、家庭职责与社会职责三者统一了起来
B.尤为重要的是,中国的传统孝道不仅将国家、家庭和个人三者统一了起来,而且把岗位职责、家庭职责与社会职责三者统一了起来
C.尤为重要的是,中国的传统孝道不是将个人、家庭和国家三者统一了起来,而是把岗位职责、家庭职责与社会职责三者统一了起来
D.尤为重要的是,中国的传统孝道不仅将个人、家庭和国家三者统一了起来,还把岗位职责、家庭职责与社会职责三者统一了起来
19.文中画横线句子有语病,修改最恰当的是( )(3分)
A.个人奋斗的实践路径以三大“职责”做基础并统一为一个整体,以致实现从个人心和到群体家和再到天下共和的目标。
B.个人奋斗的实践路径围绕以三大“职责”做基础并统一为一个整体的目标,以致实现从个人心和到群体家和再到天下共和。
C.个人奋斗的实践路径以三大“职责”做基础并统一为一个整体的目标,从而实现从个人心和到群体家和再到天下共和的方向。
D.个人奋斗的实践路径以三大“职责”做基础并统一为一个整体,从而实现从个人心和到群体家和再到天下共和的目标。
甘肃省部分地区
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精选汇编
语言文字运用专题(一)
甘肃省靖远县部分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提起“指尖上的形式主义”,不少基层干部可谓苦不堪言。在现实生活中,一些政务APP逐渐变味变样,不仅没有起到提高工作效率的作用,反而占用基层干部大量时间,“压得人喘不过气来”,让广大基层干部对“指尖上的形式主义”____________。形式主义之风为什么总是____________?说到底还是理想信念不坚定,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了问题。所谓“指尖上的形式主义”,( ),实质是主观主义、功利主义,根源是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从根子上只有铸就思想防线,制度防线,才能杜绝各种断的变种、防止形式主义反弹。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在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统筹协调推进下,各地各部门对“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开展了专项整治。事实证明,切实防止形式主义,不能搞____________,不能搞繁文缛节,不能做表面文章。大力弘扬真抓实干作风,推进工作要实打实、硬碰硬,解决问题要____________、见底见效,面对难题要敢抓敢管、敢于担责,才能让更多基层干部真正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咬牙切齿 方兴未艾 花拳绣腿 雷厉风行
B. 深恶痛绝 方兴未艾 歪门邪道 雷霆万钧
C. 深恶痛绝 死灰复燃 花拳绣腿 雷厉风行
D. 咬牙切齿 死灰复燃 歪门邪道 雷霆万钧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虽然披上了高科技的外衣,但其实还是个老问题
B. 虽然还是个老问题,但其实披上了高科技的外衣
C. 即使披上了高科技的外衣,但其实也是个老问题
D. 即使实际是个老问题,但是披上了高科技的外衣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只有从根子上铸就思想防线、制度防线,才能杜绝各种新的变种、防止形式主义反弹。
B. 从根子上只有筑牢思想防线、制度防线,才能杜绝各种新变种、防止形式主义反弹。
C. 从根子上只有铸就思想防线、制度防线,才能防止形式主义反弹、杜绝各种新的变种。
D. 只有从根子上筑牢思想防线、制度防线,才能防止形式主义反弹、杜绝各种新的变种。
【答案】17. C 18. A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第一空,咬牙切齿:由于极端愤怒或忍住极大的痛苦而咬紧牙齿。深恶痛绝: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语境强调广大基层干部对“指尖上的形式主义”非常讨厌,故应选择“深恶痛绝”。
第二空,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死灰复燃:已经熄灭的火灰又燃烧起来。比喻已经失败了的势力又重新活动起来。
语境指形式主义之风总是重新活动,故应选择“死灰复燃”。
第三空,花拳绣腿:指姿势好看而搏斗时用处不大的拳术。歪门邪道:不正当的途径;坏点子。
语境指的是形式主义是花架子,故应选择“花拳绣腿”。
第四空,雷厉风行:像打雷那样猛烈,像刮风那样迅速。比喻执行政策、命令等要求严,行动快。雷霆万钧:形容威力极大,无法阻挡。
语境强调解决问题要动作迅速、要求严格,故应选择“雷厉风行”。
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语句复位的能力。
前文“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是一种新的形式主义,故与“披上了高科技的外衣”相联,排除BD;
“即使”表示假设,与文意不符,排除C。
故选A。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
①语序不当。“从根子上只有铸就思想防线”,“只有”调到句前。
②语序不当。“杜绝各种断的变种、防止形式主义反弹”改为“防止形式主义反弹、杜绝各种新的变种”。
故选D。
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下面是某同学描述故乡变化的文字,请仔细阅读并完成下列小题。
我至今还记得小时候故乡的模样,数十座低矮不一的房屋,在炊烟弥散的树影里错落,根茎般伸延的土路衔连所有的院落;几棵浓荫翳日的榕树屹立村头,一湾沟圳从树旁穿过。村里人总是与缠身的贫穷作战,( )。他们甚至在春意_____的日子里,也无心留意花红柳绿,即使是夜晚,也没有闲心去想一想春天的_____,而是头顶三两疏星,到下弦月映照下的田沟去看水、放水。而今,故乡的变化可谓是_____,最让我高兴的是,故乡开始注意生态保护,花草复萌,疏浚河沟,遍栽的果树,滴翠的竹林。每当我在村头漫步、桥上徜徉;或在亭中流连、塘边沉吟……无不身入、心入,感受每一寸土地呈现的变化。对我自己来说,尽管往事如流水一般过去,但回望故乡人身上_____的不畏艰辛、勇往直前的品格,都激励着我在生活中、在学习上,努力拼搏,争创佳绩。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萦绕 花团锦簇 翻天覆地 凸现
B. 缠绕 姹紫嫣红 判若云泥 凸显
C. 萦绕 姹紫嫣红 翻天覆地 凸显
D. 缠绕 花团锦簇 判若云泥 凸现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们无论白天黑夜,总是把心搁在庄稼中,搁在田野上,搁在泥土里
B. 无论白天黑夜,他们总是把心搁在田野上,搁在泥土里,搁在庄稼中
C. 他们无论白天黑夜,总是把心搁在田野上,搁在庄稼中,搁在泥土里
D. 无论白天黑夜,他们总是把心搁在泥土里,搁在庄稼中,搁在田野上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故乡开始注意生态保护,花草复萌,疏浚河沟,遍栽的果树,滴翠的竹林。
B. 故乡开始注重生态保护,疏浚河沟,遍栽果树,花草复萌,竹林滴翠。
C. 故乡开始注重生态保护,疏浚河沟,遍栽果树,复萌的花草,滴翠的竹林。
D. 故乡开始注意生态保护,花草复萌,遍栽果树,疏浚河沟,竹林滴翠。
【答案】17. C 18. B 19. B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萦绕”的对象是内心、心灵、思想等非具体的事物和东西;“缠绕”的对象是相对比较具体的、有具体形态的事物。结合“春意”分析,选用“萦绕”
“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鲜艳多彩的景象;“姹紫嫣红”形容各种花朵娇艳美丽,与文中的春天相符,故用“姹紫嫣红”。
“翻天覆地”是形容变化大。“判若云泥”比喻差距极大,差别悬殊就像云和泥的距离那样。文中强调的是变化,选用“翻天覆地”。
“凸显”指清楚的显露;“凸现”指突出的显现。结合“故乡人身上”“品格”分析,选用“凸显”。
根据以上分析,排除ABD三项。
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无论白天黑夜”放在前而,起强调作用,与后文“在……的日子里”时间在前的表述方法一致;“搁在田野上,搁在泥土里,搁在庄稼中”是由大到小,越来越具体。综合分析,B项最恰当。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注重生态保护”动宾搭配,后面四个短语,动宾短语“疏浚河沟”“遍栽果树”是故乡的做法,排除A、D项。
主谓短语“花草复萌”“竹林滴翠”是注重生态保护的结果,排除C项。
故选B。
20. 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戏剧不懂得平静地过日子, , 。 , , , 。
①《雷雨》中,曹禺把20世纪30年代压迫者与被压迫者之间无法调和的阶级矛盾
②它需要不断地掀起冲突的浪潮
③这样,人物的性格就得到了自然的艺术显现
④把两家三十年来错综复杂的血缘关系和爱情纠葛集中在一天的特定环境中
⑤使人物在相互冲突中撞击出性格火花
⑥集中于周、鲁两家的冲突氛围内
A. ②⑤①⑥④③ B. ①⑥②⑤④③
C. ②⑤①④⑥③ D. ①⑤②⑥④③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
语段阐述了曹禺在《雷雨》中如何艺术显现人物的性格。语段中的两个句号把语段划分为两个相对独立的单元。②中的“它”紧承上文而来,指代的是“戏剧”,“不懂得平静地过日子”与“不断地掀起冲突的浪潮”对应,因此第②句应排在首位,排除BD。然后是《雷雨》的具体做法,⑥句所说的“集中于周、鲁两家的冲突氛围内”指的就是①中的“阶级矛盾”,所以①⑥紧挨着,后接④句,排除C。
故选A。
21. 下面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越陌度阡”,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陌,指东西向的路。阡,指南北向的路。
B. “羽扇纶巾”,这是武将的装束,形容周瑜有武将风度。
C. “江州司马青衫湿”中,“青衫”指黑色单衣。
D. “烽火扬州路”中“路”为宋元时的行政区域,表示行政区域的还有“道”“郡”等。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
B项,“这是武将的装束”错误。应该是儒将的装束。意思是拿着羽毛扇子,戴着青丝绶的头巾。形容态度从容。
故选B。
22. 下列诗句在修辞手法上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B.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C.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D.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修辞手法的能力。
A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官场”比喻为“尘网”;
B项,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陌阡”,东西向的为“阡”,南北向的为“陌”,在此泛指东西南北的道路;
C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官场”比喻为“樊笼”;
D项,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把“人才”比喻为“乌鹊”。
故选B。
甘肃省庆阳市六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我是一支新冠病毒灭活疫苗,( )。你接种过我吗?你了解我的“前世今生”吗?
我,是一个直径约100纳米左右的新型冠状病毒的前世。2019年年末,我开始出现在人类视线中。我不断复制自己,制造了一支邪恶的病毒大军,在世界各地攻城略地。科学家把我从病人体内分离出来,并将我导致的疾病命名为COVID-19。
科学家紧急攻关,在实验室里夜以继日地对我展开密集研究。他们将我放在Vero细胞里培养,并从中选出一株适合制备疫苗的毒株--CZ株。从此,我与我的病毒家族决裂,走上了协功人类抗击疫情之路。在疫苗生产车间,从“孕育”到“出生”,我要经过六大步骤——培养、灭活、纯化、配比、灌装、包装。
从细胞培养到疫苗成品,我经历了漫长的48天。每进入下一个环节前,质检员都会对我进行严格体检。只有每项指标都合格,我才能被允许最终出现在你们面前。冷藏货车将我送到一个接种点,等待接种的人排起长队,有的镇定自若,有的眉头紧锁,但眼眸中都闪烁着坚毅和希望。取出、抽拉、推送,我缓缓进入一个温暖的身体。
再见啦!我将从这里获得新生,一点一滴,为这个世界注入希望和力量!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诞生于疫情肆虐的危急时刻,承载着战胜病毒的殷殷希望,目前正在被人类大规模接种
B. 诞生于疫情肆虐危急时刻,承载着战胜病毒的殷殷希望,目前人类正在大规模接种
C. 在疫情肆虐的危急时刻诞生,承载着战胜病毒的殷殷希望,目前正在被人类大规模接种
D. 在疫情肆虐的危急时刻诞生,承载着战胜病毒的殷殷希望,目前人类正在大规模接种
19.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孕育”“出生”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家》是巴金的代表作,散文《随想录》则是真诚反思“文革”的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B. 好汤得靠“慢火”炖煮,健康要从“细嚼慢咽”开始,“慢”更是对美食品质的保证。
C. 这些带工就亲自或者派人去游说那些无力“饲养”可又不忍让他们的儿女饿死的同乡。
D. 李白崇尚自由,个性浪漫洒脱,于是诗中就有了“白发三千丈”这样极尽夸张的语句。
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正确的句子。
【答案】18. A 19. C
20. 我的前世,是一个直径约100纳米的新型冠状病毒。
【解析】
【分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主语是“我”,应选用被动句,排除AD;
和“承载……希望”保持句式一致,用“诞生于……时刻”,排除C。
故选A。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文中引号的作用是表示特殊含义。
A.是特定称谓;
B.是强调和引用;
C. 是特殊含义;
D.是引用。
故选C。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语病有:“我是一个……前世”主宾搭配不当,应改为“我的前世是……病毒”;“约100纳米左右”不合逻辑,成分赘余,可删掉“左右”或“约”。
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四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六、语言文字应用15分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 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用汗水和鲜血拼出来的。在脱贫攻坚这场 的战役中,共产党员矢志践行初心使命,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奋战在第一线,____。1800多名党员干部把自己的生命献给了扶贫事业,用生命和信仰锻造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_____、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铸就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丰碑。( )
《人民的小康》以小切口,实现了大叙事,折射出大道理。全面小康为了人民,全面小康依靠人民,14亿多中国人民共同谱写了属于每个人的时代之歌。它将丰富生动的镜头对准人民群众。从“造血式”扶贫到“输血式”脱贫,拔穷根、奔小康的大剧由故事的颗颗珍珠连通起来。
16.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意气风发 波谲云诡 现身说法 攻坚克难
B. 意犹未尽 波谲云诡 身先士卒 坚贞不屈
C. 意犹未尽 波澜壮阔 现身说法 坚贞不屈
D. 意气风发 波澜壮阔 身先士卒 攻坚克难
17.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这一精神丰碑在纪录片《人民的小康》千年梦圆的新时代叙事中定格。
B. 在纪录片《人民的小康》千年梦圆的新时代叙事中,被这一精神丰碑定格。
C. 这一精神丰碑把纪录片《人民的小康》千年梦圆的新时代叙事定格。
D. 纪录片《人民的小康》千年梦圆的新时代叙事中定格了这一精神丰碑。
18.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从“输血式”脱贫到“造血式”扶贫,拔穷根、奔小康的大剧由故事的颗颗珍珠连缀起来。
B. 从“造血式”脱贫到“输血式”扶贫,拔穷根。奔小康的大剧由故事的颗颗珍珠连缀起来。
C. 从“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脱贫,拔穷根、奔小康大剧由故事的颗颗珍珠连缀起来。
D. 从“输血式”扶贫到“造血式”脱贫,拔穷根、奔小康的大剧由故事的颗颗珍珠连通起来。
【答案】16. D 17. A 18. C
【解析】
【分析】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意气风发:形容精神振奋,气概昂扬。意犹未尽:还没有尽兴。
语境说的是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正满怀振奋,精神昂扬地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故选用“意气风发”。
第二空,波澜壮阔:形容声势雄壮浩大(多用于诗文、群众运动等)。波谲云诡:形容房屋建筑形式就像云彩和波浪那样千姿百态。后多用来形容事态或文笔变幻莫测。
结合“共产党员矢志践行初心使命,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奋战在第一线”分析,语境说的是脱贫攻坚是一场声势雄壮浩大的战役,故选用“波澜壮阔”。
第三空,身先士卒:作战时将帅亲自带头,冲在士兵前面,现多泛指领导带头走在群众前面。现身说法:本为佛教用语,指佛力广大,能现出种种人形,向人讲解佛法。现比喻用自己的经历、经验为例证,对人进行讲解或劝导。
结合语境说“奋战第一线”分析,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带头走在群众前面,故选用“身先士卒”。
第四空,攻坚克难:攻占坚固的堡垒,克服重重的困难,现在常常用来形容或鼓励人们克服各种艰难险阻,圆满的完成任务。坚贞不屈:坚守节操,不向恶势力屈服。
语境说的是1800多名党员干部脱贫攻坚时,克服重重的困难,故选用“攻坚克难”。
故选D。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
要求复位的句子是语段的最后一句,前句是“……脱贫攻坚精神,铸就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丰碑”,那么其后句的主语应是说“精神丰碑”。
B.该句是病句,句子缺少主语,与前面“铸就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丰碑”衔接不连贯,故应排除B项。
C.该项的主语“这一精神丰碑”虽然衔接了前句的“精神丰碑”,但是说“这一精神丰碑把纪录片……定格”不合逻辑,应是“这一精神丰碑在纪录片……定格”。
D.该项主语是“纪录片《人民的小康》千年梦圆的新时代叙事中”,与前面“铸就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丰碑”在语意上不连贯,应改为“这一精神丰碑在纪录片《人民的小康》千年梦圆的新时代叙事中定格”。
故选A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错误有:一是语序不当,应是先“‘输血式’扶贫”再“‘造血式’脱贫”,排除B项;二是“由故事的颗颗珍珠连通起来”搭配不当。“连通”指接连而又相通,多指道路等。“珍珠”与“连缀”更搭配,这样排除D项;A项“从……脱贫到……扶贫”错,不合逻辑,应是先“扶贫”再“脱贫”这样就排除A项。
故选C。
甘肃省武威市七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17. 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 像染过一样
B.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激浊扬清,抨击恶浊的、褒扬善良的
C.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水浅的江底
D.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游泳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
C.句意为:广阔的天空里鹰在矫健有力地飞,鱼在清澈见底的水里轻快地游动。浅底:江水清澈见底,水并非真浅。
故选C。
18. 下列对句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元和十年”中的“元和”是唐宪宗李纯的年号。所谓“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称,汉武帝首创。
B. “是夕始觉有迁谪意”中的“迁谪”谓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其中“迁”指晋升或调动官职,“左迁”是升职。
C. “江州司马青衫湿”中的“司马”是州刺史的副职,有职无权;“青杉”,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黑色。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容悲伤、凄切的情感。
D. “名属教坊第一部”中的“教坊”是古时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舞蹈、百戏的教习、排练、演出等事务。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古文化常识。古文,是很多高中生一听就头大的语文难点,而且往往也是众多学生考试当中的“丢分大户”。其实,如果平时学习中能积累一些古文方面的常识,那么试题就会变得简单许多。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B项,“是升职”错,“左迁”是降职。
故选B。
【点睛】文化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1)作家作品。包括:中国古代作家姓名、字、号、溢号、朝代、作品及作品集、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作品集的体例;中国现代当代作家姓名、籍贯、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外国作家的姓名、国籍、时代、作品及作品集、成名作、代表作、文学流派、对作者及作品的评价。
(2)古代文化常识。如天文历法、地理、官职、科举礼仪、称谓名号等。
(3)文体知识与类别。包括古代文体知识及类别和现代文体知识及类别,如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散文、小说等。
(4)有关作品内容的知识。如名家名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环境描写的名句、名段;古代作家作品中的成语、典故、名句的出处;诗、词、曲的名句等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说到辛弃疾的笔力多深,是刀刻也罢,血写也罢,其实他的追求从来不是要做一个词人。郭沫若说陈毅“将军本色是诗人”,辛弃疾这个人,词人本色是武人,武人本色是政人。他的词是在政治的大磨盘间磨出来的豆浆汁液。他由武而文,又由文而政,始终在出世与入世间矛盾,在被用或被弃中受煎熬。作为封建知识分子,对待政治,他不像陶渊明那样______,便再不染政;也不像白居易那样长期在任,亦政亦文。对国家民族他有一颗放不下、关不住、比天大、比火热的心;他有一身早炼就、 憋不住、使不完的劲。他不计较“五斗米折腰”,也不怕谗言倾盆。所以随时局起伏,他就大忙大闲,_____,大进大退。稍有政绩,便招谤而被弃;国有危难,便又被招而任用。他亲自组练过军队,上书过《美芹十论》这样著名的治国方略。他是贾谊、诸葛亮、范仲淹一类的时刻______的政治家。他像一块铁,时而被烧红锤打,时而又被扔到冷水中淬火。有人说他是豪放派,继承了苏东坡,但苏的豪放仅止于“大江东去”,山水之阔。苏正当北宋太平盛世,还没有民族仇、复国志来炼其词魂,也没有胡尘飞、金戈鸣来壮其词威。真正的诗人只有被政治大事(包括社会、民族、军事等矛盾)挤压、扭曲、 捋绞、烧炼、锤打时才可能得到合乎历史潮流的感悟,才可能成为正义的化身。诗歌,( ),才能炸响,才能_____,学诗功夫在诗外,诗歌之效在诗外。不但我们承认艺术加上思想的爆发力,更承认艺术本身的魅力。
19.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浮光掠影 大起大落 忧心如焚 震耳欲聋
B. 浅尝辄止 喜悲交加 忧心忡忡 振聋发聩
C. 浅尝辄止 大起大落 忧心如焚 振聋发聩
D. 浮光掠影 悲喜交加 忧心忡忡 震耳欲聋
20.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也只要在政治之风的怂恿下,才能飞翔,才能燃烧
B. 也只有在政治之风的怂恿下,就能飞翔,就能燃烧
C. 也只有在政治之风的鼓荡下,才能飞翔,才能燃烧
D. 也只要在政治之风的鼓荡下,就能飞翔,就能燃烧
21.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项是( )
A. 不但我们承认艺术本身的魅力,更承认艺术加上思想的爆发力。
B. 我们不但承认艺术加上思想的爆发力,更承认艺术本身的魅力。
C. 我们不但承认艺术本身的魅力,更承认艺术加上思想的爆发力。
D. 不但我们承认艺术加上思想的爆发力,更承认本身魅力的艺术。
【答案】19. C 20. C 21. C
【解析】
【分析】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成语能力。
第一处,浮光掠影:像水面上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晃就消失。比喻印象不深,浅尝辄止:略微尝试一下就停下来,指对知识、问题等不作深入研究。此处描述的对象是“政治”,应选“浅尝辄止”。
第二处,大起大落:形容起伏变化极快极大。悲喜交加:悲伤和喜悦同时涌上心头。此处是说随时局起伏他仕途变化极大,或者结合前后语境“大忙大闲”“大进大退”,此处应选“大起大落”。
第三处,忧心如焚:忧愁得心里好像被火烧一样。忧心忡忡:形容忧愁不安的样子。“忧心忡忡”偏重于“忧愁”,“忧心如焚”偏重于“焦急”,语境中说的是辛弃疾对政治非常忧虑,十分焦急。应选“忧心如焚”。
第四处,震耳欲聋:耳朵都快震聋了,形容声音很大。振聋发聩:发出很大的响声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用来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语境说的是诗歌对人的影响力大,不是指物理的声音。应选“振聋发聩”。
故选C。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连贯能力。
鼓荡,鼓动激荡;怂恿,带有贬义色彩,指鼓励、 煽动别人做坏事,结合语境,应用“鼓荡”。排除AB两项;
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正确搭配,“只有……才……”和“只要……就……”,另外根据句式一致的原则,括号后面用了两个“才能”,需要填的句子也应该用“才能”。据此排除D项。
故选C。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那个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
原句一共有两处语病,第一处是关联词语“不但”位置不当,应该放在“我们”之后,因为前后两个分句的主语一致。据此排除AD两项;
第二处是整个句意表递进,但原句是“递退”关系,应该先是“艺术本身魅力”,然后是“艺术加上思想的爆发力”。据此排除B项。
故选C。
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一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这些年,这座具有红色革命传统的城市,悄然发生了巨变。每一个来过广州、身在广州的人都会感觉到,这座城市正在不断创造新的传奇。
如果登上广州塔,又逢雨后,偌大的城市于________之中,另有一番美景。若是幸运,还能看到彩虹,甚至双彩虹。珠江之上,风起云涌,云层游移,光影明暗,________。街上的行人总是匆匆,人们为了理想与事业而奋斗着。那随处可见的活泼可爱的孩童、朝气蓬勃的少年、充满活力的青年,更让这座城市散发着________的气息。
广州东北部的中新广州知识城很值得走一走。按照国务院关于中新广州知识城的总体发展规划显示,这块占地178平方公里的区域未来将会有超过60多万人生活、作、学习休闲于此。知识就是力量,创新孕育发展,这就是广州的茁壮成长之路。
从化,素有广州后花园之美誉,流溪河畔,芳草萋萋,美丽乡村,如诗如画。米埗小镇、童话小镇、西和小镇、罗洞工匠小镇……如同镶嵌于青山绿水间的一粒粒珍珠。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新时代的广州正建设着一个个诗意栖居特色小镇。徜徉其中,________,可以感到一股劳动气息、工匠精神在小镇的每一个细节里悄然流淌……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云蒸霞蔚 蔚为大观 昂扬向上 怡然自乐
B. 云蒸龙变 蔚为大观 奋发有为 怡然自乐
C. 云蒸霞蔚 叹为观止 奋发有为 欣然自得
D. 云蒸龙变 叹为观止 昂扬向上 欣然自得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按照国务院关于中新广州知识城的总体发展规划显示,这块占地178平方公里的区域,未来将会有60多万人生活、工作、学习、休闲于此。
B. 国务院关于中新广州知识城的总体发展规划显示,这块占地178平方公里的区域,未来将会有超过60多万人生活、工作、学习、休闲于此。
C. 按照国务院关于中新广州知识城的总体发展规划,这块占地178平方公里的区域,未来将会有60多万人生活、工作、学习、休闲于此。
D. 按照国务院关于中新广州知识城的总体发展规划,这块占地178平方公里的区域,未来将会有超过60多万人生活、工作、学习、休闲于此。
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答案】18. A 19. C
20. ①本体是“米埗小镇、童话小镇、西和小镇、罗洞工匠小镇……”,比喻词是“如同”,喻体是“镶嵌于青山绿水间的一粒粒珍珠”。②比喻贴切,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镇们在绿水青山间极为醒目的状态,表达了作者对小镇的喜爱之情。
【解析】
【分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云蒸龙变:云气兴起,神龙飞动。比喻英雄豪杰遇时奋起。云蒸霞蔚:像云雾彩霞升腾聚集起来一样。形容繁盛艳丽。此处应相容雨后广州塔的美景,因而选择“云蒸霞蔚”。
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蔚为大观:丰富多彩,成为盛大的景象(多指文物等)。此处指景色盛大,因而选择“蔚为大观”。
昂扬向上:形容情绪高涨;奋发有为:指精神振作,有所作为。此处形容人的精神状态,应选择“昂扬向上”。
欣然自得:心情舒适、自觉得意的样子。怡然自乐:形容高兴而满足。此处强调的是满足,应选择“怡然自乐”。
故选A。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波浪线的语句有两处语病,一是结构混乱,“按照……显示”句式杂糅,应删掉一个;
二是成分赘余,“超过……多”重复。
全部改对的是C项。
故选C。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比喻由本体、喻体、比喻词三部分组成,画线句“米埗小镇、童话小镇、西和小镇、罗洞工匠小镇……如同镶嵌于青山绿水间的一粒粒珍珠”,把“米埗小镇、童话小镇、西和小镇、罗洞工匠小镇……”比喻成“镶嵌于青山绿水间的一粒粒珍珠”,比喻词是“如同”;
“青山绿水间的一粒粒珍珠”写出小镇在“青山绿水”间的醒目的状态,而“珍珠”的喻体则表达了作者对小镇的喜爱之情。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三、语言文字运用(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7-19小题。(9分)
从《孝经》中可以看出,孝道的内涵是有层次性的,而孝道的实践更是_____,针对不同的人,提出不同的规范和标准。如天子之孝是“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天子之孝更重要的是立身为范,以自己_____之孝来带动天下百姓的孝道。诸侯之孝则是“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诸侯之孝在于______、循规守法。这是由诸侯的独特地位决定的,因为他们位高权重,既贵且富,皇帝很难约束到,其他人又无权约束,如果缺乏自我约束力,就很容易造成因“高”而“危”、因“满”而“溢”的局面,最终导致社稷不保。对普通百姓来说,则要简单得多,只要做到“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就行了。因此,职位越高,孝道就越宏大,其价值就越重大,其要求就越严格,就越需要______。( )。个人奋斗的实践路径围绕三大“职责”做基础并统一为一个整体,从而实现从个人心和到群体家和再到天下共和的目标。这是传统孝道最为核心的价值所在。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层次分明 事必躬亲 谨言慎行 以身作则
B.条分缕析 身体力行 履薄临深 挺身而出
C.层次分明 身体力行 谨言慎行 以身作则
D.条分缕析 事必躬亲 履薄临深 挺身而出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是( )(3分)
A.尤为重要的是,中国的传统孝道不但将国家、家庭和个人三者统一了起来,也把岗位职责、家庭职责与社会职责三者统一了起来
B.尤为重要的是,中国的传统孝道不仅将国家、家庭和个人三者统一了起来,而且把岗位职责、家庭职责与社会职责三者统一了起来
C.尤为重要的是,中国的传统孝道不是将个人、家庭和国家三者统一了起来,而是把岗位职责、家庭职责与社会职责三者统一了起来
D.尤为重要的是,中国的传统孝道不仅将个人、家庭和国家三者统一了起来,还把岗位职责、家庭职责与社会职责三者统一了起来
19.文中画横线句子有语病,修改最恰当的是( )(3分)
A.个人奋斗的实践路径以三大“职责”做基础并统一为一个整体,以致实现从个人心和到群体家和再到天下共和的目标。
B.个人奋斗的实践路径围绕以三大“职责”做基础并统一为一个整体的目标,以致实现从个人心和到群体家和再到天下共和。
C.个人奋斗的实践路径以三大“职责”做基础并统一为一个整体的目标,从而实现从个人心和到群体家和再到天下共和的方向。
D.个人奋斗的实践路径以三大“职责”做基础并统一为一个整体,从而实现从个人心和到群体家和再到天下共和的目标。
【答案】
答案
17.C (层次分明:指事物的次序界线清楚。条分缕析:形容有条有理地细细分析。身体力行:多用来表示努力实践,亲身体验,多用作褒义。事必躬亲:是指无论什么事一定要亲自去做,亲自过问。谨言慎行:是指言语行动小心谨慎。履薄临深:比喻身处险境,必须十分谨慎。以身作则:是指以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挺身而出:是形容面对着艰难或危险的事情,勇敢地站出来。)
18.D(“个人、家庭和国家”与“岗位职责、家庭职责与社会职责”是递进关系,而且一一照应,故排除A、B;此外,两个分句间不是并列关系,应为递进关系,排除C 。 )
19.D(A项“以致”表示前一分句导致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关联词使用不当;B项句式杂糅;C项“实现……方向”搭配不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