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1、工业上电解饱和食盐水制氯气的反应方程式,回忆氯气的性质。
2、实验室用MnO2和浓HCl反应制取氯气的反应方程式,并判断MnO2和 Cl2氧化性的强弱。
3、氯气通入NaOH溶液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并标出双线桥来表示电子的转移情况。
课前检测
溴、碘的提取
专题2 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
第1单元 氯、溴、碘及其化合物
南岐(qí)座落在陕西、四川一带的山谷中。那里的居民很少跟山外人交往。南岐的水很甜,南岐的居民没有一个脖子不大的。有一天,从山外来了一个人,这就轰动了南岐。居民们扶老携幼都来围观。他们看着看着,就对外地人的脖子议论开了:“唉他大婶,你看那个人的脖子。”“他二嫂,真怪呀,他的脖子怎么那么细那么长,难看死了!”“干干巴巴的,他的脖子准是得了什么病。”“这么细的脖子,走到大街上,该多丢丑!怎么也不用块围巾裹起来呢?”
外地人听了,就笑着说:“你们的脖子才有病呢,那叫大脖子病!你们有病不治,反而来讥笑我的脖子,岂不笑死人!”
南岐人说:“我们全村人都是这样的脖子,肥肥胖胖的,多好看啊!你掏钱请我们治,我们还不干呐!”
一、物理性质
1.溴(Br2):
①深红棕色液体
②易挥发(刺激性气味,
有毒)
③具有强的腐蚀性,会严重灼伤皮肤,橡胶
④在水中溶解度不大,易
溶于乙醇、CCl4、苯等
⑤ ρBr2 >ρH2O
溴的蒸气红棕色
液溴的保存
保存溴时,常往盛溴的试剂瓶(棕色)中加入一些水(防止挥发)。
溴水呈橙黄色
装溴的试剂瓶能不能用橡胶塞?
不能,因橡胶与溴蒸气能发生反应而使橡胶老化
用水封是因为溴的密度比水大,且在水中溶解度不大。
2.碘(I2):
①紫黑色晶体 ,有金属光泽
②易升华,蒸气为紫红色 刺激性(蒸气)
③在水中溶解度比溴还小,易溶于乙醇、CCl4、苯等
④淀粉遇碘单质变蓝
棕色试剂瓶中密封保存
碘的保存
装碘的试剂瓶能不能用铁盖?
不能,因碘蒸气能与铁发生反应。
二、化学性质
实验:
①在两支试管分别加入2~3ml NaBr 和 KI溶液,滴加少量新制氯水,再滴加少量CCl4,
振荡、静置,观察现象
原因: 2NaBr + Cl2 == 2NaCl + Br2
2KI + Cl2 == 2KCl + I2
现象:下层溶液颜色分别为橙红色、紫红色
实验
②在一支试管加入2~3ml KI溶液,滴加少量溴水,再滴加少量CCl4,振荡、静置,观察现象
原因:
2KI + Br2 == 2KBr + I2
现象:下层溶液颜色为 紫红色
1、Cl2.Br2 I2间的置换反应
2KBr + Cl2 == 2KCl + Br2
2KI + Cl2 == 2KCl + I2
2KI + Br2 == 2KBr + I2
氧化性比较:
Cl2 > Br2 > I2
Br2
水
溴水
下层: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橙红色)
(橙黄色)
CCl4
CCl4
I2
水
碘水
下层:碘的四氯
化碳溶液(紫红色)
(棕黄色)
实验③
在三支试管分别加入2~3ml KCl、KBr 和 KI溶液,滴加AgNO3溶液,再滴加稀硝酸,观察现象
原因:
KCl + AgNO3 == AgCl ↓ + KNO3
KBr + AgNO3 == AgBr ↓ + KNO3
KI + AgNO3 == AgI ↓ + KNO3
现象:都出现不溶于稀硝酸的沉淀,颜色分别为白色、淡黄色、黄色
2.Cl-、Br-、I- 的检验
所选试剂:AgNO3溶液、稀硝酸
KCl + AgNO3 == AgCl ↓(白) + KNO3
KBr + AgNO3 == AgBr ↓(淡黄) + KNO3
KI + AgNO3 == AgI ↓ (黄) + KNO3
注:AgF可溶,CaF2难溶
三、溴、碘的提取
1.提取溴
(树形图)
粗盐提取后的母液
通入
Cl2
溶解于水中的Br2
热空气
水蒸气
Br2蒸气
冷 凝
粗溴
精制 提纯
高纯溴
2.提取碘
(树形图)
粉碎的海带
水浸泡 通Cl2
溶解水中的I2
过 滤
滤渣
碘水
提纯(萃取)
碘单质
课堂练习
(1)关于溴元素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典型的非金属单质,因此不能与其它非金属单质化合
B.溴单质都能与水剧烈反应
C.溴化银是白色固体,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硝酸
D.溴单质都能与钠反应,生成钠的化合物
(2)鉴别Cl-、Br-、I-可以选用的试剂是( )
A.碘水、淀粉溶液 B.氯水、四氯化碳
C.淀粉、碘化钾溶液 D.硝酸银溶液、稀硝酸
D
B D(共29张PPT)
第四节 溴、碘的提取
专题二第一单元 氯、溴、碘及其化合物
中文名 化学符号 含量
(毫克/升) 中文名 化学符号 含量
(微克/升)
氯 Cl 18880 碳 C 28
钠 Na 10770 氮 N 15
镁 Mg 1290 锶 Sr 7.9
硫 S 884 硼 B 4.5
钙 Ca 412.1 硅 Si 2
钾 K 399 氟 F 1.3
溴 Br 67.3 碘 I 0.06
天然海水主要元素成分
元素 浓度/mg.L-1 元素 浓度/mg.L-1 元素 浓度/mg.L-1
Cl 19350 Br 67 Ba 0.03
Na 10770 Sr 8 Mo 0.01
Mg 1290 B 4.6 U 0.003
S 885 Li 0.17 Ni 0.002
Ca 400 Rb 0.12 Co 0.0005
K 380 I 0.06 Au 0.000004
海水中主要元素的含量
溴元素:海洋总储量1×1014t,“海洋元素”
碘元素:8×1010t
在海洋中主要存在形式:NaBr
在海洋中主要存在形式:KI
思考:海洋中存在Br-、I-,该如何从海水中提取溴单质(Br2)和碘单质(I2)?
加入氧化剂
Cl2
溴(Br2):深红棕色液体、密度比水大;在水中溶解度很小;易挥发;易溶于酒精、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
溴的保存:
密闭保存,常往盛溴的试剂瓶中加入一些水——水封
液溴Br2
溴蒸气
溴液体蒸气
1、溴的物理性质
常温下, Br2唯一呈液态状的非金属单质
一、溴、碘的物理性质
2、碘的物理性质
碘(I2):紫黑色固体、密度比水大,在水中溶解度很小;易升华;易溶于酒精、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
碘(I2)单质
碘蒸气
特性:碘I2能使淀粉变蓝
『实验1』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ml-3mlKBr溶液,滴加少量新制氯水
现象:
溶液的颜色逐渐加深,最后变成了橙黄色
『实验1 』 再往原溶液滴加CCl4,振荡、静置
现象:
溶液分层,上层无色,下层橙红色
化学方程式:
Cl2 + 2KBr = Br2 + 2KCl
观察与思考
一、溴、碘的提取原理
CCl4
Cl2
KBr
溴水
下层:溴的四氯化碳溶液
(橙黄色)
(橙红色)
有机溶剂,密度比水大
萃取
利用物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溶解度的不同, 将物质从一种溶剂转移到另一种溶剂中的分离方法.
萃取
『实验2 』 再往原溶液滴加CCl4,振荡、 静置
现 象:
溶液的颜色逐渐加深,最后变成了棕黄色
现 象:
溶液分层,上层无色,下层紫红色
化学方程式:
Cl2 + 2KI = I2 + 2KCl
『实验2 』 在一支试管中加入2mlKI溶液,滴加少量新制氯水
观察与思考
CCl4
Cl2
KI
碘水
下层:碘的四氯化碳溶液
(棕黄色)
(紫红色)
有机溶剂,密度比水大
萃取
实验体系 氯水+KBr溶液 氯水+KI溶液
现象
结论
无色→橙黄色.加入CCl4,上层变浅,下层变橙红色
无色→棕黄色.加入CCl4上层变浅,下层变紫红色
氯可以置换出溴
氯可以置换出碘
在不同溶剂中的颜色
水 四氯化碳
溴Br2
碘I2
物理特性
橙黄色
橙红色
棕黄色
紫红色
易挥发
易升华
溴、碘的溶解性及特性:
特性:淀粉遇碘I2变蓝
溴、碘在水中溶解度很小,易溶于酒精、CCl4等有机溶剂
Cl2 + 2KBr = 2KCl + Br2
Cl2 + 2KI = 2KCl + I2
0 -1 -1 0
失去2×e-
得到2×e-
氧化剂
还原剂
还原
产物
氧化
产物
湿润的淀粉KI试纸遇到Cl2为什么会变蓝?用于检验Cl2
请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Cl2 + 2KI = I2 + 2KCl
问题思考
粗盐
母液
通Cl2
Br2蒸汽跑出来
粗Br2
Br2水
海水
鼓入热空气
冷凝
提纯
高纯溴
1.溴的提取
二、溴、碘的提取
溴易挥发,鼓入热空气使其全部挥发出来,冷凝得到粗溴。
思考:为什么要鼓入热空气?
含碘元素丰富的海带
海带森林
海藻森林
海苔
干海带
浸泡液
滤液
粗碘
提纯
碘单质
水
氯气
过滤
过滤
2.碘的提取
检漏
装液
振荡
分液
静置
2.“提纯”的方法可以是什么?怎样操作?
1.“干海带”在浸泡前是否应做适当处理?
可将干海带焙烧成灰后加水搅拌以便使海带中的碘的化合物完全溶于水中
用四氯化碳萃取后分液
3、溴、碘的化学性质
1)与金属单质反应
2Fe+3Cl2 = 2FeCl3
点燃
2Fe+ I2 = 2FeI
△
2)与非金属单质反应
3)与水反应
AgNO3溶液
KCl溶液
KI溶液
AgNO3溶液
NaBr溶液
AgNO3溶液
实验室常用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来检验
四、Cl-、 Br- 、 I-的鉴别
Cl-、 Br- 、 I-的鉴别
实验现象和化学方程式
NaCl溶液
NaBr溶液
NaI溶液
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淡黄色沉淀
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黄色沉淀
NaCl + AgNO3 = AgCl + NaNO3
NaBr + AgNO3 = AgBr + NaNO3
NaI + AgNO3 = AgI + NaNO3
AgBr
溴、碘及其化合物的用途
溴:熏蒸剂、杀虫剂、抗爆剂
AgBr 感光材料
碘:药用、食品
AgI人工降雨
AgI
远离海洋的内陆山区的土壤和水中碘含量较少,该地区食物中含碘量也不高,居民中较易发生甲状腺肿大,因此称为地方性甲状腺肿大。
碘缺乏严重影响儿童的正常发育,表现为智力低下(即弱智)、聋哑、矮小、生长停渧(即侏儒症)
C
课堂练习
B
1、下列能使淀粉变蓝的物质是( )
A.KI B.KCI C.I2 D.Br2
2.要除去液溴中溶解的少量Cl2,可采的方法是( )
A. 加入NaCl B.加入适量的NaBr
C.加入适量的Cl2 D. 加入适量的Br2
4、 鉴别Cl-、Br-、I-可以选用的试剂是( )
A.碘水、淀粉溶液 B.氯水、CCl4
C.淀粉KI溶液 D.AgNO3溶液、稀硝酸
BD
C
3、下列物质中,不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的是( )
A.碘水 B.溴水
C.氯化钾溶液 D.氯气
小结:
溴、碘的物理性质
氯水制取溴、碘及溴制取碘的化学方程式
溴水、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的颜色
碘水、碘的四氯化碳溶液的颜色
溴、碘的化学性质
AgCl、 AgBr、 AgI颜色的区别
小结
作 业
课本:P48 6 (作业本)
同步导引的相应练习
(共18张PPT)
高中化学必修 1 专题2 第一单元
溴和碘提取的视频
信息:1、溴、碘的外观特征的了解
2、对提取的原理进行理论分析并设计探究实验说明
①深红棕色液体(唯一的液态非金属)
②易挥发(刺激性气味,
有毒)
③具有强的腐蚀性
④在水中溶解度不大,易
溶于乙醇、CCl4、苯等
⑤ ρBr2 >ρH2O
棕色试剂瓶中水封保存
一、物理性质
1、溴(Br2):
2、碘(I2):
①紫黑色晶体 ,有金属光泽
②易升华
③在水中溶解度比溴还小,易溶于乙醇、CCl4、苯等
棕色试剂瓶中密封保存
二、化学性质
实验:
①在两支试管分别加入2~3ml KBr ,滴加少量新制氯水,再滴加少量CCl4,振荡、静置,观察现象
原因:2KBr + Cl2 == 2KCl + Br2
现象:下层溶液颜色分别为橙红色
②在两支试管分别加入2~3ml KI溶液,滴加少量新制氯水,再滴加少量CCl4,振荡、静置,观察现象
实验:
原因:2KI+ Cl2 == 2KCl + I2
现象:下层溶液颜色分别为紫红色
原因: 2KI + Br2 == 2KBr + I2
现象:下层溶液颜色为紫红色
实验:
③在一支试管加入2~3ml KI溶液,滴加少量溴水,再滴加少量CCl4,振荡、静置,观察现象。
总结:卤族单质间的置换反应
2KBr + Cl2 == 2KCl + Br2
2KI + Cl2 == 2KCl + I2
2KI + Br2 == 2KBr + I2
活泼性比较:
Cl2 > Br2 > I2
三、溴、碘的提取
1、提取溴
(树形图)
粗盐提取后的母液
通入
Cl2
溶解于水中的Br2
热空气
水蒸气
Br2蒸气
冷 凝
粗溴
精制 提纯
高纯溴
2、提取碘
(树形图)
粉碎的海带
水浸泡 通Cl2
溶解水中的I2
过 滤
滤渣
碘水
提纯(萃取)
碘单质
干海带
灰 烬
浊 液
滤 液
混合液
上 层
下 层
碘单质
灼烧
滤 渣
从海带中提取碘的实验方案小结
溶解
过滤
酸化
CCl4萃取
分液
蒸馏
氧化
淀粉溶液
固体物质中分离、检验某元素的一般思路
确定元素存在形式
溶液
水或酸溶解
灼烧
气体
灰分
水或酸溶解
分离、检验、提取
分离检验提取
归纳与总结:
一、物理性质
二、化学性质
2KBr + Cl2 == 2KCl + Br2
2KI + Cl2 == 2KCl + I2
2KI + Br2 == 2KBr + I2
活泼性比较: Cl2 > Br2 > I2
三、溴、碘的提取
巩固练习
在已经提取氯化钠、溴、镁等化学物质的富碘卤水中,采用如图所示的工艺流程生成单质碘。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乙、丁中溶质的化学式:乙: ,丁: 。
(2)第④步操作中用稀H2SO4浸洗的目的是( )
A.除去未反应的NO3- B.除去未反应的I-
C.除去未反应的Fe D.除去碱性物质
(3)第⑦步操作可供提纯I2的一种方法是 ,(只填操作名称,不要求具体步骤)。
(4)实验室检验I2的一种方法是 。
作业:P47 练习与实践
预习Cl-、Br-、I-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