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

文档属性

名称 最后一课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32.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0-16 23:27: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7张PPT)
最后一课
(法)都 德
关于小说
小说的
三要素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语言、外貌、动作、神态、心理
环境(描写)
人物(描写)
故事情节(线索)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1、理解小弗朗士思想感情变化过程。
2、理解细节描写对表达主题的作用。
法国小说家
作者简介
都德(1867—1942),法国作家,龚古尔学
院院士。他写了《我所认识的巴黎》(1930)和
《回忆录》多卷。他为小说家普鲁斯特争得龚
古尔文学奖;发现了小说家和散文家贝尔纳诺
斯和塞利纳的才华;写过一部著名的文学评论
《愚蠢的十九世纪》(1922),猛烈攻击19世纪
法国文学和思想潮流,但对雨果、巴尔扎克和
波德莱尔却极为推崇。他的短篇小说《最后一
课》和《柏林之围》成为爱国主义名篇。
《最后一课》写于普法战争时期,1870年普鲁士入侵法国,爆发了普法战争,但由于当时法国政治执行了一条卖国主义路线,战争失败后,签订和约,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州割让给了普鲁土。普鲁土政府占领后,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自己好永远统治这个地方,下了一道命令:让两个州的学生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最后一课》这篇短篇小说反映了当时这一时代背景。
背景简介
gěng
zhuàn

duó
chéng
qídǎo
wǎn
chà
xuān
gēbo
zhòu

ào
yàoshi
hǎo sǒu
掌握下列词语的音、形、义:
主要内容
请简要概括小说记叙了一个什么故事?
这篇小说以普法战争为背景,写了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小弗朗士在“最后一节课”上的见闻和感受。
情节复述
1、最后一课与平日上课的不同;
2、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的变化;
3、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的共同特点。
情节复述
可是我还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
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静静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样。
最使我吃惊的,后边几排玫向空着的板凳上坐着发些镇上的人。
如果我能把那条出名难学的分词用法从头到尾说出来……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
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6)
第三部分:(24—27)
小说以小弗郎士 的见闻感受和心理活动为线索:
开端
发展
第二部分:(7—23)
高潮
结局
人物形象---小弗郎士
1、不爱学习,天真贪玩。表现在:上学迟到,分词
不会 念,想逃学去玩。画眉唱歌,普鲁士兵操练觉
得有趣。(独白式的心理描写)
2、有较强的意志力。表现在:通过对景物的感受,
虽然他感到天晴日暖,听到林边鸟语,看到普鲁士
军队在操练,而他也认为“这些景象比分词用法有
趣多了”,然而他没有为之所动,而是“急忙向学校
跑去”,有一定的意志力,最终战胜了想逃学的念头。
人物形象---小弗郎士
4、有较强的自尊心。表现在:听了铁匠的话,想到
他在拿我开玩笑。就上气不接下气地赶到韩麦尔先生
的小院子。小弗朗上的这些性格特征说明他并不是
一个坏孩子。
3、对敌人的恨。表现在:走过镇公所时的心理活动。
“又出什么事了”,(败仗了,征发了,司令部的各种
命令了)“一切坏消息”都说明了这个看来稚气的孩子
的内心是爱憎分明的,统治者的罪恶行径他是牢记在
心的。
小说刻画小弗朗士主要运用了心理描写,一方面生动描绘了小弗朗士天真幼稚的心理状态,另一方面又真切地反映了爱国主义感情在他幼小心灵中的萌芽滋长,充分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小说用第一人称的写法,有何作用?
有助于对小弗朗士的心理活动进行描写,写出他思想感情上的巨大变化。
小弗朗士在小说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人物形象---韩麦尔先生
恪尽职守、道德高尚的教师的形象
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
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
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
热爱法语、热爱母语教育工作、热爱学生、
热爱法兰西的爱国志士。
当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时 ;最后,韩麦尔先生
奋笔写下了“法兰西万岁”时 。
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社会环境:“普鲁士兵正在操练”等
交待背景。
反映小弗郎士的幼稚、纯真,
为下文小弗郎士的转变做铺垫
渲染一种悲剧气氛。
细节描写及作用
文中的细节描写有哪些?请找出来,并说说这些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渲染了沉重的气氛,突出了大家学习法语课的专心,表现了孩子们对祖国文字的热爱。
问题探讨
1、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上,思想感情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明确:1、从贪玩不爱学习到热爱法语。
2、从怕老师到理解、同情并敬爱老师
3、从幼稚不懂事到热爱祖国。
原因
1、他原来就不是一个坏孩子,他贪玩,但还能管住自己。
2、有一个好老师,韩麦尔先生一言一行对他有巨大教育作用。
3、亡国的惨痛带来的巨大的震憾。是普鲁士侵略者对法兰西人民民族感情的无情伤害促使小弗郎士心灵深处爱国主义思想的猛醒。
问题探讨
2、如何理解小说第四段中“又出了什么事啦”这句话
一个“又”字,写出了在那个动荡的时代里战乱频仍,
变故迭起,人心惶惶,一切的坏消息都是在这块布
告牌上发布的。这块布告牌简直成了一张法国社会
状况的记录表!因此,小弗郎士一见到有许多人围
在布告牌前,就立刻意识到“又出了什么事”了。
这节课与平时的课相比,出现了哪些异常现象?
平 时 最后一课
气氛
学生
老师
其他人
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在街上也能听到
一切偏安安静静的,
作用: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的气氛
开课桌,关课桌,怕吵捂着耳朵大声背书……
同学们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
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
走来走去,胳膊底下挟着那怕人的戒尺
穿着漂亮的礼服
有镇上的人
没有镇上的人
说明:
最后一课引起学生、老师及镇上人们的强烈震动和他们对“最后一课”的无限珍惜。
问题探讨
4、下面几段心理描写分别表现了小弗郎士
怎样的思想感情?
(1)“我这些课本,语法啦……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
表现了小弗郎士朴素的爱国主义感情被唤起,
开始认识到祖国语言和历史的重要。
(2)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条……我都愿意拿出来。
表现小弗郎士增强了民族的自尊心,产生了
学好祖国语言的责任感。
问题探讨
(3)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表现了小弗郎士对被迫不能学习祖国语言的悲愤,
对侵略者的仇恨,对自由的渴望。
(4)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
表现了小弗郎士的爱国主义感情已经升华,
化为一种学习祖国语言的强烈愿望和巨大
动力,与老师的思想感情已经沟通。
探讨了这么多问题,你还有什么问题?请把你发现的问题提出来,在小组内解决。
把在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由全班同学帮你解决。
《最后一课》这一短篇小说,以普法战争为背景,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小弗朗士在最后一节课的见闻和感受,刻画了小学生小弗郎士和乡村教师韩麦尔先生的典型形象,表现了韩麦尔及法国人民在国土沦亡时的悲愤性情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中心思想
合作探究:
  “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这句话中:
法国语言
        掌握祖国语言,可以激起人民的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打败敌人,求得民族的解放。
“监狱”比喻:
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与封锁。
这句话的含义是:
“钥匙”比喻:
韩麦尔先生谈到法兰西语言时说:这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也是最清楚、最严谨的语言。
你同意他的这种说法吗?他为什么要这么说?
是先生对祖国语言的高度评价和赞颂,这是他热爱祖国语言,强烈爱国心的表现,并不意味着法国语言真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
漫谈启示:
这篇小说告诉我们:热爱祖国就应该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认真学好祖国语言正是热爱祖国的一种具体表现。不要把热爱祖国只停留在口头上,应积极主动地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让我们的语言走世界!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写法探究
1、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表达人物的思想感情,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2、成功的运用了符合人物年龄和性格特征的儿童语言。
3、通过景物描写来表现主题。
4、叙述视角巧妙:第一人称的叙述方法有助于对小弗朗士心理活动进行描述,写出小弗朗士思想感情上的巨大变化。
学了本文后,你联想到了什么?你有什么感受?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让我们记住那些为民族独立、国家独立牺牲的人们。
不要让历史重复!!!
让我们记住中国近百年来的屈辱 历史,记住血的教训!
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