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海上日出》 教案(2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16《海上日出》 教案(2课时)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07 10:22: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循“序”而 学 “读”中悟情
——《海上日出》教学设计
设计特色:
语文核心素养的要素之一是“语言的建构与运用”,第二学段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专门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培养。本单元是习作单元,围绕“按游览的顺序写景物”这一主题编排,语文要素是“了解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学习按游览顺序写景物”。本篇课文是精读课文,也是习作单元第一篇,是帮助学生从阅读中学习写作方法并在习作中运用的载体。
设计时以想象画面和朗读指导相结合,在充分获得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掌握课文“按照太阳变化的顺序写景物”的写法,为习作做好铺垫。
课文简析:
《海上日出》是著名作家巴金的一篇写景抒情散文。从内容看,文章描写了海上日出的过程;从表达顺序看,作者按照“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来表达;从语言看,简洁传神的用词以及拟人的恰当运用,生动优美;从表达方法看,作者按照早晨太阳变化的顺序来写景物,教学时应重在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景物美,并学习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生字,能正确认读“扩、荷”等4个生字;能正确书写“镶”。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海上日出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对海上日出景色的赞美之情,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3.能抓住关键词句,理清作者按“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写作顺序,学习作者按照早晨太阳变化的顺序来写日出的方法。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抓住关键词句,理清作者“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写作顺序,学习作者按照早晨太阳变化的顺序来写日出的方法。
难点:学习作者按照早晨太阳变化的顺序来写日出的方法。
难点:学习作者按照早晨太阳变化的顺序来写日出的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观察落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板块一:聚焦题眼,了解作者
1.上学期我们学过一首写日落时江面美丽景色的诗——《暮江吟》生背。今天,我们即将阅读的《海上日出》选自著名作家巴金爷爷的《海行杂记》,它描写的是太阳从海面上升起的壮观景象。板书课题,读题。
2.交流搜集的关于巴金的资料。教师适时补充.
3.导入:有同学在海上欣赏过日出吗?很多人都没这样的机会,没有亲眼目睹过,但我们可以透过语言文字,想象文字里的画面,同样可以领略海上日出的美丽与神奇。
板块二:初读课文,理清顺序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按照什么顺序写的?说说哪些情景给你印象深刻?
2.交流生字词。
出示生字词,指名读。
(1)正音:重荷,在这个词中读“hè”,另一种读音“hé”,出示字典中两种读音的注释,生区分,组词。
(2)书写:
①“分辨”与“分辩”意思区分,“辨”与“辩”的字形区分,范写“辨”。
②出示:然而太阳在黑云背后放射它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
结合语境,给“镶”选择着恰当的解释:(1)把东西嵌进去;(2)在外围加边。范写“镶”。
③生书写,反馈点评。
(3)理解意思:“刹那”是什么意思?除了“刹那”,你还知道哪些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转眼间、一瞬间、霎时、顷刻间……)
3.交流: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按照什么顺序写的?说说哪些情景给你印象深刻?
(1)指名交流:本文主要写了海上日出的过程。
(2)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指名交流,引导从“那时天还没有大亮”“转眼间天边出现了一道红霞、果然,过了一会儿”“有时太阳走进了云堆中”等句子中发现作者是从“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顺序来写的。
(3)交流印象深刻的情景,教师简单点评。
板块三:学习开头,了解“清静”
导语:第一自然段描写的情景让很多孩子印象深刻,我们来交流。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作者看日出大约是在什么时间?你是从哪读出来的?(凌晨四点至六点半之间,那时天还没有大亮)
2.这一段中哪个词和我们平时的用法不一样?“清静”换成“安静”或“宁静”可以吗?
出示:那时天还没有大亮,周围非常安静,船上只有机器的响声。
那时天还没有大亮,周围非常清静,船上只有机器的响声。
学生交流,师总结:早晨三四点钟周围是安静的,三个词虽然都有安静的意思,但是“清静”是天气晴朗而宁静的意思,只有在天气晴朗的早晨才适合看日出,所以“清静”更合适。
3.指导感情朗读。
板块四:设置悬念,质疑结课
1.快速浏览全文,思考哪一自然段作者热情赞美了海上日出这一自然景象 用横线画出来。
2.交流。
出示: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1)什么是“奇观”?这里的奇观是什么意思?(“奇观”指雄伟、壮丽又少见的景象;指海上日出是雄伟壮丽的景象。)
(2)作者为什么不这样说:这就是伟大的奇观。引导学生交流,体会反问的好处。
(3)指导感情朗读。
3.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吗?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说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我们下节课交流。
板书: 16 海上日出
日出前 清静
奇观 ? 日出时
日出后
第二课时
板块一:复习导入,聚焦“奇观”
1.复习字词。
2.日出是大自然中很常见的一种景象,可是作者却把它称作什么?(伟大的奇观)随机出示: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吗? 齐读、板书:奇观。
板块二:研读“日出”,体会“奇观”
你认为怎样的景观才能算是奇观呢?
1.学习2、3自然段段
导入:作者眼中的奇观和我们心目中的不同,他又是怎么写这样的奇观的呢?
(1)出示第2、3段,呈现要求:默读2、3段,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描写日出的景象的?完成下列“日出轨迹图”
(
( )
( )
) (
( )
( )
) (
( )
( )
) (
颜色很浅
出现红霞
) 我发现作者写日出时是抓住 来写的。
①根据范例找到相应句子,提示:横线上面提炼描写日出时的色彩的词,横线下面提炼出日出时的状态。
②独立完成;
③小组讨论,完善轨迹图;
④交流反馈。
(2)根据轨迹图,体会“奇观”
(3)学习第2自然段
①自由读,说说日出前天空是怎样发生变化的?
②抓“浅蓝”“红霞”体会色彩的变化。
③聚焦“转眼间”“慢慢地”体会由慢到快的变化。
④指导读句子,体会变化的过程。
(3)学习第3段
①默读,说说你从哪些描写体会到了这是“奇观”?
②聚焦:果然,在那个地方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真红,却没有亮光。太阳好像负着重荷似的一步一步,慢慢地努力上升,到了最后,终于冲破了云霞,完全跳出了海面,颜色红得非常可爱。
说说你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这是奇观?
太阳是怎样升出海面的,圈出描写太阳升起的词语。抓“一步一步”“努力上升”“冲破云霞”“跳出海面”,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拟人,既写清了日出的过程,更表现了日出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感)
指导朗读,体会慢镜头。
③聚焦:一刹那间,这个深红的圆东西,忽然发出了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它旁边的云片也突然有了光彩。
联系日常生活,说说仿佛看到怎样的画面?有怎样的体会?
你认为这个镜头是快还是慢?为什么?读出感受。
④合作读第3段,体会由慢到快的节奏。
(4)视频欣赏海上日出。
(5)质疑讨论:作者为什么要称日出是伟大的奇观?(一是作者沉醉于绚烂的自然景观;二是作者感受到敢于冲破阻碍的伟大力量。)
2.拓展阅读,体会异同
(1)拓展《火烧云》片段(第3段),对比读,说说有哪些异同?
(2)讨论小结。
相同点:都写变化;都写到了色彩的变化。
不同点:《火》重点表现变化快、变化多;《海上日出》写出了由慢到快的过程,有拟人写法。
3.仿写。
(1)课前,我们观察了落日,指名交流观察所得。
(2)模仿课文 “按照早晨太阳变化的顺序写景物”的写法,写一写落日。
天空还是一片蔚蓝,一眼望去舒服极了。
(3)交流,点评。
4.学习4、5自然段
还有哪些景象让你感到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呢?
(1)相机交流:
“有时太阳走进了云堆中,它的光线却从云里射下来,直射到水面上。这时候要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倒也不容易,因为我就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引导从“直射”一词感受到太阳光的无穷威力,能穿透云层,形成水天一色的壮观景象。
“后来太阳才慢慢地冲出重围,出现在天空,甚至把黑云也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
学生交流从“冲、染”等词中再次感受拟人的好处,教师点评。
(2)指导朗读。
(3)刚刚我们和巴金先生一起欣赏了海上日出,你最想说什么?
是啊,无论是晴天时的日出,还是有云时的日出,都是那样的美丽神奇,那样的伟大壮观,难怪作者会情不自禁地感叹: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出示)
板块三:小结课堂,布置作业
1.要想写好景物,我们就要像作者一样细致观察,按一定顺序 ,抓住景物的特点,表达真情实感。
2.抄写喜欢的句子。
板书: 16 海上日出
日出前

奇观 日出时 太阳变化顺序 快
日出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