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一棵小桃树》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9 《一棵小桃树》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07 17:36: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棵小桃树》
一、教学目的
1、自读文章,把握阅读散文的方法,培养学生自读能力。
2、品析描写小桃树的语句,体会作者对小桃树的独特情感。
3、理解文章托物言志、双线交织的写法
4、理解文章赞美小桃树顽强的生命力及所寄寓的深刻含义,加深学生对生活、人生的理解和感悟。
二、教学重点:
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理解作者抒发的情感,培养自读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PPT放映第一自然段第一句话。
这句话中哪个词最能看出作者对小桃树的情感很深?(学生说“常常”)所以要写出好文章,什么最重要?(情感)好的散文是作者情感聚集到不可遏制的时候,自然便出来了。贾平凹先生终就给这棵小桃树写点什么了呢
今天我们要一起学凹先生的一篇散文, 生齐读课题《一棵小桃树》。(板书课题)
(二)关注课文旁批,小组内讨论解决:
1、需要提醒的生字词。
2、课文中的旁批,有异议或不能解决的,举手提出。
3、讨论《作业本》第4题课文梳理。
这篇文章是自读课文还是教读课文?明显的标志是什么?这篇自读课文,编者为我们做了几处旁批?(编者在《一棵小桃树》中标注了五处旁批。①寻常的情景,不寻常的情感。②课文中一些描写反复出现,比如多次描写小桃树“没出息”。散文中这类地方,往往寄托着深意,要仔细体会。③是什么使我遗忘了小桃树?④“蓄着我的梦”的桃核长成了树,而且真的开了花。作者仅仅在写花吗?⑤“我”的情感在这里来了一个转折,您读出来了吗?)
五个旁批,非常好,这是在提醒我们,自读的时候要学会看旁批。
同学们,五个旁批,一共提出了几个问题?
师:三个问题,不待周老师说,你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是哪个?
五处旁批,后三处提问,教学中利用这三处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内容、作者情感以及相关主旨。
(三)理解这篇散文的特点
1、我们再来看看,文章的第一个批注告诉了我们什么?
生齐读“寻常的情景,不寻常的情感。”(板书:寻常的景,不寻常的情。)
过渡:这就是这篇散文的特点。寻常的情景,不寻常的情感。请同学们把“景”“情”这两个词圈出来。那我们读这篇散文最重要的,就要赏析文中小桃树生动形象的情景,品味作者“我”在文字里的情感。
(板书:小桃树 我)
2、讨论:这是一棵怎么样的小桃树?文中的我对小桃树又有怎样不寻常的情感呢?
3、本篇散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探究发现文章的后面六段文字与第2段一样,都是写眼前的开花的小桃树在风雨中挣扎的情景。那么中间部分的内容又写了些什么呢?
明确:文章中间部分插叙了小桃树的经历和我的经历。(板书:插叙 经历)
(四)品读“没出息”的小桃树
第二个旁注告诉我们阅读这篇文章的方法,我们一起来齐读一下。
生齐读:课文中一些描写反复出现,比如多次描写小桃树“没出息”。散文中这类地方,往往寄托着深意,要仔细体
师:反复出现的细节往往寄托着深意,要仔细去体会,这是阅读这类散文要特别注意的。编者说,反复出现了“没出息”的小桃树。——按照旁注的内容,应该指向第四自然段。我们就来读读这段话,仔细去体会。一起来读,“秋天过去了”,预备起
学生齐读。
师:这段话里包含着作者对这棵“没出息”的小桃树的姿态的描写。我们请一个同学读一读描写小桃树样子的句子。
明确:“角落的地方,拱出一点嫩绿儿,它竟从土里长出来了!它长得很委屈,是弯了头,紧抱着身子的。第二天才舒开身来,瘦瘦的,黄黄的,似乎一碰,便立即会断了去。”
1.想想,这几句描写中哪个词最能写出小桃树的“没出息”?
学生会找一些词如“委屈”、“瘦瘦的、黄黄的”、“紧抱”、“弯头”、“拱”、“竟”、“才”
(生再次齐读描写小桃树的句子)
2.师:说小桃树“没出息”是谁说的?
生齐:奶奶。
师:你来把这句话读出来。
生读:大家都笑话它,奶奶也说:“这种桃树是没出息的”
师:“大家都笑话它”,按照正常的语言表达,大家都笑话它,奶奶也——
生:也笑话它。
师:老师有个问题了,那贾平凹为什么把“笑话”这个词改成“说”?能不能说“大家都笑话它,奶奶也笑话”?这样“也”字就更顺畅了。
师:这就说明,奶奶说它没出息,是基于客观的事实,奶奶甚至还提出了建议,要嫁接。看一看,除了奶奶没有嘲笑它,还有一个谁没有嘲笑它?
生自由:作者“我”。
师:文章当中,“我”对小桃树从来就没有说过它“没出息”。我都是怎么说的啊?
生齐读:我却不大相信,执着地偏要它将来开花结果呢。
3.师:因此,我们会多次读到“我的小桃树”“可怜的小桃树”。所以,对小桃树的这些“没出息”的描写,我们该怎么去读?
生自由:心疼,怜爱,焦虑……
师:语速上要快读还是慢读?
师:慢慢地读,有一种怜爱,有一种忧伤,有一种焦虑,有一种心疼,有一种难过,当然,还有一种希望。
(生有感情地读)
4.师:很好,这就是作者笔下那棵没出息的小桃树。文章还有许多地方都写到了这棵没出息的小桃树,能不能找到?现在老师就不帮你品字、品词了。你要用自己的朗读,有感情地读出这棵没出息的小桃树。下面的同学把段落圈好——
(这样引导学生阅读第四段中这棵“没出息”的小桃树的描写,品味语言,感受深意。第四段教师做出指导示范,再放手学生找出并有感情地朗读其他写这棵“没出息”的小桃树的语句,重在感受品味,课堂上不做细致的研读品析。)
(五)研读课文——理解树的深刻含义及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1.师:同学们,作者为什么要花这么多笔墨写这棵“没出息”的小桃树?
作者笔下的小桃树仅仅是树吗?小桃树不是小桃树,而是什么呢?
师:非常好,写小桃树其实就是在写“我”。
生自由:托物言志。
师:托物言志,托树言谁?
生自由:自己!
师:这就要写两条线索,明线写谁?(学生回答“小桃树的经历”)暗线写(自己),所以这篇文章很有特征的写法还有双线交织。以后你们写这类文章的时候,可以参照一下。
2.小桃树是“我”——作者简介
我的成长历程呢?
也就在这年里,我到城里上学去了。走出了山,来到城里,我才知道我的渺小:山外的天地这般大,城里的好景这般多。我从此也有了血气方刚的魂魄,学习呀,奋斗呀,一毕业就走了上了社会,要轰轰烈烈地干一番我的事业了;
贾平凹,生于陕西的一个偏僻落后的小山村。当代青年作家。父亲是乡村教师,母亲是农民。“文革”中,家庭遭到毁灭性摧残,他沦为“可教育子女”。1972年以偶然机会进入西北大学学习汉语言文字。此后一直生活在西安,从事文学编辑兼写作。主要作品有小说《满月儿》《高老庄》等。另写散文。它是一位勤奋多产的作家,新千年第一部长篇小说《怀念狼》已问世。他曾获全国文学奖三次。(此处蓝色加粗的语言怎么拓展内容,点到为止?对贾平凹的介绍尽可能贴近“小桃树”式的人生,一片贫瘠的土地,奶奶的爱怜呵护;不能选择生长的土地,就努力扎根,向着阳光生长,即使经历风雨。)
这就要写两条线索,明线写谁?(学生回答“小桃树的经历”)暗线写(自己),所以这篇文章很特征的写法还有双线交织。以后你们写这类文章的时候,可以参照一下。
3.小桃树不只是我啊,还是谁呢?
是奶奶啊?(是否可以这样说呢?)
生:我把小桃树种下,小桃树寄托着我对奶奶的思念。
师:你来找一找,哪个句子最能体现对奶奶的思念?
生:第12自然段最后一句“我心里喊着我的奶奶”。
(--理解小桃树中的深刻含义)
小结:这棵小桃树,是对奶奶的思念,对童年的怀念,小桃树的经历,就是“我”的经历。
4. 你们知道在这篇散文里一共用了多少次“我的小桃树”这一称呼吗?这篇文章原题是什么吗 (板书:我的小桃树)你们揣摩一下,为什么要把题目给改了?
明确:小桃树不仅是我的、奶奶的、同时也是每个心中怀揣梦想的我们的
师:让我们每个人都在心中种上这样一棵小桃树,让小桃树成为我们的梦想之树,成为我们人生路上一盏指示灯!请同学们一起来读一下从“然而”结束的句子。
5.生齐读:然而,就在那附地的刹那……我还叫你是我的梦的精灵,对吗?
6.写感悟:以 “我终于懂了你——我的小桃树”开头,写几句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