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人类的家园 单元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章 人类的家园 单元训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12-08 11:56: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章 人类的家园
一、选择题
1.如图中关于①②③④区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图中②区域位于③区域的西南方向
B.图中①区域位于东半球中纬度
C.图中①②③④区域中,面积最小的是④
D.图中有太阳光直射现象的是东半球的③
2.根据经纬网(如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在B的西南方,B位于北半球 B.B在D的西北方,E位于西半球
C.D在E的东北方,D位于东半球 D.C在E的东北方,C位于西半球
3.地震发生时,我们可采取的应急措施有
①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将身边的书包或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 ②快速离开教室,跑到空旷地方去 ③迅速乘电梯逃生 ④躲到大树底下 ⑤来不及外逃时,双手抱头躲避在墙角或坚实的家具下,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面积较小的房间内
A.①②⑤ B.①②③ C.②④⑤ D.②③④
4.我们的宇宙蕴藏着无穷的奥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侧面看,银河系的主体像一个中间凸起的大透镜。
B.石灰岩溶洞的形成不能作为地壳变动证据。
C.当木、地、日三者在一条直线时,地球上的观察者可能会看到一个黑点从太阳前面通过。
D.寒来暑往是由地球公转引起的,日出日落是由地球自转引起的。
5.下列叙述中,不能证明海陆变迁的是()
A.台湾海峡海底发现古代森林的遗迹
B.南极地区发现煤田
C.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张
D.海浪拍击海岸
6.关于图中①、②两幅等高线地形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图表示盆地地形
B.①图的比例尺比②图大
C.甲—乙的实际距离小于丙—丁的实际距离
D.甲—乙的坡度比丙—丁的坡度小
7.科学中的论断是需要通过实验或事实去证明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地球自西向东自转的证据之一是地球上的四季更替现象
B.地壳在不断变动的证据之一是高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
C.大西洋海底在不断扩张的证据之一是远离洋中脊的洋底岩石年龄较老
D.大陆是漂移的证据之一是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具有亲缘关系
8.2018年5月12日是我国第十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其主题是“行动起来,减轻身边的灾害风险”。对我国而言,地震是危害最大的地质灾害。下列避震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
A.在室外的人应迅速躲在建筑物的墙脚或屋檐下
B.在楼底的人应迅速跑到室外开阔的地带避险
C.在高楼层的人可选择浴室等不易塌落的空间避险
D.无论在何处躲避都要尽量用棉被、枕头、书包或其他软物体保护头部
9.下列不属于内力作用表现形式的是(  )
A.地壳运动 B.地震
C.流水 D.火山
10.下列各项实验或事实,能作为证据的是
A.铅笔沿篮球表面向右移动时笔尖先消失——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B.喜马拉雅山区发现的海洋古生物化石——地壳变动的证据
C.两本书向中间挤压时中间隆起——板块碰撞形成山脉的证据
D.切开的熟鸡蛋有蛋壳、蛋白和蛋黄——地球内部结构的证据
11.地球内部有一个“液态区”,区内物质一旦冲出地表,就形成了火山,该“液态区”位于(  )
A.地壳 B.地幔 C.地核 D.地核和地幔
12.有关赤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仪上的0°纬线 B.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C.地球仪上的0°经线 D.赤道就是本初子午线
二、填空题
1.在比例尺为1:1 000 000的交通地图上,测得某两地的图上距离为7.5 cm,则它们的实际距离为________km。
2.经过现代科技测量知道,地球是一个__________的椭球体。且赤道半径要比两极半径_______。
3.划分东西半球的经线是_____和_____。
4.全球构造理论经历了著名的“三级跳”:①1915年,德国地理学家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②1960~1962年,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提出了“海底扩张说”;③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科学等的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请回答:
(1)“海底扩张说”_____(选填“支持”或“不支持”)“大陆漂移说”,它自释“大陆漂移说”中大陆漂移的_____问题。
(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的运动是引起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有人认为“板块构造学说”是解释地壳运动的完美理论,这种说法是_____(选填“正确的”或“错误的”)。
5.读图表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近三年部分世界大地震相关信息表
图中序号 地点 地震日期 震中位置 震源/km 震级
A 菲律宾 4月29日 125.08°E,5.51°N 50 7.0
B 危地马拉 6月l4日 91.8°W,15.11°N 100 7.1
C 伊拉克 11月13日 45.75°E,34.90°N 20 7.8
材料二:世界板块及震中位置分布图
(1)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面的海洋、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板块的_______________是引起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
(2)下列现象不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的是__________;
A.火山和地震    B.宇宙的起源
C.长江三角洲平原的形成  D.高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
(3)图中的A位于__________地震带;
(4)地震C的发生与印度洋板块和__________板块的运动有关;
(5)比较B、C两次地震,地震C比地震B人员伤亡大,房屋倒塌数量多。请分析地震C破坏力更大的可能原因有_____________。
6.小娜师傅驱车以建兰中学为期待你出发,沿经线向北行驶100km,然后再沿纬线向西行驶100km,再沿经线向南行驶100km,再沿纬线向东行驶100km后,此刻小娜师傅位于她起点的______(填方位或回到原位)。
三、简答题
1.20世纪初,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意外地发现大西洋两岸的轮廓具有可拼合性,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说——大陆是漂移的。之后通过努力寻找证据,于1915年正式确立“大陆漂移说”。1960~1962年,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对大洋中脊(海底山脉)的研究发现,远离大洋中脊的洋底岩石年龄越来越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海底扩张说”。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科学等的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请回答:
(1)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地球表面的海洋、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板块的________是引起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
(2)下列现象不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的是__________。
A.火山和地震 B.宇宙的起源
C.长江三角洲平原的形成 D.高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
(3)有人认为“板块构造学说”是解释地壳运动的完美理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_____。
2.下列是不同时期大陆分布示意图,读图并回答问题。
(1)以上哪一幅图表示的是现代大陆的分布状况_____。
(2)下列事实中,可以作为“大陆漂移说”证据的是_____。
A.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
B.世界陆地轮廓都比较破碎
C.大西洋两岸古老地层的相似性
D.我国东部海域发现古河流的遗迹
(3)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的原因是_____。
A.陆地上大量的水土流失
B.岩石圈板块的运动
C.火山和地震
D.全球气候的变化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B
3.A
4.C
5.D
6.D
7.A
8.A
9.C
10.B
11.B
12.A
二、填空题
1.75
2.两极稍扁、赤道略鼓;长
3.20°W 160°E
4.支持 动力 错误的
5.碰撞和张裂 BC 环太平洋的陆地及周围海洋 亚欧 地震C的震源深度比地震B浅;地震C的震级比地震B的震级大;地震C所在地人口更加密集;地震C所在地的人缺乏避震知识等
6.正西方向
三、简答题
1.碰撞和张裂 B,C 不对,“板块构造学说”还需要检验、完善和修正
2.① C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