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好的故事 课件(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好的故事 课件(共2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0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07 19:20: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20 好 的 故 事
鲁迅
新课导入
大家应该都做过梦吧?有哪些梦境令你念念不忘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先生的梦境,感受他的好的故事。
识记有关鲁迅的文学常识,积累文中的重点字词,把握文章大意。
带着想象读课文,感受文中对水乡奇幻景物的描写,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学会把握文章的主题。
结合背景资料,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中蕴含的人生信仰和人生追求。
学习目标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1918年他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
作者简介
本文选自《野草》(《鲁迅全集》第二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野草》共有二十三篇作品,作于1924年至1926年。这期间,鲁迅经受了一场持久、严峻的考验:先是1925年1月的女师大风潮,接着是1926年的“三一八惨案”,这中间贯串了他同反动军阀及其形形色色的爪牙们的斗争。《野草》虽然也蒙上了阴暗的气氛,夹杂着颓唐的干扰,但其基本精神是积极的,体现了人民的情绪和希望。
背景材料
熏(xūn) 捏着(niē) 膝髁(kē)
乌桕(jiù) 伽蓝(qié) 蓑笠(suōlì)
澄碧(chéng) 闪烁(shuò) 萍藻(zǎo)
镶着(xiāng) 瘦削(xuē) 胭脂(yānzhi)
泼剌(là) 奔迸(bèng) 瞬间(shùn)
骤然(zhòu) 皱蹙(cù) 虹霓(ní)
知识梳理
重点字
熏:(烟、气等)接触物体,使变颜色或沾上气味。
昏沉:暗淡。
《初学记》:古代的一部类书,唐代徐坚等编辑,共30卷。取材于群经、诸子、历代诗赋及唐初诸家作品。
膝髁:膝盖骨。髁,膝骨。
蒙胧:现在写作“蒙眬”。
幽雅:幽静而雅致。
错综:纵横交叉。
奔星:流星。
重点词语
山阴道:指浙江绍兴西南一带风景优美的地方。
乌桕:落叶乔木,叶子略呈菱形,秋天变红,花黄色。
伽蓝:佛寺。
蓑笠:蓑衣和斗笠。蓑衣,用草或棕毛制成的、披在身上的防雨用具。斗笠,遮阳光和雨的帽子,有很宽的边,用竹篾夹油纸或箬竹的叶子等制成。
澄碧:清而明净。
闪烁:(光亮)动摇不定,忽明忽暗。
参差:长短、高低、大小不齐;不一致。
镶着日光:文中指水中景物的边缘带着明亮的日光。镶,将物体嵌入另一物体内或围在另一物体的边缘。
瘦削:形容身体或脸很瘦。
何尝: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未曾或并非。
一丈红:即蜀葵,茎高而直立,夏季开花,花形大,呈红、紫、白、黄等颜色。
缕缕:形容一条一条,连续不断。
胭脂:一种红色的化妆品,涂在两颊或嘴唇上。也用作国画的颜料。
晕:光影、色彩四周模糊的部分。
泼剌奔迸的红锦带:意思是,(水中的大红花影子变成了)跳跃奔放的红色缎带。泼剌,拟声词,表示浪花跳跃、碰撞的声音。奔迸,(水)奔涌。
凝视:聚精会神地看。
骤然:突然;忽然。
皱蹙:皱缩,收紧。
陡然:突然。
快速阅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整体感知
1.本文是按照怎样的思路展开的?
2.文章通过写现实“昏沉的夜”和遥远的水乡美景,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本文是按照怎样的思路展开的?
本文按照“现实—梦境—现实”的思路展开。文章起于“昏沉的夜”,结于“昏沉的夜”,而在这起结之中,描绘了梦境中的“好的故事”——美丽、幽雅、有趣的江南水乡风情。
2.文章通过写现实“昏沉的夜”和遥远的水乡美景,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怀念故乡
憎恶黑暗现实
追求美
好事物
试着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
第一部分(第1、2段),交代“好的故事”出现之前的现实环境,引起下文。
课文研读
第二部分(第3~9段),写“我”在梦境中看见一个“好的故事”,并展开描写这个“好的故事”。
第三部分(第10~12段),写“我”骤然惊醒,梦境中“好的故事”消失了,“我”重新回到“昏沉的夜”。
谈谈你对鲁迅先生的这个梦的理解。
鲁迅先生将自己内心的美好愿景寄托于他梦中看到的情景中。乌桕、新禾、野花等倒映在澄碧的小河中的景象,大红花和斑红花在水中的浮影,茅屋、狗、塔、村女、云等的倒影都是鲁迅先生美好愿景的表达与寄托。
文中描写了很多美好的意象,但是最后鲁迅先生的梦醒了,他想要记录下这美好的梦境,奈何眼前“一丝碎影”也没有了,只有“昏暗的灯光”,表现了鲁迅先生的失望与怅惘之情。
自主探究
你从本文中体会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甲:文章开头段写道:“是昏沉的夜。”这一判断短句,有力地谴责了反动军阀统治下的黑暗的社会现实,表现了作者对黑暗势力的无比憎恶和愤懑。
乙:写到当黑暗现实“撕碎”“好的故事”时,作者坚决地说“要追回他,完成他,留下他”,并“抛了书,欠身伸手去取笔”——他那支抨击旧物,催促新生的战斗的“笔”。这抒发了作者要为实现美好的理想而积极战斗的强烈情感。
现实——昏沉的夜
怀念故乡
追求美好事物
憎恶黑暗现实
课堂小结
好的故事
梦境——好的故事
(美丽、幽雅、有趣)
现实——昏沉的夜
本文通过对梦境中美丽、幽雅、有趣的“好的故事”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对“昏沉的夜”的否定,对“好的故事”的热情歌颂,表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怀念、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黑暗现实的憎恶
主旨归纳
1.动静结合。
作者通过描写充满奇幻色彩的水中美景来表现理想中的美好生活图景,不仅写出了众多景物恬静和谐的静态美,而且写出了景物生机勃勃、变化无穷的动态美。倒影的描写逼真地表现了“好的故事”构建于幻觉世界的特点:忽而清晰分明,忽而扑朔迷离,虚实相间。
写作特点
2.借景抒情。
这篇文章描绘了众多美好的景物,借景抒情,寄寓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我真爱这一篇好的故事”正是这种感情的真实流露。
3.运用对比与象征的手法。
“昏沉的夜”与“好的故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给读者以强烈的冲击。文章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昏沉的夜”,前后呼应,营造出一种昏沉、悲凉的氛围,使读者感受到作者低沉的心境;文章中间描绘了美丽、幽雅、有趣的梦境,表现出作者对故乡的怀念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 “昏沉的夜”象征当时黑暗的现实社会,“好的故事”则是作者理想与希望的象征。在这两者的对比中,作者表达了对黑暗现实的憎恶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1.下列彩色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捏着(niē) 膝髁(kē) 澄碧(chéng)
B.乌桕(jiù) 参差(cī) 奔迸(bìng)
C.伽蓝(qié) 泼剌(là) 似的(sì)
D.瘦削 (xuē) 虹霓(mí) 红晕(yùn)
课堂小练
答案:A
点拨:B.迸—bèng。C.似—shì。D.霓—ní。?
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踪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B.诸影诸物,无不解散,而且摇动,扩大,互相融和;刚一融和,却又退缩,复近于原形。
C.河边枯柳树下的几株瘦削的一丈红,该是村女种的罢。
D.现在我所见的故事清楚起来了,美丽,幽雅,有趣,而且分明。
答案:A
点拨:踪—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