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9.3《声声慢(寻寻觅觅)》(课件27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9.3《声声慢(寻寻觅觅)》(课件27张)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07 18:37: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声 声 慢
李清照
1、感受意象美和意境美,了解李清照词的婉约风格。
2、体会作者生平遭遇与创作的密切关系。
  谢谢大家的支持和配合!
你说我说:
生活中有形、无形的门
1.正音、释义
2.范读
3.齐读
注意整体感受诗人情感。
学生小讲坛:诵读诗歌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侯,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用一个字概括本文的内容
鉴赏探讨
词人是怎样来表达自己的“愁”的?
教师微讲座
抒情系统
直接抒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泪下 。
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
情景交融(融情于景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以景结情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王昌龄《从军行》)
托物言志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
借古讽今(怀古伤今)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乌江》)
1.直接抒情:
①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②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词人是怎样来表达自己的“愁”的?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1.如果改成“寻觅”、“冷清”、“凄惨”可不可以?为什么?
一、品读音韵美
英译:Sheng Sheng Man
Li Qingzhao
I search and seek, I'm lonely and depressed, I'm sad, weepy, and feeling low.
直抒胸臆:
①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七组叠词开端,从“人的动作、神态”到“环境的悲凉”再到“内心世界的巨大伤痛”)
叠词的作用:
(1)音乐性。使音律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
(2)情感性。使表达的情感更加强烈。
(3)形象性。使描绘的景色或人物更加形象,特征鲜明。
直抒胸臆:
②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强烈反问结尾)
自庾信以来,诗人写愁,多半极言其多。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茫复杂,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而词中句句皆现愁 。
——唐圭璋《唐宋词简释》
  谢谢大家的支持和配合!
声声慢(教师改写)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寒还暖时候,最难将息。千杯万盏浓酒,怎敌他晓来风急!燕过也,正伤心,因是旧时相识。
比较意象:“浓酒”VS“淡酒”;
“晓风”VS“晚风”;
“燕” VS “雁”;
还原矛盾处:“乍寒还暖”VS“乍暖还寒”;
“千杯万盏”VS“三杯两盏”;
“因是旧时相识”VS“却是旧时相识”;
找茬鉴赏
  谢谢大家的支持和配合!
声声慢(教师改写)
满园菊花盛开,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倚着窗儿,我怎生得黑!残柳更兼暴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比较意象:菊花”VS“黄花”;
“残柳”VS“梧桐”;
“暴雨”VS“细雨”
还原矛盾处:
“满园菊花盛开”VS“满地黄花堆积” “倚”VS“守”;“我”VS“独自”
找茬鉴赏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李白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白居易《琵琶行》
酒——愁的象征
淡——愁情太重,酒力压不住心愁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曹孟德《短歌行》
过雁
象征离愁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雁归来。晏殊《浣溪沙》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雁声凄惨,刺伤词人之心;
飞雁传书,传递信息的使者,表达深切的亡夫之痛;
北雁南飞,词人也是从北方流落南方,表现国破家亡、漂泊南方之苦。  
①燕伤春,雁悲秋。
“双飞燕”,以燕子双飞反衬出愁人的形单影只,常写相思。“雁”总是结阵成“人”字或“一”字形集体飞迁,故而又有“孤鸿”“一雁”“断雁”“断鸿”等意象衬其形单影只,常写孤苦漂泊。
梧桐、细雨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窠。夜长人奈何
——李煜《长相思》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 煜《相见欢》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天明。
——温庭筠《更漏子》
雨滴梧桐,敲碎人心,梧桐细雨也是宋词中常见的复合模式, 宋代词人在营造“雨”的意象时常常把“梧桐”这个自然物象联系起来,使得雨的形象更丰满,更好地表现词人的内心世界。
雨是哀伤﹑愁丝的象征,梧桐一叶知秋,牵愁惹恨
黄花
史正志《菊谱》:“菊草本也,以黄为正,所以概称黄花。”
李清照《醉花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元缜《菊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陶渊明《过故人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黄花”这个意象侧重视觉,更能绘形绘声绘色,从不同的感觉抒发愁绪,可谓搭配绝妙!
“淡酒”侧重味觉
“晓来风急”侧重触觉
“雁过”侧重听觉
“梧桐更兼细雨”侧重听觉
李清照(1084—约1155) :字漱玉,号易安居士,山
东济南人。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
1101年:十八岁的李清照嫁给太学士赵明诚,情投意合,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1127 年:靖康之变,北宋灭亡,夫妻二人被迫南渡,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
1129 年: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
1132年夏:再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9月提出诉讼,与张汝舟离婚。被判刑两年。
1155( 1151-1156 ?) 年:没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辞世。
无人知道死于何时,葬于何处。
  谢谢大家的支持和配合!
李清照大事记
1103年: 新婚燕尔幸福日,金石书画共倾心。
1127年: 金人入侵灭北宋,金石书画化灰尘。
1129年: 丈夫赴任染病去,时值中年有遗孀。
1131年: 卜居会稽逢盗贼,重病缠身欲丧命。
1132年: 不幸再嫁张汝舟,仓促离婚被判刑。
1155年: 孑然一身无子嗣,悲苦离世人不知。
知人论世、以意逆志
“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等,爱情之尊。无论对待政事、学业还是爱情、婚姻,她决不随波,决不凑合,这就难免有了超越时空的孤独和无法解脱的悲哀。
丧夫之痛
孀居之悲
颠沛之苦
故国之思
亡国之恨
“愁”之内涵:
  谢谢大家的支持和配合!
请比较鉴赏法国诗人克洛岱《绝望》与李清照《声声慢》的抒情方式的异同:
呼唤!呼唤!
乞求!乞求!
等待!等待!
梦!梦!梦!
哭!哭!哭!
痛苦!痛苦!我的心充满痛苦!
仍然!仍然!
永远!永远!永远!
心!心!
存在!存在!
死!死!死!死!
学生小讲坛:比较名家
《绝望》直抒胸臆,感情直露,也未选取任何意象。
《声声慢》较为含蓄,多借事借景抒情,讲究意象的选择,含蓄蕴藉。
《绝望》是常见的直抒胸臆,甚至有点歇斯底里;
《声声慢》用了叠词、强烈反问等来直抒胸臆,诗味更浓。
  谢谢大家的支持和配合!
扩读:回味词韵
1.梁衡《乱世中的美神》
2.李桂全《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浅谈李清照抒情词的艺术特点》
作业布置:
必做题:阅读王硅《金陵怀古》,分析作者在诗中是怎样表达“凄凉”的。
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
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
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
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
注:王硅:时任北宋左相,写作此诗时北宋在与西夏的两次战争中均遭失败。
选做题1:李清照写愁情的词还有哪些 这些词中的愁有何特点?感兴趣的同学也可搜索一下其他诗词人写“愁”的名句有哪些。
选做题2:请搜索名家是如何评价李清照的,你自己又是如何评价的呢?
选做题3:根据所学知识,收集相关作品,比较分析柳永、李煜、李清照三位词人表现其“愁绪”的作品中“愁”的不同含义。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欧鹭。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探究:南渡前后“愁”的不同
前期愁:生离之愁、暂别之愁、个人之愁、相思之愁、闺怨之愁
后期愁:死别之愁、永恒之愁、家国之愁、遭遇之愁、悲世之愁
鉴赏诗歌情感的四条金钥匙:
①熟读成诵,涵泳悟情;
②知人论世,以意逆志;
③析抒情系统,品关键意象;
④还原矛盾处,与词人共鸣。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