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城版 一年级下册音乐 第2课 歌曲《小铃铛》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花城版 一年级下册音乐 第2课 歌曲《小铃铛》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花城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1-12-07 11:30: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授课教师 课题 小铃铛
知识点来源 □学科:小学音乐 年级:一年级 □教材版本: 花城版 □所属章节:第2课 感知音的高低(三)
设计思路 歌曲《小铃铛》为花城版教材一年级的一首二拍子歌曲,歌曲由“do、mi、sol”三个音和三个不对称的乐句组成,歌曲简短活泼,充满童趣。 音乐新课标提出一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具有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我校一年级的孩子正是如此,因此我联系生活实际,利用每个家庭都有的生活用品——杯子,来制造小乐器,采用柯达伊教学法以及实物、歌、图片、视频、游戏等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让学生在复习巩固“mi、sol”两个音的基础上,在模唱《小铃铛》的时候,对新学习的“do”的音高观念作初步感受。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
教学设计
内 容
教学目的 1、在学唱《小铃铛》的过程中,在复习巩固“mi、sol”两个音的基础上初步感受新的唱名——“do”的音高。 2、能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小铃铛》。 3、通过柯达伊手号、“杯子游戏”等活动,学生能在家制作杯子乐器并用“do、mi、sol”三个音创编简短的旋律,提高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小铃铛》;复习巩固“mi、sol”两个音,初步感受新的唱名——“do”的音高。 教学难点:创编简短旋律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听听,辨辨 1、播放视频——分别敲击三个乘着高低不同的水的玻璃杯,请学生听辨是小音库中的哪几个音。 2、公布答案——“do、mi、sol”。 3、播放视频,带领学生一起复习三个音的柯达伊手号。 (设计意图:通过用自制小乐器——玻璃杯的演奏视频进行导入,吸引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想一探究竟的浓厚兴趣,同时通过听辨音符、复习柯达伊手号,带领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二、学唱《小铃铛》 (一)听听、唱唱 播放用水杯演奏《小铃铛》旋律的视频,学生聆听,初步感知。 展示歌曲旋律谱,将“长音”遮挡住,再次播放视频,学生听辨被遮挡住的长音是什么?公布答案。 3、出示旋律上方的手号,老师弹奏旋律,学生边打手号边试唱旋律。 4、学生边唱有手号的部分边打手号,老师唱其它部分。 5、学生跟伴奏音乐边唱旋律,边打手号。 (设计意图:音乐是聆听的艺术,通过带着问题聆听音乐,学生能更用心地感受音乐,通过跟琴唱旋律、边打手号边唱旋律等方式在巩固“mi、sol”两个音、初步感受新唱名“do”音高的同时也为学唱歌曲做好铺垫。) (二)听听,读读,唱唱 1、听歌曲《小铃铛》范唱,感受音乐活泼、欢快的情绪。 2、复听歌曲范唱,学生轻声歌唱。 3、跟随老师视频有节奏地边拍基本拍边读歌词。 4、听伴奏音乐,学生默唱。 5、听歌曲范唱,学生轻声跟唱。 6、全体跟音乐齐唱。 (设计意图:通过带节奏朗读歌词、反复聆听歌曲范唱和伴奏,用花样唱法演唱歌曲等方式,学生在有趣地互动中无形地便学会了歌曲《小铃铛》。) 三、拓展——“杯子游戏” 1、“我敲你唱”:播放杯子演奏的《小铃铛》旋律视频,学生轻声演唱旋律。 2、“创编旋律”:引导学生准备好游戏道具——一双能听辨音的耳朵,三个装高低不同水的玻璃杯,一只筷子。观看老师创编旋律视频,引导学生自己在家制作乐器并创编旋律。 (设计意图:通过两个“杯子游戏”,学生不仅能对本课学习成果有巩固和反馈作用,而且学生在寻找家里的杯子、筷子、听辨音符、创编节奏等过程中体验到了音乐的魅力,提高了自身的创造力,在心中种下了一颗音乐的种子,对以后的音乐课堂也充满了期待。)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