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第三单元测试卷(第13–15课)
(本试卷共3大题,考试时间50分钟,满分50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1.王莽是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古代史学以“正统”的观念,认为其是篡位的“巨奸”。王莽的篡位结束了哪一朝代的统治
A.秦朝 B.西汉 C.新朝 D.东汉
2.英明的统治者善于根据实际需要调整统治政策。东汉初年,刘秀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恢复社会经济。这些措施包括
①下令释放奴婢 ②减轻刑罚 ③裁减官员,惩处贪官污吏 ④允许北方少数
⑤颁布“推恩令”
A.①②③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3.东汉的建立者励精图治,使国家出现“光武中兴”的盛世局面。但好景不长,东汉中后期却走向衰落,主要原因是
A.皇帝幼龄即位 B.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C.黄巾军大起义 D.地方军阀割据
4.“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汉朝时把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的地方称为
A.大秦 B.西域 C.安息 D.新疆
5.下列有关西域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西域是个国家名称 ②丝绸之路经过西域 ③汉武帝以前,西域小国林立
④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公元前119年以后日趋频繁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④ D.②④
6.2000年前,丝绸是中国的名片;1000年前,瓷器是中国的名片;500年前,茶叶是中国的名片。其中与“丝绸是中国的名片”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A.“文景之治” B.昭君出塞
C.张鹰出使西域 D.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7.下列关于古代丝绸之路史实与推论的搭配,正确的是
8.“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竿路蓝缕,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我们的先辈扬帆远航,穿越惊涛骇浪,闯荡出连接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
A.洛阳 B.长安 C.建康 -D.北京
9.汉代开辟的“丝绸之路”是沟通东西方的桥梁和纽带。“丝绸之路”的路线是
A.长安 -- 葱岭 -- 河西走廊 -- 今新疆地区
B.长安 -- 今新疆地区 - 河西走廊 -- 葱岭
C.长安 - 河西走廊 -- 今新疆地区 -- 葱岭
D.成都 - 云南 -- 缅甸 -- 印度 -- 欧洲
10.罗马共和国执政官凯撒身穿丝绸长袍出现在罗马大剧院的时候,全场为之欢呼,丝绸服饰一时成为欧洲上层社会的时尚。欧洲人能穿上中国丝绸制成的衣服最早应在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
11.西汉以前,新疆地区不知道开凿水井,后来学会了凿井技术,并出现了独特的既用于灌溉又能解决生活用水的坎儿井。这种“坎儿井”最有可能出现于
A.张鹰出使西域之后 B.班超经营西域之后
C.西域都护设立之后 D.昭君出塞之后
12.虽然千年的历史风雨将秦长城剥蚀成了断重残基,但其仍以苍苍莽莽的气势,威武雄浑的壮阔,浓缩成了一种厚实的文化积淀,以永恒的苍凉和悲壮,永远留在华夏文明的史册里。秦长城在当时的主要功能体现在
A.扩大秦朝疆域 B.炫耀国威
C.划定国界 D.军事防御工程
13.2017年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拉开帷幕。各国代表共商合作大计,共建合作平台,共享合作成果。其中“一带”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在古代,丝绸之路是
A.郑和下西洋的主要通道 B.唐朝对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C.沟通东西交通的陆上通道 D.连接中国南北的交通大动脉
14.下列关于班超出使西域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时间是西汉时期 ②目的是恢复对西域的管辖 ③帮助西域人民摆脱了匈
奴的控制 ④进一步密切了中原和西域的关系
A.①②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
15.下列事件在历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张赛出使西域 ②班超经营西域 ③西域都护设立 ④蒙恬出击匈奴
A.④①③② B.①③②④ C.④②①③ D.②④③①
16.如果在一部反映秦朝历史的电视剧中,有这样两个镜头:①皇帝餐桌上的果盘里摆有石榴、葡萄等水果;②皇帝在批阅竹木简奏章。从史实来看
A.①②都正确 B.①②都错误
C.①正确,②错误 D.①错误,②正确
17.汉武帝批阅奏折时,有时一个奏折需两人抬进宫,东汉时,这一不方便现象得到改善,这主要得益于以下哪一人物的重大贡献
A.毕昇 B.王帧 C.华佗 D.蔡伦
18.全面阐述中医理论和治疗方法,奠定了中医治疗学基础的著作是
A.《本草纲目》 B.《史记》
C.《伤寒杂病论》 D.《论语》
19.下列为减轻病人在手术过程中的痛苦而发明了“麻沸散”的医生是
A.扁鹊 B.张仲景 C.华佗 D.张衡
20.东汉时期,我国涌现出众多优秀的科学家,他们创造了灿烂辉煌的科学成就,对世界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以下人物及成就关联错误的一项是
A.蔡伦 - 改进造纸术 B.张衡 -- 创编“五禽戏”
C.华佗 -- 制成“麻沸散” D.张仲景 -- 写成《伤寒杂病论》
21.《史记》的记载是研究黄帝的重要资料。司马迁著《史记》时,游历各地,搜集民间关于黄帝的传说,考证文献记载、辨别文献真伪,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这表明
A.《史记》中关于黄帝的记述具有唯一性
B.传说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历史真实
C.口头传说不足以印证历史
D.文献记载没有参考价值
22.俗语“家家观世音,户户弥陀佛”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佛教在中国民间的盛行。
佛教传入我国是在
A.秦朝时期 B.西汉时期 C.魏晋时期 D.隋唐时期
23.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各项,正确的是①佛教在古印度创立 ②汉明帝修建白马寺存放佛经 ③汉明帝派人到印度取经求佛 ④佛教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①②④③ D.①④③②
24.习近平强调:“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下列关于我国古代文化的表述,错误的是(
A.司母戊鼎是商朝青铜器的典型代表
B.东汉医学家华佗被尊称为“医圣”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D.《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重要医学文献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2分,每空1分,共6分。
25. _________ (人名)通西域后,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逐渐形成沟通欧亚的陆上交通道路 -- _________ 。
26.公元前 _________ 年,西汉朝廷设置 _________ ,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
27.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 _________ 编写了《史记》一书,这是我国古代第一部 _________ 通史。
三、材料解析与探究题:阅读材料,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本大题
共3小题,第28题6分,第29题6分,第30题8分,共20分。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 刘秀洛阳建东汉,释奴减租并那县;精兵简政废苛法,任用廉吏惩贪官。
材料二 “光武中兴”太短暂,外戚宜官争专权;黄巾起义平息后,东汉瓦解割据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光武帝调整统治的措施。(3分)
(2)综合上述材料,简述东汉社会出现的变化及原因。(3分)
29.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社会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分)
材料一 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采用君主制,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
一张岂之《中国文明史十五讲》
材料二 他发现西域,其对于当时中国人的刺激,就正像后来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对于欧洲人的刺激是一样的…他是一个冒险家,又是一个天才的外交家,同时又是一员战将,真可谓是中国历史上出类拔萃的人物。
-- 剪伯赞
材料三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制度”是谁首创的 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秦朝推行了什么制度 (2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朝的西域主要是指我国今天的什么地区 并写出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的机构名称,该机构的设置说明了什么 (3分)
(3)据材料三,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1分)
30.丝绸之路是联结东西方文明的纽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2100多年前,中国汉代一位伟大使者肩负和平友好的使命,两次出使中亚,开辟出一条横贯东西、连接欧亚的丝绸之路。
材料二 不是张骞通西域,安有佳种自西来
材料三 “一带一路”建设增进了沿线各国人民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目前(2017年),已得到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响应和支持,与我国签订了近50份政府间合作协议及70多份国际组织在内的部门之间的合作协议。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伟大使者是谁 这条古丝绸之路起点在中国古代的哪个城市 (2分)
(2)请列举一例材料二中“自西来”的“佳种”。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丝绸之路。(3分)
(3)据材料三,回答我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的作用。(1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古今中国对外交往的共同之处。(2分)
参考答案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