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单元 14《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素材、课件(共28+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单元 14《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素材、课件(共28+3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07 19:46:12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大家看我们语文课本封面的“语文”二字,知道这一名称是如何来的吗?它是由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提出来的。
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张中行先生,看看
他眼中的叶圣陶先生。
1.通过略读,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
2.学习文章叙议结合、以小见大以及通过具体事例展现人物品质的写作手法。
3.体会作者对叶圣陶先生的追思仰慕之情,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厚、律己严的高尚品德。
学习目标
张中行(1909—2006),河北香河河北屯(今属天津)人,学者、散文家。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是20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代表作有《流年碎影》《负暄琐话》等。
走近作者
必备知识
叶圣陶(1894—1988),著名作家、编辑家、教育家。他先后主编或编辑过多种重要的文学、语文教育刊物和中小学语文教科书,撰写过十多本语文教育方面的论著,为语文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是新文学史上最有成就的“教育小说家”。
相关人物
必备知识
他规范了现代汉语的语法、修辞、词汇、标点、简化字,他编纂了汉语拼音方案,使学习汉语言变得简单,废除了烦琐复杂的古汉语旧制。
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
创作背景
必备知识
作者和叶圣陶都是著名的语文学家,都曾供职于人民教育出版社,从事中学语文教材的编辑工作。二人有多年的交往,感情深厚,亦师亦友。1988年2月叶圣陶先生逝世,3个月后,作者写下了这篇文章,表达对叶圣陶先生的怀念与赞美之情。
修润( )生疏( )商酌( )
譬如( )拖沓( )妥帖( )
丁卯( )打拱( )
颠沛流离( )
诲人不倦( )
必记字词
字音字形
rùn
zhuó


tiē
mǎo
diān pèi
huì
gǒng
shū
(léi)累赘
(lěi)连累
(lèi)劳累


(tiē)妥帖
(tiě)请帖
(tiè)字帖
碎(suì )繁碎
粹(cuì )纯粹
悴(cuì )憔悴
诲(huì)教诲
悔(huǐ )后悔
晦(huì )晦暗
沦(lún)沦落
抡(lūn )抡起
伦(lún )天伦之乐
慨(kǎi )感慨
溉(gài )灌溉
概(gài )气概
繁碎:繁密细碎。
商酌:商量斟酌。
累赘:(事物)多余、麻烦;(文字)不简洁。
拖沓:做事拖拉;不爽利。
妥帖:妥当合适。
譬如:比如。
朦胧:指月光不明或不清楚、模糊。
词义理解
必记字词
诲人不倦:教育人极有耐心,从不厌倦。
不耻下问: 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的、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可耻。
颠沛流离: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做出榜样。
鞠躬尽瘁: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付之一笑:一笑了之,表示毫不介意。
略读课文,大致了解文章主要内容。思考:文章写了叶圣陶先生的哪些事例?体现了他怎样的高尚品质?
1.划分文章层次。
2.勾画出文中的评价性语句。
3.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
自主学习
初读课文
第二部分
(2-8):
第三部分
(9):
交代写作的缘由,突出“我”对叶圣陶先生逝世的悲痛心情。
列举具体事例表现叶圣陶先生“待人厚”“律己严”的品德。
总结全文,强调叶圣陶先生写话主张的重要意义,号召人们向叶圣陶先生学习。
第一部分
(1):
划分层次
初读课文
两方面:
待人厚、律己严。
自主探究
初读课文
1.课文写了关于叶圣陶先生的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待人厚:修改文章(第3段)
恭送客人(第4段)
真诚回信(第5段)
律己严:写文章主张“写话”(第6段)
文风重视“简洁”(第7段)
写作力求完美(第8段)
2.体现叶圣陶先生“待人厚”和“律己严”品质相应的事件有哪些?请结合文段概括。
1.细读课文2-8段,说一说你读到了一个什么样的叶圣陶先生。结合语句分析。
精读课文
分析讨论
有一天到叶先生屋里去,见叶先生伏案执笔改什么,走近一看,是描他的一篇文章的标点。
“描”字运用了动作描写,体现叶圣陶先生的一丝不苟、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
其时他刚到北方来,跟家乡人说苏州话,跟其他地方人说南腔北调话。可是他写文章坚决用普通话。
这里运用对比,写出叶圣陶先生和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可以看出他在生活方面平易随和,易于相处;但在工作方面坚决用普通话,表现了他工作认真严谨的态度。
他说:“不必客气。这样反而费事,还是直接改上。不限于语言,有什么不妥都改。千万不要慎重,怕改得不妥。我觉得不妥再改回来。”
这里运用语言描写,谦逊的语言表现了叶圣陶先生性情温和、待人真诚、工作认真的特点。
我遵嘱,不客气,这样做了。可是他却不放弃客气,比如有一两处他认为可以不动的,就一定亲自来,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恢复。
这里运用细节描写,写出了叶圣陶先生在修改文章时谦虚而诚恳的态度,表现了先生待人厚的品质。
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
“一定还是”体现出叶圣陶先生坚持送客的真诚。
“鞠躬……”一句运用细节描写,通过送客的一系列动作表现出叶圣陶先生的待人宽厚。
他晚年的时候已经不能起床,记得有两次,我同一些人去问候,告辞时,他还举手打拱,不断地说谢谢。
在病床上“打拱”称谢的细节描写,再次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待人厚”的品行。
第二天就接到他的信。他说他非常悔恨,真不该到天坛去看花。他看我的地址是公寓,以为公寓必是旅店一类,想到我在京城工作这么多年,最后沦为住旅店,感到很悲伤。
“非常悔恨”“真不该”写出了叶圣陶先生错过与“我”见面的遗憾之情,“很悲伤”是为“我”的生活境况而伤感。这都是他宽厚待人的真实体现。
他不止一次地说:“写成文章,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
引用叶圣陶先生多次说过的话,表明叶圣陶先生在写作方面追求“写话”的观点。
他是带着一些感慨说的:“你写成文章,给人家看,人家给你删去一两个字,意思没变,就证明你不行。”
用叶圣陶先生的原话表明叶圣陶先生重视在文风方面行文简洁的观点。
零碎的,写作的各个方面,小至一个标点,以至抄稿的格式,他都同样认真,不做到完全妥帖决不放松。
“同样”写出了叶圣陶先生不仅重视文风问题,也重视写作中的细小方面。“决不”突出了叶圣陶先生认真的程度。此句表现了叶圣陶先生认真严谨、毫不放松的工作作风。
他发现课本用字,“做”和“作”分工不明,……叶圣陶先生认为这也不应该,必须定个标准,要求全社出版物统一。……决定之后,叶圣陶先生监督执行,于是“做”和“作”就有了明确的分工。
叶圣陶先生对“做”和“作”两个字的使用定了标准,要求全社出版物统一,并且亲自监督,这表明叶圣陶先生对语文用语规范极其重视,力求完美,并以身作则。
他是一个躬行君子;
他宽厚待人,严于律己;
他对于语文,要求写文章要像“说话”,文风重视“简洁”;
他是一个重视语文,努力追求完美的人;
他是一个以身作则,鞠躬尽瘁的人……
2.你认为叶圣陶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用一句话概括你对先生的初步印象。(共31张PPT)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14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第2课时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和叶圣陶先生的品德——待人厚、律己严。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品味文章叙议结合的特点和“简明如话”的语言风格。
学情回顾
1.快速默读课文,勾画出文中的评价性语句,体会这些语句在文中的作用。
精读课文
分析讨论
①我常常跟别人说:“叶老既是躬行君子,又能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所以确是人之师表。”
总结文章第2段,也总领全文,总写叶圣陶先生的精神品质。
②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深受感动。
③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分别领起文章第3、4段,从工作和生活两个方面写叶圣陶先生“待人厚”的特点。
④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由写叶圣陶先生的“待人厚”过渡到“律己严”。
⑤在文风方面,叶圣陶先生还特别重视“简洁”。
⑥在我认识的一些前辈和同辈里,重视语文,努力求完美,并且以身作则,鞠躬尽瘁,叶圣陶先生应该说是第一位。
分别领起文章第7、8段,从文风和语文两个方面来写叶圣陶先生律己严的精神品质。
这些评价性语句充分展现了叶圣陶先生的精神品质,在文章结构上起着总结或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内容上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是文章的关键性语句。
2.本文语言呈现出两种不同风格,一方面,行文平易,用了一些明白如话的句子,如平常的口语,通俗易懂;另一方面,语句内涵深刻,并引用了一些古语,使文章充满了文人气息。请举例说明。
①我第一次见到叶圣陶先生,是五十年代初,我编课本,他领导编课本。这之前,我当然知道他,那是上学时期,大量读新文学作品的时候。
“我编课本,他领导编课本”,随意中透着亲切;“我当然知道他,那是上学时期,大量读新文学作品的时候”,三层意思用三个短句表达,语气舒缓,读来顺口,如同日常说话一般。
明白如话
②记得那是旧历丁卯年除夕,晚上得知这消息,外面正响着鞭炮,万想不到这繁碎而响亮的声音也把他送走了,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
内涵深刻
“双层的悲哀”写作者在辞旧迎新的鞭炮声中听到叶圣陶先生去世的消息,欢乐喜庆的场景衬托作者的悲伤,倍增其哀,也表达了作者对叶圣陶先生的深刻追思怀念之情。
③这有时使我想到《论语》上的话,一处是:“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一处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可是叶圣陶先生却偏偏做到了。
引用《论语》中的话,增添了文人气息,高度赞美了叶圣陶先生高尚的德行,也表达了作者对先生的景仰之情。
引用古语
例如:“一些可以算作末节的事:有人到东四八条他家去看他,告辞时,客人拦阻他远送,无论怎样说,他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他鞠躬, 口说谢谢”,从这样的琐事中, 可见叶圣陶先生待人之宽厚。
3.文章所写的都是关于叶圣陶先生的一些琐事,请举例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又如:对于“做”和“作”分工不明的情况,叶圣陶先生引导明确其区别,并监督执行。由此小事可见叶老对待学问严谨的程度。
这是以小见大的写法,这些具体而细微的“小事”,表现了人物高尚的品德和严谨的态度。
课文主旨
课堂小结
作者通过回忆与叶圣陶先生交往中的几件小事,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厚、严谨自律的崇高品德,字里行间流露出作
者对叶圣陶先生的追思仰
慕之情。
课堂小结
写作特色
1.以小见大,选材典型
作者与叶圣陶先生交往甚深,定然了解很多关于他的事情。但是,写作本文时,作者却仅从叶圣陶先生的“待人厚”“律己严”入手,选取典型的小事情,描摹细节,从工作与日常生活两个方面展现叶圣陶先生过人的品德。事情虽小,但小事情见大品格。
2.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饱含深情
本文把对叶圣陶先生的赞美、敬仰与怀念之情,蕴含在平实质朴的叙述与描写中,如对描标点、修润文章、在病床上打拱送客等的叙述描写。作者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融入了自然而恰当的抒情、议论,如结尾段通过抒情、议论,表达了作者对叶圣陶先生的怀念与钦佩之情,深化了主题。
3.叙述平实,明白如话
文章语言平易自然,既没有堆砌华词丽句,也没有运用过多的修辞;既没有精致的描写,也没有深沉的抒情。所用大都是简明而有条理的口头语,平实质朴,细致恳切,却表现了真挚深沉的情感,体现出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写作缘由:除夕逝世,“我”心悲痛
总结全文
具体叙述
待人厚
律己严
修改文章
恭送客人
真诚回信
写文主张“写话”
文风重视简洁
语文重视用语规范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沉痛缅怀
无限敬仰
《父亲长长的一生》是叶至善先生晚年为自己的父亲叶圣陶先生写的一部长篇传记。叶老1988年2月16日仙逝。传记写到了老人仙逝那一天时,作者的语调是那么平静:“老人家不会回来了,我的《父亲长长的一生》该收场了。”这是一部用心血和生命写就的大书。
积累拓展
一、本文记叙的都是叶圣陶先生日常生活与工作中的小事,作者却给予极高的评价。找出文中评价性的语句,对照所记叙的事情,谈谈你的看法。
示例:“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这句评价对应的小事是:叶圣陶先生对来访的客人一定要远送,再三道谢,目送离开;即使晚年不能起床,对来探望的客人也还举手
教材课后习题
打拱,连声称谢。20世纪70年代中期,作者曾去看望叶圣陶不遇,之后叶圣陶十分悔恨,并为作者沦为住旅店而感到悲伤。这令作者感慨:“像叶圣陶先生这样的人竟越来越少了。”
从这些小事和作者的评价来看,叶圣陶的德行源于仁心,成于小节,并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够保持。
二、作者在第1段说“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这“双层的悲哀”的含义是什么?文中还有类似这样有含义丰富的语句,再找些出来做品析。
【第一问】作者得知叶圣陶先生逝世时恰在除夕晚上,辞旧迎新的鞭炮声却传来不幸的消息。乐景反衬哀情,倍增其哀,故说是“双层的悲哀”。
【第二问】示例语句:“譬如近些年来,有不少人是宣扬朦胧的,还有更多的人是顺势朦胧的,对于以简明如话为佳文的主张,就必付之一笑。”
品析:“朦胧”与“简明如话”对立,前者是让人看不明白,后者是要让人看得明白。“顺势朦胧”指并不推究用语,只是跟着感觉走,其实是一种不认真的写作态度。这里作者表达含蓄但褒贬分明,值得品味。
三、叶圣陶先生说:“写成文章, 在这间房里念,要让那间房里的人听着,是说话,不是念稿,才算及了格。”怎样理解这种“写话”的主张?本文具有这样的“写话”风格吗?举例说说。
叶圣陶的“写话”主张即强调语言的简明、顺畅、通俗、质朴。本文也具有这样的风格,比如:“我第一次见到叶圣陶先生,是五十年代初,我编课本,他领导编课本。这之前,我当然知道他,那是上学时期,大量读新文学作品的时候。”语气舒缓,读来顺口,如同日常说话一般。
四、叶圣陶先生关于写文章要“简洁”的观点,对你有启发吗?拿出自己最近写过的作文,看看有没有累赘的地方,做些修改。
叶圣陶先生特别重视文风的“简洁”。关于繁简和修改,他“只说字”,偏重用语,强调“可简就绝不该繁”。这启示我们在写作时不仅要注意句段,也应该重视字的删改,使语言更加简洁。
点拨:
可选择自己最近写过的一篇作文,从字、词、句及标点等方面做些修改,使文章更简洁。
五、课外阅读吕叔湘的《怀念圣陶先生》,想一想:文中写了哪些事?从中你还看出叶圣陶先生哪些精神品质?
文中写了叶圣陶先生给人看稿一丝不苟,不仅要改正笔误,理顺词句,甚至要描清标点;为普及汉语言文字知识和语文教育教学所做的大量工作;特殊时期深切关心朋友们的安危等。
从此文可以看出叶圣陶先生在普及汉语言知识及语文教育事业中的巨大贡献;对友人的关怀鼓励,充满文人情怀和雅趣;淡泊名利,不爱无谓的交际应酬,生活追求简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