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素养评价(三)(第三章)
(90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下图为美国航空宇航局(NASA)和美国海洋大气局(NOAA)公布的地球夜晚卫星照片。这是迄今为止最为清晰的卫星照片。据此回答1、2题。
1.该影像的获取及制作过程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
A.GPS和RS
B.RS和GIS
C.GIS和GPS
D.BDS(北斗导航系统)和GIS
2.从图中灯光可以反映所示地区的( )
A.地形特征
B.经济发展水平
C.植被覆盖率
D.城市功能区分布
【解析】1选B,2选B。第1题,这是卫星通过遥感RS获取的影像,然后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处理后发布的。第2题,图中灯光亮度大的地区,是经济发达地区,是城市密集地区,反映了地区经济的发展水平;图示是灯光夜景,不能反映地形特征、植被覆盖率和城市功能区分布。
3.(2020·长宁高二检测)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各地运用信息技术,制作了能及时查询新增病例的精确位置、疫情期间发热门诊和定点医疗机构分布等信息的“疫情地图”,方便市民了解情况。主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
①RS ②GIS ③GPS ④VR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选D。查询相关地理信息需要用到GIS技术,新增病例的精确位置需要用到GPS技术,②③正确;RS主要用于地理信息的获取(且突出于面状地理信息的获取),VR属于虚拟现实技术,与材料所示信息无关,①④错。
停车难是现代城市的一大问题,新的信息技术让停车更智慧。下图为某停车系统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该系统对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RS技术获取车主个人信息
B.利用GIS技术获取车辆速度信息
C.利用网络技术获取车辆位置信息
D.利用GIS技术获取车位分布信息
5.该系统的利用有利于城市( )
A.缓解交通拥堵 B.减少水体污染
C.控制人口密度 D.降低地价房租
【解析】4选D,5选A。第4题,图中显示空置车位通过传感器发送到管理员手机上,并能在手机上显示空置车位的位置,方便了人们停车,在手机上能看到车位分布信息主要利用的是GIS技术。第5题,能帮人快速找到停车位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交通拥堵。
下图是“某地山体滑坡后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的影像”。读图回答6、7题。
6.图中堰塞体垮塌后可能会淹没下游沿岸居民点,可快速确定需要转移人口区域的技术是( )
A.遥感(RS) B.地理信息系统(GIS)
C.全球定位系统(GPS) D.北斗导航系统(BDS)
7.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海拔由高到低的排序是( )
A.甲>乙>丙>丁 B.甲>丙>丁>乙
C.乙>丁>丙>甲 D.乙>丙>甲>丁
【解析】6选B,7选D。第6题,确定需要转移人口区域,需要对影像图进行分析,需要模拟堰塞湖决口可能会淹没的范围。遥感的主要功能是获取地理信息;全球定位系统和北斗导航系统的功能主要是定位和导航;只有地理信息系统能对地理空间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第7题,图中乙处位于堰塞体滑坡的源头处,其海拔应最高;丙在堰塞体上,海拔高于湖面上的甲,丁在堰塞湖下游河道上,海拔最低。
精确农业是由信息技术支持的、根据空间变异定位、定时、定量地实施一整套现代化农事操作技术与管理的系统,是实现农业低消耗、高效、优质、安全的重要途径。读“精确农业系统工作示意图”,回答8~10题。
8.精确农业决策支持系统所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GPS B.GIS
C.RS D.数字地球
9.为了制作农田的产量电子图,需要获取田间作物生长情况和产量的空间分布信息,所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GPS B.GIS
C.RS D.数字地球
10.根据肥力电子图对农田进行“精确施肥”,需要借助的重要技术是( )
A.GPS B.GIS
C.RS D.数字地球
【解析】8选B,9选C,10选A。第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精确农业决策支持系统需要技术评估、气象信息分析、土壤状况分析、产量分析以及相关信息的处理,具有此种功能的是GIS。第9题,根据题干中“获取田间作物生长情况和产量的空间分布信息”,具有获取信息功能的是RS技术。第10题,根据肥力电子图对农田进行“精确施肥”,需要获取农作物的精确位置,而地理信息技术中具有该功能的是GPS技术。
【补偿训练】
我国的无人机技术发展迅猛,下图所示的“彩虹-5”是我国研制的最新型“察打一体”无人机。而新型的植保无人机则能够在喷洒农药过程中根据数据全自主作业,作业精确到厘米,甚至可以单独围绕着一颗农作物进行喷洒。完成(1)、(2)题。
(1)“彩虹5”无人机侦察和精确打击分别应用了哪两种地理信息技术( )
A.GIS GPS B.GPS GIS
C.RS GPS D.RS GIS
(2)利用植保无人机的农业生产方式属于( )
A.生态农业 B.有机农业
C.精确农业 D.“处方”农业
【解析】(1)选C,(2)选C。第(1)题,结合材料可知“彩虹5”无人机侦察主要采用航空摄像的方式进行侦查,所以主要应用了RS技术。精确打击是通过准确的定位来实现的,所以主要应用了GPS技术。第(2)题,新型的植保无人机则能够在喷洒农药过程中根据数据全自主作业,作业精确到厘米,甚至可以单独围绕着一颗农作物进行喷洒。说明它是以GPS对农业进行精确定位、科学管理,应该是精确农业。
(2020·邢台高二检测)2020年7月,我国长江中下游某地区遭遇入汛以来最强降水过程,发生自1998年以来最大洪水。该地区充分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及时安排防灾、救灾工作,制定撤离预案,提前让5000多名群众安全撤离,极大地减少了灾害的损失。据此完成11、12题。
11.获取洪水淹没地区分布范围所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RS B.GIS
C.GPS D.数字地球
12.制定撤离预案所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需要用到的地理数据有( )
①地形地貌分布 ②土壤类型分布
③城市地租水平 ④河流水文信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11选A,12选B。第11题,RS主要用于数据获取,GIS用于数据分析,GPS用于定位导航,数字地球主要是模拟现实。获取洪水淹没地区分布范围,属于对地面环境信息的获取,主要应用遥感系统(RS)。第12题,制定撤离预案所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地理信息系统(GIS),需要对当地的地形地貌、河流水文、交通等信息进行系统分析。土壤类型及城市地租水平与应急预案关联度不大。据此分析①④对。
(2019·高二嘉兴检测)路灯杆上加装一个充电桩,路边车位正好可以让电动车在停车的同时进行充电。这样的“路灯充电桩”已经在昌平区的88盏路灯上试点,未来有望在更大范围内解决电动车充电难题。读图回答13~15题。
13.合理设置“路灯充电桩”需要借助( )
A.遥感技术 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北斗卫星系统
14.设置“路灯充电桩”的意义( )
A.有效减轻城市环境污染
B.促进电力工业发展
C.推动电动汽车技术革新
D.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15.“路灯充电桩”可以设置在( )
①城市次干道 ②大型停车场
③居民区 ④城区主要环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13选C,14选A,15选B。第13题,合理设置“路灯充电桩”需要对车流状况、行车里程等数据进行分析,因此需要借助地理信息系统。第14题,电动汽车相比燃油汽车更加环保。设置“路灯充电桩”,方便了市民充电需求,会促使市民购买电动车,从而有效减轻城市环境污染。第15题,“路灯充电桩”可以设置在电动汽车使用量较大、交通不太拥堵的路段,据此,可以设置在城市次干道、居民区内。
全球共有8条候鸟迁徙路线,其中经过我国的东亚—澳大利亚迁徙路线是鸟类种群数量最多、也是鸟类面临威胁最大的路线。下图为“全球候鸟迁徙路线图”。完成16、17题。
16.鸟类学家确定候鸟迁徙路线最高效的地理技术是( )
A.GPS B.GIS
C.RS D.数字地球
17.在候鸟迁徙路线中,东亚—澳大利亚路线是候鸟面临威胁最大的一条线路,其主要原因是( )
A.城市热岛效应 B.气候变迁
C.栖息地破坏 D.水土流失
【解析】16选A,17选C。第16题,鸟类学家确定候鸟迁徙路线最高效的地理技术是GPS,对候鸟迁徙路线进行定位跟踪。GIS主要功能是分析、处理信息,RS主要功能是拍摄遥感图像,数字地球主要是将信息数字化,实现网络上的传输、共享,不能确定路线。第17题,在候鸟迁徙路线中,东亚—澳大利亚路线是候鸟面临威胁最大的一条线路,其主要原因是人类活动频繁,栖息地破坏。迁徙路线不经过城市,与城市热岛效应关系不大。气候没有明显变化。水土流失不是影响鸟类迁徙线路的主要因素。
智能手机一般具备拍照、网页浏览、地图查询、定位导航等功能。右图是某智能手机的GPS功能显示图。读图完成18~20题。
18.手机GPS功能的出现,说明( )
A.GPS技术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备工具
B.GPS技术可以扩大人们的出行范围
C.随着GPS技术的普及,民用GPS技术发展很快
D.有手机信号就能进行GPS定位导航
19.手机GPS能够实现的功能有( )
①网络实时监视 ②所处位置获取
③空间数据分析 ④行车路线追踪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用户在智能手机上运行打车软件,输入目的地即可将信息发送给离他较近的若干出租车。打车软件运用的核心技术是( )
A.数字地球(DE) B.遥感技术(RS)
C.地理信息系统(GIS) D.全球定位系统(GPS)
【解析】18选C,19选D,20选C。第18题,手机GPS功能的出现,说明随着GPS技术的普及,民用GPS技术发展很快。第19题,GPS的功能主要是定位导航,手机GPS可以获取所处的位置,可以进行行车路线追踪。第20题,打车软件关键是能提供分析、查询功能,则运用的核心技术是GIS。
小明一家计划到某大型风景区旅游,为方便选择旅游地点,小明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将区内观光资源分层显示,如图所示。据此回答21~23题。
21.小明发现湖泊、森林区和住宿区等一系列图片都是最新监测的结果,获取上述图片最便捷的技术是( )
A.野外测量 B.扫描旅游地图
C.遥感技术 D.全球定位系统
22.森林区内的住宿区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3.为了走最便捷的道路去风景游览区,小明的父亲在驾车行驶过程中,应充分运用( )
A.旅游交通图 B.地理信息系统
C.遥感技术 D.全球定位系统
【解析】21选C,22选B,23选D。第21题,因为该风景区是大型风景游览区,所以只有运用遥感技术,才能监测较大范围的区域,迅速获取信息和实施动态监测。第22题,将森林区和住宿区的图片相叠加,找出森林区和住宿区重叠的部分,即为答案(如图所示)。
第23题,车载全球定位系统,能实时提供导航信息,及时查看车辆的运行轨迹、速度、行进方向,可避免迷路、走弯路。
“2019北京无人店/无人售货/无人超市展”将在北京国际博览中心举行。据此完成24、25题。
24.与传统超市相比,无人超市的优势是( )
A.能够降低劳动力成本,改善用户购物体验
B.能够降低商品物流成本,提升商品质量
C.对传统实体店和商业地产部门冲击较大
D.导致产业结构和交通运输方式发生改变
25.在无人超市的选址过程中,可以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
A.RS B.GPS
C.GIS D.数字地球
【解析】24选A,25选C。第24题,无人超市不需要营业员收钱,因此可以降低劳动力成本。顾客选购商品后,按照上面的标价把钱投到保险箱或者投币盒,因此能改善用户购物体验。 第25题,本题考查对GIS技术的认知和应用。地理信息技术主要用于地理数据的储存、分析和管理。提供遥感影像和图像是RS的主要功能;查询地理信息是GIS的主要功能;GPS的主要功能是定位和导航。在无人超市的选址过程中,需要利用地理信息技术进行查询和分析,属GIS系统。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读“洪水监测和评估分析系统图”,完成下列问题。(16分)
(1)图中甲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在灾害监测评估过程中的优势分别是什么 两者结合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如何
【解析】第(1)题,图中与甲联系的是“信息”“数据”“状况”等,可判断甲是洪水灾害数据库。第(2)题,遥感重在信息的获取,地理信息系统重在对信息的分析处理。
答案:(1)洪水灾害数据库
(2)遥感在监测灾害前兆与灾情过程中的信息获取方面有优势,而地理信息系统借助于信息管理、查询和分析等功能,在灾害空间分布分析方面有优势。两者结合,可以实现在灾害发生之前事先圈定危险区,并对危险程度进行评价,指导防灾活动;在灾害发生过程中,能对灾情实况进行监测,指导抗灾活动;在成灾后,能对灾害损失快速评价,指导救灾工作。
27.当今,“3S”(RS、GPS、GIS)技术在生产、生活和科研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下面图A为某城市的城市规划的数字化功能分区图层,图B为科技人员为老人出行而设计的一种随身携带的伴行包。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该城市可能位于东亚而不是南亚,请你运用图A中信息解释其原因。
(2)图B中伴行包和服务商分别采用的技术是__________、__________,指出家人及时找到迷路老人的工作程序。
【解析】第(1)题,结合东亚、南亚的风向及图A城市功能分区图层分析即可得出答案。第(2)题,确定老人的位置需要运用GPS技术,如何去找老人需要运用GIS技术,根据图示信息可写出家人及时找到迷路老人的工作程序。
答案:(1)东亚夏季吹东南季风,冬季吹西北季风;南亚夏季吹西南季风,冬季吹东北季风。工业区一般布局在与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从图A城市功能分区图层来看,工业区位于东北和西南,因此推测出该城市位于东亚。
(2)GPS GIS 老人随身携带的伴行包装有GPS接收机,GPS卫星不断发射GPS信号,接收到老人所在的位置;获取老人的位置后服务商通过无线技术把老人的位置及GIS图传送给家人,家人据此可查询到老人的位置和寻找老人的方向与最佳路径。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8分)
材料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被广泛认识,数字城市建设工作在各地得到积极响应。
材料二 数字城市,或叫智能城市,属数字地球在城市中的集中表现。由于城市化与信息化已经成为我国21世纪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数字城市必将成为信息社会的主要组成部分。数字城市的建设包括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三方面的工作。
数字城市将城市的基础设施、功能设施数字化,建立数据库,并用高速通信网络连接,实现网络化管理和调控。数字城市能够充分和高效地利用信息,使信息快速流动,不仅提高了对城市的管理效率,而且能大幅度提高生产和贸易效益,扩大生产规模,增加财富收入,提高服务质量,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1)数字城市是数字地球在城市中的集中表现,数字地球所涉及的关键技术主要有哪些
(2)由材料一、材料二可以看出,数字地球的核心是什么
(3)由材料二可知,建设数字城市的意义是什么
【解析】第(1)题,数字城市是数字地球在城市的集中表现。因此数字城市建设中所依赖的技术与数字地球相同。第(2)题,数字地球的核心就是用数字化手段统一处理地球问题,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第(3)题,材料二充分体现了数字城市建设的意义。
答案:(1)信息高速公路与高速网络技术、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技术、空间信息技术与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大容量数据存储技术、可视化和虚拟现实技术、高性能计算能力。
(2)核心是用数字化的手段来处理地球的自然和社会等方面的问题,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
(3)能够充分和高效地利用信息,使信息快速流动,提高对城市的管理效率,提高生产和贸易效益,扩大生产规模,增加收入,提高服务质量,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PAGE
12单元素养评价(三)(第三章)
(90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下图为美国航空宇航局(NASA)和美国海洋大气局(NOAA)公布的地球夜晚卫星照片。这是迄今为止最为清晰的卫星照片。据此回答1、2题。
1.该影像的获取及制作过程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
A.GPS和RS
B.RS和GIS
C.GIS和GPS
D.BDS(北斗导航系统)和GIS
2.从图中灯光可以反映所示地区的( )
A.地形特征
B.经济发展水平
C.植被覆盖率
D.城市功能区分布
3.(2020·长宁高二检测)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各地运用信息技术,制作了能及时查询新增病例的精确位置、疫情期间发热门诊和定点医疗机构分布等信息的“疫情地图”,方便市民了解情况。主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
①RS ②GIS ③GPS ④VR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停车难是现代城市的一大问题,新的信息技术让停车更智慧。下图为某停车系统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
4.该系统对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RS技术获取车主个人信息
B.利用GIS技术获取车辆速度信息
C.利用网络技术获取车辆位置信息
D.利用GIS技术获取车位分布信息
5.该系统的利用有利于城市( )
A.缓解交通拥堵 B.减少水体污染
C.控制人口密度 D.降低地价房租
下图是“某地山体滑坡后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的影像”。读图回答6、7题。
6.图中堰塞体垮塌后可能会淹没下游沿岸居民点,可快速确定需要转移人口区域的技术是( )
A.遥感(RS) B.地理信息系统(GIS)
C.全球定位系统(GPS) D.北斗导航系统(BDS)
7.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海拔由高到低的排序是( )
A.甲>乙>丙>丁 B.甲>丙>丁>乙
C.乙>丁>丙>甲 D.乙>丙>甲>丁
精确农业是由信息技术支持的、根据空间变异定位、定时、定量地实施一整套现代化农事操作技术与管理的系统,是实现农业低消耗、高效、优质、安全的重要途径。读“精确农业系统工作示意图”,回答8~10题。
8.精确农业决策支持系统所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GPS B.GIS
C.RS D.数字地球
9.为了制作农田的产量电子图,需要获取田间作物生长情况和产量的空间分布信息,所采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GPS B.GIS
C.RS D.数字地球
10.根据肥力电子图对农田进行“精确施肥”,需要借助的重要技术是( )
A.GPS B.GIS
C.RS D.数字地球
【补偿训练】
我国的无人机技术发展迅猛,下图所示的“彩虹-5”是我国研制的最新型“察打一体”无人机。而新型的植保无人机则能够在喷洒农药过程中根据数据全自主作业,作业精确到厘米,甚至可以单独围绕着一颗农作物进行喷洒。完成(1)、(2)题。
(1)“彩虹5”无人机侦察和精确打击分别应用了哪两种地理信息技术( )
A.GIS GPS B.GPS GIS
C.RS GPS D.RS GIS
(2)利用植保无人机的农业生产方式属于( )
A.生态农业 B.有机农业
C.精确农业 D.“处方”农业
(2020·邢台高二检测)2020年7月,我国长江中下游某地区遭遇入汛以来最强降水过程,发生自1998年以来最大洪水。该地区充分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及时安排防灾、救灾工作,制定撤离预案,提前让5000多名群众安全撤离,极大地减少了灾害的损失。据此完成11、12题。
11.获取洪水淹没地区分布范围所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RS B.GIS
C.GPS D.数字地球
12.制定撤离预案所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需要用到的地理数据有( )
①地形地貌分布 ②土壤类型分布
③城市地租水平 ④河流水文信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19·高二嘉兴检测)路灯杆上加装一个充电桩,路边车位正好可以让电动车在停车的同时进行充电。这样的“路灯充电桩”已经在昌平区的88盏路灯上试点,未来有望在更大范围内解决电动车充电难题。读图回答13~15题。
13.合理设置“路灯充电桩”需要借助( )
A.遥感技术 B.全球定位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北斗卫星系统
14.设置“路灯充电桩”的意义( )
A.有效减轻城市环境污染
B.促进电力工业发展
C.推动电动汽车技术革新
D.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15.“路灯充电桩”可以设置在( )
①城市次干道 ②大型停车场
③居民区 ④城区主要环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全球共有8条候鸟迁徙路线,其中经过我国的东亚—澳大利亚迁徙路线是鸟类种群数量最多、也是鸟类面临威胁最大的路线。下图为“全球候鸟迁徙路线图”。完成16、17题。
16.鸟类学家确定候鸟迁徙路线最高效的地理技术是( )
A.GPS B.GIS
C.RS D.数字地球
17.在候鸟迁徙路线中,东亚—澳大利亚路线是候鸟面临威胁最大的一条线路,其主要原因是( )
A.城市热岛效应 B.气候变迁
C.栖息地破坏 D.水土流失
智能手机一般具备拍照、网页浏览、地图查询、定位导航等功能。右图是某智能手机的GPS功能显示图。读图完成18~20题。
18.手机GPS功能的出现,说明( )
A.GPS技术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备工具
B.GPS技术可以扩大人们的出行范围
C.随着GPS技术的普及,民用GPS技术发展很快
D.有手机信号就能进行GPS定位导航
19.手机GPS能够实现的功能有( )
①网络实时监视 ②所处位置获取
③空间数据分析 ④行车路线追踪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用户在智能手机上运行打车软件,输入目的地即可将信息发送给离他较近的若干出租车。打车软件运用的核心技术是( )
A.数字地球(DE) B.遥感技术(RS)
C.地理信息系统(GIS) D.全球定位系统(GPS)
小明一家计划到某大型风景区旅游,为方便选择旅游地点,小明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将区内观光资源分层显示,如图所示。据此回答21~23题。
21.小明发现湖泊、森林区和住宿区等一系列图片都是最新监测的结果,获取上述图片最便捷的技术是( )
A.野外测量 B.扫描旅游地图
C.遥感技术 D.全球定位系统
22.森林区内的住宿区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3.为了走最便捷的道路去风景游览区,小明的父亲在驾车行驶过程中,应充分运用( )
A.旅游交通图 B.地理信息系统
C.遥感技术 D.全球定位系统
“2019北京无人店/无人售货/无人超市展”将在北京国际博览中心举行。据此完成24、25题。
24.与传统超市相比,无人超市的优势是( )
A.能够降低劳动力成本,改善用户购物体验
B.能够降低商品物流成本,提升商品质量
C.对传统实体店和商业地产部门冲击较大
D.导致产业结构和交通运输方式发生改变
25.在无人超市的选址过程中,可以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
A.RS B.GPS
C.GIS D.数字地球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读“洪水监测和评估分析系统图”,完成下列问题。(16分)
(1)图中甲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在灾害监测评估过程中的优势分别是什么 两者结合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如何
27.当今,“3S”(RS、GPS、GIS)技术在生产、生活和科研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下面图A为某城市的城市规划的数字化功能分区图层,图B为科技人员为老人出行而设计的一种随身携带的伴行包。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该城市可能位于东亚而不是南亚,请你运用图A中信息解释其原因。
(2)图B中伴行包和服务商分别采用的技术是__________、__________,指出家人及时找到迷路老人的工作程序。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8分)
材料一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被广泛认识,数字城市建设工作在各地得到积极响应。
材料二 数字城市,或叫智能城市,属数字地球在城市中的集中表现。由于城市化与信息化已经成为我国21世纪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数字城市必将成为信息社会的主要组成部分。数字城市的建设包括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三方面的工作。
数字城市将城市的基础设施、功能设施数字化,建立数据库,并用高速通信网络连接,实现网络化管理和调控。数字城市能够充分和高效地利用信息,使信息快速流动,不仅提高了对城市的管理效率,而且能大幅度提高生产和贸易效益,扩大生产规模,增加财富收入,提高服务质量,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1)数字城市是数字地球在城市中的集中表现,数字地球所涉及的关键技术主要有哪些
(2)由材料一、材料二可以看出,数字地球的核心是什么
(3)由材料二可知,建设数字城市的意义是什么
PAGE
12专题强化训练(三)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2020·青岛高二检测)推出渐变色健康码以来,通过集成多类健康数据,个人健康状况将可能通过健康码的不同色值来体现。在健康码的信息采集阶段,需要用户真实申报包括姓名、证件号、居住地址、健康信息、接触史等信息。除了用户申报的信息之外,健康码系统还接入了各类交通数据、支付数据等。完成1、2题。
1.渐变色健康码的生成与使用,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 )
A.数字地球 B.GIS C.GPRS D.RS
2.影响渐变色健康码很快在全国推广使用的最主要因素是 ( )
A.政策 B.科技
C.网络信号覆盖率 D.劳动力
【解析】1选B,2选A。第1题,健康码的生成要把个人的信息收集、输入、储存、生成等过程,要运用GIS信息技术,数字地球是数字化的地球系统。RS是遥感系统,无法生成健康码。GPRS是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技术的简称,它通过利用GSM网络中未使用的TDMA信道,提供中速的数据传递,是GSM移动电话用户可用的一种移动数据业务。第2题,影响渐变色健康码很快在全国推广使用的最主要因素是政策的推动作用,科技是保障,不是主要因素。网络信号覆盖率,影响不大。劳动力没有影响。
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的发射,使减灾部门拥有了专门用于减灾工作的遥感卫星,对救灾工作起到积极作用。据此回答3~5题。
3.“环境减灾”卫星对生态环境和灾害进行动态监测,直接应用的技术是( )
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C.全球定位系统技术 D.数字地球技术
4.“环境减灾”卫星不能直接监测的自然灾害是 ( )
A.寒潮 B.干旱
C.地震 D.农作物病虫害
5.遥感技术能够帮助人们探测内生矿床,是因为 ( )
A.内生矿大多分布在沉积岩内
B.煤炭大多分布在沉积岩内
C.许多内生矿分布在地质断裂带上
D.铁矿全都分布在地质断裂带上
【解析】3选A,4选C,5选C 。第3题,遥感技术主要用于对生态环境和灾害的大范围、全天候动态监测,及时反映生态环境和灾害发生、发展过程。其具有探测范围大、获取资料快、受地面条件限制少、获取信息量大等特点。第4题,地震灾害具有突发性,且发生在地下,卫星不能直接监测。第5题,蕴藏内生矿的地方有许多是地质断裂或环形构造带,这些地区在遥感图像上往往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内生矿床大多分布在岩浆岩中,煤炭属于外生矿床。
下图为1989~2015年长沙市主城区城市形态空间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
6.自1989年以来,长沙市主城区三次空间扩展的主要方向依次是 ( )
A.西→南→西 B.西→北→西南
C.东→南→西 D.东→北→西南
7.绘制该图需要借助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
A.GIS、RS B.GIS、GPS
C.RS、GPS D.GIS、BDS
【解析】6选C,7选A。第6题,根据图例,自1989年以来,长沙市主城区1989~1999年主要向东扩展,1999~2009年主要向南扩展,2009~2015年主要向西扩展。三次空间扩展主要方向是东→南→西。第7题,绘制该图需要借助的地理信息技术是RS,用来收集遥感信息。需要用GIS分析和处理信息;不需要GPS 、BDS的定位功能。
最近许多大城市开始出现摩拜单车,其没有固定停放位置,用户需通过手机app查看单车位置,继而预约并找到该车。如图为摩拜单车手机app界面图。读图完成8、9题。
8.提供每辆摩拜单车在城市准确的地理位置,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
A.RS B.GPS
C.GIS D.数字地球
9.用户需通过手机app查看单车位置,选择最近的单车出行,主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
A.RS B.GPS C.GIS D.数字地球
【解析】8选B,9选C 。第8题,结合材料可知,提供每辆摩拜单车在城市准确的地理位置,这需要运用GPS来获取单车的位置信息。第9题,用户需通过手机app查看单车位置,选择最近的单车出行,这需要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对城市里面的单车和自己所在的位置进行分析,选择离自己最近或最方便的单车出行,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而应利用GIS数据分析的功能。
下图为GIS系统显示的某地区地表的画面,图中每个点的面积为120公顷,据此回答10~12题。
10.画面中的圆点可能属于下列哪种土地利用方式 ( )
A.储油槽 B.农田 C.鱼塘 D.工厂
11.画面中非圆点背景部分可能是下列哪种土地 ( )
A.沙漠 B.水体 C.草地 D.森林
12.本区最有可能位于 ( )
A.美国东部 B.中美洲
C.南亚 D.中东
【解析】10选B,11选A,12选D。第10题,每个圆点的面积为120公顷,因而不可能是面积较小的储油槽、鱼塘和工厂。第11题,根据上题判断,圆点为农业用地,背景则为非农业用地,应该是面积广阔的沙漠。第12题,中东是沙漠广布的地区,沙漠中有地下水出露的地方是绿洲,可发展种植业。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3.下图是大豆和玉米在不同时间、空间反射光谱曲线变化的情况。从该图分析,在播种后经过一段时间,两者光谱曲线接近,而在播种30日前后,绿色覆盖尚不完全时,光谱曲线的差异比75日、100日和140日要显著得多。据此回答问题。(26分)
(1)分析可知,选择__________天前后的图像资料,可以较准确地把种植大豆和玉米的土地区分开。
(2)根据图中所表达的原理,在标准的彩色卫星影像图上准确区分玉米和大豆的直接解译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识别不同作物是遥感技术应用的一个典型例子,随着遥感应用向广度和深度的发展,遥感探测将更趋向于____________化、________________化和____________化。
【解析】第(1)题,由材料提供的信息即可作答。第(2)题,不同作物的反射光谱是不同的,反映在彩色卫星影像图上表现为色调和色彩的差异。第(3)题,从科技发展及日常经验可以感受到遥感探测的发展趋势。
答案:(1)30
(2)色调和色彩
(3)实用 商业 国际
14.(2020·合肥高二检测)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搜集有关南极科考与地理信息技术的材料,开展研究性学习。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6分)
材料一 新华社南极昆仑站2019年1月5日电 经过18天、1 250多千米的风雪跋涉和沿途科考,中国第35次南极科考队昆仑队16名队员于当地时间4日17时30分顺利抵达南极昆仑站。
材料二 科考队员正在安装视宁度测量望远镜。
(1)南极科考队为安装大型望远镜设备选址并准备场地,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考察队员监测南极冰川和海岸线变化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______________。
(2)“数字南极”是指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将南极数据纳入互联网,将南极研究的各类数据和信息进行存储、分析、更新。利用“数字南极”不能( )
A.方便查阅南极地区的三维地图及地图信息
B.对附近地区冰川、海岸线变化进行观察分析
C.为防止极冰融化提供治理技术
D.为极冰融化的治理提供有用的分析数据
(3)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在对南极地区进行勘探研究中,除了上述应用外,还有哪些用途 试举两例。
【解析】(1)选址过程要通过GIS进行空间分析,位置的确定要应用GNSS,监测环境的变化也就是南极冰川和海岸线变化需用RS。(2)“数字南极”不能提供治理极冰融化的技术,但能为极冰融化的治理提供有用的分析数据。(3)可从GNSS、RS和GIS等技术的应用,结合南极科考现状进行分析,如用GNSS可测量所在地的海拔及队员的位置;用RS探测资源等。
答案:(1)GNSS GIS RS
(2)C
(3)利用GNSS测量观测点的海拔,确定科考队员的位置;利用RS探测资源状况;利用GIS绘制资源分布图。(举任意两例即可)
PAGE
5专题强化训练(三)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2020·青岛高二检测)推出渐变色健康码以来,通过集成多类健康数据,个人健康状况将可能通过健康码的不同色值来体现。在健康码的信息采集阶段,需要用户真实申报包括姓名、证件号、居住地址、健康信息、接触史等信息。除了用户申报的信息之外,健康码系统还接入了各类交通数据、支付数据等。完成1、2题。
1.渐变色健康码的生成与使用,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主要是 ( )
A.数字地球 B.GIS C.GPRS D.RS
2.影响渐变色健康码很快在全国推广使用的最主要因素是 ( )
A.政策 B.科技
C.网络信号覆盖率 D.劳动力
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的发射,使减灾部门拥有了专门用于减灾工作的遥感卫星,对救灾工作起到积极作用。据此回答3~5题。
3.“环境减灾”卫星对生态环境和灾害进行动态监测,直接应用的技术是( )
A.遥感技术 B.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C.全球定位系统技术 D.数字地球技术
4.“环境减灾”卫星不能直接监测的自然灾害是 ( )
A.寒潮 B.干旱
C.地震 D.农作物病虫害
5.遥感技术能够帮助人们探测内生矿床,是因为 ( )
A.内生矿大多分布在沉积岩内
B.煤炭大多分布在沉积岩内
C.许多内生矿分布在地质断裂带上
D.铁矿全都分布在地质断裂带上
下图为1989~2015年长沙市主城区城市形态空间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
6.自1989年以来,长沙市主城区三次空间扩展的主要方向依次是 ( )
A.西→南→西 B.西→北→西南
C.东→南→西 D.东→北→西南
7.绘制该图需要借助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
A.GIS、RS B.GIS、GPS
C.RS、GPS D.GIS、BDS
最近许多大城市开始出现摩拜单车,其没有固定停放位置,用户需通过手机app查看单车位置,继而预约并找到该车。如图为摩拜单车手机app界面图。读图完成8、9题。
8.提供每辆摩拜单车在城市准确的地理位置,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
A.RS B.GPS
C.GIS D.数字地球
9.用户需通过手机app查看单车位置,选择最近的单车出行,主要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
A.RS B.GPS C.GIS D.数字地球
下图为GIS系统显示的某地区地表的画面,图中每个点的面积为120公顷,据此回答10~12题。
10.画面中的圆点可能属于下列哪种土地利用方式 ( )
A.储油槽 B.农田 C.鱼塘 D.工厂
11.画面中非圆点背景部分可能是下列哪种土地 ( )
A.沙漠 B.水体 C.草地 D.森林
12.本区最有可能位于 ( )
A.美国东部 B.中美洲
C.南亚 D.中东
二、非选择题(共52分)
13.下图是大豆和玉米在不同时间、空间反射光谱曲线变化的情况。从该图分析,在播种后经过一段时间,两者光谱曲线接近,而在播种30日前后,绿色覆盖尚不完全时,光谱曲线的差异比75日、100日和140日要显著得多。据此回答问题。(26分)
(1)分析可知,选择__________天前后的图像资料,可以较准确地把种植大豆和玉米的土地区分开。
(2)根据图中所表达的原理,在标准的彩色卫星影像图上准确区分玉米和大豆的直接解译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识别不同作物是遥感技术应用的一个典型例子,随着遥感应用向广度和深度的发展,遥感探测将更趋向于____________化、________________化和____________化。
14.(2020·合肥高二检测)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搜集有关南极科考与地理信息技术的材料,开展研究性学习。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6分)
材料一 新华社南极昆仑站2019年1月5日电 经过18天、1 250多千米的风雪跋涉和沿途科考,中国第35次南极科考队昆仑队16名队员于当地时间4日17时30分顺利抵达南极昆仑站。
材料二 科考队员正在安装视宁度测量望远镜。
(1)南极科考队为安装大型望远镜设备选址并准备场地,应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考察队员监测南极冰川和海岸线变化要利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______________。
(2)“数字南极”是指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将南极数据纳入互联网,将南极研究的各类数据和信息进行存储、分析、更新。利用“数字南极”不能( )
A.方便查阅南极地区的三维地图及地图信息
B.对附近地区冰川、海岸线变化进行观察分析
C.为防止极冰融化提供治理技术
D.为极冰融化的治理提供有用的分析数据
(3)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在对南极地区进行勘探研究中,除了上述应用外,还有哪些用途 试举两例。
PAGE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