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2 第2章 第2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基础练习(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选修2 第2章 第2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基础练习(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12-07 14:25: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2 第2章 第2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基础
一、单选题
1.如图为新疆塔里木河下游绿洲环境变化示意图。综合治理和保护塔里木盆地绿洲的合理措施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 )
A.禁止经济活动
B.节约并合理用水
C.加强矿产开发
D.大力发展畜牧业
二、复合题
2.生态脆弱区
读下图,回答下面三小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
(1).a、b、c、d 四个区域的生态问题依次表现为( )。
A.沙漠化、水土流失、盐碱化、石漠化
B.水土流失、沙漠化、红漠化、石漠化
C.沙漠化、石漠化、盐碱化、水土流失
D.石漠化、水土流失、沙漠化、盐碱化
(2).造成 d 地区水资源缺乏的自然原因是( )。
①喀斯特地貌区,多溶洞、地下河,地表水渗漏严重
②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旺盛
③地表崎岖,河流流速快,地表水留存时间短
④植被破坏严重,区域涵养水源能力弱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3).提高丙地粮食单产的有效途径为( )。
A.扩大播种面积
B.推广机械农具
C.选用优良品种
D.转变耕作制度
3.读 1937—1980 年内蒙古商都县土地耕垦、人口密度、放牧强度和荒漠化面积发展变化图,回答下列小题。21·cn·jy·com
( http: / / www.21cnjy.com / )
(1).对该县 1949—1980 年土地耕垦、人口密度放牧强度和荒漠化面积发展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www.21-cn-jy.com
A.人口密度约翻了一番
B.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了
C.荒漠化面积扩大约 3 倍
D.放牧的绵羊总数增加了约 2 倍
(2).导致该县荒漠化面积扩大的根本原因是( )
A.人口数量的变化
B.耕地面积的变化
C.放牧强度的变化
D.气候的变化
4. 读我国西北部内陆两地景观示意图,回答下面两小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
(1).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其原因可能是( )
A.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B.水井周围地区农牧业活动较频繁而导致地表植被破坏
C.由于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
D.由于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使植物不能生存
(2).在乙地区,可能反映该地区绿洲萎缩的现象有( )
A.沙尘暴频度降低
B.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紧实度下降
C.土壤盐碱度升高
D.生物生产能力提高
5. 下图为我国西北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两小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
(1).⑤地形成草原景观的主要原因是( )
A.热量充足
B.水源充足
C.降水丰富
D.光照充足
(2).仅考虑降水量,该地治理沙漠化措施可行的是( )
A.①②③④全部种树
B.①②种草、③种树
C.①种树、②③种草
D.①种树、②③④种草
答案
第一部分
1 B
【解析】
读图可知,塔里木河下游绿洲出现生态环境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原因是滥牧和垦荒用水量增大,故综合治理和保护塔里木盆地绿洲的合理措施是节约并合理用水,B 项正确。禁止经济活动不现实、加强矿产开发和大力发展畜牧业会破坏生态环境,A、C、D 三项错误。21cnjy.com
第二部分
2 (1) A
【解析】
a 地处南疆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荒漠化。b 地处黄土高原地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为水土流失。c 位于华北平原,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为盐碱化。d 位于云贵高原,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为石漠化,A 项正确。【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 B
【解析】
西南地区水资源缺乏主要的自然原因是该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喀斯特地貌,多溶洞、地下河,地表水渗漏严重,①正确。该地属于季风气候,降水丰富,②错误。地表崎岖,河流流速快,地表水留存时间相对较短,③正确。d 地处我国西南林区,森林丰富,涵养水源能力较强,④错误。2·1·c·n·j·y
(3) C
【解析】
题干中要求提高粮食单产,扩大播种 ( http: / / www.21cnjy.com )面积可以提高总产量,而非单产,A 项错误。推广机械农都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但不能提高单产,B 项错误。选用优良品种可以提高单产,C 项正确。转变耕作制度,可以提高总产量,而非单产,D 项错误。21·世纪*教育网
3 (1) A
【解析】
读图,根据图中数值分析,1949 年的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口密度接近 40 人/千米2,而到了 1980 年则达到了近 80 人/千米2,即人口密度约翻了一番,A 项正确。耕地总面积翻了一番多些,所以人均耕地面积有少量的增加,B 项错误。荒漠化面积扩大了至少 6 倍,C 项错误。放牧的绵羊总数增加了接近 3 倍,D 项错误。www-2-1-cnjy-com
(2) A
【解析】
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地是由于人口 ( http: / / www.21cnjy.com )增加,导致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故人口数量的变化是导致土地荒漠化的根本原因。由于人口增长,对土地、粮食的需求增加,所以耕地面积增大,放牧强度增加,破坏了生态环境,引起局地气侯的变化,人口增长才是根本原因,B、C、D 三项错误。
4 (1) B
【解析】
因我国西北地区缺水,所以在井周围水源条件好的地区,放养的牲畜多,会出现过度放牧现象,导致地表草原的破坏。2-1-c-n-j-y
(2) C
【解析】
乙地区沙地广布,蒸发旺盛,由于井 ( http: / / www.21cnjy.com )周围地区过度灌溉,地下水位上升,导致土壤次生盐碱化,影响植被的生长,使绿洲萎缩;而沙尘暴频度降低、有机质增加和生物生产能力提高,不是绿洲萎缩的体现。21教育网
5 (1) B
【解析】
图示主要是荒漠地区,水源短缺 ( http: / / www.21cnjy.com ),⑤地形成草原景观的主要原因是水源充足,B 项正确。热量、光照充足,不是形成草原景观的主要条件,A、D 两项错误。图示年等降水量线表示该区域降水少,C 项错误。21*cnjy*com
(2) C
【解析】
仅考虑降水量,该地治理沙漠化措施可行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①种树、②③种草,C 项正确。①降水量在 400 毫米以上,水源较充足,适宜森林生长。森林耗水量大,②③④降水量少,种树会加重水源短缺的情况,A、B 两项错误。④属于干旱区,种草也难以成活,D 项错误。【来源: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