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2 第1章 区域与区域发展 单元整合练习(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选修2 第1章 区域与区域发展 单元整合练习(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12-07 14:25: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2 第1章 区域与区域发展 单元整合
一、复合题
1.读我国东、西部地区的经济要素流动示意图,回答下面两小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
(1).箭头I表示的是( )
①资金
②信息
③劳动力
④自然资源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如果该图表示我国近十年来东、西部间的产业转移,则( )
A.箭头Ⅱ不可能表示高新技术产业
B.甲区域有廉价资源和低成本的优势
C.甲区域将先进入高科技产业阶段
D.乙区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将迅猛发展
2. 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等因素的改变而改变。下图是我国三江平原小麦产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小题。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 )
(1).该小麦产区( )
A.有固定的面积
B.有固定的形状
C.与其他作物产区边界明确
D.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
(2).三江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其突出的生产特点是( )
A.小农经营
B.商品率低
C.大规模专业化
D.机械化水平低
3. 下图是京津冀各城市与北京经济联系指数图,指数越大,城市之间经济流量越大。读图,回答下面两小题。21·cn·jy·com
( http: / / www.21cnjy.com / )
(1).京津冀各城市与北京经济联系指数图显示( )
A.廊坊指数高与距离北京近无关
B.各城市与北京经济联系的强度主要取决于城市等级、距北京远近
C.北京的对外辐射与距离呈正相关
D.北京对冀各城市产业转移力度大
(2).从区域发展的角度看( )
A.区域竞争互补,发挥京、津双核作用
B.冀大力发展种植业为京、津服务
C.将京、津大量污染产业转移到冀
D.减弱北京与天津两城市间的联系
4. 气候舒适度是一项从气象角度 ( http: / / www.21cnjy.com )评价人体在不同天气条件下舒适感的生物气象指标。如图为陕西省四个气候舒适度的分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两小题。21教育网
( http: / / www.21cnjy.com / )
(1).图中四个分布区气候舒适度最高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图中③气候舒适度分布区的主要特征是( )
A.空气湿度大
B.沙尘侵袭少
C.昼夜温差小
D.降水量匮乏
5. 下图中四幅照片所示景观为我国不同地区传统桥梁的典型代表。读图,回答下列各小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
(1).造成不同地区桥梁结构、造型、风格差异悬殊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自然条件的差异
B.经济水平的差异
C.文化特点的差异
D.政治历史的差异
(2).下列关于图中桥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类桥梁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山区
B.乙桥桥拱的设计主要考虑美学价值
C.丙桥的主要功能已发生根本性改变
D.丁类桥梁体现了藏族的建筑特色
6. 近年来,河北、河南、山东、甘 ( http: / / www.21cnjy.com )肃等北方省份生产的蔬菜大量销往江苏、浙江和上海等南方沿海省市,形成了“北菜南运”格局。据此回答下面两小题。2·1·c·n·j·y
(1).“北菜南运”的主要原因是( )。
A.南方市场需求大
B.北方耕地面积增大
C.北方蔬菜品种多
D.南方蔬菜种植减少
(2).“北菜南运”有利于北方地区农业( )。
①粗放经营
②规模化经营
③集约化生产
④“小而全”生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 稻谷是重要的粮食种 ( http: / / www.21cnjy.com )类,粮食的充分供给和区域平衡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任务。下图反映 2014 年我国不同省份的稻谷供需关系。据此回答下面三小题。21cnjy.com
( http: / / www.21cnjy.com / )
(1).已不再成为我国主要稻谷余粮区的是( )
A.黄河下游区
B.长江中游区
C.珠江下游区
D.淮河下游区
(2).与安徽省相比,黑龙江省稻谷供需盈余的主要条件是( )
A.人均耕地多
B.农业劳动力多
C.复种指数高
D.淡水资源丰富
(3).我国水稻种植重心北移会导致稻谷( )
A.出口数量扩大
B.运输成本上升
C.流通效率提高
D.储存难度增加
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皖江城市带在长江经济带的位置示意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 )
材料二 皖江城市带承东启西、连 ( http: / / www.21cnjy.com )南接北,区域内长江水道、快速铁路、高速公路综合交通体系比较完善。它既是长三角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长三角城镇体系的延伸和补充,也是长江经济带中发达地区进一步扩张延伸与带动发展的纽带。【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材料三 东部地区加快产业转型与升级, ( http: / / www.21cnjy.com )特别是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加快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等,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对外来劳动力的需求将大大减少。皖江城市带是国家扩大内需、解决就业的重要载体。21·世纪*教育网
(1).长江经济带发展 ( http: / / www.21cnjy.com )战略提出的三大航运中心是 、 、 。
(2).与环鄱阳湖城市群相比,皖江城市带发展有哪些优势?
(3).分析皖江城市带吸纳劳动力就业的有利条件。
9. 如表为 2017 年我国上海、浙江、陕西和新疆四省(市、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面积比重表(单位:%)。据此回答下面两小题。
省(市、区) 农业用地 建设用地 未利用土地及其他
耕地 林地 草地 其他农用地
甲 3.1 6.5 21.4 0 1.0 68.0
乙 18.8 62.7 0 0 12.5 6.0
丙 19.4 59.7 10.5 0.6 4.7 5.1
丁 23.3 9.4 0 5.3 37.5 24.5
(1).甲是( )
A.新疆
B.上海
C.浙江
D.陕西
(2).乙、丙两省(市、区)建设用地比重差异大的主要因素有( )
①人口密度差异
②矿产资源开发程度
③经济发展水平
④城市公共服务水平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 19 世纪 50 年代,淮 ( http: / / www.21cnjy.com )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1968 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 1998 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下图)。据此回答下列三小题。www.21-cn-jy.com
( http: / / www.21cnjy.com / )
(1).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 )
A.无划分指标依据
B.与自然河道一致
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
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
(2).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 )
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
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
C.相互联系的促进作用
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
(3).进入 21 世纪,促使苏南、苏北经济合作更加广泛的主导因素是( )
A.市场
B.技术
C.资金
D.交通
答案
第一部分
1 (1) B
【解析】
甲区域中城市数量少,位于我国西 ( http: / / www.21cnjy.com )部地区;在我国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合作中,西部地区具有资源、能源、廉价劳动力优势,东部地区则向西部地区输出资金、技术等。www-2-1-cnjy-com
(2) B
【解析】
题干中的“近十年来”是关键词。这期间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国的产业转移包括沿海企业向内地的迁移、台湾产业向大陆转移和广东边远地区的产业集群效应;根据两个区域的空间结构可以看出,甲区域的发展要落后于乙区域,乙区域向甲区域转移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以及极小部分的高新技术产业。
2 (1) D
【解析】
三江平原小麦产区属于农业区,其边界是模糊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没有固定面积及固定的形状,但是小麦产区内部的农作物为小麦,因此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D 项正确。【来源:21cnj*y.co*m】
(2) C
【解析】
三江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该地的农 ( http: / / www.21cnjy.com )业地域类型属于商品谷物农业,其生产特点是生产规模大,机械化和专业化程度高,C 项正确;小农经营、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属于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A、B、D 三项错误。【出处:21教育名师】
3 (1) B
【解析】
由图可以看出,京津冀各城市与北京经济 ( http: / / www.21cnjy.com )联系指数天津最大,但并不与距离呈正相关;河北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北京对河北各城市的产业转移力度不同;廊坊指数高与距离北京近有关;各城市等级、距北京远近极大地影响其与北京经济联系强度。2-1-c-n-j-y
(2) A
【解析】
将京、津大量污染产业转移到冀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种做法不可取;天津经济外向性强,与北京形成东西呼应,减弱北京与天津两城市间的联系不可取;区域竞争互补,发挥京、津双核辐射作用,带动京津冀区域发展;冀应注重接收京、津的产业转移,与京、津形成互补,不能以发展种植业为目标。
4 (1) D
【解析】
图中四个分布区中,④地所处的纬度最低,位于秦岭南侧,气侯相对温暖湿润,所以,气候舒适度最高,D 项正确。【版权所有:21教育】
(2) D
【解析】
图中③气侯舒适度分布区位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陕西省北部,降水相对较少,空气湿度小,A 项错误,D 项正确。靠近毛乌素沙地,沙尘侵袭较多,B 项错误。降水少,晴天多,昼夜温差大,C 项错误。
5 (1) A
【解析】
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即地形地势 ( http: / / www.21cnjy.com )、气候、水文条件不同,导致桥梁建设的难度,造型、风格的选择都有差异,这是最根本的差异。因此造成不同地区桥梁结构、造型、风格差异悬殊的最主要原因是自然条件的差异。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2) C
【解析】
甲类铁索桥梁主要建在西南峡 ( http: / / www.21cnjy.com )谷环境中,A 项错误。乙桥为酒桥,桥拱的设计主要考虑江南水乡环境,要考虑行船、防洪水等自然因素,B 项错误。丙桥为卢沟桥,为北方平原环境条件下的建筑,现已成为北京著名的旅游景点,其主要功能已发生根本性改变,C 项正确。丁类桥梁为风雨桥,为建在河流上连接两岸侗寨的桥,D 项错误。21*cnjy*com
6 (1) A
【解析】
市场是影响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最主要因素。“北菜南运”的主要原因应该是社会经济因素,自然因素会产生影响但不是最主要因素。我国南方经济发达,吸引外来人口迁入多,市场需求大,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快,耕地少,为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才出现了“北菜南运”,A 项正确。近年来,我国重视环境保护,生态退耕导致耕地增大可能性较小,且我国北方水资源短缺,不能保证蔬菜种植规模扩大对水资源的需求,B 项错误。南北方蔬菜品种数量均较多,但是有些蔬菜适合北方冷凉气候环境、有些适合南方温暖湿润的环境,南北菜有互补性,因此有市场,C 项错误。南方粮食种植面积减少,蔬菜种植没有大量减少,D 项错误。21*cnjy*com
(2) B
【解析】
粗放经营不能保证蔬菜的产量、质量,①错误。北 ( http: / / www.21cnjy.com )方省份生产的蔬菜大量销往南方沿海省市,需求量大会导致蔬菜产量增加,“北菜南运”有利于北方地区农业扩大生产规模,实现规模化经营,集约化生产效率高,②③正确。“小而全”生产量小,不能满足对蔬菜的大量需求,④错误。
7 (1) C
【解析】
读 2014 年我国不同省 ( http: / / www.21cnjy.com )份的稻谷供需关系图可知,图中稻谷供需结余长江中游区与淮河下游区为正值,说明是稻谷余粮区,B、D 两项不符合题意;黄河下游区与珠江下游区为负值,根据我国气侯的南北差异可知,北方黄河下游区粮食作物主要种植小麦,且人口密集,故稻谷一直难有结余,A 项排除;南方珠江下游区之前粮食作物主要种植水稻,珠江三角洲曾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由于近些年珠三角工业化、城镇化发展快,占耕地多,生态退耕及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对高价值的农作物的需求增大等,使珠三角稻谷粮食生产大幅下降,使稻谷逐渐难有结余,已不再成为我国主要稻谷余粮区,C 项符合题意。
(2) A
【解析】
黑龙江省地处我国东北平原,平原 ( http: / / www.21cnjy.com )面积广阔,人口密度较小,人均耕地丰富,稻谷供需盈余量大;安徽省人口密度较大,粮食需求量大,人均耕地较少。故黑龙江省与安徽省相比稻谷供需盈余的主要条件是人均耕地多,A 项正确;安徽人口稠密,农业劳动力较多,B 项错误;安徽纬度较黑龙江低,热量丰富,复种指数较高,C 项错误;两地淡水资源都比较丰富,D 项错误。
(3) B
【解析】
我国南方人口较密集,居民有喜食稻米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习惯,稻谷的需求量大,水稻种植重心北移会导致大量稻谷南运,使运输成本上升,B 项正确;我国人口众多,粮食需求量大,为保证粮食安全,粮食出口数量少,A 项错误;会增加稻谷南运,增大稻谷区域供需差异,流通效率降低,C 项错误;北方高温期较短,利于粮食储存,粮食存储难度减小,D 项错误。
8 (1)
上海
,
武汉
,
重庆
(2)
毗邻长三角;产业基础良好;交通条件优越;环境容量大。
(3)
承接产业的能力强;地价水平相对较低,城市开发空间广;便于接纳长三角产业转型回流的劳动力;政策支持;等等。
9 (1) A
【解析】
读图可知,甲省区未利用土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占比最大,应为新疆,乙以林地和耕地为主,且建设用地占比较大,应为浙江,丙以林地、耕地、草地为主,建设用地占比少,应为陕西,丁建设用地占比最大,应为上海。
(2) B
【解析】
读图,结合上题分析可知,乙为浙 ( http: / / www.21cnjy.com )江省,丙为陕西省,两省在人口密度上差异较大,浙江省人口密度大,陕西省人口密度小,且浙江经济发展水平高,陕西经济发展水平低,所以建设用地占比相差较大,而两省区的城市公共服务水平及矿产资源开发程度没有明显差异。
10 (1) C
【解析】
秦岭—淮河线为中国自然地理区域划分界线。淮 ( http: / / www.21cnjy.com )河流入洪泽湖之后,没有继续向东流入海洋,而是向南流入长江,故在洪泽湖以东地区虽然存在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别,但没有具体的、可参照的自然标志作为区域划分界线,所以 A 项错误、C 项正确;据图可知,在洪泽湖以东地区,无自然河道,故 B 项错误;自然地理界线具有模糊性特点,是由一种自然地理环境向另一种自然地理环境的过渡带,在界线两侧自然地理环境有差异,但不显著,D 项错误。
(2) D
【解析】
据材料可知,苏南、苏北的划分是以长江为界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显然长江是造成苏南、苏北两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主导因素,故长江对苏南、苏北两个区域的一体化发展起到阻隔作用。
(3) D
【解析】
据题中信息可知,1968 年南京长江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桥建成通车,自 l999 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交通促进了苏南、苏北两个经济区的联系,减弱了长江的阻隔作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