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2 第2章 第2节 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 能力
一、复合题
1. 读非洲某区域人地关系示意图,回答下面两小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
(1).该区域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A.水土流失
B.森林锐减
C.土地荒漠化
D.矿产资源枯竭
(2).造成该区域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是( )
A.炎热干旱的气候条件
B.人口激增,素质较低
C.农作侵入牧区
D.土地生产力下降
2. 如图表示某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读图,回答下面两小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
(1).这种能源消费结构易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
①土地荒漠化
②土壤肥力下降
③土壤污染严重
④水体污染严重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改变上述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是( )
①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多种能源
②营建速生薪炭林
③推广生活用煤用电
④进行炉灶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
⑤大力发展畜牧业
⑥加强交通建设
A.①②⑤
B.②⑤⑥
C.①②⑥
D.①②③④
3. 非洲萨赫勒地区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半干旱的草原地区,传统经济以自给性质的游牧业为主。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该地区人口急剧増加,对粮食的需求也迅速増加,旱作农业不断向北推进。20 世纪 60 年代末 70 年代初出现了严重的荒漠化。据此回答下面三小题。21cnjy.com
( http: / / www.21cnjy.com / )
(1).萨赫勒地区荒漠化的直接原因是( )
①过度开垦 ②过度放牧 ③过度樵采 ④不合理利用水资源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要想根治萨赫勒地区生态恶化、荒漠化加剧的趋势,需要( )
A.增加区域降水
B.增加植被覆盖
C.釆用草方格沙障
D.控制人口数量
(3).萨赫勒某地推广农作物的休闲轮作制,主要目的在与( )
A.削减风力
B.增加杂草
C.恢复肥力
D.增加降水
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
(1). 阐述图示区域荒漠化的主要成因。
(2).说明荒漠化对图示区域河流水文特征的主要影响。
(3). 列举当地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
答案
第一部分
1 (1) C
【解析】
由人地关系示意图可知,该环境问题加剧的关键是农作侵入牧区,导致草原被破坏、草场过度放牧等,加剧了土地荒漠化。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 B
【解析】
土地荒漠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因素,而据人地关系示意图中信息可知,人口增加、粮食短缺,是农作侵入牧区的根本原因。21教育网
2 (1) A
【解析】
读图可知,该地区能源消费以煤炭、薪 ( http: / / www.21cnjy.com )柴、植物秸秆为主,易产生大气污染,对于土壤和水体的污染影响不大;秸秆被大量燃烧,不能以有机肥的形式返还农田,易使土壤肥力下降;砍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会加剧土地荒漠化。21·cn·jy·com
(2) D
【解析】
从上题可知,该地环境问题的形成主要和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源消费结构中秸秆、薪柴等的比重过大有关,因此改变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包括营建速生薪炭林、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多种清洁能源等,①②正确。推广生活用煤用电,可以减少对植被的破坏,③正确。进行炉灶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有利于进一步改善环境质量,④正确。大力发展畜牧业与加强交通建设,与能源结构关系不大,⑤⑥错误。
3 (1) A
【解析】
根据文字材料“传统经济以自给性质的游牧业为主”“旱作农业不断向北推进”,可以推知其荒漠化的直接原因是过度开垦、过度放牧,A 项正确。www.21-cn-jy.com
(2) D
【解析】
区域生态恶化的根源在于人口过多带来的生存和发展需要,因而要根治生态问题,需要控制人口数量,D 项正确。2·1·c·n·j·y
(3) C
【解析】
休闲是在田地上全年或可种作物的季节只耕不种或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耕不种以息养地力的土地利用方式;轮作是在同一块田地上,有顺序地在季节间或年间轮换种植不同的作物或复种组合的一种种植方式,是用地、养地相结合的一种生物学措施。因此农作物休闲轮作可以恢复土壤肥力、消除杂草和防治病虫害。对削减风力、增加降水影响不大。【来源:21·世纪·教育·网】
4 (1)
气候干旱,植被稀少,生态环境脆弱。人口增加,农业生产规模扩大,超过当地资源环境承载力。
(2)
含沙量增加,径流量季节波动加大,水位变化大。
(3)
实行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合理配置农、林、牧用地;控制人口规模,减轻生态环境压力。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