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北京的春节》
部编版语文课件 六年级下册
壹
课前导读
贰
字词揭秘
叁
课文讲解
肆
课堂小结
伍
课堂练习
课前导读
说一说:你家是怎样过春节的,你的家乡过春节都有哪些活动?
字词揭秘
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都有自己特有的民风民俗。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北京,过一个京味儿十足的春节,感受北京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揭示课题
1 北京的春节
字词揭秘
自读要求:
朗读课文,疏通生字词。
作者是以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列举了老北京过春节的哪些日子的习俗?
字词揭秘
饺子 鞭炮 眨眼 通宵 间断 截然 一律
燃放 小贩 彼此 贺年 骆驼 恰好 彩绘
分外 摆摊儿 万不得已 万象更新
我会读
字词揭秘
醋
宵
摊
饺
蒜
彼
拌
燃
骆
擦
贺
驼
眨
贩
恰
我会写
字词揭秘
结构:
部首:
书写指导:
“昔”的两横上短下长,“日”不宜过长。
cù
醋
左右
酉
字词揭秘
结构:
部首:
书写指导:
左窄右宽,右部书写紧凑,注意穿插迎让。
cā
擦
左右
扌
整体感知
快速默读课文,思考: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热闹
忙碌
喜庆
团圆
理清脉络
快速地浏览课文,思考:作者围绕春节都写了哪些重要的日子?然后以四个人为一个学习小组,合作填表。
理清脉络
时间 风俗习惯或人们的活动
理清脉络
时间 风俗习惯或人们的活动
腊八 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小年 放鞭炮、吃糖
除夕 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灯火通宵、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
正月初一 拜年、逛庙会
正月十五 看花灯、小孩放花炮、吃元宵
正月十九 小孩上学、大人做事
汇报交流
课文精讲
默读全文,思考:老舍先生为我们展示了许多北京过春节热闹的画面,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幅?
课文精讲
小组研读
阅读要求:
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反复读一读,画出最能表现年味的句子,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
小组内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交流自己的感受。
课文精讲
年
腊八
小年
除夕
初一
元宵
课文精讲
年前的忙碌
交流节前的年味主要表现在哪里,节前都有哪些重要的日子,在这些日子里人们的主要活动、讲究及人们的心情。
课文精讲
过节时重点写了哪几个日子?春节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热闹
除夕
正月初一
正月十五
春节的热闹
课文精讲
同是热闹,但各有不同,默读思考: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这三个春节的重要日子,它们各自又有什么特点呢?请在文中找到相关的词句反复读一读,想一想。
课文精讲
除夕:喜庆、团圆;
正月初一:悠闲、快乐;
正月十五:红火、美丽。
课文精讲
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
“除非……必定……”的句式,说明人们对除夕夜“吃团圆饭”非常重视,饱含着浓浓的亲情。
课文精讲
男人们在午前就出动,到亲戚家、朋友家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许多寺院开放,任人游览,,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儿……孩子们特别热心去逛……
领悟写法
再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写这篇文章的,文章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特色。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领悟写法
按时间顺序有条理地记叙。
有详有略地写,对春节中的高潮部分进行详细描写,其他部分则简略介绍。
比较阅读
阅读“阅读链接”中斯妤的《除夕》,与老舍的《北京的春节》进行比较:同是写除夕,二者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自由交流。
比较阅读
比较阅读
老舍为我们展现的是全景图,抓住除夕时人们主要的活动简单勾勒,语言简洁明快;而“阅读链接”中斯妤由回忆外婆入手,重点写了一家人过除夕的情景,其中细致描写了准备过程和围炉的情景。
假如此时再请你写春节,你打算怎样写?
总结全文
北京的春节从腊八拉开序幕,到正月十九才宣告结束,期间共历时一个多月,但作家老舍却只用了一千多字就将它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作者正是抓住节日最突出的特点,用极其凝练的语言,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幅热闹喜庆、欢乐祥和的春节画卷。
课堂练习
一、下列加点字拼音全都正确的是( B )。
A.更新(ɡènɡ) 杂拌儿(bàn) 摆摊(tān)
B.陈醋(cù) 掺和(chān) 恰好(qià)
C.正月(zhènɡ) 榛子(zhēn) 翡翠(fěi)
·
·
·
·
·
·
·
·
·
课堂练习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文章以______为线索,以人们的________结构全文。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__________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____,____,____。最后写________春节结束。
时间
民俗活动
腊月的初旬
除夕
元旦
元宵
正月十九
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
热闹贺新春
温馨庆佳节
开始:忙碌
高潮:热闹
结束:留恋
除夕:喜庆、团圆
初一:悠闲、惬意
元宵:红火、欢乐